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苯丙胺对小鼠额叶皮质鼠双微体2的影响

    作者:刘钦;张洁;姚前尹;程亚涛

    目的 观察苯丙胺干预后小鼠额叶皮质内鼠双微体2(Mdm2)的表达情况.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生理盐水组(10只)及苯丙胺组(40只).苯丙胺组又分为1、7、14和28 d 4个亚组,苯丙胺组腹腔注射苯丙胺2 mg·kg-1·d-1,1次/d;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建模期间对小鼠进行自主行为活动测试.免疫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小鼠额叶皮质内Mdm2的表达情况.结果 苯丙胺7、14、28 d组小鼠的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大运动速度、快速运动时间/总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苯丙胺组Mdm2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14 d组较苯丙胺1 d组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d(213.31±6.78),14 d(192.82±7.90),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苯丙胺组小鼠额叶皮质Mdm2蛋白表达量较其他2组增强.结论 苯丙胺可引起小鼠额叶皮质Mdm2表达显著升高.

  • 海洛因依赖合并K粉、摇头丸急性中毒1例的护理

    作者:宋娟;陶丽杰;胡玉珍

    海洛因与K粉、摇头丸为两类不同性质的毒品.前者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而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是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1],两者过量使用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我院于2006年6月13日收治1例此类病例,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救治,于2天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

    作者:李清伟;周卉;吴文源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俗称冰毒,属苯丙胺类,滥用可致躯体疾病、METH相关精神病性障碍(methamphetamine-associated psychosis,MAP),共病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如焦虑障碍、心境障碍、进食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1].《2014中国禁毒报告》指出,中国登记在册的冰毒非法使用人员约84.7万,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4.2%,较2013年增加42.1%,吸毒人员呈年轻化趋势[2].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例,该院收治的MAP患者日渐增加.我们基于1例MAP患者的病史和诊治过程,探讨了MAP临床诊治相关问题.

  • 液-质联用法对人血浆中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作者:王伟;乔湜;张文芳;覃仕扬;李清艳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C18柱,流动相为含0.01%甲酸的水溶液-0.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为0.3 mL· min-1,电喷雾离子源,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分段扫描分析.结果:可用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峰丰度比为指标来定性鉴别血浆中9种化合物.另外,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6-单乙酰吗啡、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血药浓度分别在5.00× 10-3~5.00(r=0.9934),1.00× 10-2~10.00(r=0.9905),1.00×10-2~10.00(r=0.9929),2.50×10-~ 2.50(r =0.9960),5.00× 10-3~ 5.00 (r=0.9925),5.00× 10-4~ 5.00(r=0.9910),5.00× 10-4~5.00(r=0.9924),5.00×10-4~5.00(r=0.9920),5.00× 10-4~5.00 (r=0.9900) μg· mL-1内,线性关系均良好;低检测限分别为1.00、1.00、1.00、0.50、0.50、0.10、0.10、0.10、0.10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8%;提取回收率均>60%,RSD均<15%.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研究.

  • 海洛因依赖者尿液中部分滥用物质检测分析

    作者:张亚海;周文华;杨国栋

    目的:通过海洛因依赖者尿液中部分非海洛因相关滥用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烟草相关物质及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了解海洛因依赖者非海洛因相关滥用物质的滥用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治药物滥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烟草滥用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控烟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海洛因依赖者30例,采集入院时的新鲜尿样,调pH值至5.0,用β-葡萄糖醛酸酶酶解.酶解后的样品分别调pH值为5.0、7.0、10.0,过Sep C18小柱,分别用2 ml甲醇、乙腈、二氯甲烷各冲洗一次,合并甲醇、乙腈、二氯甲烷冲洗液,用氮气流吹,浓缩至0.5 ml左右,采用气相一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滥用物质及其他成份.结果:30例尿样中均检测出海洛因相关的滥用物质,检出非海洛因相关滥用物质15例,占50.0%.非海洛因相关滥用物质主要为巴比妥、苯丙胺类、安定等.检出烟草相关物质28例,占93.3%.结论:(1)海洛因依赖者存在着严重的物质多重复合滥用问题.(2)海洛因依赖者中吸烟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 150例女性选用海洛因或苯丙胺类毒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志伟;孙志伟;纪青松;宗建强

    目的:探讨女性吸毒者对海洛因或苯丙胺类毒品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中心2003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454例女性吸毒者中随机抽取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滥用者各75例分为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比较,吸毒前年龄、婚姻、职业、用药动机、交友、毒品来源、滥用场所、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及成员关系、烟酒药物滥用及相关因素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二级预防中,家庭、社会、个人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势在必行.

