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抗人VEGFR2与抗人EGFR的双特异性重组蛋白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研究

    作者:沈莹;高啸;谭晓燕

    目的 构建一种可以同时靶向抑制VEGFR2和EGFR分子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从而降低单一通路抑制而造成的耐药性,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 通过Overlap PCR的方法通过柔性肽G4S将雷莫芦单抗的可变区与西妥昔单抗连接,构建入工程载体,并通过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进行表达纯化,获得同时靶向VEGFR2和EGFR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scDb),命名为VE-scDb;流式细胞术检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对EGFR和VEGFR2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的结合能力;将单链抗体与碱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偶联,使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单链抗体在体外对HT-29细胞的靶向能力;建立HT-29荷瘤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毕赤酵母表达及镍柱纯化,成功获得双特异性单链抗体VE-scDb,经Western blot鉴定验证了 VE-scDb表达及装配正确.流式细胞术检测VE-scDb与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结合率为50.1%,与亲本雷莫芦单抗(55.0%)与西妥昔单抗结合率(53.2%)相当.体外靶向性实验验证VE-scDb可以在体外很好的靶向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VE-scDb组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97.24±6.72,明显优于阻断对照组(26.29±3.02)(P<0.01).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检验,VE-scDb组在体内仍能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效果,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可以达到(73.70±6.16)%,明显优于亲本雷莫芦单抗(44.80±5.91)%和西妥昔单抗组(37.75±14.04)%(P<0.01).结论 本文采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成功构建并表达了双特异性单链抗体VE-scDb.VE-scDb具有良好的体外肿瘤靶向性,并可能有效的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体内外增殖.该设计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Fmr1小鼠海马α7 nAChR与痛觉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裴磊;马迪辉;黄捷群;陈盛强;潘英;胡春旭

    目的 观察4周龄Fmrl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的表达变化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方法 取4周龄FVB WT和KO小鼠各20只,应用PL-200热刺痛仪测定小鼠后肢热痛阈值,使用免疫印迹检测KO及WT小鼠海马α7nAChR的表达变化.结果 4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WT鼠的痛阈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KO空白组海马区α7nAChR表达量均较WT空白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rl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的α7 nAChR表达量减少可能与Fmrl基因敲除小鼠的痛觉敏感性的改变相关,可能是FXS患者自残行为的发病基础.

  •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筛选结肠癌发生潜在基因及机制

    作者:芦婷婷;邢承忠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分析结直肠癌发生的潜机制.方法 利用GE02R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利用DAVID分析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TCGA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差异验证和预后分析.结果 通过差异分析,我们得到216个差异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和细胞粘附有关,主要位于PPAR信号通路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后,我们找到了8个核心基因(IL8、SST、SPP1、 GCG、CXCL12、LPAR1、 COL1A2和MMP1)和一个模型.经过TCGA数据库验证,我们发现8个基因都存在差异,同时两个基因预后有意义.结论 找到了8个风险相关的核心基因和2个预后相关基因,这些核心基因可能可以用做结直肠癌发病预测的靶标.

  • 缺氧诱导因子-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原发性肝癌内外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杜汉朋;陈伟;吴铭键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原发性肝癌组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例600例,取患者术后肝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染色检测组织血管密度(MVD),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HIF-1a和TNF-a水平,分析HIF-1a和VEGF的相关性及对原发性肝癌组织微环境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HIF-1a和VEGF均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1.67%和85%,随着血清HIF-1a增加,VEGF的水平亦增加,两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553,P<0.05);肝癌组织中在HIF-1a和VEGF阴性组及阳性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炎性指标TNF-α差有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微环境中HIF-1a和VEGF的高表达与新生血管有密切关系,两者可能是促进肿瘤内环境中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外环境中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

