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雪青;潘钦石;周铁丽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病人胆汁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的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0例胆汁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61例;其中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24例;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2%(52/85);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8.2%(24/85),真菌占5.9%(5/85),革兰阳性杆菌占4.7%(4/85).结论: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耐药谱复杂,需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 异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降压在无血切肝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元兴;余正平

    目的:探讨异氟醚复合异丙酚在无血切肝术中的佳麻醉效果.方法:对2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无血切肝之前适当加大异氟醚吸入浓度,用异丙酚静脉微泵维持麻醉,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0%左右,一般维持20~30 min.在肝叶切除之后,立即减少异氟醚的浓度或停用,并加小剂量的多巴胺静脉维持,使MAP回升至降压前水平或稍低一点,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本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输血量达800 ml.术毕麻醉复苏迅速,术后肝功能多于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利用异丙酚加少量异氟醚复合麻醉,同时加小剂量的多巴胺静脉维持,是无血切肝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开贵;吴心闩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722例LC病例中306例胆囊管切开探查情况.结果:胆囊管切开探查中,发现胆囊管结石109例;经胆囊管切口行胆道造影46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其中胆囊管、胆总管均有结石者10例),发现胆管损伤1例,胆管异常3例.总阳性发现率为38.9%.结论:LC病例选择性胆囊管切开探查,可为术中胆道造影检查、胆道镜取石提供途径,可减少并发症,提高LC质量.

  • 切脾断流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亢的疗效

    作者:杨昌明;王骏

    目的:总结切脾+断流术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高压脾亢的疗效.方法:经腹正中切口的脾切除加胃底-食管下段血管阻断术,仔细止血,并做好其他围手术期工作.结果:20例中有1例合并膈下感染,经插管引流痊愈,其余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准备充分,肝功能Child B/C有明确手术指征的病人同样可以进行切脾断流术,大多可以渡过手术关.

  • 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作者:胡文科;王秉成;王少华

    目的:探讨联合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总结九年来联合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58例,其中肝段、肝叶切除加胆管狭窄矫形胆道重建术31例(占53.45%),肝段、肝叶切除27例(占46.5%)以及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53例(占91.4%),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1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4.7%(54/57),手术并发症9例(占15.5%),死亡1例(占1.7%).随访1~9年57例,肝内结石复发2例(占3.5%).结论:联合肝段、肝叶切除的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 Mirizzi综合征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丰仕华

    Mirizzi综合征系胆囊管或胆囊颈嵌顿结石或炎症引起肝总管狭窄及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院1995年1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Mirizzi综合征病人5例,术前均误诊,经手术得以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 开腹腔胆囊切除术52例体会

    作者:陈林海

    目的:探讨开腹腔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对本院52例开腹腔病人手术时机的把握,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防治进行分析.结果:52例病人均痊愈,但有切口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开腹腔胆囊切除术仍应加以重视,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呕吐

    作者:黄秀芳;屠金夫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80例LC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于术后一次性负荷剂量加静脉持续输入,术后24 h内观察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0分以上的有28例(占70%),治疗组只有3例(占7.5%)(P<0.001);对照组24例(占60%)病人需应用哌替啶肌注止痛,治疗组只有1例.对照组恶心和呕吐总计31例(占77.5%),治疗组有8例(占20%)(P<0.001).结论: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能够减轻LC病人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无黄疸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作者:谢琦;杨兵;周俊

    目的:探讨无黄疸胰头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5例无黄疸胰头癌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措施.结果: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因肿瘤广泛侵犯血管行胆肠、胃肠内引流3例,行外引流2例,全组病人近期均未发现胆瘘、肠瘘、胃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老年病人出现久治不愈的消化不良症状,需及时行B超检查,如有胰管扩张征象,必须行CT检查,尽早诊断.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6例治疗体会

    作者:李志伟;王洪波;齐瑞兆;孙文兵;王宝林;贺启贵

    目的:探讨胆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了1992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收治的胆管扩张症36例病人诊治资料.结果:36例中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效果良好.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胆管扩张症在术前基本可以确诊,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效果理想.

  • 胰腺损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云霄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收治的21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本组21例,死亡4例,胰瘘3例,其余全部治愈.结论:胰腺损伤的诊断关键是医师要有警惕性,胆总管引流和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防止胰漏的有效方法,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对胰腺损伤的重要性.

  • Mirizzi综合征32例分析

    作者:邹合强;王昌顺

    Mirizzi综合征(MS)在外科临床实践中远非少见.因胆囊结石而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中,MS的发病率约为1%~2.7%[1~3].由于MS术前诊断困难,解剖变异多,容易引起胆管损伤[3],MS是胆道外科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收集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32例MS病例,报告如下.

