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破坏胰腺A细胞的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毡突触的电镜观察

    作者:张晓杰

    目的探讨选择性破坏胰腺A细胞的模型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硝酸钴和利血平选择性破坏大鼠胰腺A细胞后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毡胆碱能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硝酸钴组模型大鼠脑突触内含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清亮小泡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利血平组清亮小泡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这种内源性乙酰胆碱的变化可能与胰腺A细胞损伤有关,提示胆碱能神经除受其上级中枢调节外,还受某些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 去除感觉神经细胞体对突触长时程易化效应的影响

    作者:柳柯;王露;李笑天;冯影;Samuel Sachacher

    目的去除感觉神经细胞的体部,研究离体培养突触长时程易化效应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多组由无脊椎海生动物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MN)互相接触而形成的突触模型,培养到第4 d时,将部分感觉神经细胞体去除(SN/L7,-CB),其余仍保留细胞体部(SN/L7,+CB),应用5-HT处理上述突触模型,之后将处理后的模型继续培养,在此后24 h和48 h,分别检测去除和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突触模型的长时程易化(LTF)效应.结果在应用5-HT后24 h,去除胞体组突触的LTF明显高于保留胞体组;而在应用5-HT后48 h,去除细胞体组突触的LTF呈明显下降,与保留细胞体组无明显差异;应用5-HT后24 h和48 h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组突触的LTF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除感觉神经细胞体在较短的时程内(24 h)可以提高突触LTF表达水平,而这种高水平的LTF无法长时间维持(48 h),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突触的LTF在一定时程内(48 h)可以在一定水平上稳定表达.

  • 痴呆模型鼠脑海马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作者:

    背景: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痴呆模型鼠海马的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过程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5在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10只/组.方法:损伤组大鼠切断左侧穹窿海马伞,建立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通路受损的痴呆模型.造模4周后,用三等分Y型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大鼠学习成绩以连续10次测试中有9次达到正确反应(2 min以内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时所需的训练次数来表示,记录每只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次数少说明学习能力强.训练结束24 h后测试记忆能力,以10次训练中的正确反应次数代表记忆保持能力的优劣,正确反应次数少则记忆能力低.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实际吸光度值进行比较,以避免染色过程中的非特异性染色导致的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行为测试中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损伤组学习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98.40±4.51),(62.21±2.43)次,P<0.01;而记忆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则明显低于正常组(3.82±0.64),(8.81±0.32)次,P<0.01.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呈板层分布,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血管及白质不被染色.神经毡内免疫反应产物呈持异性颗粒状或点状.海马CA1区以多形层和辐射层染色较深,腔隙分子层次之,锥体层和颗粒层细胞的轮廓边缘有点状标记.齿状回染色较浅,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分布稀疏.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均明显降(80.34±4.33,43.40±2.57;78.25±5.48,40.21±3.22:30.01±4.05,12.37±1.78;60.50±3.80,26.63±2.36;P均<0.01).经相关分析表明,大鼠穹窿海马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多形层:r=0.739,P<0.01;辐射层:r=0.624,P<0.05;腔隙分子层:r=0.892,P<0.01;齿状回分子层:r=0.853,P<0.01).结论:痴呆模型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吸光度明显下降,并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海马突触素含量减少与学习记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

  • 脑缺血大鼠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作者:徐振华;许能贵;易玮;靳瑞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对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5-08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毒理实验室完成.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2周组和缺血2周组两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待大鼠苏醒后(术后3 h)及2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制作14 d后进行海马齿状回区反应波形测定和实验参数测定,观察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的I/O曲线,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增强,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区长时程抑制.结果:2组各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有9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缺血组有8只大鼠引出反应波形,排除过高或过低数值,每组有6只大鼠进入数据分析.①缺血2周后缺血同侧海马齿状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I/O曲线幅度显著降低(F=43.95,P<0.05),群峰电位的I/O曲线幅度也显著降低(F=4.58,P<0.05).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109.0±3.8)%,缺血2周后升高为(114.0±1.9)%(F=13.79,P<0.05).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在假手术组为(201±13)%,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幅度明显降低为(179.0±13)%(F=4.56,P<0.05).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98.7±3.4)%,缺血2周后明显降低为(89.0±3.5)%(F=18.95,P<0.05).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在假手术组为(84.7±5.3)%,而在缺血组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幅度为(85.6±3.9)%,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区别(F=0.63,P>0.05).结论:脑缺血降低了海马齿状回区基本的突触传递,同时降低单脉冲刺激海马穿通纤维引起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共同发放幅度;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群峰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而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增强诱导有促进作用;缺血损伤了海马齿状回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而对群峰电位的长时程抑制诱导没有明显影响.