  • 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足创面修复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李雪;朱永展;谭彩霞;邹运璇;沈国栋;张宏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足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皂苷Rg1 (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DM组和G-Rg1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均进行足部创面造模.阳性对照组不予干预,正常愈合; G-Rg1组,按40 mg·kg~(-1)·d~(-1)的剂量予以G-Rg1生理盐水溶液灌胃;DM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干预后3、7、14 d取创面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HE和Masson染色表明,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皮连接完好,新生胶原纤维和管腔组织均优于DM组.各组大鼠Col-1、Col-3及VEGF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均在术后前期达到高峰,术后14 d明显回落,组间比较显示,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表达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Col-1、Col-3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在术后前期达到高峰,术后14 d回落,Col-1及VEGF组间比较显示,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表达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l-3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术后7d的阳性对照组显著优于G-Rg1组与 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Rg1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g1可以通过上调VEGF和Col-1、Col-3的表达来促进新生血管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创面的修复.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活化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作者:李进;徐路生;杜永军;许祺琨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3(TLR3)和Toll样受体4(TLR4)在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介导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再灌注的时间不同分5组(6 h、12 h、24 h、48 h、72 h),同时制备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皮瓣组织中TLR2、TLR3和TLR4的表达,同时检测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下游炎性因子TNF-α、 IL-6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E染色显色在缺血的早期,皮瓣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在恢复血液灌注后,坏死没有明显好转,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色,与假手术组比较, TLR2、TLR3和TLR4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再灌注24 h时TLR2和TLR4蛋白表达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TLR3在再灌注12 h即达高峰,随后降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在再灌注24 h时浓度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到72h没有再次升高趋势.结论 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早期,皮瓣组织Toll样受体蛋白即迅速升高,同时通过促进下游炎性因子的分泌而介导组织损伤.

  • 孕期咖啡因暴露影响神经嵴细胞表达致先天性心脏病的机制

    作者:任亚丽;范双莉;常青;杨雪松;马征来

    目的 胚胎早期心脏发生的过程中过量咖啡因暴露,由于第二生心神经嵴细胞(CNCC)受到影响而导致心脏发育畸形.方法 利用鸡胚为实验模型,在鸡胚心管发生发育的关键时期-HH9,按照正常组(PBS)、 0.5 μmol/egg组、1.0 μmol/egg组、1.5 μmol/egg组,连续3 d给予咖啡因暴露,至胚胎发育到12 d时获取胚胎用95%酒精固定2 d,对胚胎的心脏流出道(out flow tract, OFT)发育状态进行观察记录;,咖啡因暴露3 d后获取胚胎对 CNCC进行检测,更深入研究其对心脏流出道发育机制的影响.结果 胚胎早期心脏形成过程中,过量咖啡因暴露影响了CNCC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发育,1.0 μmol/egg组、1.5 μmol/egg组分别出现心脏OFT的主动脉、肺动脉等发育畸形,并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孕期大量咖啡因暴露通过影响第二生心区的CNCC的增殖和迁移路径导致心脏发育畸形,初步探究咖啡因暴露对胚胎早期心脏的发生发育影响的机制.

  • 东莞黄江出土明代遗骸鉴定和塑化保存

    作者:陈凌枫;陈国伟;曾满红;张文光;张龙;张海成;刘靖

    目的 对东莞市黄江镇明代古墓出土的一具遗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 根据遗骸长骨的长度、牙齿磨耗程度及其它相关骨性标志等特征,按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其身高、年龄、性别等进行鉴定;并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对该遗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该遗骸身高为167~170cm,年龄在36~40岁的男性.经塑化保存半年来效果良好.结论 遗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对研究古人类学和保护文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共享型医学科研贵重设备使用培训的微课制作——以《全封闭式组织脱水机》为例

    作者:关苑君;梁翠莎;容婵;李小波;李娟;张选红;吴珏珩;蓝秀健

    为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全封闭式组织脱水机》为例,设计和开发基于共享型医学科研贵重设备使用培训的微课,实现"移动+交互"式仪器操作使用微课培训教学,推动高校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 以避孕药的类型及原理为例浅谈翻转课堂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

    作者:魏慧平;周薇;胡亚男;李勇莉;张东芳

    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选取合适的章节或知识点进行翻转,既可以保证教学进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避孕药的类型及原理为例,探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并对产生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人体解剖学教学在卓越医师培养中的尝试

    作者:赵朝华;张军峰;徐浩;吴树强;杨吉平;张力;庞龙

    现今卓越医师培养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卓越医师培养过程中使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卓越医师的要求是我们在解剖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我们在卓越医师解剖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为达到佳教学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 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心腔"内容的教学改革

    作者:范雅丽;张宏;杨东浩;祁力扬

    近几年我国教改全面展开,而高职高专院校教改相对滞后,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心腔"教学为例,探讨其改革模式.

