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BQ123 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E-、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晓晏;周钢;郭萍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 = 6),ANP组(n = 24),BQ123治疗组(ANP + BQ123,n = 24).采用胰腺实质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 制作ANP模型,制模后6 h用BQ123进行治疗,监测制模后24 h、48 h、72 h 和7 d血清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及胰腺组织白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表达;RT-PCR检测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mRNA变化.结果 ANP组肺及胰腺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而BQ123治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ANP组胰腺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而BQ123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控ANP时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达到减少白细胞在局部器官浸润,保护器官功能的效果.

  • 选择素在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秦锡虎;陈易人;华铮;黄伯华;邱国强;曹苇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了解脾切除后选择素(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治疗的ITP的指征.方法A组为12例激素疗效不佳,术前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ITP病例;B组为8例肝炎后性肝硬化继发脾机能亢进病人.二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前、术后检测血小板(Plt)、选择素(P-selectin、L-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sL-selectin、sP-selectin).结果A组术后获随访11例,10例反应极好,1例反应良好.术前sE-selectin水平A、B两组均高于正常,术后以近似幅度逐步下降;A组术前P-selectin明显高于B组(16.8%vs5.2%,P<0.05),术后快速下降;A组术前sP-selectin/Plt远高于B组(7.55vs2.03fg/plt,P=0.02),术后1个月两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A组sE-selectin、P-selectin、sP-selectin/Plt在术后6个月仍维持低水平.A、B两组术前和术后L-selectin、sL-selectin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selectin、P-selectin参与了ITP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可作为术前预测ITP脾切除疗效的参考指标,高者可能手术效果较好.

  • P-选择素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魏云海;慎华平;王大禹;张国雷;陈雪东;张鸣杰;陈文显;顾菊观;陈颖

    目的 探讨监测P-选择素(P-selectin,P-sel)水平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09-2011年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通过连续监测术前1d及术后第1、3、5、7、14天的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方式及P-sel水平是独立危险因素.P-sel指标每增加1个单位,PVT发生的风险是原来的1.03倍,而脾切除联合血管断流术后发生PVT的风险是单纯脾切除术的2.09倍.单纯脾切除术者,当P-sel值在12.73% ~ 21.76%时,发生PVT的风险将增加50%~100%;对于联合血管断流术者,当P-sel值在7.00%~17.56%时亦会发生PVT.结论 术后第1天检测P-sel水平对脾切除术后PVT的早期预测及防治具有积极意义.脾切除联合血管断流术较单纯脾切除术更易发生PVT.

  • 选择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功能调控机制

    作者:宋祥福;李铁骥;杨涛;石贵山

    选择素包括3种细胞粘附分子:L-、E-、P-选择素,其专职调控血流中的白细胞与血管壁的粘附.随后在选择素介导下,白细胞在血管壁上滚动并终迁移至炎症部位.该文集中概述了选择素及其受体在表达和功能上的调控机制的新研究成果.

  • 外周血sFlt-1、PlGF、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等指标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作者:何雪仪;王晨虹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25-羟基维生素D(25-OH-VD)、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P-选择素在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081例妊娠10~13+6周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发生子痫前期者为病例组(50例),同期无妊娠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3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sFlt-1、PlGF、25-OH-VD、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的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6个生化指标预测PE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①病例组外周血sFlt-1、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lGF及25-OH-VD平均值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OC曲线结果显示,sFlt-1、PlGF、25-OH-VD、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的中位数倍数(MoM)之和预测子痫前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8%)和特异度(100%)。结论:妊娠早期联合检测外周血sFlt-1、PlGF、25-OH-VD、D-二聚体、vWF及P-选择素多项生物学指标联合能提高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 细胞黏附分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张剑萍;郝秋芳;李莉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迄今为止,EM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可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时进入腹腔的内膜细胞必须先与腹膜发生黏附,才可能成功地种植与浸润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黏附作用是EM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黏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位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来介导的.按照结构和功能不同,CAMs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本文就近年来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L-选择素和甘露糖受体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初海鹰;杨佩满;张嘉宁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生理过程.L-选择素属于选择素类黏附分子,表达在多数白细胞表面,参与其与炎症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游走,并能促进淋巴细胞归巢.甘露糖受体是C型凝集素家族的一员,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够介导细胞的内吞和噬菌作用.二者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在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社区获得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测定