  • 胆管结石再手术52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海清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再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胆管结石再手术52例的前次手术方式及再手术原因、再手术的术式、再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52例中49例无手术并发症,1例并发胆管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胆管结石再手术前应结合各种检查方法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时机,注意术式选择及手术操作,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 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球;杨廷燕

    目的:评估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4例.结果:13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5 min,平均出血6 ml,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刀凝血功能强,术中出血少,减少组织损伤,手术过程加快,它有助于提高LC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经腹腔镜处理LC术后腹腔内出血5例报告

    作者:罗毅;秦红军;罗伟

    本院于1992年11月至2002年5月间,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800例,有6例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其中5例因病人生命体征较平稳,笔者再次应用腹腔镜手术,使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45例诊治体会

    作者:吴栋平;徐金荣;吴国贤

    笔者对本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bladder pancreatitis,AGP)病人1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以黄疸、腹水为表现的胆漏诊治体会

    作者:陈晓峰;宋甫春

    胆漏是胆道手术后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胆汁性腹膜炎为主要表现的胆漏,因症状体征明显,易于诊断,但以进行性黄疸加深,腹水增多为主要表现的胆漏,不易早期诊断,容易延误诊治.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处理4例病例,现报告如下.

  •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556例分析

    作者:赵洪乾;曹德礼

    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1年2月间共收治胆石症55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肝左外叶切除大口盆式胆肠内引流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周亚龙;王光伟;余书勇;陆卫军;王倩

    目的:研究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6例肝内胆管广泛结石病人,实施肝左外叶切除、左肝管全程剖开、肝门胆管整形、大口盆式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4例随访3年以上,27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偶有胆管炎症状,优良率达94.1%.结论:肝左外叶切除大口盆式肝胆肠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广泛多发结石,远期疗效满意.

  • 腹腔镜下脾脏切除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作者:周笑芬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气腹对患者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已引起临床麻醉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对20例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回顾总结来探讨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殷放;吴一武;邹劲林;钟炜

    我院于1999年7月~2002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的肝硬化患者共33例,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的肝硬化患者有25例.现予回顾总结,旨在探讨对伴有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和优点.

  • eNOS基因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肝内eNOS表达和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作者:张志奇;吴志勇;邱江锋;罗海峰

    目的:探讨eNOS基因治疗对肝硬化大鼠肝内eNOS表达和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肝内型肝硬化大鼠模型.取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三组:eNOS治疗组(n=10)、Tris对照组(n=10)和空质粒对照组(n=10).经门静脉分别注射脂质体-eNOS质粒、Tris缓冲液、脂质体-空质粒,分别测定注射前和注射5 d后门静脉压力,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大鼠注射5 d后肝内eNOS的表达.结果:eNOS基因治疗5 d后,eNOS mRNA和eNOS蛋白表达都显著增加.eNOS治疗组门静脉压力为(12.8±0.8)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PVP(15.3±1.0)mmHg(P<0.01),而两对照组门静脉压力在注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脂质体为载体,经门静脉注射eNOS基因治疗可增加肝内eNOS表达并降低门静脉压力.

  •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作者:聂勇;王晓瑾;杨绥冲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揭示引起黄疸的炎症反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实验组(11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对照组(10例,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及恶性对照组(6例,胆道恶性肿瘤未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Ⅳ(IL-6)及白细胞介素X(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前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及良性对照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高于恶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IL-6水平、体温、白细胞计数有关联,而与血清总胆红素无关联.结论:解除黄疸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及中止机体抗炎反应,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转归情况.

  • 栀子提取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作者:毛卫;席力罡;王晓光;付维利;杨玉龙;郭宏伟;谭文翔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以及栀子提取液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造模后给予不同药物治疗,24 h后采血测定淀粉酶、血清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分组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血清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显著升高,用栀子提取液后其水平降低.结论:急性胰腺炎时,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血清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提示其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

  • 外科治疗良性胆道疾病1473例分析

    作者:李瑞华;陈小伍;林建雄

    目的:了解外科治疗良性胆道疾病30年来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197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良性胆道疾病1473例的病例资料,将其年龄、性别、职业、胆囊包块、胆囊穿孔、休克及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登记,并按1970~1979、1980~1989及1990~等三个年代进行排列,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分析外科治疗的胆道疾病发展情况.结果:①青幼年组成比下降,老年人组成比上升.②胆囊包块、胆囊穿孔、休克及病死率均逐年下降.③单纯的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下降,胆囊结石上升,但胆管结石变化不大.结论:良性胆道疾病无论在年龄结构上还是在临床症状及病因上均有了明显的变化,病情趋向缓和简单,预后良好,病死率下降.

