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rdU-ELISA局部淋巴结实验对3种香料皮肤致敏性的评价

    作者:何国群;杨杏芬;谭小华;李庆;黄俊明;郑穗生;古梅英;谢晓平;黄琼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一种免疫源性皮肤反应,通常由皮肤接触致敏性化学物引起,因此进行致敏性检测是对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 60Coγ-射线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胜学;曹佳;安辉;敖琳

    属于电离辐射的60Coγ-射线的损伤效应早已被证实,但主要集中在对人体正常细胞或实体瘤细胞的影响方面,而有关γ-射线对人白血病细胞的损伤效应,特别是细微分子水平损伤及其生物化学进程还了解得较少.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简称HPRT)基因由于具有以下的特点而成为研究电离辐射致突变的较为理想的生物标记:HPRT基因是细胞存活非必需的,定位于X性染色体上,人类细胞的HRPT基因结构与序列已经清楚等.以往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主要采用放射自显影法、多核细胞检测法以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但共同的缺陷是不能进一步进行基因突变的定位与定性[1,2].因此,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对人体白血病细胞HPRT基因的影响作用,为深入研究电离辐射的致突变效应及其应用提供一定的资料.

  • 功能性电刺激促进脑梗死大鼠肢体功能恢复的神经再生机制

    作者:向云;王维;杨万章;何志承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梗死侧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影响,探讨FES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FES治疗组、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FES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侧SVZ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BrdU/巢蛋白(nestin)、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果:各时间点FES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低于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FES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侧SVZ区BrdU+细胞数较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BrdU+/nestin+细胞数占BrdU+细胞数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S能显著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促进梗死侧SVZ区NSC的增殖.

  • 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BrdU和Nestin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娅娜;李玲;李薇;袁华;牟翔;江山

    目的 探讨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成单侧海马损伤梗死模型大鼠72只,随机分为训练组(n=36)和自由活动组(n=36),每个组设1、7、14、21、28及35d 6个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6只,与模型组对应分为1、7,14、21、28及35d 6个亚组.训练组大鼠于造模1d后给予水迷宫训练,自由活动组大鼠自由活动,不予水迷宫训练.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各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与巢蛋白(Nestin)的双标记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有少量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训练组及自由活动组大鼠在7、14、21及28d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均有显著增多(P<0.01);训练组大鼠7、14、21、28d时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的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自由活动组(P<0.01);至35d时,训练组及自由活动组大鼠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行为学训练能显著增强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后在体存活及产物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卫宏图;张鹏;李云霞

    目的:观察并探讨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雄性C3H小鼠体内后的存活、转归以及移植后hIGF-1基因的表达.方法:84只雄性C3H小鼠随机(20~30g,7~11w)分为A组(正常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B组(正常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受伤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和D组(受伤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另4只作正常对照.A、B两组分别于右侧腓肠肌中段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C、D两组以重力打击造成小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伤后第3天分别于致伤局部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注射细胞后第2、5、10、20、30天,各组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中段检测,Br-dU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源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情况;4组另行hIGF-1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PCR检测外源转基因细胞在体内表达hIGF-1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有BrdU免疫组化阳性染色,A、C两组均有hIGF-1 mRNA表达及hIGF-1分泌,B、D两组未检测到hIGF-1 mRNA表达及hIGF-1分泌.结论:携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正常及钝挫伤小鼠体内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并能稳定地分泌hIGF-1因子.

  • BALB/c小鼠LLNA∶BrdU-ELISA改良法在15种化学物皮肤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冼静雯;郭煜堂;陈宁;李俊鹏;王平;秦美蓉;王晓炜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BrdU-ELISA改良法在化学物皮肤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BALB/c小鼠LLNA:BrdU-ELISA改良法,对13种已知和2种未知致敏性化学物进行评价,并进行方法真实性分析.结果 香叶醇(25%)、丁子香酚(25%)、异丁香酚(25%)、反式肉桂醛(20%)、α-己基肉桂醛(25%)、水杨酸己酯(5%)、对苯二酚(5%)、2,4-二硝基氯苯(0.3%)、苯(100%)、氯仿(100%)为致敏阳性,其余5种均为致敏阴性;方法真实性分析显示,该法阳性预测率为90%、阴性预测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7%、假阴性率为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准确度为93%.结论 BALB/c小鼠LLNA:BrdU-ELISA改良法可较好地评估化学物的致敏性,并完善了香叶醇、水杨酸己酯致敏性的相关毒理数据.

  • BrdU抗原及抗体的制备

    作者:李新明;赵学平;李新华;周晓健;何荣根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可替代DNA前体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掺入S期细胞DNA,取代 3H-TdR的应用,避免放射性污染,且检测方便省时.核苷属小分子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与大分子载体连接成完全抗原才引起宿主有效的免疫应答.本文将尿嘧啶核苷与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或牛血清白蛋白(burine serum albumin,BSA)共价结合,并证实偶联物具有免疫原性.

