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角蛋白34βE12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狄方;王念黎

    目的探讨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作为良性病变的标记物对鉴别乳腺病变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有随访活检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的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资料:良性病变50例, 包括非增生性病变30例和增生性病变20例、导管内癌10例和浸润癌30例,对其FNAC涂片和相应的石蜡切片作34βE12的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ABC)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βE12在良性非增生和增生性病变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2)34βE12在良性病变和癌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显著性,34βE12在癌组中, FNAC涂片和相应的石蜡切片分别为66.7%和63.3%的病例表现为完全阴性或散在1+的肿瘤细胞胞质阳性;在良性病变组中, FNAC涂片和相应的石蜡切片分别为100%和78%的病例表现为2+至3+的细胞阳性,且在石蜡切片中34βE12表现为完整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强阳性,与癌中阳性标本之细胞质颗粒状阳性为主的表达特点不同.(3)34βE12在细胞分化较好的筛孔型、乳头型和实性型导管内癌中为完全阴性和散在细胞胞质阳性,而在细胞分化较差的粉刺型导管内癌中为阴性至3+的细胞阳性. 结论 34βE12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良性病变的标记物, 上皮细胞出现34βE12表达缺失时高度提示为癌;大量上皮细胞表达34βE12,且为细胞膜强阳性时,则应多考虑为良性病变.

  • 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安家;熊敏;李智;梁英杰

    目的 探讨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α-、β-、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19例ILC和32例IDC组织中α-、β-、γ-catenin的表达,并根据阳性癌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半定量化分析和统计学χ2检验。结果 α-、β-、γ-catenin在19例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15例(78.9%),10例(52.6%)和16例(84.2%),而在32例IDC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为24例(75.0%),14例(43.8%)和26例(81.3%)。另外,这3种蛋白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弱于原位癌灶的表达强度。α-catenin和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未发现α-、β-、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有无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α-、β-、γ-catenin在乳腺ILC和IDC中表达均为明显缺失和减少,说明这些粘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癌发生中确实丧失了其正常的细胞粘附功能。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分析

    作者:张长海;田胜花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0例IDC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x线征象.结果 X线显示钙化39例(48.8%),肿块57例(71.3%),结构扭曲17例(18.9%),其中,23例钙化伴肿块,9例钙化伴结构扭曲.11例钙化颗粒多于5枚或钙化灶直径≥3 cm.结论 IDC常见X线表现为钙化,伴肿块或导管结构扭曲,综合临床和上述钼靶x线征象大部分IDC可作出相应诊断.

  • 249例外分泌源性胰腺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朱明华;胡先贵;郑建明;于观贞;席鹏程;倪灿荣;陈颖

    目的探讨外分泌源性胰腺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基因产物表达和意义.方法对249例胰腺癌按WHO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同时对发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侵袭转移等进行分析.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对167例胰腺癌和101例癌旁胰腺组织p53、p14ARF、p21wAF1、ATM、MDM2、p33ING1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249例胰腺癌中,男:女=2.04:1,40岁以上占94%,肿块3 cm以上占65.9%,胰头部位占71.1%,导管腺癌占81.1%,发现6例黏液性非囊性癌.伴有十二指肠浸润、局部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者占32.5%,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者占44.97%.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p53阳性率为57.5%,p14ARF阳性率35.3%,p21WAF1阳性率39.5%,ATM阳性率67.7%,MDM2阳性率64.1%,p33ING1阳性率77.2%.61例有随访资料,患者平均存活1 6个月.结论胰腺癌侵袭转移发生率高,特别是周围神经浸润可能为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6种肿瘤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事件.

  • pBcl-2和pBax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建平;董明;郭克建;郭仁宣;田雨霖;董雨亭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Bcl-2和pBax蛋白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王少华;于泽平;李宁;杨小冬;张新华;孙桂秦;黎介寿

    乳腺癌是血管依赖性肿瘤,其进展与转移需要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表面丰富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可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转入细胞,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与预后相关;而肿瘤组织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那么乳腺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与MVD之间有何关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和MVD,分析二者在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

  • 癌巢表面积密度与乳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庄競;夏庆欣;李智;姬社青;韩广森;乔思杰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体视学指标Sv(癌巢表面积密度)与预后的关系,以寻找一个独立判断预后的量化指标.方法:统计206例乳癌患者的Sv和预后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提示Sv<4.4和Sv>5.5是两个有意义的参数,前者可以认为是5年生存的安全值,后者可认为是5年生存的危险值.结论:体视学方法测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Sv,方法简单易行,所获参数可靠,可作为反映其5年生存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 钼靶X线对检出早期乳腺癌中广泛的导管内成分的作用

