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

实用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실용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671
  • 国内刊号: 61-110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宦怡 郭佑民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腹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

    作者:李小荣;钱民;李向东;彭光明;何小华

    目的 探讨腹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CD)的CT表现.方法 收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透明血管型CD,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其病理所见.结果 所有巨淋巴结增生病例的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小肠系膜,4例位于腹膜后,3例位于腹腔.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规整、密度均匀的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接近邻近主动脉程度的明显均匀强化,平扫可见钙化5例,灶周可见多发周围卫星结节者1例,粗大血管者2例.结论 腹部透明血管型CD的CT表现与病理表现相关,主要的影像学特点为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及增强后接近主动脉程度的明显强化.

  • 320排CT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瑞;马静;方佳;杜向东;安甲佳

    目的 探究评估320排CT动态增强扫描对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外科手术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A组与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B组各55例,采用CT平扫及动态增强的方法对肝脓肿各阶段的表现征象进行扫描成像.结果 A组病变部位发生于左叶23例,右叶21例,同时发生于肝左、右2叶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形成所谓的"环征",常多见"双环征",周围没有水肿者CT表现为呈单环,即"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脓肿的特征性表现.静脉期及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带呈低密度.B组病变部位发生于左叶9例,右叶37例,同时发生于肝左、右2叶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33例病灶"片状"或"楔形状"的一过性强化,门静脉期出现16例"团块状"强化,10例出现"晕征",29例出现"蜂窝征"或"网格征".结论 320排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体现DPHA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 囊液CT纹理分析在鉴别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中的价值

    作者:梁萌;赵丽;马霄虹;王慧慧;王爽;朱永健;赵心明

    目的 初步探讨囊液CT纹理分析在鉴别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与黏液性囊性肿瘤(MCNs)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胰腺囊性肿瘤(SCA 20例、MCNs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图像,将大囊性病灶的胰腺期增强CT图像导入CT Kinetics软件,2名放射医师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软件自动提取ROI内纹理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测2名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病例CT纹理参数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各纹理参数的佳诊断阈值.结果 MCNs的大囊腔长径、囊液CT值、总体素值、熵值均高于SCA,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以大囊腔长径2.95 cm、囊液CT值8.5 HU、总像素值11596.50和熵值9.36作为鉴别两者的佳阈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702、0.750和0.721.结论 SCA与MCNs囊液成分的部分CT纹理参数存在差异,有助于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嗜酸性胆囊炎的临床病理和CT及MRI分析

    作者:王凌;李职跃

    目的 初步探讨嗜酸性胆囊炎(EC)的临床特点、病理和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EC患者的临床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病理等相关资料,并对EC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特点作对照分析.结果 在临床上,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症状,以右上腹痛为主,4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病理上,EC组织较密实,表现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在胆囊壁呈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在影像上,3例表现为局限性宽基底胆囊肿块,2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5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CT呈等或低密度,T1 WI呈等或低信号,T2 WI/T2 WI脂肪抑制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扩散受限,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均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EC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和CT及MRI表现,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

  • 同时性子宫颈、肾双原发癌合并骨软骨瘤1例

    作者:陈明;王艳艳;蒋小莉;姜云惠

    患者 女,51 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6 d 入院.现病史:6 d前无诱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于外院就诊行宫颈活检示:高中分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入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伸展,宫颈大小 3.5 cm× 3.0 cm,轻 度 糜 烂,下 唇 可 见 颗 粒 状 突 起,无 摇 举痛;子宫后位,稍大于正常,质中,活动好,无压痛.

    关键词:
  • 油漆溶剂所致慢性中毒性脑病1例

    作者:李萍;吴永彬

    患者 男,48 岁.因"生活懒散、行为怪异 1 年,尿失禁 1月余"来本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药物滥用史,从事油漆 粉 刷工 作 22 年 .查 体 :体 温 36 .5 ℃ ,血 压 120 mmHg/80 mmHg (1 mmHg=0.133 kPa),四 肢 肌 张 力 正 常,腱 反 射 正 常,双 侧Babinski 征 阴 性.专 科:查 及 可 疑 性 幻 视,思 维 贫 乏,反 应 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反应淡漠,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力不准确.脑电图轻度异常.P300 提示可能存在认知障碍.血生化提示:血钠 128 mmol/L、血氯 89.0 mmol/L,均低于正常 值下限,其余实验室检查正常.

    关键词:
  • 成人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伴肌源性分化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患者 男,43 岁.因间断头晕,加重伴步态不稳 1 月入院.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颅脑 MRI 平扫示左侧小脑半球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长 T1 稍长 T2 信号(图 1,2),大者约 40 mm×35 mm× 20 mm;增强扫描病变呈结节状、斑片状明显强化(图 3).取左侧小脑半球病灶作为感兴趣区,磁共振波谱(MRS)示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下降,胆碱(Cho)峰明显升高,Cho/NAA约为 21.83,符合肿瘤波谱表现(图 4).术前诊断左侧小脑半球恶性肿瘤,于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左侧小脑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 脾脏多发血管淋巴管瘤1例

    作者:李升旺;谭毅;汪永平

    患者 女,36 岁.体检腹部 B 超检查发现"脾脏多发实性占位病变",无 发 热、腹 痛 等 症 状.既 往 体 健,曾 行 "剖 宫 产 手术",否认外伤史.专科查体:锁骨上窝、腋下、腹股沟区等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全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未触及脾脏肿大,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活检未见明显异常.腹部 B 超检查:脾脏形态、大小正常,于脾内探及多个实性稍高回声结节,大者约 1.5 cm× 1.7 cm,边界清,边缘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T 检查:脾脏形态、大小正常,脾实质内见 多 个 类 圆 形 稍 低 密 度 影(图 1,2 ),密 度 均匀,边界稍模糊,大者约 1.6 cm×1.9 cm;CT 3 期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图 3~5),动脉期病灶内呈线状、小结节状不均匀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内强化范围进一步增大,延迟期病灶呈中度均匀持续强化,3 期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低于同期周围正常脾实质密度,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病灶部分边缘呈浅分叶状(图 3).术前影像学诊断:脾脏多发占位(8 个),①脾脏原发淋巴瘤? ②脾脏多发血管瘤?