  • 大豆磷脂酰胆碱对幼年大鼠脊髓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建东;侯纪寿;侯一平;张天东;张志娟

    目的:观察大豆磷脂酰胆碱对幼年大鼠胸段脊髓前角内突触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及大豆磷脂酰胆碱作用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03/12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研究室完成.选用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大豆磷脂酰胆碱添加喂养组和对照组,每组11只.大豆磷脂酰胆碱添加喂养组:大豆磷脂酰胆碱500mg/(kg·d),溶于50mL双蒸水灌胃,1次/d;对照组:等量双蒸水灌胃,1次/d.两组均自由进食(标准基础饲料)和普通饮水.②喂养8周,灌注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胸段脊髓灰质前角内突触数密度和突触活性区膜面积密度的变化.用点阵测试系统和点计数法测算脊髓胸段前角灰质内突触的数密度和突触活性区的膜面积密度.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2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豆磷脂酰胆碱添加喂养组大鼠胸段脊髓前角灰质内突触的数密度和突触活性区的膜面积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3.98)个/μm3,(0.058 7±0.007)μm2/μm3;(18.36±3.14)个/μm3,(0.026 4±0.009)μm2/pm3,t=13.032,9.181,P<0.01].结论:添加大豆磷脂酰胆碱喂养幼年大鼠,大鼠脊髓突触数量和突触活性区膜面积增加,提高了幼年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

  •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作者:何祥;冯(龙天)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dar大鼠5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各10只.应用透射电镜射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电刺激对脑梗后突触形态及其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患侧电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25.84±3.49)nm]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57.13±10.29)nm]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314.36±24.92)nm]明显延长(P<0.01),突触界面曲率[(1.145±0.160)nm]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电刺激组与患侧电刺激相比:突触间隙宽度[(21.91±3.72)nm]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70.15±11.82)nm]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329.79±20.44)nm]无显著性意义(P>0.05),突触界面曲率(1.252±0.166)明显变大(P<0.05);双侧电刺激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明显延长(P<0.01),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变大(P<0.01)).结论:电刺激能够促进突触重建,双侧电刺激效果更加明显.

  • D-半乳糖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与脑海马结构电生理以及突触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原淑娟;张志雄;吴定宗;邱虹;丁文龙

    背景:学习记忆障碍是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动物模型,长期D-半乳糖处理可引起动物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目的:对D-半乳糖引起拟衰老改变时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进行观察,并结合其体内诱导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以及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学的变化予以探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11只/组.D-半乳糖(上海化学试剂二厂),Morris水迷宫(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所提供,自制).方法:正常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D-半乳糖组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 mg/kg,连续给药6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应用体内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电位,测量高频刺激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电位幅值变化,将高频刺激前的记录作为基线值,进行组间比较;应用透射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水迷宫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长时程增强各时段群体电位峰值潜伏期的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用χ2检验,用XY-540型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对电镜突触照片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1]主要结局: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测试成绩以及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群体电位的变化.[2]次要结局: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2只,水迷宫测试中无脱落,其后在电生理实验中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各有1只死亡,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用于电镜观察.[1]两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成绩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寻找水下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14.77±10.10),(51.36±12.45)s,P<0.05].[2]高频刺激前正常组与D-半乳糖组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比较:两组群体电位幅值及群体电位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1.05±0.47),(0.91±0.41)mV;(5.46±2.09),(5.38±2.26)ms;P>0.05].[3]两组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比较:与正常组比较,高频刺激后D-半乳糖组明显降低(80%,20%,χ2=7.20,P<0.01).[4]两组高频刺激后不同时间段的群体电位比值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于高频刺激后20,30,60min均明显降低(1.104±0.196,0.919±0.162;1.354±0.212,0.999±0.219;1.236±0.174,0.875±0.311:P<0.05).[5]两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各参数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40.60±18.26),(26.35±8.15)nm,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17.69±6.28),(26.95±5.67)nm,P<0.05],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265.13±76.50),(229.13±90.68)nm,P<0.05].结论: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使长时程增强增幅降低,并可显著影响大鼠脑海马CA3区的突触超微结构.提示D-半乳糖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的抑制和对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影响,是其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基础.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突触质量的影响