    作者:陈愉生;谢宝松;林明;许能銮;李鸿茹;林立芳

    目的 探讨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血清可溶性选择素(sE-SLT和sP-SLT)、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和sV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对照组血清sE-SLT、sP-SLT、sICAM-1、sVCAM-1的水平,并与临床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临床感染评分(CPI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sE-SLT、sP-SLT、sICAM-1、sVCAM-1水平分别为2.4622±0.2963,2.2036±0.23317,2.6584±0.2597,2.6809±0.2554 ng/mL,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指标水平降至正常.各炎症指标中,CRP与临床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佳(r=0.710,P<0.001),sICAM-1、sE-SLT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IS评分正相关(r=0.592,P<0.01;r=0.256,P<0.05;r=0.358,P<0.01;r=0.222,P=0.05),sP-SLT、sVCAM-1与CRP、NAP、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IS皆未见明显相关.sE-SLT、sP-SLT两选择素之间及sICAM-1、sVCAM-1两黏附分子之间存在相关性,而选择素与黏附分子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sE-SLT、sICAM-1水平sP-SLT、sVCAM-1能较好地反映CAP的病情及严重程度.

  • IL-1与早期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卞合香;陈永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CD62P、CD62E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L-选择素(CD62L)则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L-1);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炎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 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粘附因子及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季海生;吴佳学;陈永生

    目的研究血清粘附分子及选择素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sICAM-1、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L-选择素则无显著变化;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各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ICAM-1、sVCAM-1、及sE-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梗死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 L-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茜;宋张娟;李保罗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L、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垂体后叶素(Pit)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设正常组、Pit组、L-Arg治疗组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使用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的表达,并测定血清TnT、NO2-/NO3-、CK的浓度以及心肌组织PMNs浸润数.结果:阳性组和L-NAME组,L、E-选择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或P<0.05),血清NO2-/NO3-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显著增高(P<0.01或P<0.05).L-Arg组较阳性组,L、E-选择素mRNA表达下调,血清NO2-/NO3-水平增高(P<0.05),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L-Ag对AM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合成、抑制选择素mRNA表达有关.

  • 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兔胰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云;顾小军;常家宝;张燕;冯艳红;殷国庆

    目的: 研究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模型组(n=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6).模型组耳缘静脉给予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各15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糖、尿酮体,72 h后检测动脉血气,处死动物,取胰腺标本观察光镜、常规电镜及选择素免疫组化.结果: 72 h后模型组血糖全部大于17 mmol/L,尿中出现酮体,制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模型;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胰岛B细胞损伤、A细胞结构正常;免疫组化研究证实A细胞正常,胰腺包膜和实质内血管均有P-选择素沉积;胰腺血管内有L-选择素沉积并形成血栓.对照组无病变.结论: 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动物模型,除药物引起胰腺损伤外,选择素引起胰腺血管损伤也起一定作用.

  • 脑梗死患者可溶性选择素血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曾杨滨;许治强;陈安薇;彭光莹;谭佩仪

    目的:探讨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脑梗死和28例正常人可溶性E-,P-和L-选择素(sE- ,s P-和sL-选择素)血清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脑梗死部位、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大、小面积梗死组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合并感染者sL-选择素水平亦明显升高. 不同脑梗死部位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间各可溶性选择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临床变化有较密切关系,测定它们血清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

