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弥可保加灯盏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金继先

    本研究用弥可保加灯盏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1.2岁,糖尿病病程9.2±0.8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3±1.8年,空腹血糖7.6±0.5mmol/L: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9±0.9岁,糖尿病病程8.9±1.00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0±2.1年,空腹血糖7.3±0.4mmol/L.

  • 灯盏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罗盾;杨玮

    我院于1998年8月~2002年6月应用三联疗法(激素、环磷酰胺及抗凝)治疗难治性肾病32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灯盏花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杜义斌;吴晓;吴锋;李琦;张坤扬;段艳蕊;谢楚侨;何立群

    目的:观察灯盏花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组织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RF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灯盏花组,每组15只,应用Platt 5/6肾切除方法制备CRF模型。贝那普利组予盐酸贝那普利(0.29 mg/100 g)灌胃,灯盏花组予灯盏花胶囊(0.3 g/100 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RT-PCR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表达。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TGF-β1、PAI-1水平下降,IL-6、TNF-α含量降低(P<0.05),且灯盏花组较贝那普利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胶囊能减轻CRF大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肾组织纤维化。

  • 灯盏花液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

    作者:白娟;李淑玲;李文凡

    目的:研究灯盏花液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灯盏花液防治.测定了实验第3、6、9、1 2周大鼠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观察了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期灯盏花液防治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 5-0.01)、血清转氨酶活性低于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超微结构的改变亦轻于模型组.结论:灯盏花液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 灯盏花中两个新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作者: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刘文庸;孔德云;李惠庭

    目的:研究灯盏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分离纯化,IR,MS,NMR及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全草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个苷类化合物,为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和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的苷类化合物.

    关键词: 灯盏花 化学成分
  • 灯盏花佳采收期研究

    作者:杨生超;张雪峰;张丽梅;刘立仙;杨永建;萧凤回

    目的:为确定灯盏花的佳采收期.方法:观测了灯盏花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全草及各部位的于物质积累规律和全草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生育期130 d时,灯盏花单株叶数和单叶干重达到大,全草及叶、茎和花的干物质积累也较高;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随生育期推移,而逐渐下降,出苗120 d以后,急剧下降;不同生育时期灯盏花咖啡酸酯含量变化较小,无规律,与灯盏乙素含量无相关关系.结论:灯盏花出苗后130 d,处于初花期,是灯盏花的佳采收期.

  • 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作者:杨生超;李永芳;赵峥;文国松;李云;刘有贵;杨永建;萧凤回

    目的:研究灯盏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37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0个引物在37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07条DNA片段,其中94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87.85%.遗传距离为0.36时,可以把灯盏花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采自滇东南的弥勒、丘北、泸西、个旧、砚山等地的9份种质资源;第二大类包括采自滇西北的古城、香格里拉的6份,以及滇东南丘北和弥勒各1份,共8份种质资源;第三大类包括采自滇中、滇东、滇东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20份种质资源.结论: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关系与其采集地的地理分布距离密切相关.

  • 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亚妮;苏文华;张光飞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影响,验证逆境效应理论.方法:测定8%,15%,23%3个水分梯度下短葶飞蓬植株PSⅡ的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氮含量、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结果和结论:8%,23%含水量组的短葶飞蓬植株F_v/F_m明显低于15%正常水处理组,分别构成轻度干旱和水涝胁迫.2种水分胁迫条件下,短葶飞蓬氮含量低于正常处理组,而有效成分却显著高于正常水处理组.水分胁迫促进了短葶飞蓬药用成分的积累,结果支持环境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碳素/营养平衡假说"和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理论".