    关键词:
  • 右心房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

    作者:徐雪;胡春峰

    患者 女,38 岁.因间歇性胸痛 6 个月,加重 10 d 入院.查体:心率 88 次/min,律 齐,未 闻 及 病 理 性 杂 音;颈 静 脉 无 充盈,肝颈静脉 回 流 征 阴 性;肝、脾 肋 下 未 触 及,双 下 肢 无 水 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心房右上方实性占位,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少 量 心 包 积 液.胸 部 CT 示:右 心 房 团 块 状 密度增高影;少量心包积液,主要位于左室外侧壁;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图 1 ).MR 扫描方式包括 TSE 序列、T2 WI 的SPAIR 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心脏电影.扫描显示心包少量积液;右 心 房 右 上 方 团 块 状 异 常 信 号 影,信 号 欠 均 匀, T1 WI 呈等信 号,边 缘 及 内 部 可 见 斑 片 状 稍 高 信 号 (出 血), T2 WI 呈高信号,内示分隔;DWI 部分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瘤体大截面约 8.3 cm×6 cm×8.3 cm,与右房壁及心包分界不清,右心房明显受压,上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受累;电影序列右心室流入道没有出现梗阻症状,左心室运动度未见异常减弱.诊断为右心房右上方占位性病灶,与右心房及心包分界不清(间叶组织来源 肿 瘤 不 除 外)(图 2 ~ 5 ).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情况下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中可见:右心房约 10 cm×8 cm 肿块,质硬,局部淤血坏死,周围组织显著水肿.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心肌,瘤细胞有的形成囊腔,有的呈条索状排列,夹杂不规则血管腔(图 6);免疫组化结果:Vim 、CD31、CD34、Ki-67 阳 性,其 他 指 标 均 为 阴性,诊断为(右心房)血管肉瘤.术后给予患者控制心室率、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

    关键词:
  • 原发性肝脏巨大间质瘤1例

    作者:邱淦滨;马立恒

    患者 男,44 岁,因 上 腹 部 胀 痛 不 适 伴 消 瘦 6 个 月 入 院.患者于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以钝痛为主,呈间歇性发作,未 予 诊 治.近 1 个 月 来 腹 痛 加 剧,来 本 院 诊 治.腹部超声:肝内实性占位,肝癌可能性大.查体:体温、血 压 正常,神智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特殊,腹部右侧局部膨隆,腹肌柔软,无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肝脏剑突 下 可 扪及,右肋缘下 10 cm 可扪及,轻叩痛,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存在,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 5 肋间.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ASL)79 U/L,谷丙转氨酶(ALT)59 U/L,甲胎蛋白(AFP) (-).电子胃肠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

    关键词:
  • 同时累及双下肢和肺部的结节病影像表现1例

    作者:夏青;漆婉玲;肖香佐;李志;何玉麟

    患者 男,44 岁.因先后发现右小腿内侧及左大腿外侧肿物 2 月余入院.肿块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试验(routine test,RT)、肿瘤标记物、风湿 4 项、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谱正常;血沉 16 mm/h;T 细胞斑点试验阴性.MRI 平扫+增强示双侧股外侧肌、双侧比目鱼肌、右侧腓肠肌内外侧头及趾长伸肌内见长条形 T1 WI、T2 WI 稍高信号,中心见点状低信号,增强边缘明显强化(图 1~5).胸部 CT 平扫及增强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对称、不融合、肿大淋巴结(图 6),轻度均匀强化,两肺多发小结节并部分间质性改变(图 7),考虑肺结节病 Ⅱ 期(国 际 分 期).后 期 随 访 胸 部 CT较首次就诊时无明显变化.右侧小腿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示病变切面灰白、质韧,部分区灰白、灰褐相间;镜下于横纹肌及纤维组织间见弥漫分布的由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结构(图 8 ).免 疫 组 化 示:CK (-)、CD68 (组 织 细 胞 +)、EMA(-)、Ki-67(20% +)、Vim (3 +);特 殊 染 色:抗 酸 (-)、PSA(-)、六胺银(-).患者多发肌肉组织内肿块结合特殊染色结果,考虑结节病.

    关键词:
  • 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1例

    作者:于淼;张蓓;姜文琰;穆琳;王继萍

    患者 女,65 岁,16 年 前 自 然 绝 经,14 年 前行全子宫切除术(具体不详).6 个月前出现间歇性下腹腹胀、腰痛.查体:腹部膨隆,右侧盆腔可触及 6 cm×5 cm 实性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糖类抗 125276.40 U/mL;糖类抗 72-411.20 U/mL;余女性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关键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静脉形态的研究

    作者:唐乐梅;宁殿秀;孙博;刘铁利;苗延巍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价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深部小静脉的形态改变及其与脑内病灶负荷、扩展残疾状况(EDSS)的关系.方法 MS患者44例,健康志愿者65例,均行常规MRI序列以及增强型T2? 加权血管成像(ESWAN)检查,使用GE ADW4.5后处理工作站得到8 mm层厚的SWI小密度投影(SWIMinIP)图像,对脑内小静脉进行评分,统计其与脑内病灶负荷、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6例(36.36%)MS患者脑深部静脉出现扭曲、管壁不光滑,其中2例可见深静脉属支血管增多、扭曲表现;10例(22.72%)患者深静脉属支则出现局部狭窄,甚至闭塞改变.MS患者的静脉形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评分(P=0.000);MS脑深部静脉评分与病灶负荷显著相关,而与ED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SWI可清楚显示脑内小静脉的形态改变,MS患者脑深部静脉出现扭曲、管壁不光滑及狭窄闭塞改变,其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eHo分析研究

