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放电无效事件原因分析与处理

    作者:何冉;邱春光;郭赫立;韩战营;卢文杰;时东曼;田丰;刘怀霖

    目的:分析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患者14次放电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置入患者中3例放电无效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8例患者完成规律随访,其中3例出现14次放电无效,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8~67岁,长Q-T综合征1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单腔ICD 1台,双腔ICD 1台,CRT-D 1台,均为二级预防,平均随访8 ~38个月;②ICD正确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行放电治疗共55次,低能量转复(CV)治疗38次,成功26次,转复成功率68.4%,高能量除颤(DF)治疗17次,成功15次,除颤成功率88.2%,其中放电无效事件14次,发生率25.5%.③1例CRT-D患者6个月内发生17次放电事件,其中2次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事件予10J转复无效,增加能量后成功转复,经积极综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虽明显减少且三磷酸腺苷(ATP)有效,但首次放电9个月后因顽固心力衰竭死亡;1例经左上腔置入单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但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诊断区直接放电6次均无效,经提高VF诊断频率、延长VT识别间期、改变除颤极性及加量应用美托洛尔等处理,随访1年余3次VT/FVT事件经ATP治疗成功;1例双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VT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放电6次均无效,经加强ATP及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VT事件减少,且ATP治疗有效,未再放电.结论:ICD存在其局限性,原发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基石,放电无效现象是严重并发症,除颤阈值测定对特殊个体可能是必要的,优化程控予以矫正至关重要,必要时仍需手术调整.

  • 32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分析及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效果的随访

    作者:侯翠红;刘娜娜;楚建民;浦介麟;张澍

    目的:分析孤立性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临床特点,随访因晕厥植入ICD患者的疗效。
      方法:32例孤立性左室致密化不全患者分为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对比两组致密化不全的部位、左室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EF)。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及ICD植入患者事件发作频度及治疗效果。

  • 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发生电风暴1例

    作者:陈力;尹克春

    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

  • 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长期随访

    作者:郭传明;杨丽霞;王先梅;齐峰;李明秋

    目的 报道8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置入ICD的8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63次,其中202次为短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自行终止,61次为持续性VT/(室颤)VF,32次为抗心动过速(ATP)终止,21次为低能量电击终止,8次为高能量电击终止,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ICD成功转复为窦性心率,有效率100%.误放电治疗8次.误放电原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结论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 埋藏式心脏除颤器患者频繁电击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吴冬燕;邢彩耐;卢凤民;付乃宽;许静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出现频繁放电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随访80例因心力衰竭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的患者,男62例,女18例,其中单腔ICD 35例,双腔ICD 23例,三腔ICD (CRTD)22例,随访1~6年,了解ICD的放电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遭受电击,其中10例为频繁电击(24 h内电击≥3次或1年内电击≥5次),均为心脏猝死二级预防患者。频繁电击的原因包括:室速反复发作,除颤阈值升高电击无效,对频繁发作的短阵室速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误识别。处理方法:调整室速与室上速鉴别流程,增加室速判定心搏数目及充分利用ICD的起搏功能;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美托洛尔和(或)胺碘酮。经ICD参数优化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电击明显减少。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ICD程控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明显减少ICD电击。

  • 1例Brugada综合征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王荣芳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8∶1,此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国家发病率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征"之称[1].其临床特征:(1)心脏结构正常.(2)心电图"三联征":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下斜形或者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3)心室颤动(VF)或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文献等报道,Brugada患者VT与VF发生率是17%~42%,中国发生率是58.78%[2].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公认的唯一有肯定疗效的治疗措施.我科为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行单腔ICD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及随访

    作者:郭传明;杨丽霞;王先梅;齐峰;李明秋

    目的 报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置入ICD的5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38次,其中183次为短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自行终止;55次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29 次经抗心动过速(ATP)终止,18次经低能量电击终止,8次经高能量电击终止,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ICD成功转复为窦性心率,有效率100%.误放电治疗8次,误放电原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经调整识别频率后,未再发生.结论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神经症验案1例

    作者:李彬;朱明军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指由于社会、环境、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精神障碍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抑郁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西医包括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以及内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属“郁证”“癫狂”“失眠”“脏躁”等病证范畴[1,2]。据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常伴有明显或隐匿的心理症状,精神心理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3]。“双心医学”的概念已逐渐被医学界所接受[4]。西药对本病的治疗症状控制快,但副反应相对也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其一定的优势。现将中医药辨治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术后神经症1例报道如下。

  • Brugada综合征研究现状

    作者:白艳艳

    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编码心脏Na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①心脏无器质性改变,结构功能正常;②特征性右胸导联(V1~V3)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伴有或不伴有右束支阻滞;③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引起反复晕厥和猝死。多数发生于青年男性,常有晕厥或猝死家族史,目前唯一被证明能有效预防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的措施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1,2]。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苏小艳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我院2010年7~9月收治了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ICD的护理

    作者:王林霞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的原发性心脏疾病,是以V1~3导联ST段抬高、多变,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猝死为特征的综合征[1].该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多在夜间深睡眠时发作,猝死率高.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预防Brugada综合征猝死的有效方法[2].ICD能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率和病死率[ 3].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并成功实施ICD植入术,效果良好,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电击的发生特点及优化管理