  • 灯盏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菁;于德泉

    目的:研究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5,7-二羟基色原酮(2)、3-O-咖啡酰-γ-奎尼内酯(3)、柚皮素(4)、3,5-二-O-咖啡酰奎尼酸(5)、3,4-二-O-咖啡酰奎尼酸(6)、4,5-二-O-咖啡酰奎尼酸(7)、1,3-二-O-咖啡酰奎尼酸(8)、1,5-二-O-咖啡酰奎尼酸(9)、3-O-咖啡酰奎尼酸(10)、4-O-咖啡酰奎尼酸(11)和绿原酸(12).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

  •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

    作者:杨生超;张雪峰;李黎;刘有贵;萧凤回

    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又名灯盏细辛或短葶飞蓬,为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湖南等西部和西南部海拔1 200~3 500 m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林缘或疏林下[1],其药性味甘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积止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及其中风后遗症等,云南省每年收购野生灯盏花药材1000 t以上,实现了灯盏花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了灯盏花GAP基地[2].

  • 清热解毒注射液解热抗炎、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作者:杨鸿;王永炎;张文生;李慧;古玥

    清热解毒注射液是王永炎院士多年临床经验方,经采用现代制剂工艺,提取栀子、灯盏花等中药的有效组分组成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逐疫化瘀之功,主要用于感受疫疠之邪,热邪疫毒内盛,相互瘀结所致的高热不退,头身酸痛,咳嗽,胸闷气促,乏力,甚或高热神昏等症.根据其功能主治,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该药的解热、抗炎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清热解毒注射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灯盏花素上市品种概况以及新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田利华;赵离钟;顾佳;蔡军;余雷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全草,其中有效成分灯盏花素是一类具有良好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在治疗脑血栓、脑缺血、脑血管后遗症及对抗血小板凝聚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目前灯盏花素上市品种多种多样,但存在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灯盏花素稳定性受pH影响大,应用配伍时易析出沉淀等问题.此外灯盏花素的新剂型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新剂型能显著增加生物利用度,加强药物使用安全性,该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灯盏花新品系选育及农艺与品质性状比较

    作者:杨生超;杨建文;潘应花;李国兴;刘炳华;张琼;文国松;王平理

    目的:探索灯盏花育种方法,选育灯盏花新品种.方法:从驯化栽培的灯盏花天然异交群体中选择单株,建立株系,进行株系筛选和连续的品系比较.结果:通过系统选育的方法,选育的2003-6和2003-15 2个灯盏花新品系灯盏乙素分别达到3.21%,3.01%,较对照(QS-1)提高15.77%,23.46%,单产较对照提高20.37%,17.59%,每公顷含灯盏乙素量提高39.31%,44.82%,为优质高产新品系.结论:灯盏花可以通过系统育种的方法进行品种选育.

  • 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研究

    作者:陈茵;李翠婷;姜倪皓;杨生超;陈军文;杨建文;张广辉

    目的:通过对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的分析,设计SSR引物,为开发新的SSR标记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MISA工具筛选灯盏花转录组测序获得的52 060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Primer3设计SSR引物,随机选取36对引物对13株采自不同地方的灯盏花进行多态性扩增分析.结果:灯盏花转录组搜索到3 639个SSR位点,分布于3 260条unigenes上,SSR位点出现频率是6.99%.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占总SSR的34.41%,其次是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的31.41%,30.04%.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中以AT/AT和AC/GT为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s的28.7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以AAT/ATT为主,占7.94%.随机选取3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34对(94.44%)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19对(52.78%)表现出多态性差异.利用UPGMA作图,将13个材料分为2类.结论: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大量的SSR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 灯盏花黄酮合成酶Ⅱ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广辉;李翠婷;王建军;张薇;陈军文;杨建文;杨生超

    目的: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为菊科飞蓬属多年生植物,是云南省具发展潜力的药用植物之一,灯盏乙素(scutellarin)是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目前对灯盏乙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尚缺乏了解.方法:该研究利用RT-PCR,3′-Race和5′-Race克隆得到了灯盏花黄酮合成酶Ⅱ基因(FSⅡ)的cDNA全长序列.结果:灯盏花灯FSⅡcDNA大开放阅读框(ORF)长1557bp,编码518个氨基酸残基,定名为EbFSⅡ.Blastp发现,EbFSⅡ与绿毛山柳菊Hieracium pilosella,Cynara cardunculus var.scolymus,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非洲菊Gerbera hybrid cultivar,大丽花Dahlia pinnata和六倍利Lobelia erinus等FSⅡ的同源性高,大一致性为72%~84%.结论:与已报道的植物CYP93B亚家族构建进化树发现,灯盏花EbFSⅡ与直接催化黄烷酮转化为黄酮的CYP93B成员聚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推断灯盏花EbFSⅡ也具有相似的功能.

