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组学在肝衰竭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李小芬;王银银;连江山;黄建荣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在西方国家,导致肝衰竭的病因以药物性为主,而在我国则以嗜肝病毒感染为主,近些年药物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成为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2].尽管新的肝衰竭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肝衰竭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3-5].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了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基本物质代谢以及生物合成、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当发生肝功能衰竭时,不仅肝脏功能损伤,其他器官也会出现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影响到体内众多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水平[6].有研究表明当肝实质发生损伤时血清氨、γ氨基丁酸、色氨酸以及内源性的苯二氮卓浓度会升高[7],因此检测体液中的这些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可作为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 CD40表达及其配体血清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郑玉宝;谢仕斌;谢冬英;林炳亮;赵志新;崇雨田;高志良

    目的 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不同病程CD40L血清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CD40表达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CD40L血清水平及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ACLF-E)和晚期(ACLF-L)组(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8例)、肝炎肝硬化(LC)组(13例)及健康对照(HC)组(20例)的PBMCs上CD40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血清中可溶CD40L(即sCD154)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结果 与HC组比较,CHB组、LC组、ACLF-E组及ACLF-L组PBMCs的CD40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ACLF-E组增加尤其明显;ACLF-E组中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也明显高于HC组、CHB组、LC组及ACLF-L组;ACLF死亡组病程早期与晚期CD40及CD40L表达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清CD40L浓度及CD40表达与ACLF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CD40L水平及PBMC上CD40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CLF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之一.

  • 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

    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脓毒症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因此,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手段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病死率是目前急诊医师共同关注的重点。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感染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行2014”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讨cyclin D1 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扩增

    作者:黄贻学;黄必军;黄楚文;方女燕

    本研究将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研究cyclin 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变化,为乳腺癌的术后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生物学信息。 1.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40例经手术切除治疗而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肿瘤组织,按国际TNM分期法(UICC 1988年)临床上属Ⅰ、Ⅱ期患者20例,Ⅲ、Ⅳ期患者20例。(2)细胞悬液的制备:制备单个细胞悬液,在杂交前2~4 d,将单细胞悬液滴在经处理过的玻片上,自然风干备用。(3)探针的制备:Cyclin D1探针购自Vysis公司(Fluoro-phore直接标记,呈红色)。(4)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玻片用100 μl RNA酶(100 μg/ml)37 ℃消化1 h,于70%甲酰胺2×SSC中(73±1)℃变性5 min后脱水,风干;同时将探针混合液(Lysis 杂交Buffer 7 μl,探针1 μl,2 μl纯净水)置(73±1)℃水浴箱内变性5 min,然后将变性探针混合液加于变性的细胞玻片上,封闭,置37 ℃温箱杂交过夜。将盖玻片取下,放入45 ℃ 50% 2×SSC甲酰胺内10 min共3次,然后再放入2×SSC液中洗10 min,后在室温放入加入0.1% NP-40的2×SSC内洗5 min和1 min(室温)凉干,加4′,6-二联脒-2-吲哚苯(DAPI)补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看结果。(5)观察结果分析标准:在荧光显微镜下,选取肿瘤细胞分析,观察细胞核内荧光杂交信号并计数。每例计数100~200个细胞核。信号4~10为轻度扩增,10以上为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少霖;张卫星;张声;赖剑波;陈兴旺;黄静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患者60例,分为VAP组(26例)、非VAP组(34例);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VAP组中根据其28天存活与否分成生存组与死亡组;收集患者机械通气第1、3、5、7天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检测sTREM-1,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sTREM-1和灌洗液sTREM-1对VAP的早期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43.33%,而VAP组28天死亡率高达46.15%;APACHEII评分和28天死亡率,VAP组较非VAP组显著升高(P<0.05);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VAP组较非VAP组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ROC曲线分析CRP、CPT、sTREM-1水平对VAP早期诊断的意义;血清sTREM-1的AUC为0.73;敏感性是0.73,特异性是0.69,(95%CI:0.58~0.88);支气管肺泡灌液sTREM-1的AUC为0.90;敏感性是0.88,特异性是0.82,(95%CI:0.85~0.98).28天死亡组(12例)的APACHE II 评分、血清CRP、血清PCT、血清sTREM-1和灌洗液中 sTREM-1均高于生存组(1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其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TREM-1水平及APACHE II 评分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TREM-1可作为VAP早期诊断指标,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血清CRP、PCT、sTREM-1,而且其水平与APACHE II 评分均可评估VAP预后.