    关键词: 脑梗塞 选择素类
  •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湲

    目的 探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45例ND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DMM组(n=145),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系ISS-Ⅰ期患者为33例,ISS-Ⅱ期患者为45例,ISS-Ⅲ期患者为67例.选择61例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患者与47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作为对照,将其分别纳入SMM组(n=61)和MGUS组(n=47).观察NDMM组、SMM组及MGUS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P-、L-、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以及NDMM组患者的疾病特征(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比较3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分析NDMM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与MM疾病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DMM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NDMM组VCAM-1水平,显著高于SMM组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2.71,P=0.001、0.009).SMM组与MGUS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47).NDMM组与SMM组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2.97,P=0.009、0.007).NDMM组和SMM组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70).NDMM组L-、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MM组和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选择素水平:Z=3.77、9.86,P=0.002、0.001;P-选择素水平:Z=6.71、8.48,P=0.001、0.001).SMM组与MGUS组的L-、P-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1、0.31,P=0.640、0.780).3组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VCAM-1水平,显著低于ISS-Ⅱ、-Ⅲ期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8.72,P=0.007、0.001).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ISS-Ⅱ、-Ⅲ期,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6、3.47,P=0.013、0.002).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ICAM-1及L、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DMM组患者ICAM-1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01),与P-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11).NDMM组患者VCAM 1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0、0.430、0.436,P=0.002、0.001、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167,P=0.018).P-、L-选择素水平与β2-微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选择素水平:r=-0.430、-0.215、-0.339,P=0.006、0.021、0.017;L-选择素水平:r=-0.284、-0.321、-0.251,P=0.033、0.002、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4、0.381,P=0.001、0.001).④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HR=0.546,95%CI:0.376~0.981,P=0.003),P-选择素水平(HR=0.490,95%CI:0.277~0.998,P=0.017),ISS分期(HR=0.476,95%CI:0.341~0.965,P=0.026)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R=0.466,95%CI:0.272~0.873,P=0.001),均为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799 ng/mL(HR=0.444,95%CI:0.246~0.801,P=0.007),LDH水平<300 U/L(HR=0.350,95%CI:0.133~0.919,P=0.033)和ISS分期(HR=0.392,95%CI:0.225~0.681,P=0.001),均为NDMM组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CAM-1水平是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VCAM-1是否可以作为抗NDMM治疗的潜在靶点,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IL-1与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早期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宗钦;陈永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 异基因大鼠小肠移植选择素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李纪鹏;王为忠;李开宗;施海;李孟彬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Wistar/A和F344/N大鼠建立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共分4组,每组供受体各18只: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 (F344/N→F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Wistar/A);第4组异基因移植治疗组(F344/N→Wistar/A+FK506).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5,7日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移植肠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组织中选择素的表达,同时检测移植肠中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5,7 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及异基因移植治疗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 P-选择素在异基因移植术后早期显著升高,但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持续升高不明显,而E、L-选择素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而持续升高,而同基因移植及治疗组选择素的升高不明显,且治疗组略低于同基因移植组.结论: 早期肠黏膜中P-选择素的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孙慧清;李明超;余增渊;邢珊;远孟梦;程萍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sE-选择素的变化,分析普萘洛尔治疗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5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本院收治的胎龄<32周、经眼底筛查患有2期ROP且无附加病变的早产儿.应用随机分配软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0.5 mg/( kg· d),12 h 1次,用药时间持续至视网膜血管完全发育或者出院前,服用时间不超过30 d.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安慰剂.分析两组患儿VEGF和sE-选择素的变化及口服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84例患儿,其中对照组43例,治疗组41例.治疗组重度R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比37.2%),需全麻下激光手术治疗的眼睛只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7%比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普萘洛尔治疗10 d后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死亡,普萘洛尔治疗组治疗20 d和30 d时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4.2 ±0.9) mmol/L比(3.8 ±0.4) mmol/L,(4.4 ±0.9) mmol/L 比(3.9 ±0.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值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ROP可能有一定疗效,口服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与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作者:张庆富;魏伟;尚涛;周慧敏;李增宁;王车江;冯建科;许顺江;崔冬生

    目的 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 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检测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2)、前列环素(PGI2)、P选择素、E选择素及L选择素含量,并计算TXB2/PGI2比值.(2)电伤组和治疗组余下各50只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左前肢为电流入口,右后肢为电流出口),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内,经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电伤组)或者2 mL浓度为50 mg/mL PTX注射液(治疗组).伤后5 min和1、2、4、8h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同前检测白细胞黏附数和微循环灌流量、血清血小板及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计算相关比值.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电伤组大鼠PAF、TXB2、PGI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I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大于对照组;微循环灌流量小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值为854.20~8156.52,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大鼠PAF、TXB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I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小于电伤组;PGI2含量、微循环灌流量大于电伤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值为33.18~1033.99,P值均小于0.01.统计学结果仅允许在电伤组、治疗组组内进行比较.除治疗组伤后5 min TXB2/PGI2比值、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5 minE选择素含量外,电伤组及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AF、TXB2、PGI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及TXB2/PGI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显著大于伤前15 min;微循环灌流量显著小于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电伤组PAF、TXB2、E选择素含量及TXB2/PGI2比值于伤后4h达峰值,分别为(9.3±0.9) ng/mL、(14.31±0.65)nmol/mL、(271.2±18.4) ng/mL、4.62±0.26;PGI2、P选择素含量及每100微米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伤后8h达峰值,分别为(3.98±0.24) nmol/mL、(514±24) ng/mL、(25.50±4.14)个;L选择素含量于伤后2h达峰值,为(876±54) ng/mL;微循环灌流量以伤后5 min小,为(1.17±0.10)V. 结论 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PAF、TXB2、PGI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索含量及TXB2/PGI2比值升高,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PTX通过增加PGI2的含量,降低上述其他因子的含量而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黏附,从而改善电烧伤后微循环障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