    作者:周毅;王琦;张军;何超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脑局部活动一致性特点,并研究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26例OSAHS患者以及23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及认知功能筛查,患者组进行多导睡眠(PSG)监测,比较2组间静息态下脑局部活动一致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AHS患者双侧前扣带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岛叶、双侧颞中回的局部一致性(ReHo)值增高(P<0.05,FDR校正),OSAHS组左侧楔前叶、左侧杏仁核、双侧额上回ReHo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FDR校正);OSAHS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呼吸暂停睡眠指数(AHI)呈明显负相关(r=-0.47,P=0.015),与楔前叶ReHo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13).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脑局部活动一致性异常和认知功能减低,认知功能减低主要与楔前叶的局部活动一致性改变有关.

  • 3.0T高分辨MR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

    作者:许开喜;丰广魁;王金;陈隐漪;陈新建;孙敦坡;胡方云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MR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高血压脑白质疏松(LA)与脑深髓静脉(DMV)不同分级之间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LA 0~3级的患者各20例行常规头颅MRI、SWI检查,比较LA与DMV分级及脑内微出血灶(CMBs)相关性.结果 在80例高血压LA患者中,随着LA分级增加,DMV分级可见度降低,其中LA 1、2、3级DMV扩张、迂曲分别有2例、5例、2例,LA与DMV分级显示之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Gamma法分析,G=-0.770,P<0.001),LA程度与DMV分级之间呈负相关,即LA程度越高,DMV分级越低;CMBs分级随着LA分级加重,CMBs风险增加,CMBs患者占LA患者的27.5%(22/80).结论 3.0T高分辨MR的SWI对显示DMV、高血压LA的DMV的脑内氧代谢改变和CMBs变化情况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改善静脉血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病因出发改善病情对老年痴呆和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MRI 3D-BRAVO序列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保红;高修成;李俊

    目的 探讨MRI 3D-BRAVO序列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收集本院经MRI诊断为PSIS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24例,分别进行MRI 3D-BRAVO序列、常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PSIS的MRI表现和各检查技术间的诊断符合率及对PSIS直接征象的阳性发现率.结果 分析所有患者的MRI 3D-BRAVO图像,其中PSIS的MRI主要表现为:①垂体柄缺失或变细23例;②垂体后叶T1高信号缺失,伴或不伴有神经垂体的异位22例;③增强扫描垂体前叶强化均匀,无异常强化24例.且MRI 3D-BRAVO序列对上述直接征象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尤其是在垂体柄变细和神经垂体异位上,2种检查技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2种检查技术对PSIS的诊断符合率发现,MRI 3D-BRAVO序列对PSIS的诊断符合率(95.83%)明显高于常规MRI扫描(75.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结论 MRI 3D-BRAVO序列可更好地显示PSIS的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垂体柄缺失或变细,正常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伴或不伴有神经垂体异位.因此显著提高了PSIS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胸腺上皮肿瘤CT征象与WHO简化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金晶;邹立巍;赵红;郑穗生

    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的CT表现特征与WHO简化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TET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做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3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低危组36例,高危组21例,胸腺癌组10例.低危组胸腺瘤较常见低密度线状分隔,且低危组强化幅度[(33.44±10.60)HU]比高危组[(23.62±6.73)HU]及胸腺癌组[(24.00±3.56)HU]更高,无胸膜及心包侵犯.高危组及胸腺癌组更常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分叶、胸膜及心包侵犯、胸腔积液.而周围脂肪絮状影及纵隔血管侵犯在本研究病例中只见于胸腺癌组(P<0.05),且胸腺癌组可见更大长径[(10.24±1.66)cm],并与低危组[(6.55±3.05)cm]及高危组[(6.68±2.55)cm]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组间长径无差异性(P>0.05).钙化则更多见于高危组(P<0.05).结论 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中,低危胸腺瘤、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3组间的CT表现有明显差异.低密度线状分隔、强化幅度明显对低危组胸腺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周围脂肪絮状影、纵隔血管侵犯及更大长径高度提示胸腺癌;胸膜及心包侵犯征象可出现在高危组及胸腺癌组.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作者:韦菊临;梁桂录;刘军;李鼎胜;韦仁柳

    目的 探究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AIDS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作为A组,选取同时期单纯肺结核患者40例作为B组,行胸部CT扫描、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分析2组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 A组、B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X线多表现为粟粒结节影、磨玻璃影,2例可见厚壁空洞,内壁欠规则;B组患者X线表现为斑片影或实变影,1个或多个空洞.A组患者病变多累及2段及以上,病变常位于下肺叶,易伴有胸内淋巴结肿大和肺外结核;B组患者病变常位于上肺叶或肺尖,常表现为增殖性病灶.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和单纯肺结核影像学特征差异明显,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生在下肺叶、多累及≥2个肺段、磨玻璃影、粟粒结节影、胸内淋巴结肿大、肺外结核.

