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型钉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附着点撕脱性损伤

    作者:杨继森;林浙龙;蔡荣辉;李锐军

    目的:探讨门型钉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附着点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广东省中山市港口医院采用门型钉治疗的20例膝关节侧副韧带附着点撕脱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侧副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记录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内外侧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结果,记录关节活动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侧、健侧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0 min)。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撕脱骨折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无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门型钉松脱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内外侧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阴性;患侧膝关节屈膝118°~150°(131°±10°),伸膝-4°~6°(1.0°±2.8°);患侧、健侧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4.0±2.9)分和(94.3±2.8)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型钉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附着点撕脱性损伤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在修复陈旧性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耀宗;张英;马军;孙乃坤;叶桂峰;黄鹭强;杨镔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在修复陈旧性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1例陈旧性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度变化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3个月)。术后均达到一期愈合,伤口未出现排异反应,未见腓总神经、血管损伤。术后6个月平均Lysholm评分为(86±7)分,较术前的(19±12)分明显好转(P<0.05)。末次随访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0±6)°,较术前的(34±17)°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伸直位时内翻均达稳定状态,屈曲30°时内翻稳定10例、内翻Ⅰ度不稳1例。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可明显改善陈旧性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临床疗效良好。

  • 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

    作者:何耀华;赵金忠;皇甫小桥;杨星光;王建华;刘闻欣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膝关节内侧侧副韧带浅层(sMCL)和后斜韧带(POL)的新技术,分析其对膝关节内侧稳定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治疗19例患者,患者均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且需手术重建,故有时需取健侧腘绳肌腱作为韧带重建结构.结果 19例患者得到49~67个月(平均57个月)随访.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系统(IKDC),所有患者膝关节在O和30°位应力外翻试验时内侧稳定性完全恢复正常.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8.5±4.2)分(37~70分),终末随访时为(92.2±3.6)分(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膝关节活动受限而接受手法松解.除2例患者主诉健侧膝关节内侧麻木外,所有健侧患肢在取腘绳肌腱后无功能受限.结论 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增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

  • 膝关节后外侧角股骨止点的X线测量与分析

    作者:赵章伟;张力成;杨国敬;蔡春元;高源统;曹大成

    目的 探讨国人膝关节后外侧角(PLC)中外侧副韧带(LCL)、腘肌腱(PT)股骨止点的位置,以期为临床膝关节PLC重建术中骨隧道的定位及术后骨隧道的评估提供放射学数据.方法选取30具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男14具,女16具;死亡年龄为45~71岁,平均55岁.解剖分离出LCL、PT股骨止点,用钢针标记二者止点中心及股骨外上髁后摄股骨侧位X线片.住侧位X线片上建立以Blumensaat线为基准的矩形,用比率的方式测世LCL、PT止点中心在矩形中的位置;另外,测量LCL和PT止点中心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结果侧位X线片上LCL止点中心为(14.80±5.76)%和(38.06±4.60)%;PT止点中心为(39.85±6.86)%和(49.27±8.01)%.LCL 止点中心位于股骨外上髁近端(1.16±2.81)mm,后方(3.09±1.45)mm;PT止点中心位于股骨外上髁远端(8.69±2.83)mm,后方(4.07±1.76)mm.结论 LCL和PT的股骨止点中心比较稳定,在侧位X线片上可以被定量描述.

  • 前交叉韧带损伤对膝关节侧副韧带影响的运动还原在体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黄华扬;李鉴轶;沈洪园;王泽锦;王庆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长度变化进行运动还原在体稳定性研究.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收治8例单侧膝关节ACL断裂而对侧膝关节止常的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25.3岁;在生理负重膝关节屈曲0°、15°、30°、60°和90°时采集相互垂直的二维(2D)图像,与三维CT(3D)图像在虚拟X线投射系统进行2D/3D图像配准,还原膝关节不同角度时股骨和胫骨的相对三维位置关系,并通过韧带止点还原的方法对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进行韧带长度分析,对比两侧膝关节侧副韧带的长度差异.结果 ACL损伤后在0°、15°和30°患膝MCL长度分别为(40.16±1.63)、(39.11±1.77)、(37.86±1.84)mm,健膝分别为(38.17±1.40)、(37.63±1.37)、(36.60±1.86)mm,健、患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损伤后在0°、15°和30°患膝LCL长度分别为(50.23±1.18)、(50.30±1.68)、(49.26±1.67)mm,健膝分别为(52.56±1.64)、(52.30±1.48)、(51.83±1.77)mm,健、患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损伤后60°和90°健、患膝MCL、LCL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实现膝火节的运动还原并获得ACL损伤后生理屈曲过程中MCL和LCL的长度变化规律.在0°、15°和30°,ACL损伤后患膝MCL长度较健膝增加,而LCL长度较健膝缩短.

