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惊恐障碍的表现与治疗

    作者:张培琰

    惊恐障碍又称为惊恐症,是一种急性的焦虑性障碍.根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规划区的调查(ECA),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根据天津市的调查,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的10倍多).

  • 惊恐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现况

    作者:杨纪辉;黄俏庭;韩耀辉;潘集阳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目前认为惊恐障碍的发病机理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低经济状态,抽烟、酒精问题、父母精神病史及本人患其他焦虑障碍或精神疾病均是危险因素[1]。惊恐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人格特征相关。近年来,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受到研究关注,国外已有多项研究通过不同的人格测评量表对惊恐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多维度的探讨。近一篇荟萃分析中[2]提示,伤害避免性特质与惊恐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关于惊恐障碍常用的人格测评量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强;古训瑚;徐丽君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焦虑症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及特定的恐惧症。焦虑症是世界上流行率高,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的一种疾病。杏仁核是位于大脑底部边缘系统的杏仁状结构,是调节动物情绪的核心区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杏仁核脑区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 焦虑研究的进展及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周序锋;杜勤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的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200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定义五种主要的焦虑障碍为:社交性焦虑障碍(SAD)、惊恐障碍(PD)、强迫性障碍(OC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惊恐障碍不期而至

    作者:陈圣祺

    林女士算得上是个新潮人物,早就有了私家车,工作、生活因此倍感方便,还常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但是,从去年开始,她突然对开车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 惊恐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黄晓蔚

    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在人群中,其终身患病率为3.4%~4.7%.相比于健康人,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该病导致了可观的社会成本损耗[1].尽管如此,近年来惊恐障碍的治疗进展仍较慢,一些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对惊恐障碍(合并或者不合并广场恐惧)有确定疗效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SN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及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2,3].部分不可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样具有抗惊恐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及食物限制的缺点使其应用受限.SSRIs大体作用于5-羟色胺(5-HT)系统,SNRIs及一些TCAs同时调节5-HT系统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活性,而BDZs则作用于γ-氨基丁酸系统.尽管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但其抗惊恐作用主要是通过介导几条脑通路发挥,其中与惊恐障碍相关的通路包括:刺激高度敏感的窒息系统[4]、体内稳态系统[5,6]、异常敏感的恐惧网络系统[7]和内外感受器调节过程[8].

    关键词: 惊恐障碍 药物治疗
  • 惊恐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桂克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慢性致残焦虑障碍,其发病率为3.4%~4.7%.目前病因未明,潜在的病因学也未能很好的被人们所知.研究发现PD有复杂的遗传基础,现存的数据提示在不同的PD患者中其潜在的遗传结构差异很大.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进展

    作者:胡天超

    焦虑障碍是一组常见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GA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及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在人群中患病率很高,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大脑刺激技术,应用于治疗焦虑障碍.

  • 单被试惊恐障碍治疗的实验研究设计

    作者:吴晓丹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方法,为惊恐障碍的个案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中,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暗示性学习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同时结合学科辅导对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 治疗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31分,经过24次临床肌肉放松训练,惊恐障碍情绪完全得到控制,治疗后量表得分为12分.结论 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治疗该被试临床效果显著.

  • 针刺为主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21例

    作者:程坤;沈莉;颜红

    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而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惊恐发作是一种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恐惧体验,往往伴有心悸、呼吸急促、头晕、震颤及出汗等躯体生理症状,有时伴有濒死感.其与广泛焦虑障碍同属于"焦虑症"的范畴.笔者采用针刺、电针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2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刘源;杨静谟;芮贝贝;徐婷娟;徐维平;魏伟

    目的 系统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成人惊恐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以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帕罗西汀(paroxetine)、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为检索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万方全文数据库自创刊起关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终纳入的RCT按照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性研究采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8个RCT,共包括716名受试对象.治疗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有效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末,MD=-1.93,95% CI(-2.68,-1.19),P=0.57;第2周末,MD=-4.6,95% CI(-6.51,-2.69),P<0.000 01;第4周末,MD=-1.2,95% CI(-1.98,-0.43),P=0.35];治疗第6周和第8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MD=-0.74,95% CI(-1.53,0.04),P=0.98;第8周末,MD=-0.55,95% CI(-1.21,0.12),P=0.72];疗程结束后的终末治愈率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 CI (0.72,1.09),P=0.59];在分析的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所有不良反应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成人惊恐障碍的长期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快于帕罗西汀,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42例

    作者:罗宁;张斯汉;阎小华;赵奎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6, 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HAMA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t=0.87,1.02,1.35,1.41,0.61,0.45,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2,P>0.05),在治疗后1,2,4,6,8周TESS评分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t=1.01,0.25,0.38,0.85,1.21,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42例

    作者:罗宁;张斯汉;阎小华;赵奎

    目的 观察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6,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HAMA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0.87,1.02,1.35,1.41,0.61,0.45,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 =0.22,P>0.05),在治疗后1,2,4,6,8周TESS评分比较亦无明显差异(t=1.01,0.25,0.38,0.85,1.21,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 7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调查

