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切除在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胡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型.通常儿童多以急性ITP为主,仅少部分为慢性ITP.

  • 升结肠癌术后脾脏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应可明;孙民昌;燕归如;陈菊华;傅庆国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间断性右腹部隐痛2个月"于2011-02-10来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无重要脏器疾病史.体格检查示,贫血貌,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无右下腹固定压痛.血常规及右下腹B超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肠镜示,升结肠癌;病理报告示,升结肠腺癌.于2011-02-15因"升结肠癌"入住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

  • 伴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评价

    作者:李启驹;贺洪亮;李斌;郭锋;陈军;赵斌;尹嵘

    目的 选择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建立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总结回顾了32例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功能测定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术中切脾组和未切脾组.结果 术前肝功能尚在Child A级的病例,手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同时切脾的病例,手术成功率高,还有利于术后综合治疗.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通过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实施优化方案,会达到(肿瘤切除,门奇断流)一举两得的效果.

  •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21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丹峰;汪为林;邬义德;汪汉华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笔者三家医院1976年2月~1998年10月共收治21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0~65岁,平均42岁。病史2 周~3月,平均1月。16例有发热、消瘦、纳差、乏力症状,15例有左上腹胀痛不适向左肩背部放射,并可扪及左上腹包块。2例无明显症状轻微外伤后致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术前化验检查Hb5.0~9.6g/l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无异常改变。术前B超检查5例,诊断脾肿瘤3例,脾占位6例;CT检查7例,诊断脾肿瘤5例。术前诊断:脾脏肿大6例,脾占位4例,脾错构瘤、脾囊肿、脾脓肿各1例。1例诊断为肝硬化脾大、脾亢。2例术前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5例术前诊断为脾肿瘤。 本组经病理证实有18例为恶性淋巴瘤、3例为脾脏血管肉瘤。恶性淋巴瘤中13例为巨块型,分别为5.0×6.0~12.0×14.0cm2,其中6例局限于脾内,7例胰尾及脾门处有淋巴结肿大。3例脾上下极各有一肿块分别5.0×5.0cm2~6.8×7.2cm2大小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脾下极破裂,腹腔内有大量积血及破碎脾肿瘤组织。2例脾血管肉瘤,术中见其为巨块型分别有6.0×8.0cm2、6.0×10.0cm2大小。1例脾脏有2处病灶分别6.0×4.0cm2 ,5.0×5.0cm2大小,并伴有肝脏数处小转移病灶。 治疗及预后 18例恶性淋巴瘤中,14例行脾切除加脾门淋巴结及胰尾切除术;2例术前脾Ⅲ级肿大,活动度较小估计粘连较重,CT诊断为脾肿瘤,因此介入化疗后行脾切除及脾门淋巴结胰尾切除;2例术中见脾Ⅱ~Ⅲ度肿大,脾及肿瘤与周围粘连紧密稍加分离即有多量渗血难以控制而放弃手术治疗。术后5例失访,4例术后仅作化疗,术后生存2 ~3年。其中1例腹腔后转移复发后再行化疗、放疗带瘤生存1年;2例肿瘤破裂出血分别生存 6个月、1年,生存一年者全身化疗同时亦给予腹腔内化疗;1例合并肝硬化术后死于肝衰,7例经化疗及腹腔内区域性放疗术后1~7年仍健在。2例手术不能切除者术后给予介入化疗及放疗分别生存6个月、8个月。3例脾血管肉瘤虽经化疗(包括肝脏介入化疗)放疗生存分别为6个月、1.5年、2年,终因肝及腹膜后转移死亡。 讨论由于脾脏原发性肿瘤较少见,早期无特殊症状,术前诊断困难且较易误诊。大部分病例有轻~重度贫血等全身症状,特别是当扪及左上腹包块时,结合全身情况应考虑有脾肿瘤可能,进一步检查。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李文淑;孙艳玲;潘登;赵妮娜;张宇;周光德;徐晨;李志伟;闫慧颖;赵景民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分析2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组织病理观察、抗波形蛋白(V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CS脾纤维化改变.结果 232例术后(出院时)外周血PLT、WBC、PTA及血清Al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仅2.59%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切除脾脏体积1 423.67±738.69cm3,CCS脾组织内Vm阳性成纤维细胞、α-SMA阳性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多,CD68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EED加脾切除术是解除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缓解PH、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注重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可能是CCS脾纤维化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 可视化脾切除仿真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刘宇斌;方驰华;林叶;潘家辉;彭丰平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脾脏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方法和脾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效果.方法 采集脾脏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再将重建后的数据以STL格式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修饰、平滑处理,利用GHOSTSDK软件开发出各种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脾切除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进行脾脏图像程序分割速度快、效果好,可获得满意的脾脏分割数据;三维重建出来的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脾脏和周围重要器官及管道的结构;仿真脾切除手术精确逼真、形象生动,且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在手术台上直接操作的感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效果满意.结论 脾脏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在手术前对脾脏周围的三维解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 脾切除术后14年,急性腹痛1周