  •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脏形态学变化与CT栓塞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志军;刘海涛;曾艳红;周海涛;崔继岩;蔺强

    目的 通过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心脏CT测量参数与肺动脉阻塞指数(PO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APE患者心脏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118例APE患者,首先根据Qanadli评分法分为C组47例(POI≥20)与B组71例(POI<20),并与60例对照组(A组)进行对比心脏CT各测量参数.其次,在APE心脏CT各测量参数与PO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除左心室前后径(AP)与右心房AP外,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右心增大(A组B组>C组).左心室左右径(LR)值,A组>B组(P<0.05).右心与左心径线各比值,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血管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杨飞;王大伟;纪蒙蒙;王晓灿;朱晓龙;邹殿俊;梁占东;崔书君;耿鹤群;王丽坤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主肺动脉直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COPD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于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均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共31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CT横断面图像上测量肺动脉(PA)、升主动脉(AA)并计算PA/AA比值.根据PA/AA比值分组,分为PA/AA<1组和PA/AA≥1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住院时长、并发症等.比较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PA、AA直径及比值变化.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PA/AA比值分组:PA/AA≥1组13例,PA/AA<1组18例,基本临床资料各项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PA直径增加到平均(31.81±4.71)mm,与缓解期平均(30.52±4.35)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A增加到平均(0.97±0.19),与缓解期平均(0.91±0.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心力衰竭,PA/AA≥1组8例,PA/AA<1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27);呼吸衰竭,PA/AA≥1组6例,PA/AA<1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309);住院时长:PA/AA≥1组平均(15.7±4.2)d,PA/AA<1组平均(12.9±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P=0.047).结论 COPD患者行胸部CT可以观察PA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加强对PA/AA≥1的COPD患者的关注,有助于COPD早期干预治疗以减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

  • 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CT征象及病理特点

    作者:聂凯;于红;刘士远;刘靖;尤小芳;朱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征象和相关的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PIMA.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根据其影像表现,63例PIMA被分为3型:结节肿块型,肺炎样实变型和混合型.结果 63例PIMA中,结节肿块型48例,肺炎样实变型12例,混合型3例.63例CT平扫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51例行CT增强扫描,39例呈轻度强化,12例呈中度强化.边界光整17例,毛糙38例,模糊8例.分叶征27例、毛刺征15例、空泡征27例、支气管充气征16例、钙化3例、血管造影征6例、含气囊腔17例、空洞1例.磨玻璃影2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例,胸膜凹陷征13例,血管集束征10例,肺气肿5例,阻塞性肺炎/肺不张4例,支气管截断6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结论PIMA在CT表现上多分布在双肺下叶,以孤立性结节肿块型多见,分叶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常见,平扫密度常低于肌肉,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这些特点有助于PIMA的诊断.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周婕;党丽云;沈聪;蔡曙波;刘泽杰;吴璇;徐阳;郭佑民

    目的 分析经药敏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选取86例MDR-PTB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1例非MDR-PTB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胸部CT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病灶形态及病变分布特点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出现钙化、条索、实变、肺内播散、多发空洞、胸膜增厚、肺损毁数量均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累及≥3个肺叶以上和全肺受累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肺上叶前段/右中叶、右肺下基底段、左肺上叶前段/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出现病变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PTB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病变分布范围广,病灶形态存在实变、多发厚壁空洞、肺内播散、钙化及肺毁损等发生率高的特点,对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借鉴.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肌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乃玉;高飞;王传彬;韦超;陈玉兰;李信响;方昕;董江宁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诊断肌骨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肌骨肿瘤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扫描以及10个b值的IVIM-DWI(b=0,10,20,50,100,200,400,800,1200,2000 s/mm2)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骨肿瘤36例(恶性组20例、中间型组8例、良性组8例)及软组织肿瘤22例(恶性组14例、良性组8例),测量病变区组织慢速ADC值(ADCslow)、快速ADC值(ADCfast)及灌注分数值(f值),并对各组肿瘤之间的ADCslow、ADCfast及f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ADCslow值(0.47±0.18)×10-3 mm2/s、ADCfast值(7.07±4.72)×10-3 mm2/s、f值(56.87±16.27)%;中间型骨肿瘤组ADCslow值(0.64±0.31)×10-3 mm2/s、ADCfast值(8.75±7.52)×10-3 mm2/s、f值(45.83±16.33)%;良性骨肿瘤组ADCslow值(1.05±0.43)×10-3 mm2/s、ADCfast值(15.12±4.84)×10-3 mm2/s、f值(38.38±14.06)%.3组之间的ADCslow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型组与良性组ADCslow、ADCfas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软组织肿瘤组的ADCslow、ADCfast及f值分别为(0.65±0.23)×10-3 mm2/s、(12.08±10.08)×10-3 mm2/s、(51.68±16.92)%;良性软组织肿瘤组ADCslow、ADCfast及f值分别为(1.15±0.34)×10-3 mm2/s、(24.24±12.17)×10-3 mm2/s、(36.43±11.36)%,3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DWI的参数中ADCslow、ADCfast及f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肌骨肿瘤的细胞密集度及灌注特性,其中f值有助于提高MRI对良恶性肌骨肿瘤的鉴别能力,从而帮助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 MRI量化评分在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文昭;邓德茂;段高雄;万荣超;陈延强;梁继军;莫夏萍;武莹莹

    目的 探讨3.0T MRI量化评分在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病史<2年的RA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行1次同侧腕关节MRI扫描,共54只腕关节完成扫描,观察各腕关节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关节间隙情况,并进行定量评分,分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关节间隙狭窄的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2次MRI扫描均见不同程度滑膜炎及骨髓水肿;15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有骨侵蚀,12例患者治疗前扫描无骨侵蚀,其中4例患者治疗后出现骨侵蚀;25例患者2次扫描均见不同程度关节间隙变窄,2例患者治疗前无关节间隙变窄,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关节间隙变窄.滑膜炎、骨髓水肿在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28,P=0.153及Z=-1.120,P=0.263),骨侵蚀及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在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3,P=0.004及Z=-4.059,P=0.000).结论 3.0T MRI能清晰显示RA治疗前后腕关节滑膜炎、骨髓水肿、关节间隙狭窄及骨侵蚀改变,MRI量化评分可以作为监测RA治疗过程中病变变化的有效手段.