  • 胰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田贵;尹立杰;彭兆祥;陈翠萍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0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后症状缓解86例(86/95),107例患者中95例有疼痛或黄疸症状,2~3个月CT复查93例,肿瘤消失8例(占8.6%),肿瘤缩小34例(占36.5%),肿瘤稳定38例(占40.8%),肿瘤较治疗前增大13例(占13.9%).血液肿瘤标记物CEA、CA19-9较治疗前降低.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达29.5%.生存时间1年以上有31例(31/46,67.4%).结论:胰腺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中移植肝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作者:孙鹏;蔡端;芮晓晖;张群华

    目的:了解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动物模型中移植肝病理学表现.方法:利用血管套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20例豚鼠至大鼠肝移植.观察了受体存活时间和移植肝HE染色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和荧光染色表现.用TUNEL法检测了移植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受体存活时间平均为(135.10±46.12) min,组织学表现为肝小叶结构存在,但肝细胞发生弥漫性水样变性,中央静脉和小叶间静脉淤血;电子显微镜下见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消失,细胞器水肿,近血窦处肝细胞膜破坏;IgM和IgG染色主要位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和肝血窦内.细胞凋亡指数为(0.80±0.31)%.结论:首次建立了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模型,观察了超急性排斥反应.

  • 动态APACHE Ⅲ评分对老年急性胆管炎外科治疗的价值

    作者:梁建深;吴一武;梁晖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年龄及慢性健康评价系统(APACHE Ⅲ)在老年急性胆管炎外科治疗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1~1996年资料齐全的98例患者,按Knaus法计算98例患者APACHE Ⅲ评分及病死率,并进行相关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指导1997~2001年69例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APACHE Ⅲ评分值越高,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动态观察APACHE Ⅲ评分意义更大.50分以下,均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51~90分需急诊手术;91分以上宜先行PTCD、ENBD或加EST取石术,如插管失败或引流效果欠佳,宜予急诊手术;引流效果好,需结合B超或CT所见决定手术时间.其一对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伴胆道感染,宜引流48 h后待APACHE Ⅲ评分下降至90分以下时予手术治疗;其二对恶性胆道梗阻、多次胆道手术史或伴严重内科合并病患者,宜引流3 w后手术.结论:APACHE Ⅲ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病情评估系统,可指导老年急性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据APACHE Ⅲ动态评分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 红细胞压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建华;何明鑫;钟必强;倪平志;王润华

    目的:探讨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按1996年全国统一诊断标准,将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16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轻型、重症Ⅰ型及重症Ⅱ型三组;测定各组病人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天的HCT值,并按APACHE Ⅱ评分系统评分.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HCT值中位数的比较,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三组HCT值的两两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三组间HCT值增加病人所占比例的比较,并分别将HCT评分与分型、CT严重度等级、重要器官损害数目、腹水量等级及治疗结果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三组急性胰腺炎的HCT值及HCT值增加病人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HCT评分与治疗结果呈负相关,与分型、CT严重度等级、受损器官数目及腹水量等级呈正相关.结论:入院时HCT升高及入院后第3天HCT持续不降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指标,是提示胰腺病变严重程度及可能发生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

  • 胰岛细胞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斌;周颖奇;胡先贵;何天霖;曹贵松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诊治胰岛细胞瘤21例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胰岛素瘤12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前者恶变率为55.6%(5/9),平均年龄为40岁;后者恶变率为8.3%(1/12),平均年龄为39岁.肿瘤位于胰头9例,胰体6例,胰尾6例.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16例(占76.2%),其余5例经术中触摸探查和超声检查得到定位.肿瘤行局部切除术12例,胰体尾切除+胰空肠吻合术6例,肿瘤+脾脏切除术2例,Whipple手术1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3.3%(7/21),其是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恶变率显著高于胰岛素瘤(P<0.01).术前不能确定肿瘤位置者,应用术中超声和仔细触摸以寻找肿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手术方式多为单纯肿瘤切除;术中施行按常规行冷冻切片检查,对可疑恶性者应尽量采取根治性手术.

  • CT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吴恩福;郑祥武;殷薇薇

    目的:提高对胰腺癌的CT特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直接征象为CT平扫呈等、低密度101例,混杂密度19例;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47例,等低混杂密度45例.间接征象有胰周血管及脏器受累分别为71例及37例,梗阻性胆管扩张70例,胰管扩张55例,胰体尾部萎缩34例.结论: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胰腺癌及其胰周受累情况,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 胰性脑病的诊治研究

    作者:殷保兵;蔡端

    胰性脑病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胰腺外器官损伤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其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展.