    作者:高慧英;祝远忠;李善刚;崔海庆;石运芝;李亚鲁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hemia brain damage,HIBD)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突触质量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仔鼠80只,采用抽签法将每窝仔鼠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C组).实验组鼠在乙醚麻醉下行颈前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1号手术线结扎,保温2 h后,放入含8%氧气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容器内2 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该血管,不结扎也不低氧处理.从生后7 d到2个月(成年)分8个时段对额叶皮质的发育,采用形态学和形态计量法的方法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实验组6 h~7 d各组可见神经元、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间隙变大,神经元胞质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模糊,RER肿胀脱颗粒,核皱缩不规则甚至溶解,神经元突起比假手术组稀疏.脑损伤后仔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降低(P<0.05,P<0.01),突触的体视学参数,表面积密度和面数密度降低,突触后膜致密层变薄(P<0.05,P<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中突触的质量,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突触 低氧缺血 大鼠
  •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作者:钟振国

    背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和神经-神经黏附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1对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形成的影响是不清楚的.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地点为广西中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为NG108-15神经细胞株、L1 eDNA、抗L1抗体:由日本金泽大学神经物性部门提供.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用脂质转染剂将黏附分子L1cDNA表达到NG108-15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电生理学检查技术测定细胞-肌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突起指数、突触形成率、微小终板电位的频率.结果:以分化剂cAMP处理4 d后,L1-转染组有突起分叉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为(31±8)%,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13±2)%或Mock-转染组的(15±5)%(P<0.001).L1-转染组的细胞突起平均长度为(142.5±12.3)μm,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94.2±12.3)μm或Mock-转染组的(86.8±6.7)μm(P<0.05).L1转染组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率为(58.0±11.5)%,也高于非转染组的(36.7±0.83)%或Mock-转染组的(39.2±0.84)%(P<0.001).但突触后膜电位的频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在NG108-15细胞的高度表达提高cAMP诱发的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功能性突触形成率的增加是通过增加神经细胞突起分叉和突起的长度,从而增加神经-肌连接数量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增加递质的释放量.

    关键词: 细胞 突触 细胞黏附
  • 喂饲大豆磷脂酰胆碱幼年大鼠脊髓突触素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建东;侯纪寿;张志娟;张天东;王海林;侯一平

    目的:观察大豆磷脂酰胆碱对幼年大鼠脊髓前角内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及大豆磷脂酰胆碱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研究室完成.选择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2组,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和对照组各11只.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给予大豆磷脂酰胆碱500mg/(kg·d),溶于50mL双蒸水灌胃,1次/d.对照组大鼠等量双蒸水灌胃,1次/d.每3天测1次体质量,大豆磷脂酰胆碱剂量随体质量变化相应调整,共喂养8周.喂养8周后,两组大鼠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灌注固定,取胸段脊髓中段和腰膨大粗处经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法染色,测量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各视野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灰度值,被测区突触素含量越高,免疫染色越深,则灰度值越小,反之越大.结果:2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深,呈棕黄色阳性颗粒,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21.50±2.18,239.14±1.90;238.33±2.12,256.36±2.20(t=5.525,4.892,P<0.01)].②两组大鼠胸段前角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腰膨大灰度值(t=5.918,5.375,P<0.01).结论:幼年大鼠经大豆磷脂酰胆碱喂饲后,脊髓突触素的免疫表达增强,提示大豆磷脂酰胆可以提高幼年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而且胸段脊髓的突触可塑性强于腰膨大.

  • 脑伤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P300与海马突触素的影响

    作者:周建军;冯华;王宪荣;吴国材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 P300与海马突触素( synaptophysin,SYN)在活血化瘀中药脑伤泰作用下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 3月龄,雄性 Wistar大鼠,体质量( 200± 10) g,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 37只,其中行为学训练每组 7只, P300测定每组 5只,免疫组化测定每个时象点 5只.采用 Pulsinlli-4血管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主动回避反应测定行为学变化,脑诱发电位仪测定 P300潜伏期,免疫组化法行海马突触素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定其光密度值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明显下降, 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 SY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治疗组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明显下降 ,P300延长,海马 SY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但在术后 8周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明显恢复, P300缩短,海马 SYN光密度值明显上升.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明显下降 ,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 ,海马 SYN水平明显下降,脑伤泰提高 V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 ,缩短 P300潜伏期,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突触素水平有关.