  • 不同评分系统对老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评估的比较研究

    作者:文亚坤;孙宝君;龚美亮

    目的 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OFA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3种评分系统对老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1周、4周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260例老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整理感染前24h(Dayl)、感染后24h(Dayl)的APACHE-Ⅱ、SOFA、SAPS-Ⅱ评分,比较不同时间节点(1周、4周)各个评分系统死亡组与生存组的评分差异,绘制ROC曲线,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评分系统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88.6+5.8)岁,感染前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SAPS-Ⅱ评分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周、4周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01),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9、0.878、0.786、0.887、0.843、0.867)、(0.805、0.829、0.789、0.850、0.794、0.817).结论 对于老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周内预后评估,感染前24小时评分优于感染24小时评分,SOFA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及SAPS-Ⅱ评分.

  • 胎儿临界性侧脑室增宽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红宁

    胎儿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常常可以发现脑室系统增宽,严重的脑室增宽(脑积水)往往合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预后差,临床咨询没有太大困难。轻度脑室增宽若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或者染色体异常,其临床预后评估和咨询取决于合并的异常。相比之下,孤立性存在的临界性脑室增宽的产前咨询十分困难,其原因在于临界性脑室增宽可以是一些隐匿性的脑发育异常的唯一超声表现,也可以是正常胎儿的颅内声像,因此不同病例的预后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就产前发生率较高的临界性侧脑室增宽做一简述,期望为产前咨询提供有益信息。

  • 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背景活动

    作者:张喆;卢伟能;李薇;荣箫;陶莉;郑晓辉;周伟

    自20世纪60年代末Maynard等[1]首次使用脑功能监测(cerebral function monitor,CFM)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近年来,由CFM得出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新生儿监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应用包括临床脑电活动的常规监测、癫痫活动检测和预后评估等.目前一些研究提供了不同胎龄或纠正胎龄早产儿aEEG的数据,以及早产儿aEEG的特征性表现,如波幅、连续性、睡眠-清醒周期(sleep-wake cycling,SWC)随胎龄或纠正胎龄(postmenstrual age,PMA)增加而出现的变化.目前多认为,脑电发育的特征主要与PMA有关,而与胎龄、出生后日龄、出生体重及其他生长发育指标没有绝对关系[2].施亿赟等[3]研究表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aEEG表现不受日龄、性别、分娩方式及母亲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另有研究表明,aEEG对新生儿惊厥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理想,与视频脑电图的分析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4].而对新生儿aEEG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是以正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从早产儿到足月儿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基础的.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脑功能监测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脑功能监测在早产儿的应用价值.

  • FLT3基因及其突变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作者:刘茵;汤静燕

    FLT3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易发生突变的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FLT3基因的突变、过度表达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以FLT3突变作为靶点正在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种新策略.同时,FLT3有可能为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标志.本文就目前FLT3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脑钠肽及N端脑钠肽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坚;罗小平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 NP)家族包括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三种.ANP和BNP是维持水、盐代谢平衡及血压稳定的关键调节因素.心力衰竭(HF)时由于容量超载和心室壁张力增加,这些肽被高度激活.因此,心脏不仅仅具有机械泵功能,而且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这些肽中, BNP及其前体的氨基端片段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是佳的心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的标志[1].近几年对BNP潜在的治疗价值也进行了研究.下面重点讨论二者的特性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并较详细地阐述了儿科领域的一些相关研究.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人类偏肺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和肺功能的比较

    作者:季伟;陈正荣;王宇清;王美娟;黄莉;朱灿红;骆亚丽;周卫芳;严永东

    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偏肺病毒(hMPV)联合检测,明确病原,探讨RSV、hMP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临床表现有无差异,同时检测肺功能,旨在了解RSV和hMPV下呼吸道感染之间有无特征性的区别,为疗效评定、预后评估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