  • 胰腺癌转移和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陈笑雷;张群华

    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了解它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胰腺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胰腺癌浸润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特点及病理分型、预后治疗等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旨在改善胰腺癌的预后.

  • 细菌与胆固醇结石

    作者:韩天权;田志杰;张圣道

    20世纪60年代Maki等[1]确立了细菌在棕色素结石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虽然19世纪Moynihan(1856)和Naunyn(1892)朦胧地提出细菌学说,但自建立Small三角学说以来,医学界始终认为胆固醇结石的发病机制以非生理性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促抗成核失衡以及胆囊局部因素为基础,不包括细菌.直至1995年,德国Swidsinski等[2]的研究才又使人们关注细菌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应注重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朱培庭;张静喆

    胆石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应该承认,手术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部分胆结石病人的确通过手术治疗而获痊愈.但同时也应看到,胆石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胆石病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相当一部分胆石病人因其结石病理的特殊性而致手术效果不理想,甚至还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这在肝胆管结石的病人中尤为显著,对于针对胆结石病所采取的无限制扩大的手术方式尚存争议;另有部分病人或因机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或因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种种限制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 再谈胆石症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施维锦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它与胆管先天性异常、感染、损伤等疾病都有密切关系;胆石继发梗阻、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胆砂性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胆石慢性刺激所致的胆道粘膜慢性炎症又是胆道肿瘤的致病因素.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急性发作后来院急诊者占我院急腹症中第一位,超过了急性阑尾炎.

  • 胆总管类癌误诊1例

    作者:涂朝勇;周新木;朱景德;邵初晓

    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7.0 ℃,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殊,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痛,Murphy's征(-).两次腹部B超均示胆总管扩张,直径为11 mm,下段管腔内探及一直径为2 cm扁平状强光团回声,后伴声影,疑似胆总管下段结石.

  • 胆囊双腔畸形1例

    作者:赵亚新;倪仲琳;李春明

    患者,男性,67岁,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三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示胆囊壁欠光滑,胆囊底部前壁探及一个低回声团块,附于胆囊壁上,无移动性,直径为10 mm,基地宽10 mm,提示胆囊息肉.入院诊断:胆囊息肉.

  • 自发性胆肠内瘘治愈胆管损伤性胆漏1例

    作者:林擎天;安大玖;毛峰

    患者,女性,42岁,因在外地行胆囊切除术后致胆漏转入本院.于2003年3月5日施行胆囊切除术.

  • 胆囊脂肪瘤1例

    作者:陶健;张惠健;姚恒德

    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间隙性胀痛,伴背部放射痛一个月来诊.腹痛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发病时无寒战、高热、黄疸.以往无类似发作.入院体检: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可扪及一4 cm×3 cm×3 cm肿块,质软,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发病后,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腹腔内占位,脂肪瘤可能.CT示腹腔内肿块,脂肪瘤可能;肿瘤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胆囊结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CEA正常.

  • 我国肝移植专题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陈文斌;吴晓彤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肝移植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报信息.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1994年1月~2002年8月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论文数量及年代、论文合作度、期刊分布及核心期刊、发文机构、地区分布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1994年以来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多数论文为4~6人合著,多人合著占主体.肝移植专题文献多集中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肝胆外科杂志>、<中华现代手术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肝胆专业核心期刊上,以中山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核心机构发文较多,平均每家发文26篇.论文多由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中心城市的机构发表.研究内容早期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等方面;后期多集中在临床应用及手术并发症分析、处理,手术护理等方面.结论:肝移植手术在我国开展虽稍晚,但发展迅速.在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论文数量增长都很快,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更明显.因受经济落后、人才流失等因素影响,我国西藏、青海、贵州等西部边远地区在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展上还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空白,体现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 介绍一种双腔造影T型管

    作者:陈益君;朱永胜

    目的:介绍一种能有效防止拔管后胆漏发生的新型T管-双腔造影T型管.方法:应用双腔造影T型管行胆道引流75例,术后13 d左右按常规行经T管外窦道-胆道造影.结果:使用双腔造影T型管造影无1例失败,未发现小管腔被血凝块阻塞,无逆行感染.T管外窦道完全形成55例,形成不实5例,形成不全9例,完全没有形成4例.拔除T管后无1例发生胆漏.结论:双腔造影T型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造影后,根据窦道形成情况来决定拔管时间,可有效防止拔管后胆漏的发生.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