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EphB4/ephrinB2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慧川;张祎;胡敏

    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牙齿施加相对缓慢而持久的轻力可通过牙周膜组织传导至牙槽骨,从而引起骨改建,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机械张力作用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激活ephrinB2,随后PDLF与邻近PDLF和成骨细胞通过EphB4/ephrinB2相互作用,两者协同促进成骨.本文简要介绍PDLF对张力产生应答后激活EphB4/ephrinB2并促进成骨相关机制的新进展.

  • 测试正畸矫治过程中摩擦力的公式

    作者:周珊;陆晓丽;韩晶莹;侯鑫鑫

    目的 推导出正畸矫治过程中移动牙所受的摩擦力公式.方法 用槽沟为0.56mm宽的不锈钢方丝弓托槽和 0.41mm澳大利亚圆弓丝组合,缓慢加力使二者相对滑动,记录示波器上所示及各相应数值,推导摩擦力公式.结果 所推导出的摩擦力公式为F摩=μf=(G1-αG2)/(α-1).结论 此摩擦力公式适用于被矫治牙齿在各种托槽与弓丝相对滑动时所要克服的阻力的计算.

  • 不同牙周组织状态下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东红;冯卉姗;赵刚;侯玉泽;李晓光;叶之慧

    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和健康状态下牙移动对牙槽骨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健康牙移动,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在规定时间点测量各组实验动物牙槽骨密度和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炎组的牙槽骨密度低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牙槽骨高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组织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进行正畸治疗.

  • 犬牙根管治疗后与活髓牙正畸移动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经根管治疗牙与活髓牙在同等正畸力作用下组织学是否发生同样的变化.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正畸加力组与不加力组,再把每只动物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选择做根管治疗和不做牙髓处理,以下颌第三前磨牙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第一前磨牙,主动加力后对比观察.通过HE染色与SEM观察移动牙齿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经根管治疗的牙与正常牙正畸移动后,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适宜的正畸力作用下,经根管治疗牙能与正常牙一样移动,其组织学上,牙移动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破坏.

  • iNOS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探讨NO/iNOS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畸加力1、3、5、7、14、21、28d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 正畸加力3d后,牙周组织细胞iNOS表达增强,7d iNOS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iNOS表达下降.结论: NO/iNOS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NO/iNOS可能参与了成骨过程.

  • 灯盏花离子导入与局部注射对兔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长庚;黄生高;王月辉;刘友良;姚志刚;谢爱华

    牙(牙合)畸形的正畸疗程长和复诊次数多,一直是困扰正畸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 局部注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徐宇红;李高华;刘建国;管晓燕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按1、4、7、10和14 d再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8只.实验组从加力的第1天开始,每2d在大鼠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注射rhTGF-β10.1 mL(5 ng/mL),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依实验设计时间分别处死每1小组大鼠.体视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牙移动的距离,同时应用TRAP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段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局部注射rhTGF-β1的牙移动速度较对照组快,在加力后第7天,牙移动距离差异显著(P<0.05);第10天和第14天相比,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压力侧破骨细胞的TR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局部注射rhTGF-β1增强了大鼠正畸牙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加速了正畸牙移动.

  • 牵张成骨区快速牙移动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

    作者:尹林玲;房兵;娄新田;冯贻苗;马志贵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区早期快速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为牵张成骨区早期快速牙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10只雄性Beagle犬,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选择犬的一侧下颌骨行牵张成骨术作为实验组,利用正畸种植钉作为支抗,牵张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第3前磨牙(P3)进入牵张成骨区.对侧拔除下颌第四前磨牙(P4)后,以30g力同期远中移动P3作为对照组.每周用游标卡尺测量第三前磨牙远中移动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于牙移动1、2、4周后,取材行HE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移动牙的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牵张成骨区牙平均移动速度达到每周(1.055±0.054)mm,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迟滞阶段.实验组移动牙的牙周组织压力侧未观察到透明样变性,牙根表面吸收陷窝少见,而TRAP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对照侧,且表达更强.结论:牵张成骨新骨区牙移动速度明显加快,无明显迟滞阶段;可能与移动牙牙周组织的压力侧未观察到透明样变性,破骨细胞出现早,范围广,破骨活动更为活跃有关.