  • 兔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急性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后负载和强度的比较

    作者:杨路德;张先龙;王以进;席平昌;高生

    目的 比较兔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手术修复与非手术治疗的差异.方法 新西兰兔81只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三组(n=27),正常对照组(A组):暴露右尺侧副韧带后,但不切断;韧带缝合组(B组):切断右尺侧副韧带后随即缝合韧带;韧带不缝合组(C组):切断右尺侧副韧带后不缝合.分别于术后3、6、12周三个阶段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B组断裂时的大载荷[(68.23±5.64)N]与C组[(42.45±3.66)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72.86±2.99)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力强度[(3.84±0.47)N/mm2]与C组[(2.84±0.17)N/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4.09±0.15)N/mm2]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急性损伤后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辉;洪雷;王雪松;张晋;刘心;冯华

    目的 探讨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PLC)重建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85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且同时累及PLC损伤的患者,男6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6岁(15~52岁).损伤类型:前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1例,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51例,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合并PLC损伤11例.PLC损伤根据Fanelli对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分型:A型48例,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腘腓韧带或腘肌腱;C型37例,其手术方式包括劈裂跟腱的手术技术、外侧副韧带+腘肌腱或腘腓韧带联合重建术.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分评估,麻醉下膝关节应力像检查评估膝关节后向和内翻稳定性,胫骨外旋试验评估膝关节后外旋转稳定性.结果 58例患者(A型35例,C型23例)术后获1~5年(平均38.5个月)随访,27例失访.35例A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程度由术前平均(16.7±5.3)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1±3.8)mm,胫骨外旋由16.7°±4.7°减小为-1.8°±6.60°23例C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4.9±4.4)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4±4.2)mm,胫骨外旋由16.2°±9.9°减小为-3.0°±8.6°,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由(13.8±2.6)mm减小为(8.6±2.7)mm,以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前IKDC综合评分分级:C级2例,D级56例;末次随访时:A级31例,B级15例,C级12例.结论 对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的PLC损伤进行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解剖重建,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稳定性.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友华;马江川;吴菊;徐水珠;韩领炎;刘璠

    目的 探讨手术修复与不修复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韧带愈合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新西兰白兔56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8只切断右肘尺侧副韧带后随即缝合,为缝合组;另28只切断尺侧副韧带后不缝合,为不缝合组.分别于术后3、6、9、12周四个阶段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12周时缝合组和不缝合组的韧带断端间均被平行的胶原纤维桥接,并与原韧带纤维相连,但前者翻转交错明显,纤维间隙较后者小.除术后3周外各时间点检测韧带缝合组位移均明显小于切断不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负荷及功耗则明显高于韧带不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手术和非手术修复韧带均能愈合,但手术修复后的韧带愈合质量明显比未修复高.

  • 微型骨锚在急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卜凡玉;王进;强力;周晓;陶先耀;薛明宇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骨锚修复急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9月,对17例21指急性手指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1.3 mm Mitek micro微型带双针3-0 Ethibond骨锚植入近节指骨头或中节指骨基底侧方侧副韧带的肌腱附着处,用锚尾部的缝合线缝合撕脱的侧副韧带重建起止点,同时选择一枚直径为0.8 mm克氏针斜行将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术后2周拔除克氏针,进行保护性功能练习,复查患者患指侧方应力试验及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指体有无肿胀、畸形和疼痛.结果 术后15例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情况发生,指间关节被动活动稳定、无疼痛,关节ROM 70°~110°,平均90°;手指功能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2例,优良率88.24%.X线片示骨锚未见松动、脱落.结论 采用微型骨锚修复与重建急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 保留关节的手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再植

    作者:钱俊;张全荣;芮永军;薛明宇;吴权

    目的 探讨近指间关节撕脱离断指体保留指间关节再植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保留指间关节的再植方法治疗11例13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急诊行清创再植,手术中修复近指间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保持近指间关节完整,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于伸直位,修复血管神经,肌腱部分二期修复,术后2周进行系统性功能训练. 结果 11例13指再植指全部成活,5例给予二期肌腱松解或转位移植,术后随访4 ~21个月,平均12个月,手功能检查:近指间关节活动度5例6指15°~70°,4例5指20°~45°,2例2指10° ~30°,未出现关节疼痛. 结论 采用保留指间关节的再植方法治疗手指近指间关节撕脱性离断,再植中修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保持近指间关节完整,使手指近指间关节恢复一定的活动,有利于整个手功能的恢复.

  • 手摇式简易下肢多关节功能康复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何健;马泽;张增东;刘云立;马建山;韦书凡;梁世勋;许进昌

    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因骨折,外伤后水肿,外固定位置不当或伤后功能锻炼不及时造成关节囊粘连,侧副韧带挛缩的病例并不少见,手术后要求病人主动活动时常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而影响治疗效果.