  • 下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吕长磊;王凯;李剑锋;杨振;黄明刚;陈小龙

    目的 探讨下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下肢AS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行MRI平扫,其中4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2例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 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20.5岁(年龄15~49岁).大腿4例,小腿2例.肿瘤长径中位数为8.6 cm(范围6.5~15.6 cm),边界清晰,球形或梭形,T1 WI呈稍高信号,T2 WI呈混杂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2例病灶内见出血,病灶内纤维间隔T1 WI、T2 WI均呈线样低信号.2例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58×10-3 mm 2/s、0.81×10-3 mm2/s.增强后呈明显持续强化.4例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CTA示病灶内和周围可见大量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下肢深部软组织肿块,T1 WI和DWI稍高信号,TIC呈速升缓降型伴有丰富肿瘤血管,有利于ASPS的诊断.

  • 附件区肿瘤与卵巢关系的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杰

    附件区肿瘤包括卵巢来源和非卵巢来源,卵巢肿瘤种类繁多,组织学类型复杂,术前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1 -2].其中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且近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卵巢癌也是女性生殖系统手术主要的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预后差异很大[3].附件区肿瘤的来源不同,其与卵巢的形态关系也不相同,因此在影像学上明确附件区肿瘤与卵巢的关系,对于附件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有助于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本文就附件区肿瘤与卵巢关系的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曹源

    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1],多见于肝,其次是肺和骨骼.肝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肺包虫病与肺部肿瘤或肺部结核瘤有时难以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此外包虫病高发于青壮年,使得劳动力折损,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该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对于包虫病影像诊断,超声和 CT 应用广泛,MRI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也逐渐应用,X 线的应用较少,现就上述诊断手段的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振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 常 见 的 卒 中 类 型,约 占 全 部 脑 卒 中 的 60% ~80%,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或致死的疾病[1].AIS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及挽救缺血组织为目标,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2].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是一种非侵入性、可定量检测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灌注成像技术,通过标记人体内血液中自由扩散的水分子,从而获得脑组织的 CBF 信息.另外,由于其属于无创,重复性好,适合作为 AIS 患者疾病监测及随访观察的手段.本文将对 3D-ASL 技术原理以及其在 AIS 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蒋孟茜;程瑾;李安琪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并发症发生率为 11% ~ 59%[1],主要病因包括感染、药物毒性反应、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病等[2].其中感染是 HSCT 后 CNS 并发症的常见病因,在自体 HSCT(autologous-HSCT,auto-HSCT)及 异基因 HSCT(allogeneic-HSCT,allo-HSCT)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 6%、12% ~ 16%[3].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及细菌,寄生虫感染较为少见[4].临床症状通常无 特 异 性,可 出 现 意 识 障 碍、发 热 及 癫 痫 等. CT 及 MRI 可以协助临床明确诊断、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治疗疗效[5].本文对 HSCT 后 CNS 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关键词:
  • 1.5T MR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正常青年人肾脏的应用

    作者:王逸敏;刘爱连;刘静红;李烨;徐明哲;赵莹

    目的 评价1.5T MR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评估正常青年人肾血流量(RBF)的可重复性,比较正常青年人左右RBF及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青年志愿者20例行1.5T MR肾脏常规及ASL扫描.初步筛查除外肾脏病变后由2位影像诊断医生对流动敏感交互反转恢复(FAIR)原始图像、灌注伪彩图以4分制进行独立图像质量评分.由其中一位观察者在双肾皮髓质上极、中部、下极处各画取3个感兴趣区(ROI)对RBF进行2次独立测量.取单侧肾3次测量的RBF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①2位观察者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②2次测量数据间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进行分析,一致性良好的前提下选取标准差较小的一组进行后续统计分析.③同侧肾皮质、髓质,双侧肾皮质、髓质以及不同性别间肾脏皮、髓质RBF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①观察者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均在3分以上,2位观察者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k原始图像=0.857,k灌注伪彩图=0.8,>0.75);2次测量数据一致性均良好(ICC=0.963~0.991,>0.75).②单侧肾皮、髓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左肾=0.00,P右肾=0.00,<0.05).左右肾之间皮质R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5),而髓质RBF差异则相反(P=0.039<0.05).③不同性别间双肾RBF无统计学差异(P=0.059~0.273,>0.05).结论 ASL技术为评估单侧肾脏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不仅对肾脏形态学及皮质血流灌注情况的评估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还能够有效判断单侧肾脏皮质局部血流情况.

  • 3.0T MR IDEAL序列对肺结节显示能力的探讨——与MSCT对比

    作者:康柳青;黎海亮;袁军辉;张宏凯;陈学军;曲金荣

    目的 探讨3.0T MR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IDEAL)序列对肺结节的显示能力,分析MRI在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1周内行胸部MRI和CT检查发现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MRI扫描均包括轴位4 mm IDEAL序列.所有胸部CT在行常规5 mm扫描后均再行4 mm及1.25 mm重建.观察并记录CT及MRI对肺结节的显示率.在CT及IDEAL共同显示的病灶中,观察并记录2种检查方法对分叶征、毛刺征、病灶内部结构改变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其中,结节数目及分叶征、毛刺征的显示率均以在1.25 mm CT肺窗上的观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CT及MRI对肺结节的整体显示率分别为100.0%(100/100)及76.0%(7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73,P=0.000).CT及MRI对直径(d)<5 mm结节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45/45)及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7,P=0.000).CT及MRI对5 mm≤d≤8 mm、8 mm5 mm的非钙化实性肺结节的显示能力达到CT水平,可用于肺结节的随访;对病灶内部结构改变的显示能力优于CT,可作为CT的辅助检查手段.