  • 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建光;王磊;贾春玲;张君

    目的:建立近中移动大鼠第一磨牙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均以2颗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矫治装置以结扎丝固定牵引磨牙,另一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后制作个体化矫治装置固定牵引磨牙,分别比较2种方法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化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5%,传统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35%(P<0.05),个体化矫治装置组明显优于传统矫治装置组.结论:个体化矫治装置更适用于大鼠正畸牙移动,所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今后大鼠牙移动的相关实验研究.

  • 牵张成骨区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娄新田;房兵;沈国芳;江凌勇

    目的: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区快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其后的系列研究建立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选择8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4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牵张完成后即刻以15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张成骨区;另外4只犬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后3个月,以15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实验中,每周加力1次,拍摄X线片并记录牙移动速率.牙移动8周后,观察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特点.结果:接受牵张成骨手术的4只犬,双侧下颌骨均被成功延长1cm,前牙出现反合,无实验犬死亡.实验牙借助自制的持续加力装置移动进入牵张成骨区.实验组牙移动显著快于对照组,X线观察实验组牙移动进入牵张成骨区,牙根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学观察压力侧牙槽骨和牙周膜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以Beagle犬为实验对象,用成品牵张成骨器借助种植支抗钉和自制的牙移动装置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可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

  • 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顾永佳;吴燕平;高美琴;姚宁;陈文静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或种植体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大位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高度及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种植体高度,随着牵引钩高度变化而移动.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化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均表现为远中颊侧倾斜.且远中倾斜角度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全牙弓牙周膜的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大应力分别集中于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前牙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牙内收时的不同移动趋势,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控制后牙前移.

  • 核心结合因子α1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时函;陈远萍;史瑞新;韩光红;陈扬熙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jnding factor α1,cbfα1)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cbfα1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加力0、1、3、5、7、10、14d组,每组6只.分别在固定加力装置后0、1、3、5、7、10、1制时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Dunnett检验,研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cbfα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cbfα1呈弱阳性表达.各加力组中cbfα1的阳性表达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回降的趋势,压力区的牙槽骨表面cbfα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张力区牙槽骨表面(P<0.01).结论:cbfα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

  • He-Ne激光对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新华;王锐;张晓英

    目的:研究局部照射He-Ne激光后,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弱激光对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35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未加力组及加力1、3、5、7、14、21d组,每组5只.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80g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组动物采用自身对照,右侧为照射侧,左侧为对照侧.除1、3d组分别照射1次、3次外,其余各组连续照射5次,每天1次.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并对图像分析的灰度积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结果:未加力组与加力各组牙周组织的张力区和压力区中TGF-β1均有表达.压力区照射侧1d组牙周组织TGF-β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而3~5d组照射侧TGF-β1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高峰值出现在牙受力后第5天.张力区TGF-β1表达在加力3~7 d组照射侧高于对照侧(P<0.05),高峰值也出现在牙受力后第5天.结论:He-Ne激光照射有效地促进了TGF-β1在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 犬牙周膜牵张成骨正畸牙移动中牵张侧的组织学变化

    作者:王爽;叶湘玉;周洪;丰培勋

    目的:了解犬牙周膜牵张成骨牙快速移动条件下牙周组织的反应.方法:6只犬,每犬下颌左右两侧分别设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向远中移动第一前磨牙,实验侧用自制牙周膜牵张装置.终止实验后,取被移动牙的牙周组织,HE染色及改良Mallory三色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HE染色的切片可见牵张侧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多见,血管丰富,有明显的新骨形成.改良Mallory三色染色法非常直观和清楚地显示了张力侧新骨的形成.结论:传统的正畸牙移动和牙周膜牵张成骨牙快速移动的组织学改变在张力侧没有质的差异,只有量的差别,即后者比前者的组织合成活性更高.

  • 加载与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东旭;付传芸;王春玲;张晓艳;唐委校;郑效忠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M/F),研究加载与上中切牙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研究水平力为1 N 时13种不同加载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结果加载力系统(即M/F值)不同,上中切牙的位移方式也不同.本研究显示了三种基本移动类型与加载之间的关系:当M/F=-9.15∶1时,牙齿以牙根尖点为中心转动,即可控的倾斜移动;当M/F=-10.30~-10.50∶1时,牙齿做平行移动;当M/F=-10.90∶1时,牙齿以切缘为中心转动,即控根移动.结论临床上为获得预计的牙齿移动类型,需采用不同的加载力系统.