  • 伴有枕部发作波的儿童癫-Panayiotopoulos型八例报告

    作者:吴家骅;刘寅;庞保东;曹丽华;张琰

    在国际抗癫联盟(ILAE)1989年关于癫和癫综合征分类中,描述了2种良性儿童癫: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BECTS)和伴有枕部发作波的儿童癫(childhood epilepsy with occipital paroxysms,CEOP),前者已被小儿神经专业医生熟知,但CEOP因其预后不一并相对少见,临床上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困难.近年来,Berg、Panayiotopoulos和Caraballo[1-4]先后论述了CEOP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指出其中一部分病例预后较好并有如下特点:(1)起病较早(80%在2~6岁,范围1~12岁),发病前神经精神发育正常;(2) 发作时无明显视觉症状,仅有痉挛性眼球偏移;(3) 多数在睡眠中发作,约1/3病例也有清醒时发作;(4) 常伴发作性呕吐;(5) 枕、后颞区有一侧或双侧同步棘-慢波发放,主要在睡眠中出现(少数也可在清醒时出现);(6) 预后较好,1/3病例只发作1次,多数在1~2年后停止发作,12岁后不再发作;(7) 用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较易控制发作[1-5].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技术方案

    作者:张瑞东;刘怡;巩文玉;杨静;梁静;吴敏媛

    微小残留病(MRD)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过治疗,并按目前所确定的疗效标准(骨髓中原始或幼稚肿瘤细胞在5%以下,患者的病情完全控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状态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ALL的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1],已经证实患儿体内的MRD水平在ALL的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净化移植物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家国外先进治疗组采用MRD水平进行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8].目前国内外儿童白血病协作组已经将MRD的检测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之一,以诱导治疗早期、结束时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将调整治疗纳入到治疗方案中[9-10],在获得大的疗效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对易复发的患儿予以强化治疗,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 循环肿瘤细胞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张同梅;李宝兰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与吸烟明确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且易出现远处转移.由于多数SCLC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仅有不足5%的患者(cT1~2aN0M0)有手术机会,肿瘤组织严重不足,限制了人们对SCLC的临床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在SCLC患者中数量丰富,且作为"液态活检标本"可替代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等相关研究,在基础及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CTC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其在SCLC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复发检测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根据新研究进展对CTC检测方法及其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食管癌的应用进展

    作者:邵华飞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常已处于中晚期,因此预后较差.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准确的临床分期是选择优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新兴影像诊断技术,将人体代谢信息与解剖结构结合为一体,显示了其兼具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食管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 18F-FDG PET/CT全身肿瘤代谢负荷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吕律;吴宁

    肺癌患者治疗前的预后评估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8F-FDG PET/CT作为分子影像检查手段,能有效地反映患者的肿瘤代谢负荷,其中全身肿瘤代谢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wb)及全身病灶总糖酵解值(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wb)作为全身肿瘤代谢负荷参数,在评价预后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肿瘤转化医学的加速器

    作者:吴宁;周丽娜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是将基础研究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类研究.自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长Zerhouniz博士组织制订了全新的医学研究规划,即行动路线图(NIH roadmap),加速了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将更多的基础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从而达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终极目标[1].转化医学是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患者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并将临床的实际问题及时引入基础研究,构成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目标的研究过程[2].

  • L1细胞黏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曦;张炜;张光林

    目的 探讨L1细胞黏附分子(L1 CAM)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集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L1CAM表达阳性率情况.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1 CAM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根据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19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L1 CAM表达阳性率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1 CAM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转移患者组织中的L1 CAM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术后转移患者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年随访后,存活组患者组织中的L1 CAM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1CAM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分子生物标记研究进展

    作者:李美楠;陈雪松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死亡率在下降,然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死亡率仍然很高.TNBC定义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s,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TNBC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它具有高增殖比例、分化差等特点,与基底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关性乳腺癌有较多相似特征.确定TNBC预后因素能加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指导个体化治疗,降低死亡率.

  • 外泌体在恶性胶质瘤诊治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唐邵华;阴骏;王卫东;郎锦义

    近年来,外泌体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肿瘤增殖、分化、转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外泌体具有纳米级大小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使其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薪的诊治手段.该文通过复习57篇文献,将外泌体在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液体活检、预后评估、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838 条记录 7/42 页 « 12...4567891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