  • 抗BrdU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作者:李新明;何荣根;王红;徐癨;周晓健;赵学礼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是DNA前体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通过检测BrdU掺入S期细胞DNA的基因片段,可避免用同位素标记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副作用.本文在过碘酸氧化法偶联抗原的基础上,已制备出具有均一分泌活性的抗BrdU单抗--1aB3、3aD9、4aF8,并经过初步鉴定.

  • BrdU体内标记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灶的实验观察

    作者:李新明;何荣根

    目的动态观察非放射性标记物BrdU在动物体内标记情况,为BrdU取代3H-TdR提供依据.方法 6只裸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入Acc-M细胞1×106/0.2ml,4周后腹腔注射BrdU 200μg/g体重,注射0.5h~20h期间分别取材固定,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统计标记指数.结果所有裸鼠形成肺转移癌阳性细胞核标记指数(LI)约20%~40%.单次注射BrdU后,LI不随注射时间延长而增加.正常组织中,肝窦和肠绒膜上皮有标记阳性细胞,肾、胰、脾等器官未见.结论 BrdU体内标记法可替代3H-TdR应用于细胞增殖研究,避免放射性污染,但在人体内标记,尚需进一步探索.

  • 间歇性注射BrdU诱发胃印戒细胞癌凋亡

    作者:姚晓虹;凌志强;衫原洋行

    目的给带癌实验犬间歇性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 至49 h, 观察BrdU诱发印戒细胞癌发生的凋亡变化.方法3条狗按100 mg/kg体重静脉注射1次BrdU,其余每间隔8 h一次分别反复注射4次(3条)和7次(3条),在后1次注射后1 h处死.结果在1 h组,正常组织中(30.9±2.4)% 和癌组织内(35.4±6.0)%的凋亡细胞BrdU呈阳性表达.在49 h组,无论是正常组织还是癌组织的增殖细胞区内的凋亡都显著增多.结论BrdU引起凋亡的增多和在49 h组时细胞周期的停止可能是由于DNA错配所引起.

  • 谷氨酰胺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翟莉莉;李俊霞;沈姞;王化虹;刘新光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采用体外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结肠增殖细胞,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及L-谷氨酰胺( L-Gln)对UC病人结肠上皮增殖的影响. 方法:病人行全结肠镜检查,依据2000年成都会议UC诊断标准,选择轻中度UC病人7例(UC组),设对照组5例,进行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以及标准浓度(2 mmol/L)和高浓度(4 mmol/L) L-Gln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BrdU掺入法、免疫组化方法标记BrdU阳性结肠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BrdU阳性结肠上皮细胞的数量. 结果:UC组病人结肠上皮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增强;UC组高浓度L-Gln中结肠上皮细胞增殖较标准浓度L-Gln增强. 结论:UC病人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L-Gln能促进UC结肠上皮细胞增殖.

  • 利福平对人SaoS-2成骨样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影响

    作者:费爽明;朱慧锋;王珠美;吴有鲁;冯庆生;何利江;杨如会

    目的 研究利福平对人SaoS-2 成骨样细胞增殖及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和DNA 合成的影响.方法 对人SaoS-2 成骨样细胞株常规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250、500、750、1 000μg / ml)的利福平,然后用四唑盐(MTT)法测定24、48h 细胞增殖率,试剂盒比色法测定24h 细胞外液的LD 和LDH 含量,ELISA 法测定细胞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利福平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呈剂量±赖性;并使细胞外液LD 和LDH 含量增加,细胞DNA 合成量降低.结论 高浓度利福平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DNA 合成并影响细胞的代谢能力,用于骨与关节结核治疗的局部用药时应注意控制药物浓度.

  •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抗血清的制备及测定(摘要)

    作者:李新明;崔文光;赵学平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是DNA前体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可掺入S期细胞DNA,替代放射性标记物3H-TdR应用,避免放射性污染,且检测方法更简便迅速,然而BrdU为相对分子质量仅300的半抗原,制备抗原及抗体的难度较大,国内对BrdU标记的研究远远落后.作者在BrdU抗原制备的基础上,用偶联卵清蛋白的碘尿嘧啶核苷(Ova-IU)或溴尿嘧啶核苷(Ova-BrU)免疫动物,获得较高抗体滴度的抗血清,并在动物体内标记应用,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现总结报道.

  •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标记口腔肿瘤的研究

    作者:李新明;李峰;刘进;刘爱莲

    目的:观察和探讨非放射性核素-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在口腔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用80 μg/ml的BrdU体外掺入舌癌细胞或舌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FCM)定量S期细胞数比较.结果:BrdU标记细胞核大浑圆,呈散在或姊妹细胞分布,子代细胞染色稍淡.BrdU掺入和PC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CM测定的S期细胞数显著多于BrdU掺入的细胞数(P<0.001).结论:BrdU标记可用于口腔肿瘤细胞增殖研究,其应用潜力较大.