    作者:于海波;梁延春;许国卿;刘荣;王祖禄;韩雅玲

    目的 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术后不适当电击的发生特点及处理方法. 方法 通过腔内心电图判定ICD不适当电击的发生原因,针对发生原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结果 在我科2011-2014年植入ICD的189例患者中,20例发生了不适当电击,发生比例约10. 6%,心房颤动( AF)伴快速心室率、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过感知是主要原因. 其中, 70%(14/20)患者是由于AF伴快心室率进入了室颤的诊断区间,发生了不适当电击;15%(3/20)误将SVT识别为室速;10%(2/20)肌电干扰过感知是由于发生了电极导线故障;5%(1/20)T波过感知. 17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及ICD优化程控设置, 2例植入起搏感知电极进行手术干预故障电极,T波过感知通过调整起搏电极的感知极性,均未再发生严重误电击事件. 结论 AF快心室率是引起不适当电击的主要原因,长期有效的药物治疗结合ICD鉴别诊断参数优化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特殊病因需采用必要的手术治疗进行干预.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管理

    作者:周燕;王玉如;翟大玲;徐金凤;胡玉芳;陈桂花;何英;殷雪梅

    目的 探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过程中的监护与管理要点,降低测试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植入ICD患者术中DFT测试与管理的过程,观察在规范化监护和管理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植入手术过程顺利.1例患者在测试中首次除颤未成功,第2次予大能量除颤成功;1例在行DFT测试后出现持续低血压和低血氧状态,通过及时应用升压药和增大给氧流量后恢复;1例患者诱发室颤未成功,放弃DFT测试,给予经验性能量设置.术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手术相关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ICD除颤阈值测试的过程中,有出现持续低血压、低血氧和除颤阈值偏高等情况的可能,全面、有效的监护管理能显著降低DFT测试中的风险.

  •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作者:邵山;钱波;王小青;孙建辉

    目的 报道1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临床应用与随访结果.方法 对置入10例单腔ICD及3例双腔ICD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共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entricular tachycardia/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T/VF)38次(持续性VT 36次,VF 2次),其中37次治疗成功,1次失败.非持续性VT 121次,发作均自行停止.36次持续性VT中33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终止,2次经低能量复律(CV)终止,1次VT治疗过程中加速为VF,由高能量除颤(DF)终止.1例共2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给予ATP治疗.1例术后3个月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共有3例术后因VT发作频繁而服用胺碘酮和(或)美托洛尔,并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结论 ICD植入后应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经胸大肌下囊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典;顾凯;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郦明芳;杨刚;王子盾;刘海雷;陈明龙

    目的 观察经胸大肌下囊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胸壁组织薄弱患者经胸大肌下囊袋植入ICD或心脏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观察术后囊袋血肿、破溃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中,因囊袋内渗血较多放置引流装置3例,均于48 h内拔除引流.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1~42个月未发现囊袋血肿、囊袋皮肤压迫性坏死、破溃或感染等情况.结论 经胸大肌下囊袋植入ICD或CRT-D切实可行,可作为相对消瘦患者的合适选择.

  • ICD不适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与处理

    作者:何冉;韩战营;张杰;卢文杰;宋红星;田丰;陈晓杰;邱春光;刘怀霖

    目的 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为避免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发生不适当识别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随访18.5±11.7月,9例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发生率26.5%,其中单腔ICD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及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11次,3次予电击,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VT 1次并予ATP治疗.结论 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彩虹;杨向军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ARVC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RI及电生理检查等,评价ARVC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有心悸,其中13例有晕厥,有右室扩大及明确右室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者7例.5例静息心电图出现Epsilon波,10例表现为平均QRS时程延长(≥110 ms),13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1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右室受累.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者2例,1例患者植入ICD.结论 ARVC临床表现隐匿,典型者常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部分呈家族遗传倾向.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时限≥110 ms及T波倒置是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较为可行.

  • 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处理除颤电极导线故障长期效果观察

    作者:于海波;梁延春;许国卿;刘荣;王祖禄;韩雅玲

    目的 探讨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处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除颤电极导线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3例行ICD植入后发生除颤电极导线故障患者,采用腋静脉穿刺方法额外植入一根新的起搏感知电极进行故障处理(原除颤电极的除颤线圈继续使用).随访36~75个月、平均5年,观察植入起搏感知电极后对心律失常事件识别及治疗的准确性,以及电极导线参数的稳定性.结果 随访期间共正确识别室颤事件20次,均成功进行电击治疗,无误识别及误电击事件再发;除颤电极导线的长期感知、阈值、阻抗及高压阻抗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重置起搏感知电极处理除颤电极导线故障的长期效果较好.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何冉;韩战营;张杰;卢文杰;宋红星;陈晓杰;邱春光;刘怀霖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3年42例ICD植入患者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随访(18.5±11.7)个月,9例(26.5%)共发生41次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其中单腔ICD 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或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VT )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给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 11次,3次给予除颤,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VT 1次并给予ATP治疗。结论: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事件临床分析

    作者:何冉;陈晓杰;时东曼;王正斌;宋红星;刘怀霖;李春生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 ICD )的问世及发展改变了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命运。随着技术改进及程控参数的多元化,ICD的应用更为普及,已成为心脏科医生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一把利器,但是其特有的电风暴现象被称之为患者和医生的噩梦。作者回顾了近年收治的42例IC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例9次电风暴事件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