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种颈部静脉阻断方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比较

    作者:胡倩;宋敏;李雪玉;刘洪岩;郑振东;谢晓冬;周丽娟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部异位的作用.方法 将48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0例,A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B组让助手协助采用指压法,C组让助手采用按压器法以阻断颈内、颈外静脉.置管后比较3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3组首次穿刺颈部静脉异位率及总异位率比较,C组异位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按压器阻断颈部静脉的方法较指压法和偏头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尿监控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芳;陈建荣;刘经纬;刘曼华;王健;包秀珠

    介绍自主研发的无线网络尿监测控制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无线网络尿监测控制系统可自动完成对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尿液计量、自动排尿、自动标本采集操作和监测,具有监测尿量灵敏、结果准确、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减少标本污染的特点.

  •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

    作者:胡晓昀;李秀萍;方海云;汤磊雯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短期留置尿管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将334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8例和对照组146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对照组开放引流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尿路刺激征和导尿管重置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17±0.99)h、(1.87±1.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4,P=0.033),观察组、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3.46±77.32)ml、(219.73±9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6,P=0.000),两组尿路刺激征和导尿管重置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没有缩短正常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存在膀胱过度扩张等风险,提示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夹闭尿管.

  • 血栓闭塞性疾病病人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

    作者:杨波;齐玉春;徐阳

    通过对45例血栓闭塞性疾病(TOD)介入治疗后留置溶栓导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体会到:选择合适导管与导管鞘、合理的体位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及导管脱落的危险;正确的无菌溶栓操作方法是防止导管阻塞、预防感染的关键;对置管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及呼吸功能状况的观察是发现血栓脱落的主要方法.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许敬;花芸;江静;陈小培

    运用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探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新方法.本组6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替代胸管进行胸腔闲式引流,引流时间24~96h,经复查胸片,被压缩的肺叶已基本复张,5例临床治愈,1例放弃治疗;无一例术后感染或漏气.因此,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损伤小,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手段.

  • 调节式新生儿两用管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敬华

    设计制作了一种既可作为胃管也可作为灌肠管使用的调节式新生儿两用管.经临床使用,认为作为胃管使用时插管一次成功率高,并能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作为灌肠管使用时对肛门黏膜刺激性小,避免引起排便反射,还可防止灌肠液反流.

  • 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作者:郑晓静;王瑞红

    目的 探讨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 将14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A组72例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h,B组71例术后按常规尿管留置24h.于尿管拔除后48h内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结果 A组发生尿潴留2例(2.8%),B组发生尿潴留54例(76.1%),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80.57, P<0.05),A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 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h,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 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的防治

    作者:赵勇;唐华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有一定的历史,早在40多年前就有其临床应用的报道[1].输尿管支架管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尿路手术[2]、肾移植[3]、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4]、部分复杂的盆腔手术[5]以及妊娠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肾绞痛[6]等多个领域.随着输尿管支架管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也逐渐关注到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因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起的各种症状可达80%[7]~90%[8].

  • 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两种血管通路的比较

    作者:凌毅生;陈兰;刘俊兰

    目的 对比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患者选择长期导管或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9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长期导管(n=40)与自体动静脉内瘘(n=52)作为血管通路.观察1年内两组患者的血管通路的通畅率情况、营养、贫血纠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1)两组人血白蛋白、血脂、贫血纠正情况无统计学差异;(2)长期导管组导管的1年通畅率高达95%,内瘘组为78.8%,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862,P<0.05);(3)导管组总住院日平均(14.2±5.3)d,明显短于内瘘组总住院日平均(30.0±4.4)d,有统计学差异(t=10.953,P<0.01);(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导管组为(7.07±8.02)mg/ml,内瘘组为(2.45±2.17)m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选择使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短期内在住院时间、血管通路的通畅率方面优于使用内瘘患者.

  • 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手术的改进

    作者:周树录;张虹;化宝军;彭春晖;杨椹

    目的 对传统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进行改进.方法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34例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38例采用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进的置管方法是采用导引钢丝引导进行导管置入.结果 传统置管患者中12例(35.29%)因隧道皮下组织的收缩不能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9例(26.47%)术中发生10ml以上的出血,10例(29.41%)术后48h内发生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渗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全部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仅3例(7.89%)发生10 ml以上的出血,2例术后48h内(5.26%)出现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出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术中疼痛不适感明显低于传统置管术患者.结论 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较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操作更为顺利,难度降低,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为一种更安全、方便的置管方法.