  • 肘关节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义军;岳枫

    目的 分析肘关节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侧韧带损伤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40例正常人左右肘关节标本共80例进行解剖学研究,而且对鹤壁市人民医院3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内侧副韧带分为前束、后束、斜束,且解剖特点各异.本文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A型28例,B型37例,C型15例.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I型27例,Ⅱ型16例,Ⅲ型19例,Ⅳ型18例.经过对30名患者手术治疗一年后随访,24例疗效评级为优,占80%,6例为良,占20%.结论 对肘关节侧副韧带进行解剖学研究,可以为肘关节副韧带损伤临床治疗提供资料参考.

  • 侧副韧带和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璠;顾施辉;刘军汉

    目的探讨侧副韧带、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成人尸体第2~4足趾,共24趾.按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和跖板的不同顺序均分为A、B两组(n=12),A组先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再切断跖板薄弱部分,B组按相反顺序切断,观察不同顺序切断前后相同负荷下跖趾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并于1994年5月~2000年7月,应用第2足趾游离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第2和第3掌指关节11例,其中2例行跖板切除术,另9例行跖板+双侧侧副韧带切除术. 结果 A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7.30±5.42°,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11.29±2.36°,达48.60±2.98°,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5.30±1.59°,达53.35±2.7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4.59±5.32°,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6.29±2.98°,达40.89±2.3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9.71±1.94°,达50.60±2.01°,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断双侧侧副韧带与切断跖板比较,前者更能增加跖趾关节的屈曲角度(P<0.01),二者切断的先后顺序对总屈曲角度改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后随访显示,仅切断跖板者经2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5~45°;切断跖板+双侧侧副韧带者经26.3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0.3~58.4°. 结论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及跖板可增加跖趾关节屈曲角度.

  • 指浅屈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作者:卡索;关志明;刘成;陈向军

    目的介绍应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87年以来,对23例23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显微技术加强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处向健侧钻两个相距2~3 mm骨孔穿过钢丝,切开屈肌腱鞘,从指浅屈肌腱一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束,此肌腱束穿过钢丝孔,保持肌腱束的合适张力,用5/0~7/0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应用8/0针线将肌腱束缝合于韧带上.术后伸直位夹板固定4~6周.结果经3~6个月随访,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4%.结论应用指浅屈肌腱束显微技术加强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手术损伤小,就地取材,是一种较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 股骨髁部骨折的治疗

    作者:吴华明;吴晓燕;杨显文

    股骨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4%,骨折可造成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髌骨与股骨关节面之间相应关节的破坏,改变了膝关节正常的解剖轴与机械轴.破坏了膝关节正常负荷与传导.股骨髁骨折易发生骨块分离而不产生塌陷,易于产生"T"或"Y"型骨折.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附着.骨折块受这些组织的牵拉,不易复位,也不易维持复位.股骨髁骨折,可并发腘动脉、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在伴有相邻支持结构如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时,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也因股四头肌、髌上囊损伤而造成伸膝装置粘连,损害膝关节功能.

  • 膝关节侧副韧带MRI显示方法分析

    作者:张雷;陈涛;李莉;李静;张军伟;苟晓光;任转琴

    目的 探讨正常人膝关节侧副韧带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方法 对55例成人选择矢状面、冠状面、后斜冠状面进行MR扫描,观察侧副韧带显示的情况,测量内、外侧副韧带的有关数据,并与解剖文献大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矢状面上内侧副韧带的定位线与胫骨干长轴的夹角为0.55°±0.25°;外侧副韧带的定位线与腓骨颈长轴的夹角为11.47°±1.61°.(2)内侧副韧带在常规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6%,同时外侧副韧带在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82%;外侧副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3)正常内、外侧副韧带在T1WI和PDWI上均呈扁平条状低信号,平均长度分别为11.53 cm和5.31 cm.结论选择完全显示胫骨干、腓骨颈的矢状面为基准面,层厚3 mm MR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内、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

  • MRI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海玲;王之平;金洪先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可疑MCL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并和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20例MCL损伤中,Ⅰ级损伤2例,Ⅱ级损伤9例,Ⅲ级损伤9例.MRI诊断MCLⅡ、Ⅲ级损伤与手术表现符合率分别为88.9%和100%.结论MRI对MCL损伤的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戴世鹏;戴景儒;庞军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普通X线片和CT难以全面客观地显示关节内骨折移位和塌陷的程度,也难以反映该骨折常常合并的重要软组织(如侧副韧带、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1].MRI能三维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特征及其合并的软组织损伤,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帮助.本文对本院2008-01-2010-12共85例有X线、CT和MRI资料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该类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在治疗中的价值.

  • 微型骨锚重建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51例分析

    作者:张存权;彭莉君

    1临床资料本组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损伤51(51指)(男33,女18)例,年龄18~43(平均29)岁.其中闭合伤42例,开放伤8例;近侧指间关节桡侧侧副韧带损伤28例,近侧指间关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23例.

  • 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学东;刘卫民;王军;何少波;赖嘉第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22例,术后随访1-9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时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134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