  • 下颌支种植体支抗辅助下牙列内收的疗效评价

    作者:毛丽霞;房兵;沈国芳;夏韫晖;袁玲君

    目的:应用下颌支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探索牙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6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患者,在双侧下领支前缘植入种植支抗钉,加力于下颌尖牙远中,拉下牙列向远中移动.测量治疗前、后下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冠根水平矢状向、垂直向位置,运用SPSS 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切牙和磨牙远中移动量及移动方式.结果:6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在牙冠水平平均为4.88mm,在牙根水平平均为3.1 mm,下颌切牙切缘远中移动平均为5.02mm,牙根远中移动平均为1.03mm.结论:下颌牙列可通过下颌支种植支抗技术获得有效的远中移动,磨牙达到整体移动,切牙主要为倾斜移动,该技术可用于前牙反(牙合)及前牙拥挤或唇倾的非拔牙矫正.

    关键词: 种植体 支抗 牙移动
  • 组织工程修复区早期牙移动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

    作者:李一涵;张飞飞;包世婕;魏斌;宫耀

    目的:探讨牙槽骨组织工程修复区内早期牙移动时压力侧的牙周改建情况,为组织工程技术在正畸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并扩大拔牙窝,建立双侧牙槽骨的超临界骨缺损,分别以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颗粒型多孔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复合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和对照组单纯β-TCP支架进行右侧和左侧骨缺损修复.术后8周,选取6只兔进行植骨区取材,评价2组的成骨效果.对剩余兔进行下颌两侧第二磨牙加力,近中向牵引4周.分别在加力后的第1、2、3、4周各处死6只动物,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作组织学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8周,实验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牵引4周后,正畸牙在实验组牙槽骨修复区内的移动量大于对照组.牵引第2、3、4周时,实验组移动牙压力侧的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s复合β-TCP支架能够良好地修复牙槽骨缺损,邻牙在组织工程修复区内早期移动时,再生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有加速牙移动的趋势.

  •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大鼠牙移动后复发和牙根修复的影响

    作者:胡琴;徐小淋;周建萍;戴红卫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早期复发和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在左上第一磨牙施加100 g力,使其近中移动,加力14d后拆除装置.自拆除加力装置起,实验组局部注射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于拆除装置后当天及第14天分别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析牙根吸收陷窝以及牙移动距离的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拆除装置14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分别为(0.0295±0.0052) ×1 07 μm3、(0.0189±0.0086)×107 μm3;牙移动后复发距离及复发百分率分别为(0.089±0.005)mm、(64.76±3.63)%和(0.127±0.010)mm、(92.28±1.90)%.统计学分析表明,拆除装置14 d后,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牙移动后复发距离及复发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大鼠正畸移动后牙根吸收后修复效应,减弱牙移动后早期复发.

  • 药物干预下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TGF-β1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明贺;王阳;廖囡囡;李金源;董青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强骨胶囊(qianggu capsule)干预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2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60只3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尼酸锶组和强骨胶囊组,每组各15只.给予模型对照组、雷尼酸锶组、强骨胶囊组维A酸连续灌胃2周,行骨密度检测,确定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为所有大鼠安装正畸装置,分别在加力后7、14、21 d分批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及附近牙槽骨组织块,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其牙周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雷尼酸锶组和强骨胶囊组TGF-β1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雷尼酸锶组TGF-β1表达显著强于强骨胶囊组(P<0.05).结论:雷尼酸锶与强骨胶囊均可增强TGF-β1的表达,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有利于牙的健康移动;雷尼酸锶的疗效强于强骨胶囊.

  • 骨皮质切开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机制研究

    作者:朱绍跃;袁长永;刘宗响;李晓明;王鹏来

    目的:研究骨皮质切开术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的组织学改建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未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骨皮质切开手术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组大鼠行骨皮质切开术,对照组大鼠行对照手术后,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在牙移动0、1、3、7d分别处死2组大鼠各6只.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备组织学切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术可在牙移动第1天及3d后加速正畸牙移动,而牙移动3d时2组大鼠牙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牙移动第3天和第7天,手术组大鼠压力区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压力区RANKL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皮质切开术可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这可能是由于牙周组织中RANKL高表达介导的破骨增强所致.

219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