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陈玉林;张婷

    目的 探讨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4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复方谷氨酰胺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显著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排便次数,改善机体肠道菌群,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邓建春

    目前医学上对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多采用综合对症治疗,临床上有一定疗效,但还是存在一些停药后症状反复、药物副作用较大的弊端。采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近些年采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穴位机制研究

    作者:占道伟;孙建华;徐陆周;吴晓亮

    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以足阳明胃经为主,涉及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并注重健脑调神,结合督脉以调理阳脉,督导全身阳气.疏肝健脾针法所取穴位,百会、印堂、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及太冲等,与气街所提及之头、胸、腹、胫四街,不谋而合.其中腹气街、胫街的存在,为疏肝健脾针法与肝、脾二脏的联系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经络学理论依据.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

    作者:杨春荣;荣诗阔;冯园园;冯培民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为常见[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水湿不行、日久失治等致脾运化失司,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脾胃虚弱和肝气疏泄障碍存在于发病的整个过程,而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中药、名方、专方、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将中医药治疗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 雷火灸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袁高明;付贵龙;刘忠泽;向光勇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排便次数及血清抑胃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周排便次数减少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抑胃肽含量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IBS-D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

  • 肠激宁调控胃肠激素、AQP4和cAMP/PKA通路抗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腹泻机制研究

    作者:钟毅;郭红;袁珍珍

    目的:评价疏肝健脾、渗湿止泻中药肠激宁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痛泻宁组(1.35g/kg)、肠激宁组(1.215g/kg)各2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隔日喂食+番泻叶灌胃+强迫游泳法复制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予等容生理盐水)14天后,末次给药后1.5h测量各组大鼠体重、稀便、内脏敏感度(抬腹压力阈值和拱背压力阈值)、糖水偏好、旷场试验、小肠炭末推进率,血浆5-HT、SP、VIP及结肠PKA、cAMP、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肠激宁组和痛泻宁组大鼠体重、糖水偏好率、旷场试验活动度(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得分)、内脏敏感度(抬腹压力阈值和拱背压力阈值)及结肠组织PKA、cAMP、AQP-4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粪便含水量、稀便级数、稀便率、小肠炭末推进率及血浆5-HT、SP、VIP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肠激宁有可能通过抑制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AQP4,同时下调血浆5-HT、SP、VIP以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改善抑郁状态、抑制肠蠕动、减少肠道水通透性、促进对肠内容物中水的吸收,进而减少粪便含水量,抗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的腹泻.

  • 基于聚类分析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作者:黄绍刚;丁冠福;黎颖婷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并提取各证型的辨证要点.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采用横断面设计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40例临床病例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聚类分析得到4个主要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腹胀痛、肠鸣矢气,症状随抑郁、紧张等情绪出现而发作或加重,精神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弦细或脉细;脾胃气虚证:大便时溏时泻,或常夹有黏液、餐后即泻、腹痛绵绵、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发作或加重,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脘闷不舒、神疲懒言,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或苔白腻、舌体胖有齿印,脉细;脾肾阳虚证:晨起腹泻,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脾胃湿热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而臭、口干口苦、小便黄、烦渴引饮、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4个证型,其中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证所占比例大,提示肝郁、脾虚为本病主要的病机.

  • 健脾厚肠法联合针灸治疗脾胃湿阻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赵红波;范娴娴;吴晓晶;杨云;梁同义;吴学宁

    目的:观察健脾厚肠法代表方参苓白术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胃湿阻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口服参苓白术汤煎剂,配合常规针刺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及神阙穴隔姜灸,每天1次;对照组31例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马来酸曲美布丁片.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6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消化道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对照组仅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积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SF-36评分方面,治疗组各指标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06%,对照组77.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后,复发率治疗组14.71%,对照组51.6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厚肠法联合针灸治疗IBS-D,在改善症状、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且复发率低,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 隔山逍遥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IL-1β、5-HT、SP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启泉;王维;王志坤;李博林;张晓利;张纨;苏芳;靳凌瑜

    目的:观察隔山逍遥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 β)、5-羟色胺(5 HT)、血浆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隔山逍遥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隔山逍遥方大剂量组、隔山逍遥方小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醋酸灌肠结合改良夹尾刺激方法综合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予相关药液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2周后处死大鼠,对IL-1β、5-HT、SP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中IL-1 β、5-HT、SP含量下降(P<0.05).大剂量组IL-1 β、5-HT、SP含量下降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山逍遥方能够改善IBS-D大鼠症状,并可能通过下调IL-1 β、5-HT、SP的含量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 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许宝才;邱根祥;陈伟;王臣大;王磊

    目的:观察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IBS-D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及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IBS-SSS及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以上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

  • 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磊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气乘脾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和肝气乘脾证评分的变化,记录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BS-SSS和肝气乘脾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IBS-SSS和肝气乘脾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每天排便次数及10天中排便急迫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每天排便次数及10天中排便急迫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22例,复发率44.90% (22/49);对照组复发23例,复发率63.89% (23/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IBS-D肝气乘脾证,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优于西药.

  • 三伏天脐疗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疗效观察

    作者:孟浩;何宁;张庆伟

    目的:观察三伏天脐疗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于三伏天给予温肾止泻方脐疗加匹维溴铵片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评估2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4项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脐疗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匹维溴铵片.

  • 参术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临床观察

    作者:邹春阳

    目的:观察参术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tid,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tid治疗.治疗组予参术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并于疗程后的第8周复诊随访一次,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要求停用其它有关药物及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记录各项临床见证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术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显著.

  • 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对结肠粘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齐增产;麻倩;董蒙蒙;刘满君

    目的: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应用益气固肠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结肠粘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IBS-D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各60例.西医组患者予以匹维溴铵治疗,中医组患者予以益气固肠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结肠粘膜浆细胞、杯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面,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IBS-D患者应用益气固肠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结肠粘膜浆细胞、杯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