    作者:顾雅佳;周康荣;张廷璆;王玖华;陈彤箴

    目的评价钼靶X线对检出广泛的导管内成分(EIC)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钼靶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乳腺癌340例348个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97个、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8个、黏液腺癌21个和髓样癌22个.观察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有无EIC对照.结果 (1) 浸润性乳腺癌EIC阳性较EIC阴性在钼靶X线片上显示钙化病灶的比例高(66.4%、20.4%,χ2=75.29, P<0.001).尤其当表现为单纯钙化时,这种差别就更明显(21.1%、2.0%,χ2=52.56, P<0.001).(2) 54.6%(107个)的单纯肿块和19.4%(38个)的临床扪及肿块而钼靶X线阴性的较易出现在浸润性乳腺癌EIC阴性中,与分别为25.0%(38个)和5.9%(9个)出现在EIC阳性病例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两者χ2值分别为30.84和13.29, P值均<0.001).(3)结构扭曲伴或不伴钙化对判断EIC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84,P>0.05).(4)阳性预测值统计显示,单纯钙化和钙化灶大径≥3 cm预示着浸润性乳腺癌有88.9%和95.8%的可能为EIC阳性,肿块伴钙化为67.8%.相反,钼靶X线片上显示为钙化颗粒<10枚或钼靶X线片为阴性,而临床扪及肿块时对EIC阴性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6%和80.9%,单纯肿块为73.8%.结论钼靶X线检查可在术前判断EIC状态,为临床是否行保乳手术提供参考.浸润性癌伴有钙化的病灶,尤其当钙化灶大径超过3 cm时,EIC 阳性较EIC阴性明显多见.

  • 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意义的临床分析

    作者:尹子毅;宋茂民;王丕琳;智迎辉;张铁

    目的 探讨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6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绝经前后2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绝经前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7%和89.4%,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2%、89.3%和78.0%;绝经后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93.4%和91.9%,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90.8%和90.0%.结论 超声与钼靶X线的应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钼靶X线在绝经前患者的灵敏度明显低于绝经后患者;在绝经前患者中,超声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FHIT、Bcl-2、Bax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王湛博;赵坡;刘梅;李向红

    目的 探寻生物标志物FHIT、Bcl-2、Bax对术后化疗的选择及化疗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 用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生物标志物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各生物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FHIT 73%,Bcl-2 50%,Bax 34%,其中FHIT和Bcl-2的表达正相关(r=0.3290),FHIT和Bcl-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负相关,分级越高,表达越低.FHIT和Bcl-2的阳性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阴性者.FHIT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6.8个月)长于FHIT阴性者(35.8个月),Bcl-2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4.8个月)长于Bcl-2阴性者(41.6个月),Bcl-2为阴性时,单独使用CAF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个月和总体生存时间58.8个月均长于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的患者,其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36个月.Bax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 FHIT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相关.FHIT为阳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复发率较低.患者的Bcl-2为阴性时,单独使用CAF组比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组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更长,预后更好.

  • 多处原发癌一例报告

    作者:陈生

    患者,女,54岁.2000年4月洗澡时发现右乳外上象限有一肿物,无触痛、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来院做活检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腺癌.随即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1疗程,方案为CMF.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防复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王红霞

    目的:探究西医临床对于乳腺癌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07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其用药以及复发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对于患者的靶细胞情况以及内分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文在对于该患者进行手术已经相关治疗过后,让患者服用他莫西芬,并且定期的复查,在之前复查期间并未发现复发情况,于2015年转移至肝部,手术后让其对于依西美坦以及量丙瑞林进行服用,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果:采用对于患者体内靶细胞进行激发以及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对于防止癌症复发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于这类药物进行广泛的使用,更好的对于癌症起到抑制作用,防止癌症的复发再给患者带来精神方面的痛苦.

  • 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

    作者:罗娅红;赵英杰;曲宁;王菲菲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钼靶X线征象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肿块伴微小钙化27例,单纯肿块14例,单纯钙化9例,结构紊乱伴局部密度增高3例,结构紊乱伴钙化1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例于术前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 雌激素调节蛋白PS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刚;马斌林;赵峰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2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38.1%.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PS2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腋淋巴结状况(P<0.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此外,PS2的表达在民族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S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的表达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王兰;金玉湘

    目的探讨c-erbB-2、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c-erbB-2、p53和ER、PR标记.结果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阳性率分别为48.3%(28/58)、41.4%(24/58);其与细胞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25);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

  • 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的临床病理

    作者:王显亚;孟刚;潘美华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①癌肿中央MVD为(101.4±30.8)个/mm2,而癌旁组织MVD为(146.3±54.2)个/mm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138.4±52.1)个/mm2,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97.8±33.5)个/mm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87.7%(28/32),无转移组为55%(11/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VEGF阳性组MVD为132.5个/mm2,而VEGF阴性组MVD为91.2个/mm2,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 乳腺导管内癌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志武;陈晓耕

    随着X线钼靶技术的广泛应用,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现率随之增高.在我国由于检查条件所限,其发现率仅占2%~3%左右,且临床上对此病变存在着认识不足及漏诊、误诊的现象.为了对乳腺导管内癌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总结我科1981~2000年收治的32例乳腺导管内癌病例,报告如下.

  • 全数字化钼靶X射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春旺;邓大平

    目的 分析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钼靶摄影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5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比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和B超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好发部位:外上象限26例,占57.8%,临床主要症状:触及肿块95.6%,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2例,导管内癌4例.术前钼靶诊断符合率为88.89%,误诊率为11.11%.B超诊断符合率为77.78%,误诊率为22.22%.结论 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是乳腺癌的重要检查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彩琴

    目的:观察紫杉醇(特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有病理学诊断和可评价指标的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第1天静脉滴注国产紫杉醇175 mg/m2,第2~5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9例,进展3例.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毒性可耐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