  • 双低技术结合iDose43级迭代重建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曹治婷;陈刚;刘铁军;廖玉荣;廖明星;梁丽华;曹治柳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碘量("双低技术")结合迭代重建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疑似肺动脉栓塞(PE)150例患者行CTPA检查,随机分3组,各50例,其中常规剂量组(A组)采用120 kV,200 mAs(自动毫安秒),370 mg I/mL对比剂60 mL,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实验1组(B1组)、实验2组(B2组)分别采用固定管电流60 mAs、80 mAs,其他条件相同:80 kV,300 mg I/mL对比剂35 mL,iDose43级迭代重建.记录3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肺动脉平均CT值(SIvessel)、图像噪声值(BN)、肺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比3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A、B1、B23组的CTDIvol分别为(7.0±1.8)mGy、(1.3±0.0)mGy、(1.7±0.0)mGy;ED分别为(3.90±1.10)mSv、(0.69±0.07)mSv和(0.87±0.10)mSv;SIvessel分别为(404.41±104.89)HU、(502.53±163.48)HU、(471.67±111.94)HU;BN分别为18.83±3.93、20.26±5.39、21.41±4.61;SNR分别为21.6±4.1、24.7±2.9、22.1±2.7;CNR分别为18.5±4.0、21.5±3.0、18.9±2.6.3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5,P>0.05).结论 双低技术结合iDose43级迭代重建在CTPA中能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采用80 kV,固定管电流60 mAs,300 mg I/mL对比剂35 mL,iDose43级迭代重建的CTPA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计算机辅助工具对肺结节检测效能的研究

    作者:邵亚军;张宝荣;郭佑民;任转琴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方法 纳入354个肺结节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其检测,并对其中110个肺结节进行人工大直径及小直径的测量,以肺窗选取大直径,垂直于大直径测得小直径.结果 本组354个肺结节检测中,计算机辅助检测工具漏判结节22个,误判结节123个,结节检出的敏感性93.8%,特异性59%;手动测量大直径、小直径及平均直径与计算机测量实性部分平均直径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772、0.770、0.516.结论 计算机辅助工具在肺结节检出中敏感性高,特异性略低,检测结果需人工甄别;人工测量数据与计算机辅助系统测量子项目中实性部分平均直径显著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体质量患者肺功能及肺容积成像的相关性

    作者:武洪林;周燕娟;夏锡仪;傅宇彤;朱燕;李尊;龚波;许建兴;郑建刚;恽健;何赟;李红尧;吴惠明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肺功能及CT体素指数(V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按BMI分为低、正常BMI及超重组3组.比较各组之间BMI与肺功能、VI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BMI组及超重组相比,低BMI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明显下降,残气量与肺活量的比值(RV/TLC%)及VI明显增高(P均<0.05).BMI与FVC%pred(r=0.280,P<0.01)及FEV1%pred(r=0.268,P<0.01)之间呈弱正相关,与RV/TLC%(r=-0.230,P<0.05)及VI(r=-0.233,P<0.05)之间呈弱负相关.VI与FVC%pred之间呈弱负相关(r=-0.393,P<0.01),与FEV1%pred(r=-0.544,P<0.001)及FEV1/FVC%(r=-0.701,P<0.001)之间分别呈中度及强负相关,与RV/TLC%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48,P<0.001).结论 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VI在各BMI组别之间有一定的差异,BMI与肺功能以及CT VI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率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范宏杰;寸江平;姚瑞红;易根发;黄建强;赵卫

    目的 分析、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消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提取所有患者的子宫肌瘤MRI信息和HIFU治疗参数.根据子宫肌瘤的MRI特征,将所有患者分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被设为自变量,消融率被设定为因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335例患者平均年龄(38.3±6.2)岁,平均消融率(74.4±14.8)%.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子宫肌瘤的类型、位置、T2 WI信号强度、T1 WI强化类型、靶皮距、体积与消融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消融率能被这些因素解释的部分占比为38%.相比其余各组,前壁、肌壁间、T2 WI低信号强度、T1低强化、短靶皮距的子宫肌瘤消融率更高,更容易进行HIFU消融.结论 HIFU治疗的消融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前壁、肌壁间、T2 WI低信号强度、T1低强化、短靶皮距的子宫肌瘤更容易消融.

  • 非外伤性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小华;葛敏;张思琦;秦巨峰;吴献华

    目的 分析非外伤性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6例非外伤性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15例行CT平扫,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及MRI.结果 16例中,右侧12例,左侧5例,1例为双侧;单纯性血肿7例8侧,表现为肾上腺肿大,其中6例7侧见"包膜样"或"轨道样"强化征;慢性出血假性囊肿4例,1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囊壁血管畸形;肿瘤相关性出血5例,髓脂瘤伴出血2例,皮质腺瘤、神经鞘瘤、血管瘤伴出血各1例,均为不均质肿块,除出血征象外伴有原发肿瘤相应的影像特征.结论 非外伤性肾上腺出血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单纯性血肿、慢性出血假性囊肿及肿瘤相关性出血,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CT和MRI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彭玉;林光武;李仕红;贾惠惠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随访确诊的98例肾脏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肾囊性灶62例(其中BosniakⅠ型24例,BosniakⅡ型16例,BosniakⅡF型4例,BosniakⅢ型12例,BosniakⅣ型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肾癌坏死出血囊性变32例.所有病灶行CT(平扫或增强)或MRI(平扫或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所有病灶均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进行Bosniak分型,通过前后2次阅片,对他们的诊断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肾脏囊性病灶在囊壁及分隔的厚度、囊液的密度、软组织及动态强化方式上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房囊性肾癌与肾癌坏死囊性变的差异更为显著.2名诊断医师第1次阅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0.05,第2次阅片AUC为0.908±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可以准确地诊断肾脏囊性病变,明确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扩散峰度成像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睿;仲津漫;汪洋;杨如武;赵明增;任小军;王双双;范颖;任静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在评估PCa侵袭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前列腺病变,其中PCa 23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DKI及IVIM扫描,获得病灶的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快速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BPH及PCa的鉴别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在PCa不同Gleason评分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PH和PCa组间MK,MD,D,f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IVIM模型的D值与DKI模型的MK、MD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2和0.781),P值均为0.000.ROC曲线分析示MK值诊断效能大,曲线下面积(AUC)=0.98.联合D值和MK值的AUC为0.99.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6,7及≥8)的M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D、D及f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模型中的D值和DKI模型中的MK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BPH及PCa的鉴别诊断.DKI模型中的MK值有助于PCa病理分级.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倩;刘玉林;郭小芳;姜豪;徐茂林