  • 灯盏花遗传改良研究及其策略

    作者:张薇;杨生超;张广辉;苏豹

    概述了灯盏花栽培研究和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开展灯盏花遗传基础、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等遗传改良策略和灯盏花生物学基础、良种繁育技术与高产高含量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策略.

  • 灯盏花种植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张薇;杨生超;张广辉;苏豹

    10余年来,灯盏花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良好天然药物,经历从野生变家种到规范化种植的发展历程,药材原料品质迅速提升.为进一步促进灯盏花种植产业的发展,作者分析了灯盏花种植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监管、加快产业标准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设及扩大云南灯盏花品牌效应等产业发展措施,推动灯盏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HPLC测定灯盏花不同部位绿原酸、灯盏乙素、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

    作者:李晓波;汪瑞波;沈勇;孟珍贵;陈军文;杨建文;杨生超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灯盏花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灯盏乙素、3,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4,5-二咖啡酰奎宁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3%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 10 min,12% ~ 15%A,10 ~ 32 min,15%-15%A,32 ~ 33 min,15% ~20%A,33~50 min,20% ~22%A),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335 nm与327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1)、灯盏乙素(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及4,5-二咖啡酰奎宁酸(4)分别在0.050 1 ~1.002,0.165 9 ~3.318,0.049 7 ~0.994,0.048 7 ~0.974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6);灯盏花药材中4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3%,99.68%,98.78%,99.06%,RSD分别为0.94%,0.49%,1.1%,0.8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灯盏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 AFLP标记对灯盏花遗传多样性及选育品系群体一致性的分析

    作者:张薇;王建军;魏翔;张广辉;杨建文;吴道聪;杨生超

    目的:对灯盏花群体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为灯盏花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筛选出来的11对引物对采自云南泸西、昆明、大理、丘北、石林的6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11个引物在6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636条DNA片段,其中604条带为多态性条带,约占82.40%.②在相似系数为0.706时,6份不同地区的灯盏花可聚为3类,第1类包括千山1号和千山2号大部分样品及大理、石林、昆明3个地区的野生居群;第2类为丘北的野生居群;第3类主要为部分千山2号及其他地区样品.千山1号和千山2号灯盏花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大,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小,品系内遗传分化较小,遗传性状较稳定;③对6份灯盏花样品的分子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部分有相对聚合现象或少部分品系出现交差聚类,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丘北居群自行一类,与其特异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大有关.结论:AFLP对灯盏花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可靠性;系统选育对灯盏花的育种具有可行性.

  • 灯盏花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表达与灯盏乙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涛;牟兰;梁艳丽;王建军;杨生超

    目的:灯盏花的有效成分灯盏乙素是一种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仍缺乏对其合成途径的相关认识.查尔酮合成酶(CHS)是黄酮类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CHS表达水平与灯盏花中各组织灯盏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阐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灯盏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及RACE方法从灯盏花中克隆CHS基因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灯盏花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HPLC分析各组织中灯盏乙素的含量.结果:序列全长1270bp,编码405氨基酸,该基因DNA序列与菊科植物的同源基因相似性在80%左右,荧光定量显示CHS在叶中表达量高,远高于根、茎和花;HPLC发现灯盏乙素在叶中含量高,其次是花和茎,而在根中未检测到.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CHS相对表达量与灯盏花不同部位灯盏乙素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5),说明灯盏乙素的生成与CHS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210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