  • 复方金思维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组织ProSAP/Shank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小黎;田金洲;盛树力;赵志炜;徐意;姬志娟

    目的:观察突触后蛋白ProSAP/Shank在模型大鼠脑内表达的变化,探讨复方金思维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15/2005-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理实验室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生理盐水组:脑海马注入2 μL生理盐水,3 d后灌胃3 mL的双蒸水.②模型组:脑海马缓慢注入2μL淀粉样β蛋白1~42(5 g/L),复制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3 d灌胃3 mL的双蒸水.③盐酸多奈哌齐组:造模同模型组,造模后3 d灌胃盐酸多奈哌齐(0.92 mg/kg).④金思维组:同前造模,造模后3 d灌胃复方金思维(由人参、肉苁蓉、石菖蒲、郁金等组成,浓度0.36 g/mL,剂量0.7 μL/g).所有给药均1次/d,连续4周.4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期间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记忆测定中的记忆能力,以进行行为学评价.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皮质突触后蛋白ProSAP/Shank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经补充后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测试结果: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金思维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较模型组高(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CA1区ProSAP/Shank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模型组平均面密度低于生理盐水组和金思维组(14.35±3.66,21.21±5.66,19.67±3.83,P<0.05),模型组的平均吸光度也低于生理盐水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68.74±5.98,121,93±8.69,84 36±13.56,84.58±8.24,P<0.01).③脑皮质区ProSAP/Shank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模型组的平均吸光度低于生理盐水组和金思维组(84.12±19.40,138.93±28.62,106.53±5.08,P<0.01).结论:淀粉样β蛋白海马注射可致海马CA1区及皮质Shank蛋白表达下降,说明淀粉样β蛋白聚集损害了海马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而复方金思维不但显著提高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使Shan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说明它对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具有改善作用.

  • 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对未成熟大脑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河;杨天德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未成熟大脑都会经过一个快速发育期,又称之为突触形成期,在此时期短暂的阻滞NMDA受体或过度兴奋GABAA受体都会触发神经元的凋亡.这些触发凋亡的药物有麻醉剂(氯胺酮、氧化亚氮、异氟烷、丙泊酚、氟烷),抗惊厥剂(苯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以及一些被滥用的药物(苯环己哌啶、乙醇、氯胺酮).人类未成熟大脑的快速发育期从妊娠第6月延续到生后3年.乙醇,既是NMDA受体的拮抗剂又是GABA受体的兴奋剂,可以在快速发育期非常明显的引起广泛的神经元凋亡,乙醇的这种作用可以解释妊娠三期孕妇服用乙醇引起的以脑组织结构改变和神经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婴儿乙醇综合征.因此,人们将非常关注在儿科、产科应用的以镇静、麻醉、控制癫痫发作为目的的药物是否会导致未成熟大脑中神经元的大量凋亡.

  • 氨基酸对脑海马突触效应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刘巧凤;金清华;申贤淑;金秀吉

    海马神经元以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参与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并对记忆具有改善作用.海马穿通纤维中80%的谷氨酸来自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对大鼠学习记忆具有促进作用.甘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双重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递质,可以激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必要的协同激动剂,还可以激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士的宁敏感型甘氨酸的调节位点,产生兴奋性效应.牛磺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抑制性氨基酸,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增殖分化,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并有延缓衰老的作用.γ-氨基丁酸B受体在海马齿状回区习得性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的形成与保持中具有重要的调制作用.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作者:赵小贞;王玮;康仲涵;吴翊钦;徐剑文;陈春鹏;钟秀容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利用 Morris水迷宫和 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法分析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Gray Ⅰ型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CA1区 Gray Ι型突触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比表面、面数密度、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分别为 [0.051± 0.016,(0.298± 0.130) μ m2/m3,(5.884± 1.203) μ m2/m3,(3.285± 1.113)个 /85.05 μ m2,1.048± 0.060,(13.97± 0.386) nm和 (33.33± 0.86) nm],比假手术对照组 [分别为 0.088± 0.019,(0.712± 0.815) μ m2/m3,(9.020± 1.915) μ m2/m3,(6.330± 1.258) 个 /85.05 μ m2,1.103± 0.268,(25.40± 0.92) nm和 (47.73± 1.15) nm]减小,血管性痴呆大鼠与假手术对照组突触平均面积分别为 (1.573± 0.343) m2和 (1.202± 0.145) m2. 结论: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大鼠海马 CA1区 GrayΙ型突触数量减少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 髓芯减压联合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何盛茂;林荔军;王成强;李奇