  • 护理专业民语系大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形态学学情分析和对策研究

    作者:杨文清;秦纹;赵雨欣;陈邬锦;未萨江·艾麦尔;白生宾

    通过分析2006-2016年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的变化、使用教材的变化、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生班级设置的变化以及近10年的学生成绩变化,提出了提高护理专业民语系大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形态学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提出针对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对部分地区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中美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法的差异及启迪

    作者:孙燕;高璐;马丽香;秦杰;高静琰;张红旗;周国民;谭德炎;李文生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中美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当前,美国医学教学是以整合式课程为主干,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同时,辅以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卫·格芬医学院进行3个月医学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学习和分析,希望通过此文对我国医科院校解剖学的教学改革给予启发与借鉴.

  •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一例

    作者:许阳阳;苏宝科;冯会梅;王海燕;李筱贺;王建忠

    一具老年男性尸体,年龄不详,在其解剖过程中,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及腹主动脉直径异常.其主动脉弓直径达3.50 cm,主动脉凸侧没有发出3个分支,而是2个分支,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共干组成第一分支,共干长度1.20 cm,头臂干直径为1.80 cm,左颈总动脉直径为1.20 cm.第2支为左锁骨下动脉直径达1.30 cm.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该标本腹主动脉较粗,平均直径达2.41 cm(图1).

    关键词:
  • 颈椎隐裂三例

    作者:廖立青;李义凯

    讨论 脊椎裂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管缺陷,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后天病理因素同样可以引起脊椎裂.脊椎裂常引起椎板和棘突缺失,根据椎管内容物是否突出皮肤,分为显性脊椎裂和隐性脊椎裂.目前,颈椎隐裂的报道较少,其引起颈部痛的机制尚未明确.但是临床对颈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该注意颈椎隐裂的存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 "微课-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祁宝奎

    运用"微课--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7级护理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微课--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结果:试验组平均成绩(57.68±9.44)分高于对照组(43.68±8.91)分(P<0.01),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满意该教学法.结论:"微课-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 护理专业儿科呼吸道解剖情景式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及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作者:杨晨鹤;吴小波;张静慧;刘艳岐;郭利丽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儿科呼吸道解剖学情景式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及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6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名,对照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讲授法,研究组则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对两组护理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习兴趣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护理学生的期末成绩(87.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1±0.2)分(P<0.05);研究组护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习前两组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研究组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业儿科呼吸道解剖学情景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理论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得临床推广上应用.

  • 从解剖学角度浅谈静脉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褚世居

    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就常用的浅静脉、深静脉穿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静脉穿刺的操作应用具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应用解剖
  • 微课在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陈影;张爽;苏静雯;张伟宏

    护理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程,为适应护理临床实践工作飞速发展的需要,护理解剖学需不断创新,进行教学改革,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依托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微课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与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目的相契合.因此,本文就微课在护理解剖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教学改革中的初步模型构想.

  •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建富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实验考核标准等,提高教学质量

  • 刍议简易手工制作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田金玉;田静荷

    人体解剖教学中,有些器官的形态结构复杂,不便观察,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恰当应用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可形象地说明问题,使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 病例分析法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莲;冯罡

    目的 探讨病例分析法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2个班级的7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接受对照研究,分为1班和2班,每个班级学生均为39名.1班学生采用病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2班学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比较他们的考核成绩.结果 1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6例/92.31%)显著高2班学生(28例/71.79%),1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84.12±8.36分)和实践操作成绩(80.38±7.69分)均显著高于2班(70.65±12.12)分、(68.57±11.14)分(P<0.05).结论 在护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 护理应用解剖实验室的建设

    作者:郑二来;陈金锋;张海玲;邹锦慧;肖春苟;黄剑真

    护理专业作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护理应用解剖正是结合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护理常用操作技术开设的一门护理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和验证理论的过程,是加深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达到专业教学目标与实践目的,必需建设相适应的护理应用解剖实验室.

  • 助产专业解剖学两种考核方式成绩分析与评价

    作者:李细霞;肖春苟;朱锦涛;杨涛;邹锦慧

    目的 分析并检测助产专业解剖学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即有纸化和无纸化的效果,探讨二者的利弊,以促进解剖教学的发展.方法 选取该校2016、2017级助产专业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采取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实验组为无纸化考核,对照组为有纸化考核,参照一样的专业考核标准.结果 采取无纸化考试的学生平均总成绩(61.82± 15.10)分,高于无纸化的成绩(66.48±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1,P<0.05).结论 采用传统的有纸化考试比无纸化考试的总成绩更高,说明对于解剖这门形态学课程,有纸化考试更能发挥学生的总体水平.