    作者:王石林

    患者,女性,22岁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1周,外院CT、MRI诊断肠系膜静脉栓塞,于2007年2月14日晚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难以忍受,予以度冷丁、吗啡等对症治疗,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无发热、腹泻、黄疸.在当地医院行CT、MRI检查诊断肠系膜静脉栓塞,因治疗无效从外院转本院治疗.既往1992年因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在当地医院行脾切除术,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病感染史.

    关键词: 脾切除 腹痛
  • 切割闭合器处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效果观察

    作者:王春喜;褚福涛;夏绍友;李胜军

    目的:观察切割闭合器处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组织及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组织,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68.8 min;出血量15~60 ml,平均29.9 ml;分别非常显著短(少)于对照组的60~190 min,平均100.2 min(P<0.01)和100~2000ml,平均410.6ml(P<0.01).结论:切割闭合器处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血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8例

    作者:孙青;申德林;王全楚

    我们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8例,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效果.证明PSE与脾切除相比较,虽在有效率、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适应证、并发症严重程度、患者耐受性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等影响方面优于脾切除.

  • 大鼠脾切除后早期自体脾细胞和脾片联合移植对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作者:赵守魁;郭利光;范正军

    目的 通过建立脾细胞移植和脾片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来观察移植早期血小板增高恢复状况.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脾切除术,B组为脾片移植组,C组为脾细胞移植组,D组为脾细胞脾片联合移植组,在建立模型前及模型成功后1周、4周、8周抽血,检测血小板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脾切除后1、4、8周较术前血小板计数均升高(P<0.05);B组移植后1、4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至8周恢复正常(P>0.05),C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1、4、8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D组移植后1、4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至8周恢复正常(P>0.05),在术后1、4周各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8周B和D组与A和C组有差异(P<0.05).结论 脾切除后脾片及联合移植8周后血小板可恢复至正常,单纯脾细胞移植后早期对血小板恢复无明显影响,联合移植对脾切除脾片移植早期血小板恢复也无明显影响.

  • 断流术后近期再出血原因与治疗

    作者:李海新

    临床上对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近期再出血的治疗较为棘手,我院近8年来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160例,发生术后近期再出血8例,占5%,报道如下: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脾切除
  • 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分析

    作者:李宏欣;顾勇;王健;李宗保

    近4年来,我们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1]切除脾脏,与同期传统大块集束结扎离断一级脾蒂脾切除术相比(下称一级脾蒂离断法),发现术后患者脾热几乎没有,发热低,持续时间短,且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 多普勒超声预测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申权;薛涣洲;姜青峰;李德宇;王亚东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扫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PVT)的可行性.方法 以多普勒超声扫查检测患者术前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为自变量参数,结合患者年龄,借助Logitic回归模型建立预测术后PVT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 由该预测模型可以获得每例患者术后PVT的概率,以概率>50%为PVT界值则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9.2%.该模型预测PVT的特异度为90.9%,灵敏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0.750,阴性预测值为0.952.结论 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借助多普勒超声扫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PVT形成是可行的.

  • 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开宇;徐福军;徐雷

    全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因其难度大、风险高而报告较少.于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共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作者:王亚峰

    目的:研究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在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 FPP、PVF 均较手术前下降;HAF 较手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门脉压力降低、血流量减少,肝功能性血流量增加,并且对患者的肝功能并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护理

    作者:梁淑贤;刘丽娟;韩丽娜;王月梅;王凤荣;邹丽燕

    目的 为了提高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 本文作者通过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三种方法对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护理进行科学、系统的阐述.结果 1例术后出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其他并发症得以及时对症处理获得满意效果.术后平均住院14~32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及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重要手段.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 护理
  •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丹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2~65岁;脾大21例,脾大合并出血6例,脾切除术后出血1例,有腹水症2例.

  •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作者:田爱华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收集50例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均给予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术后护理,治愈49例,治愈率达98.0%。结论围术期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骆伟斌;付继勇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义和卫生院收治的2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急诊开腹脾全切除术,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并根据血小板计数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7 d开始逐步上升,14 d达峰值,术后21 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针对血小板计数变化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

    作者:廖世雄;张毅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探索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和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包括抗菌药物和抗凝血药的选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结果:患者感染得以控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032 条记录 8/52 页 « 12...567891011...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