    肝脏局 灶 结 节 性 增 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临床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是肝细胞对肝脏血液循环异常的一种局部增生性反应,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回顾性分析 66 例 FNH 患者的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 CT 及 MRI 对 FNH 的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 椎管硬膜内毛细血管瘤MRI表现

    作者:洪顺达;顾丽丽;刘佳琦;周福庆;曾献军;姜建

    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椎管内的毛细血管瘤很少见[1].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并伴有不同程 度 的 肢 体 麻 木 及 疼 痛 感,主要以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本 文 收 集 并 分 析 6 例 经 手 术病理证实的椎管硬膜内毛细血管瘤的 MRI 影像及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 MRI 影像表现,总结分析其 MRI 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关键词:
  • 斜坡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董帅;于德新;王青;郭月英;王芳

    脊索瘤来源于 残 余 脊 索 组 织,好 发 于 40 ~ 60 岁.有 研 究表明:脊索瘤在颅 底、脊 柱 和 骶 骨 的 发 生 率 基 本 相 同[1].颅 底脊索瘤多见于斜坡,具有 一 定 侵 袭 性、破 坏 性,晚 期 可 转 移,术后易复发[2].斜坡脊 索 瘤 向 前 可 侵 犯 蝶 窦、鞍 区,甚 至 达 后 组筛窦;向下可突入鼻腔或鼻咽;向后可累及桥池,压迫脑干.脊索瘤患者多以颅神经损害、脑 积 水 和 运 动 感 觉 障 碍 起 病[3],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和视觉障碍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5 例斜坡脊索瘤的 CT 和 MRI 表现特征,并对其中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关键词:
  • MRI在米粒体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齐鹏飞;郭春锋;文宝红

    米粒体滑囊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常是类风湿性疾病慢性滑囊炎的并发症,少部分感染性、血清阴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非特异性关节炎中也可出现[1 -2].米粒体附着于滑膜,以膝及肩关节多见,偶尔受累 关 节 滑 囊、包 绕 肌 腱 或 韧 带 生 长.米粒体滑囊炎非常少见,大部分为个案报道[3 -6].本文回顾分析5 例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米粒体滑囊炎诊断方面的优越性,以提高对本病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
  • 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探讨

    作者:王强;王琦;许允发;陈丽丽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纵横比及血流夹角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动脉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02例231枚.分析对比未发生破裂与已发生破裂瘤体的形态、动脉瘤大小、纵横比、血流夹角的相关性.结果 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大径平均值为(8.5±1.6)cm、(5.7±1.7)cm、纵横比分别为1.6±0.54、1.5±0.38;血流夹角分别为(135.6±10.2)°、(114.2±12.2)°,破裂组均大于未破裂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率增大,无子瘤的破裂率为34.2%,有2个及以上子瘤的破裂率为88.4%.结论 动脉瘤的大小、纵横比是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非独立危险因素;血流夹角动脉瘤形态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学术前检查价值

    作者:田江雨;马贺骥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影像学术前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IP的患者50例,根据手术记录,分析肿瘤CT、MRI图像的分期、起源、受累部位.结果 肿瘤分期预测:MRI组、CT联合MRI组分期准确率一致且高(94.0%),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而与CT组存在差异.肿瘤起源预测:虽然CT组准确率高(96.0%),且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但CT组有25例无法判断.受累部位预测:CT组敏感度高(96.0%),与CT联合MRI组无明显差异,而与MRI组存在差异.MRI组特异性高(98.0%),与CT联合MRI组无明显差异,而与CT组存在差异.结论 术前CT联合MRI检查相较于单独CT或MRI检查能更全面地预测鼻腔鼻窦IP的分期、起源、受累部位.

  • 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大小测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荣小翠;康一鹤;李智岗;武中林;吴勇超;赵娜

    目的 比较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影响测量准确性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行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的212例乳腺癌患者219个病灶的临床影像资料.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评价X线摄影、超声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X线摄影和超声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病理学、X线摄影和超声测量病灶大小的中位数分别为1.6 cm、1.9 cm及1.8 cm,X线摄影、超声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X线摄影、超声与病理所测病灶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71(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病变表现[肿块伴钙化(OR=2.35,P=0.025)、单纯微钙化(OR=27.74,P<0.001)及结构扭曲(OR=3.74,P<0.001)]及病理病灶>2 cm(OR=3.34,P<0.001)是乳腺X线摄影测量病灶大小不准确的独立预测因素;HER-2阳性(OR=2.18,P=0.047)及病理病灶>2 cm(OR=1.90,P=0.04)是超声测量病灶大小不准确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大小的评估更为准确,优于X线摄影.病变表现及病理学大小与X线摄影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有关.HER-2状态及病理学大小与超声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相关.