  • 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48例的分析

    作者:陈俊群;吴解万

    通过在医院6年间收治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48例分析,均因医护人员注射药物时选择部位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提出应根据小儿臀部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臀部注射.

  • 人体解剖学知识在实施静脉输液时的应用

    作者:陈宏梅;陈露;袁媛;刘永兵;梁景岩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士静脉输液时对解剖学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士安全输液率,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纸质调查问卷对全国4个省6个综合性三甲医院1128名临床护士工作年限,静脉输液年限,掌握解剖学知识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有56.56%护士听过但未详细了解贵要静脉靠近正中神经和肱动脉的知识;选择手背部的输液部位时,93.8%护士选择手背静脉网进行静脉输液;在肘窝部输液时,有 44.8%护士优先选择前臂正中静脉进行输液;而3.99%护士完全不了解静脉瓣位置的输液时可能会损伤静脉瓣.结论 目前护士对静脉输液部位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匮乏,因此为了安全地实施静脉输液,提高穿刺成功率,学习动静脉走向以及静脉瓣位置等相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 护理解剖学教学方法——以髋关节3D打印为例研究

    作者:郑爽;李容杭;马德春;杨依玲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护理解剖教学方法中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7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学习髋关节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3D打印技术形象生动地教学,观察对比3个月后两组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评分、实践与理论教学结果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形成性评价.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吸引、图像真实性、知识接受情况以及生动趣味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对于髋关节解剖器官位置结构、功能以及具体的临床应用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氛围、主观能动性、对未来护理工作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于护理解剖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解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膝关节解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脚本的设计与路径

    作者:杜斌;赵鹏;郭辉;延根;范红斌;金哲悟;钱心炜

    以膝关节学习为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膝关节基本解剖学结构,掌握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运动方式、影像学结构及临床穿刺等.通过虚拟实验来更加逼真的展现膝关节结构,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膝关节的知识.对于医学生,通过膝关节的虚拟实验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膝关节的相关结构,并节约解剖标本.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拓展其知识面.

  • 中医院校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作者:张进;黎晖;周健洪;贺振泉;陈东风;许晓伍;郭文平;王家有;覃星奎;杨忠华;马春媚;郝木峰

    我们以"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导,在中医院校解剖学教学改革中,以临床应用性知识的教学为目的,研究并建立各专业各层次解剖学新的课程体系.以本科专业为主线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研究生局部解剖学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增加影像断层解剖学与针刀医学解剖学等临床新兴学科的内容.把握住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研究的共性规律,与临床合作开展临床应用解剖教训,筹划建立临床解剖学中心,作为解剖学公共教学、研究与应用平台.

  • 微信课程平台在组织胚胎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应然;洪婷;左婷婷;黄青;彭胜男

    目的 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背景下,建立微信课程平台,运用微信平台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以《组织胚胎学》为例,依据教学大纲编辑各种图文信息(包括课件、自测题、微课等),跟随授课进度,在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上发布相关章节内容.结合微信课程平台开展翻转教学.将运用了微信课程平台翻转教学的班级与同专业的其它班级对比,观察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结果 与未使用微信课程平台的班级相比,结合了微信翻转教学的班级期末考试中得分更高[为(76.73±13.44)分比(71.21±14.22)分,P<0.01],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高.结论 运用微信平台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构建了新的学习模式,也十分迎合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上肢周围静脉输液教学时解剖学知识讲授情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袁媛;陈宏梅;陈露;王艳薇;吉莉;吴洪海;北山秋雄;梁景岩

    目的 探讨护理学教师及临床护士在进行上肢周围静脉输液教学时解剖学知识讲授情况,并分析原因与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7例护理学教师及56例临床护士就上肢周围静脉输液教学时解剖学知识讲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在进行手背部静脉输液教学时,选择手背静脉网人数多,在进行肘窝部静脉输液教学时,选择头静脉人数多,钢针与留置针选择静脉的偏好不一.②在带教过程中,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带教相对较多,但相对于不讲授的带教而言,并没有降低对有解剖风险的静脉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学教师比临床护士讲授解剖学知识比例更高(P<0.05),工作年资高的比年资低的讲授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解剖风险的静脉的趋避情况不容乐观,提示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高校、相关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临床带教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解剖学知识.

  •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者:伏辉;陈萍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形态学科,而临床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提供全面的教学理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认知.