    作者:陈康宁;张帆;屠永华;黄河清

    目的调查惊恐障碍的医疗费用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对惊恐患者的疗效.方法调查70例患者的医疗费用、病程、所做的主要辅助检查的种类及次数.同时用焦虑、抑郁量表观察了SSRIs类药物对惊恐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惊恐障碍的患者有较长的病程,病程中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辅助检察同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在确诊前有较长的病程,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是一种治疗惊恐障碍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作者:邹志礼;帅平;黄雨兰;汪瑾宇;何影;闵文蛟;刘玉萍;周波

    目的 了解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57例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和74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结果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T与惊恐障碍的严重程度、HAMD总分及迟缓和睡眠障碍因子呈负相关(P<0.05);血清LH、FSH与HAMA中的焦虑躯体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血清FSH与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及睡眠障碍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其血清T水平与惊恐的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状相关.

  • 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期伴惊恐发作1例

    作者:黎玲;程晓平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大学文化,私营企业,海洛因依赖5年,海洛因静脉注射,每日量1.5~2.0 g.于2003年8月11日入院,查体:双上肢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硬化,注射痕迹明显,左上肢肘关节处有一1 cm×1 cm红肿,无溃烂,心肺无异常发现,右下腹有陈旧性阑尾手术切口.入院后2、3、5、6天,患者出现心慌、气紧、表情痛苦,作张口呼吸状,双手抓扯胸襟,全身大汗,患者自感不能呼吸.发作后均以氯硝西泮2 mg肌注,症状均在2~5分钟消失.患者发作时意识清楚,濒死恐惧,焦虑情绪明显,事后能回忆.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癫痫,心脏病发作等疾病后,根据CCMD-3诊断标准,考虑患者惊恐障碍.后经抗焦虑、抗抑郁及心理治疗,至出院时未再出现类似发作.

  • 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

    作者:喻瑶;余斌

    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以认知历程处理焦虑障碍的研究方法,其过程包括恐慌教育、认知重建、呼吸控制、内在感知暴露治疗等,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疗效能得到更为持久的巩固,且在个人或团体中都可以获得有效地应用.

  • 惊恐障碍确诊前的疾病负担调查分析

    作者:邹志礼;黄雨兰;汪瑾宇;何影;闵文蛟;徐理;陈旭;王婧;周波

    目的 探讨确诊前惊恐障碍的疾病负担.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经济花费调查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对86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惊恐障碍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2.46万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药物为1.91万元,间接费用为0.55万元.惊恐障碍患者多看过31个医生,人均看过6个医生;多看过急诊26次,人均约4次.排在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心内科和呼吸科.排在前三位住院的科室分别为心内科,呼吸科,中医科.100.00%的患者做过心电图,96.82%的患者做过胸部正位片,92.33%的患者做过血液检查,86.84%的患者做过心脏彩超,76.91%的患者做过动态心电图,58.30%的患者做过胸部CT,53.32%的患者做过脑电图,38.51%的患者做过头颅MRI,37.44%的患者做过肺功能,10.34%的患者做过冠脉造影.居住在农村的惊恐障碍患者的经济总花费和直接花费高于城镇患者,间接花费低于城镇患者(P<0.05).惊恐障碍患者的HAMA、HAMD及PDSS评分分别与总花费、直接花费呈正相关(P<0.05).结论 惊恐障碍的经济负担重,患者确诊前多就诊于急诊科及内科,医疗资源浪费大.

  • 惊恐障碍患者药物治疗前后防御方式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尚茹;赵超;陈伟星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PD)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其与防御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PD患者作为PD组,予帕罗西丁或文拉法辛治疗16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防御方式的变化。同期健康人群40人作为对照。结果①PD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分、中间防御机制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成熟防御机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01);② PD组治疗后缓解23例(57.5%),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分、中间防御机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01);无缓解的患者治疗前后各防御因子无明显变化( P>0.05);③HAMA得分、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是PD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年轻发病、HAMA得分高、病情重、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高与治疗效果欠佳相关。结论 PD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减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与HAMA得分、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在对PD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个体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 惊恐障碍患者临床特征与神经内分泌轴关系的研究

    作者:闵文蛟;黄雨兰;汪瑾宇;邹志礼;何影;徐理;周波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轴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90例惊恐障碍患者接受基线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及外周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激素检测。结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与年龄及HAMA12因子分正相关( P<0.05);总甲状腺激素( TT4)与HAMA1及PDSS4因子分负相关(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与HAMA7因子分负相关(P<0.05);HPA轴正常者HAMA12及PDSS3因子分均显著低于HPA轴异常者( P<0.05)。结论 HPA及HPT轴功能异常与惊恐障碍患者某些临床症状相关,为基于神经内分泌的疾病临床分型及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317 条记录 14/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