  • 40例苯丙胺类依赖合并酒精滥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汉文;田晓军;郭磊;陈晓雪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依赖合并酒精滥用的主要动机及其潜在的精神、躯体依赖关系.方法:对40名17-51岁住院戒毒人员采用自制"酒精与冰毒合用调查表"与非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酒精与苯丙胺类毒品合并滥用主要动机以解酒、增加兴奋性和减少毒品使用量为主,常伴有躯体症状和精神紊乱症状.结论:酒精与苯丙胺类毒品的长期合用能使二者用量增加,并能引起吸毒者的行为改变和产生精神依赖性,要加强对长期合并滥用危害性方面的宣传.

  • 毛发中苯丙胺类相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张亚海

    苯丙胺类是一类具有强烈兴奋作用、食欲抑制作用以及温和致幻作用的物质,被列入违禁毒品范围,在国际和国内均受严格控制.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苯丙胺类滥用事件,如长期使用芬氟拉明减肥导致慢性中毒死亡;滥用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MAMP)兴奋剂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引发社会问题.因此,苯丙胺类滥用的鉴定将成为法庭毒物学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毛发样品因易采集、易保存、检测时限长而独具优越性[1].通过毛发可以检测出长达数月的毒品,被称作长期毒品使用的记录带,而且毛发中的毒品浓度与毒品的摄入量具有关联性.

  • 美沙酮治疗患者滥用海洛因及苯丙胺类物质导致急性中毒及精神障碍10例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刘彩秀;钟瑛;赖文胜

    目的:总结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滥用海洛因及苯丙胺类(ATS)物质导致急性中毒及精神障碍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入诊本院的10例参加MMT并滥用毒品导致急性中毒及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及分析.结果:全部治愈出院;6个月内回访无复发.结论:MMT患者滥用海洛因及ATS物质导致急性中毒及精神障碍是可以治疗的.

  • 江苏省美沙酮门诊在治病人药物滥用情况分析

    作者:徐金水;还锡萍;羊海涛;许关怡;钱兴才;徐永康;陈国红

    目的:调查美沙酮门诊在治病人海洛因偷吸和多药滥用情况,为美沙酮门诊药物滥用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3个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点,每个门诊按美沙酮服药剂量分层抽取150例正在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现场问卷调查病人一般情况和多药滥用情况,采集的病人尿液分别做5种滥用物质检测.结果:449例在治病人中8.5%(38例)的病人曾经退出过治疗,23.8%(107例)的病人自我报告近1个月偷吸过海洛因.尿检显示美沙酮门诊治疗病人多药滥用比例达到36.3%(163例),尿检结果中吗啡阳性率高,为23.4%(105例);安定类为15.4%(69例);苯丙胺类为9.4%(42例);吗啡、苯丙胺类和安定类尿检阳性病人中分别有80.0%(84例)、14.3%(6例)和52.2%(36例)主动报告使用相关物质.结论:美沙酮门诊病人中有多种药物滥用和偷吸海洛因现象;门诊发现新型毒品尤其是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建议门诊加强对维持病人偷吸毒品的危害教育.

  •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若冰;赵艳明;赵秀丽

    新型毒品冰毒、麻谷的主要成分是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以下简称苯丙胺类物质)的一种-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甲基苯丙胺是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明令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其毒性不仅损伤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比较明显,表现为滥用者的心电图异常[1].长期以来,关于苯丙胺类物质的生理依赖问题观点不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认为甲基苯丙胺存在着生理依赖.本文就苯丙胺类物质的依赖机制予以综述.