  • 云班课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秦燕霞;李屹朴;王朋;李京;崔利德;徐旭东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呈现移动化和泛在化等特点,为探讨云班课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对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6个班共315名学生,采取云班课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分析学生对云班课教学法的感受.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中应用手机学习很感兴趣,对移动化、泛在化学习方式接受度较高.实践表明,云班课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剖学知识水平,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张爽;陈影;张伟宏

    护理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护理中的操作知识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解剖学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护理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学生视角从护理解剖学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改革、考核形式改革三方面探讨高校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期构建适合学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建设

    作者:陈金锋;尹春丽;郑二来;叶茂盛;肖春苟;邹锦慧;李智高;张海玲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形式."随身课堂"是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由我校自主开发的一种网络移动教学平台,通过"随身课堂"平台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解决了课时压缩、课时紧张等问题,实现了护理工作者在校、毕业后、继续教育等不同阶段的连续学习、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是一种非常优越的课程开展形式.

  • 数字化临床应用解剖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

    作者:雷有杰;史杰

    与专业公司合作,分阶段实施共建数字化临床应用解剖实验室,建成了周口市重点实验室并推广应用到临床.数字化临床应用解剖实验室服务于医学教学,服务于医疗机构,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 基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史杰;雷有杰;武新雅

    进行实践课教学改革,科学整合实践课教学内容、分层次建设实训基地、创新实践课教学模式、构建以护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柳新平;徐旭东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医学学科,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的变化.我们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 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在正常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叶辉;王新艳;刘丽;李志宏

    目的 探讨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3、4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3班,64人)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4班,62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平时测验20%+期末理论成绩50%+实验课成绩30%),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学生总评分数(83.8±4.6)高于对照组(7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实验课成绩分数(88.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0±2.8)(P<0.01);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92.7%)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 将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能获得学生较为广泛的认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踝护具的改进与踝关节周围韧带解剖学特点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瑞兰;陈飞裕;许之慧;罗宇翀;王智明;宣爱国;黄国斌

    目的 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生理特点,并结合踝关节骨性结构特点,对现有踝护具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以增进踝护具在球类、运动体操类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解剖13例 26侧经10%甲醛防腐固定的正常踝关节大体标本,暴露其周围韧带,分别观察内外侧韧带的形态,采集相关数据包括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宽度及厚度取起点、中点及止点3点之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计算踝关节内外侧各韧带长度、宽度、及厚度的x±s(min~max),可见踝关节内侧韧带较外侧韧带宽厚,故踝关节处于外翻状态时韧带的对抗作用较踝关节处于内翻状态时强,因此运动状态下踝关节处于跖屈伴内翻位置时易受损.结论 结合踝关节生理特点及当前市场主流踝护具的特点,笔者考虑弹性踝护具较半刚性踝护具更适用于踝关节运动型损伤的防护,其设计上建议在传统袜套式护具外加上缠绕束带以增强其稳固性,尤其应注意对内踝的缠绕加压以限制踝关节过度内翻.

  • 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徐克国;田金玉;李红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解剖学实验课可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在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护理本科专业解剖教学质量,甘肃医学院对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 人体形态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应用

    作者:巫佳翠;刘敏;高洪泉;张爱清;王玉孝;杜贵成;郭连军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我们以培养"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重组人体形态学教学内容,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模型、标本等多种教学资源,同时借助数字人解剖互动系统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结合自主学习、课上精讲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SPOC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作者:邱铄

    目的 探讨SPOC教学模式下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 选取我校2017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班和2班102人作为试验组,采用SPOC教学;3班和4班101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对比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分析SPOC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效果.结果 试验组期末成绩(80.6±12.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3±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更为满意,学习热情也大幅度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SPOC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热情及课堂活力,并使教学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为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依托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展"版块式"科普活动

    作者:李明蓉;徐静;孙玉锦;邓良超;陈慧

    为大限度地满足科普对象的需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充分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的资源优势,根据所服务人群的特点,开创了具有针对性的"版块式"科普活动.该活动将医学科普教育与人文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创了科普工作新模式,使科普活动更加高效.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秦永亭;张晓蕾;陈珊珊;王士珍;倪杰;陈培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设为对照组(30人),另一个班设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期末考核平均成绩(79.80±8.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3± 9.44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期末考核名词解释平均成绩(11.33±2.55分)和问答题平均成绩(15.27±3.25分)均高于对照组[(9.27±3.29分)和(12.57±3.79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