  • 不同浓度肝素在临时性透析导管封管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红旗;周璇;蔡青;韩淑静;李艳;王瑞;李玲

    目的 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25%、2.5%、5%肝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出血、导管血栓,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1)1.25%肝素组19例患者,平均使用45导管日,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33例患者,平均使用5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平均使用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3)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1.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其中1例患者导管失功,更换导管.(4)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4/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25%肝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

  • 经皮肾镜取石穿刺误入下腔静脉并留置肾造瘘管一例

    作者:刘恒鑫;谢婷;刘飞;袁建林

    患者男,51岁,主因"发现右肾结石10年,经皮肾镜取石失败半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痛,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右肾结石.曾行体外碎石7次,未见结石排出.近1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于外院行静脉.

  • 超选择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

    作者:蒲永东;朱志东;董立国

    目的评价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随访观察79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经术中超选择性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其中胃癌42例,直肠癌26例,结肠癌11例.结果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腹痛缓解,精神、饮食明显好转,体重有所增加.完全缓解者(CR)1例;部分缓解者(PR)69例,其中11例于2~3个疗程后,肿瘤缩小明显,再次剖腹行根治性癌肿切除术;稳定者(NC)9例;无一例恶化者(PD).有效率88.6%(70/79).置泵术后生存满6mo者占94.9%(75/79);满12mo者占83.5%(66/79);满18mo者占58.2%(46/79);满2 a者占27.8%(22/79);满3 a者7例,占8.9%,其中5例为二次手术切除后患者,2例为带瘤生存超过3 a;平均生存期为20.6mo.结论术中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术后泵内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 胸腔穿刺抽液和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

    作者:吕爱娥;李俊升;兰志君;王芙蓉;高大

    目的 对比胸腔穿刺抽液和胸腔置管引流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内科行胸腔穿刺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20例,作为穿刺组;收集同时期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外科行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27例,作为置管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穿刺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1例(55.0%),显效1例(5.0%);置管组2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20例(74.1%),显效4例(14.8%);置管组的疗效高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Whitney U检验,U=180.00,P=0.02);置管组患者中11.1%(3/27)形成胸腔内包裹(治疗无效),低于穿刺组形成胸腔内包裹的比率(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穿刺组出现并发症2例(10.0%,2/20),包括气胸1例,出血1例;置管组出现并发症1例(3.7%,1/27),为胸腔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9).结论 在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胸腔穿刺,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

  • 介绍一种耳挂式输液管固定留置胃管的方法

    作者:章玉玲;陈琪

    留置胃管是临床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其常用于鼻饲和胃胆胰肠手术患者胃肠减压及胃肠引流观察病情.传统的固定方法有胶布法[1]和绷带法[2].胶布法是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和面颊部.但此法固定不够牢靠,胃管容易脱出.绷带法是用绷带在胃管根部打一结,然后将绷带一端从患者耳廓上绕过,再经过枕部,与绷带的另一端在耳前打结固定.此方法可以很好的固定胃管,胃管不易脱落,但绷带污染后不方便更换.我科于2011年7月应用耳挂式输液管固定胃管,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老年人常见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应用

    作者:汪妍;赵卫红

    随着尿毒症患者的逐年增多,血液透析已经成为肾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建立并维护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成为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由于高并发症率、预期寿命的缩短和生存质量的下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和选择较青年人更为复杂,本文着眼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搭桥瘘几类血管通路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使用的差异性,对老年人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徐承义;陶建瓴;刘成伟

    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治疗尿毒症长期并发症药物的合理应用,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以往显著提高,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丧失率逐年增加,带涤纶套中央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逐步上升.现将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8例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病例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调查

    作者:柳高;付治卿;李世军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内静脉组40例,锁骨下静脉组319例。又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31例,非血栓组374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5.0% vs15.0%,19.6%,P<0.05,P<0.01)。血栓组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9.4% vs6.4%, P<0.05)。结论老年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低;静脉血栓史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风险研究

    作者:徐依成;王桂华;王培福;李硕丹;苗凤茹;高洁;杜继臣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作者:王立华;姜埃利;魏芳;陈海燕;孙桂江;毕学青

    目的 对使用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2011年期间收治的建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老年127例,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髂外静脉置管组;对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观察导管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髂外静脉置管组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51.5%比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9,P=0.01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髂外静脉置管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组(1.9年比2.5年,x2=10.847,P=o.001);在分别控制导管功能不良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因素后,髂外静脉置管组生存时间仍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组(x2=9.915,P=0.002;x2=4.368,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肌酐、收缩压、甲状旁腺激素、年龄、导管功能不良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髂外静脉长期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高,同时使用髂外静脉长期导管的老年患者生存率较低.

1048 条记录 13/53 页 « 12...10111213141516...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