  • 非哺乳期乳腺炎MRI分型

    作者:姚晓群;张宝英;姚明;李梦露;张昱;程流泉

    目的 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MRI特征并进行分型,以提高对NPM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52个经活检或手术证实的NPM病灶,以MRI多模态检查方法分析其DWI、T1 WI、T2 WI和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对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进行计数分析、ADC值进行计量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为典型NPM和不典型NPM 2种类型.结果 52个病灶中,32个病灶确定为典型NPM,20个病灶诊断为非典型NPM.典型NPM同时具备3个特征:(1)DWI高信号部分不强化(环形强化)提示脓肿形成;(2)T2 WI显示乳头、乳晕、皮肤和乳后间隙水肿或增厚,其中皮肤受累包括窦道形成;(3)大部分病例为产后,无明显红肿热痛或白细胞升高.20个非典型NPM强化的形态特征、TIC类型、ADC值缺乏特异性.结论 在MRI上将NPM划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种类型,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对典型NPM可直接进行治疗,不典型NPM的MR征象缺乏特异性,需穿刺活检明确后进行治疗.

  • 扩散加权成像图像纹理分析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清霖;毛宁;史英红;马恒;董建军;王滨;郝翠娟;刘梅婕;车凯莉;张学喜;谢海柱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在术前行MRI检查的38例患者的DWI图像,共40个病灶,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分别对其DWI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2组间纹理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Fisher判别模型计算2类乳腺肿瘤鉴别的准确率.结果 统计得到方差、标准差、强度及熵值等67种纹理特征参数中19个纹理特征参数在2组数据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发现平均偏差及相对偏差在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纤维腺瘤鉴别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采用Fisher判别模型对2类乳腺肿瘤鉴别的准确率为92.5%,行交叉验证鉴别准确率为85.0%.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及纤维腺瘤在DWI图像的纹理特征显著不同,DWI的纹理分析在两者鉴别方面具有可行性,且诊断效能高于常规DWI,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的辅助方法.

  • 深部灰质损伤型脑瘫儿童MRI分级的临床应用

    作者:文丹;柳菊;谢能杜;刘军委;戴辉;李同欢

    目的 评价深部灰质损伤(DGMI)的脑瘫(CP)患儿MRI分级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26例DGMI的CP儿童,行常规头颅MRI平扫(T1 WI、T2 WI),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新欧洲小儿脑瘫监测组织(SCPE)发布的MRI分级标准,分别独立评价患儿头颅MRI图像2次;随后记录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采用Kappa检验计算MRI分级的组内、组间一致性,将MRI分级分别与GMFCS/MACS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按照MRI DGMI分级方法,高年资、低年资影像医生前后2次评估组内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5、0.831(P<0.001);第1次评估高年资影像医生与低年资影像医生的组间一致性Kappa值0.776(P<0.001),第2次评估高年资影像医生与低年资影像医生的组间一致性Kappa值0.707(P<0.001);MRI分级与GMFCS分级(r=0.617,P<0.001)、MACS分级均呈正相关(r=0.731,P<0.001).结论 DGMI的CP儿童MRI分级方法可靠,与临床运动量表相关性好,有助于CP儿童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其潜在的预后因子.

  • 男≤55岁,女≤65岁左冠状动脉夹角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蓓;潘存雪;刘文亚

    目的 利用MSCT分析新疆地区男≤55岁,女≤65岁受检者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与夹角近段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新疆地区,临床疑为早发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685例(男366例,女319例),回顾性分析评估受检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狭窄程度,参照Djaberi的分级标准,将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管腔分为Ⅰ~Ⅳ级,分析受检者左冠状动脉夹角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管壁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累及邻近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的管壁,男为95.17%(197/207),女为95.28%(121/127);男366例受检者中,Ⅰ~Ⅳ分级者数及百分比各为176(48.10%),151(41.30%),24(6.60%),15(4.10%),相应夹角均值分别为(92±32.8)°,(101±35)°,(100±51)°,(96±39)°,男性Ⅰ级左冠状动脉夹角明显小于Ⅱ级(P=0),但男Ⅰ与Ⅲ、Ⅳ级及Ⅲ、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319例受检者中,Ⅰ~Ⅳ分级者数及百分比各为204(63.90%),70(21.90%),34(10.70%),11(3.40%),相应夹角均值分别为(71±29)°,(85±28)°,(87±17)°,(85±15)°,女Ⅰ级的左冠状动脉夹角明显小于Ⅱ、Ⅲ、Ⅳ级(P=0),Ⅱ、Ⅲ、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55岁,女≤65岁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累及临近左冠状动脉分叉夹角的管壁,大的左冠状动脉夹角可能导致夹角区管壁粥样硬化,但与病变发生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CT血管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杨晓风;郭顺林;何秀超;刘海峰;史小男;辛文龙;李云和;雷军强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间接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CTA或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位分别从事影像学及循证医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用QUADAS-2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汇总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15篇研究,包括7124段血管节段.Meta分析结果: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SEN、SPE、DOR、AUC分别为0.97(95%CI 0.95~0.98)、0.97(95%CI 0.94~0.99)、1178.14(95%CI 288.65~4808.70)、0.99(95%CI 0.98~1.00);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SEN=0.93(95%CI 0.86~0.96),SPE=0.90(95%CI 0.80~0.95),DOR=116.32(95%CI 41.40~329.22),AUC=0.97(95%CI 0.95~0.98).间接比较结果提示CTA与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相对诊断比值比(RDOR)=10.13(95%CI 1.76~58.13).结论 CTA和CE-MRA均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相比较于CE-MRA,CTA的诊断价值更高.

实用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