  • 苯丙胺类物质及其检测

    作者:李金

    苯丙胺类物质为目前流行的滥用药物之一.在我国滥用的"摇头丸"是由十几种苯丙胺类物质分别与其他化学物质相混合所制成的毒品.

  • 兴奋剂行为敏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作者:吕涛;白洁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可卡因、苯丙胺类等随着用药剂量、环境的不同和时间变化,可引起耐受、依赖、戒断和敏感化现象,对于前三者,可理解为脑对成瘾药物的代偿性适应,而对于敏感化则难以用代偿性适应来解释.所谓敏感化,即行为敏化,是指随着反复、持续地使用药物,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低剂量的药物即可达到相应的机体反应[1].行为敏感化可人为地分成产生和表达两个阶段.敏感化的产生是由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相应细胞和分子的短暂变化,它可引发敏感化的表达即神经功能的持久性改变,从而导致运动性行为反应的增强[2].有关行为敏化的分子机理很多,如早期的药物刺激导致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功能增强.本文就近年来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的行为敏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苯丙胺类滥用引发精神分裂症2例报告

    作者:李晓东;文华;刘利军;丰子义;卫玉安;刘英斌;徐渔田

    例1,男,16 a,于2000年12月入院.海洛因、大麻、冰毒(甲基苯丙胺)间断滥用史2 a,间断滥用MDMA(俗称"摇头丸")半年余,每日用量为1-2片(0.5 mg-1 mg不等).入院前6 d病人外出归来,出现颜面潮红,表情呆板,双眼直视,问话不答、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等症状,伴有被害恐惧感、自危感及自杀倾向、失眠等精神障碍,其症状逐日加重.曾在当地医院做全面检查,包括脑部CT,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 甲基苯丙胺滥用导致谵妄状态2例

    作者:李卫红

    我所在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强制戒毒者中,发现了一些苯丙胺类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病例,但并发严重精神障碍表现谵妄状态的较少,现将甲基苯丙胺(冰毒)滥用导致谵妄状态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国际上常见受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析检测

    作者:杨国栋;周文华;张亚海;朱波;张建兵;陈琦君;吴开封;张富强;李文惠

    本项目采用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及气相--质谱联用法建立了国际上常见受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国内常见的滥用物质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现可对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巴比妥类、安定类等国际上常见受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根据宁波市医学文献检索中心的相关查新咨询报告,认为:在一个实验室完整地建立一系列检测国际上常见受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方法,特别是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尿液中吗啡、苯丙胺含量方法,用于海洛因、苯丙胺依赖的诊断、脱毒疗效评价及气相--质谱联用法检测收缴的滥用物质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作者:戴建磊

    目的:对照研究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苯丙胺组,选取同期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苯丙胺组的60例患者与精神分裂组的60例患者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进、无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相似,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越、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苯丙胺组临床治愈率更高,具体原因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 司来吉兰添加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翁中芳;张璟;王瑛;李琳;肖勤;王增;刘振国;陈生弟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在复方多巴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国产司来吉兰治疗4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司来吉兰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评估药物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司来吉兰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Webster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安慰剂对照组于治疗后第4,6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司来吉兰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1);司来吉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与安慰剂组(4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司来吉兰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司来吉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辅助药物.

  • 盐酸纳洛酮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体会

    作者:周明辉;白妙春;刘元周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患者35例,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组19例及维生素C组16例.维生素C组患者予吸氧、心电监护,5%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8 g/d静脉滴注;高血压者给予卡托普利含服,烦躁、惊恐者予地西泮10 mg肌注,心动过速和(或)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予倍他乐克口服.口服中毒者予洗胃、导泻.盐酸纳洛酮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入壶,1.2 mg静脉滴注,如无效果0.5 h后增加2.0 mg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好转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口中金属味、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无明显改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治疗给予纳洛酮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 口服"摇头丸"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

    作者:陈志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0岁,因饮啤酒后吞服"摇头丸"出现神志不清5 h于2005-06-20入院.患者入院时头不自主摆动,四肢强直,双眼上翻,口唇紫绀,症状反复发作.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