  • 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娅娜;李玲;袁华;牟翔;江山

    目的 研究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梗死训练组、单纯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化学法将梗死训练组及单纯梗死组大鼠制成单侧海马梗死模型,梗死训练组大鼠于造模结束后次El给予水迷宫训练,单纯梗死组大鼠于造模结束后正常饲养.未给予水迷宫训练.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齿状回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标记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海马齿状回区可见少量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染色;在术后14~35 d期间,梗死训练组及单纯梗死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染色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均P<0.05);并且以梗死训练组BrdU/NeuN、BrdU/GFAP的增强幅度较显著,与单纯梗死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为学训练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对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SGC-7901模型建立

    作者:冀学宁;范学军;全秀莲;王若雨;王为;马小军

    目的 建立微囊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模型.方法 微胶囊制备仪包裹SGC-7901细胞,培养至21 d,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隔日细胞的生长活性,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隔日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选取第7、14、21天的微囊化SGC-7901细胞,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观察微囊前后SGC-7901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结果 MTT结果示培养至第14天,细胞相对数不再增加,随后细胞相对数略下降;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乳酸上升;至20d后分别为10、100 mmol/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GC-7901细胞贴壁培养中表达PCNA和VEGF基因;第7和14天,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可见PCNA、BrdU及VEGF基因表达;21 d,PCNA和BrdU主要在细胞团外层表达,内层细胞则表达少或不表达,而VEGF均见表达.结论 呈三维立体生长的微囊化胃癌细胞模型生长稳定,相关基因表达稳定.

  • 神经生长因子对颗粒细胞增殖检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于洋;柳春

    目的 为了解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鼠卵巢腔前颗粒细胞促增殖情况并探索其机制,同时建立方便灵敏、无污染和毒性小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方法 用NGF刺激培养的小鼠卵巢腔前颗粒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分析,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增殖情况和BrdU标记指数.结果 NGF明显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荧光显微镜下可见BrdU阳性标记的颗粒细胞,提示细胞处于增殖期.NGF组的BrdU标记指数为45.03%,明显高于对照组20.65%(P <0.01).NGF使增殖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及增殖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该研究证实NGF能够促进颗粒细胞增殖,CCK-8分析和BrdU标记是高效、灵敏的标记腔前颗粒细胞增殖的方法,NGF促进颗粒细胞增殖与促进颗粒细胞DNA的合成有关系.

  •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作为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研究

    作者:何国群;杨杏芬;郑穗生;黄俊明;杨颖;谢晓平;古梅英;谭小华;李庆

    目的 探讨应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示踪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Br-dU-ELISA法)替代LLNA(放射法)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替代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4只.选择27种受试物进行测试,每种受试物视情况设3~4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时照组.将受试物连续3d涂抹于小鼠双耳背,第5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第6天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采用ELISA技术测定BrdU掺入细胞的水平.选择3种受试物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以了解结果的重现性;将27种受试物的LLNA:BrdU-ELISA法与文献报告的LLNA(放射法)结果比较,分析方法的致敏性判别能力及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 LLNA:Br-dU-ELISA法结果重现性较好(F=2.890,P>0.05);与LLNA(放射法)相比,该方法对27种化学物的致敏性判别能力较好(灵敏度= 95.00%,特异度=85.71%,符合率=92.59%),致敏性分级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Kappa=0.575,Gamma=0.959).结论 LLNA:BrdU-ELISA法可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替代方法应用于化学物皮肤致敏性评价.

  • 神经生长因子对培养的小鼠卵巢腔前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于洋;赵晓成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促生殖作用及其机理,观察小鼠卵巢腔前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GC)增殖情况,同时建立便捷灵敏、毒性小、无污染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方法:用NGF刺激培养的小鼠卵巢腔前GC,CCK-8实验分析,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C在体外培养中的增殖情况和BrdU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结果:NGF明显促进GC增殖,并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光镜下可见BrdU阳性标记的GC,其细胞核内可见棕褐色阳性颗粒,提示处于细胞增殖期.NGF组的BrdU LI为40.62%,明显高于对照组23.57%(P=0.000).NGF使增殖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及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升高,G0/G1期细胞相对比例减少(P=0.000).结论:本研究证实NGF能够促进GC增殖,CCK-8分析和BrdU标记是高效、便捷的标记腔前GC增殖的方法,NGF促进GC增殖与促进GC DNA的合成有关系.

  •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体外掺入舌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新明;赵强;何荣根;周晓健;陈万涛

    目的:观察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在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用80 μg/ml的BrdU或碘脱氧尿嘧啶核苷(IdU)体外掺入Tca8113细胞或舌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FCM)定量S期细胞数比较.结果:BrdU标记细胞核大浑圆,呈散在或姊妹细胞分布,子代细胞染色稍淡.BrdU或IdU掺入和PC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CM测定的S期细胞数显著多于BrdU掺入的细胞数(P<0.001).结论:BrdU标记可用于细胞增殖研究,其应用潜力较大.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