    背景:国内外关于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基础研究报道比较多,其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报道少见.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联合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治疗ARCOⅠ/Ⅱ/ⅢA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髓芯减压合并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植入治疗ARCOⅠ/Ⅱ/ⅢA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2例16髋.治疗前后进行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观察.以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或影像学显示病情有进展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前次Harris评分为终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病例未出现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9个月(11-30个月);②治疗前Harris评分为(73.61±3.70)分,治疗后为(84.88±7.11)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③疗效:优5例5髋、良5例9髋、中1例1髋、差1例1髋,优良率为88%(14/16);④治疗后1例ⅡC期及1例ⅢA期股骨头坏死出现影像学进展,后者改行全髋置换,余病例影像学均未见明显进展;⑤结果表明,髓芯减压联合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治疗ARCOⅠ/Ⅱ/ⅢA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 星形胶质细胞纤维生长和突触形成的方向性和特异性

    作者:曹敬丽;李奇;王雅杰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除了被动地起代谢和结构支持的作用外,还能够以更复杂的方式与神经元相互作用,主动地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目的:通过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纤维生长和突触形成的方向性和特异性,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与神经元相互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内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以原代细胞分离培养和爬片方法获得海马原代细胞,以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荧光免疫组化方法特异性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与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纤维向距离较远的锥体细胞定向伸长,并且终止于锥体细胞的胞体,末端与锥体细胞的胞体形成突触样结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突起都伸向临近的细胞,其突触样结构的形成也不全是在临近的位点。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纤维伸长和突触形成具有方向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探索星形胶质细胞与锥体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提供依据。

  •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与miR-137抑制下的Grin2A表达

    作者:杨晓煜;史齐;褚秀峰;张清琴;张敏;郑胜哲;姬颖华;路平

    背景: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 microRNA与神经发生和突触形成有关,可能在精神疾病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脑内和外周血中的miR-137的表达以及其对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卒中后抑郁组大鼠经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慢性温和刺激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agomir-137组、agomir-NC组、agomir-137+Grin2A组和agomir-137+vector组大鼠在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脑室内注射agomir-137、agomir-NC、agomir-137和Grin2A过表达质粒以及agomir-137和空白质粒。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 PCR检测显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和外周血中 miR-137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大鼠。行为学结果显示,在脑缺血第3周,agomir-137组大鼠垂直得分以及水平得分均显著高于agomir-NC组大鼠以及卒中后抑郁组大鼠。糖水消耗实验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后第2周末起,agomir-137组大鼠糖水消耗百分比即显著高于agomir-NC组大鼠以及卒中后抑郁组大鼠。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37可以与Grin2A的3’UTR端结合,抑制Grin2A mRNA的翻译从而下调其蛋白的表达。并且在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脑内过表达Grin2A基因后,miR-137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被显著减弱。提示miR-137可通过与Grin2A mRNA结合抑制其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为卒中后抑郁提供新的临床治疗靶点。

  • 突触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的优化

    作者:胡永波;高励;王丹;曾仲;徐朝义;肖兵;骆飞飞;杨志勇;周嫱

    背景:双向电泳是突触蛋白质组学分析中流行通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但文献中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对线性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IPG)胶条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浓度的选择很多,尚未见统一标准.目的:对突触蛋白双向电泳的IPG胶条和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高质量的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方法:以大鼠海马突触蛋白为试材,比较pH 5.0-8.0与pH 3.0-10.0线性IPG胶条,线性与非线性pH 3.0-10.0IPG胶条,以及单一浓度10%与12% SDS-PAGE对双向电泳的影响.此外,还使用计算机检索了1989至2013年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突触蛋白双向电泳的文献,对文献中选择的IPG胶条、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了统计和评价,并总结了突触蛋白在不同pH值IPG胶条和不同浓度SDS-PAGE凝胶的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使用pH 3.0-10.0的非线性胶条及单一浓度10% SDS-PAGE凝胶进行突触蛋白双向电泳较为适宜,电泳图谱质量好,实验操作便利;同时还推荐合并使用pH 4.0-7.0和pH 6.0-11.0的IPG胶条,以及线性梯度浓度9%-16% SDS-PAGE凝胶,也适用于突触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载体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及与肌细胞的共培养

    作者:翟婧妍;段红梅;尚俊奎;杨朝阳;李晓光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高比例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载体体外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及分化的神经元与肌细胞共培养是否能形成突触样联系.方法:纯化后的神经干细胞分别与单纯壳聚糖、可溶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载体共培养.诱导7 d后,通过β-tubulinⅢ染色观察向神经元的分化;通过β-tubulinⅢ和ChaT染色观察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通过β-tubulinⅢ和MHC染色观察和肌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载体组,分化形成神经元的比例是74%,显著高于其他2组,分化的神经元与共培养的肌细胞能形成突触样联系.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载体体外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且分化形成的神经元能与共培养的肌细胞形成突触样联系.

413 条记录 8/21 页 « 12...567891011...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