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DNF、NGF对AD模型鼠脑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调控

    作者:金国华;徐慧君;武义鸣;钟世镇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对AD模型鼠脑植入胚基底前脑后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影响. 方法用使君子酸损毁SD大鼠基底大细胞核制成AD模型,分成BDNF、NGF、BDNF+NGF及单纯移植对照4组.在额、顶叶皮质植入同种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前3组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后每2d向侧脑室灌注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次.移植后1、2.5和4个月时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后脑切片经AChE组织化学、ChAT和LNGFR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对移植区中的神经元及纤维作定量分析和图像处理. 结果移植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动物较对照组行为改善明显迅速,BDNF+NGF组行为改善又较BDNF组或NGF组明显.形态学证实,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动物移植区中AChE阳性神经元数、16 900μm2网格中AChE阳性纤维交点数及AChE阳性神经元面积均优于对照组,BDNF+NGF组的结果又好于BDNF组或NGF组. 结论 BDNF与NGF一样能促进植入胚基底前脑的AD模型鼠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生长,BDNF和NGF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一种因子更为有效.

  • 大鼠FBN与胶原蛋白细胞载体联合培养及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波;刘慧雯;吴树亮;于宏伟;魏国兴

    目的评价胶原蛋白(Collagen)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胶原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N)复合体(C-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FBN与Collagen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将体外联合培养4天的C-FBN(移植前48h培养液中加入Brdu)移植到大脑皮质损伤模型的大鼠脑损伤部位,术后3d、6d、10d、15d及30d观察脑组织对移植物的反应、移植细胞生长状态及载体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等.结果Collagen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Collagen与周围脑组织整合好,有血管长入移植物中;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Collagen吸收、降解快,可诱导组织再生.结论Collagen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载体材料;移植的FBN在脑内可以长时间存活.

  • 神经干细胞和中枢神经再生工程的研究

    作者:朴东旭;陈晓东;李晓光;毛立江;张宪娣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功能再生方面已经有非常大量的研究。脑内投入药物或细胞因子,旨在抑制或防止神经细胞死亡;将胚胎的或初期培养的神经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旨在与宿主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这些研究虽然有很大进展,但是都未达到目的。近几年,运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CNS再生研究,颇受人们关注,另一方面,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研究CNS再生方面也有可喜的成果[1],然而,以NSC为细胞源的组织工程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 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改善

    作者:孙圣刚;曹学兵;童萼塘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颈动脉体球细胞在低氧状态下生长良好,且具有旺盛的分泌多巴胺(DA)的特性.为此,我们利用颈动脉体球细胞作为移植组织来源,系统观察移植治疗偏侧PD大鼠行为及DA的改善情况.

  • TH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承远;王建刚;杨扬;许加军

    目的评价包囊化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ylase, TH)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pcDNA3/hTH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5Y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含有TH基因修饰细胞植入PD猴模型脑内,观察其行为、CSF中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1)pcDNA3/hTH基因经亚克隆,提取纯化的质粒,经ECORI酶切后产生1.9Kb和5.5Kb的片段.转基因后的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H染色强阳性;(2)移植后PD猴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中DA合量升高;(3)SABC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区存在大量TH阳/性细胞.结论构建的TH基因工程细胞体外和体内均表达人类TH基因;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基因工程细胞在PD猴脑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 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21例临床观察

    作者:常志田;郭丹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病损或者受伤的脑组织中,能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促进脑的再生修复.国内外医学学术界都公认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神经功能受损的有效方法.

  • 人参总皂苷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模型小鼠中的体内作用

    作者:李英博;王莎莉

    目的:观察预先给小鼠体内注射人参总皂苷(TSPG)后,对帕金森病(PD)模型的建立以及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1~4组常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建立PD小鼠模型;第5组建模前体内注射TSPG,干预PD模型的建立.建模前后用行为学指标以及震颤麻痹评分标准对模型进行评判.然后取第9周人胚胎大脑皮层NSCs,经TSPG预处理后植入上述5组PD小鼠纹状体内.移植60d后脑切片,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SCs的分化状况. 结果:体内预先注射TSPG能有效降低由MPTP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与其余4组相比,其震颤麻痹、自发活动、记忆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脑切片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以及与相邻神经元建立的联系更为丰富.结论:TSPG的体内用药,可以更好的降低神经系统损害,并在NSCs移植治疗PD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 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术后护理

    作者:陈迎春

    痉挛性脑瘫即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是指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坐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再用立体定向仪,将立体定向术专用的特殊器械与装置导入颅内,使之达到目标点,对该结构或病变进行外科处理,以达到进行生理研究、诊断或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指来源于神经组织或能分化为神经组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神经系统病变部位趋行、聚集,并能够存活、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和/或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宿主缺失功能的部分恢复.现对2例进行立体定向下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术的脑瘫病人进行术后护理经验总结.

  • 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的护理

    作者:刘慧军;陈琳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的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由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和额叶皮质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所致.立体定向微创颅内穿刺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是治疗ALS的新方法.通过对88例病人行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的护理分析,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加强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过度期盼、紧张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使病人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及康复指导.

  • 神经干细胞NgR基因沉默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

    作者:王东;张建军;马景鑑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因此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RNA干扰避免了永久基因沉默的弊病,有希望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相结合治疗颅脑损伤.目的:检测是否可以通过沉默NgR基因的方法提高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实验组:造模24 h后向损伤的大鼠脑组织内注射NgR基因沉默的神经干细胞悬液6 μ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同法注射等量的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伤后24 h,3 d,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2周后处死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转染小分子干扰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gR基因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移植后1周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伤后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空白组可见损伤处脑组织断裂,为瘢痕连接,有明显空洞形成;对照组在移植部位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实验组出现媳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空洞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空白组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为(37.92±16.02)个/高倍视野,对照组为(89.68±15.34)个/高倍视野,实验组为(102.67±13.52)个/高倍视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神经干细胞NgR基因沉默后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作者:曲艺;孙正巍;杨东波;蒋传路

    背景: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的定向分化调控机制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以“neural stem cells,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schemic brain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1990至2012年相关文献;以“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缺血性脑损伤”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5至2012年相关文献.分析神经干细的定向分化调控机制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内容,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有胚胎来源、脐血来源和成体来源,主要采用机械分离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分离.②目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标记物有巢蛋白、波形蛋白1、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节是通过正负双重作用实现的,负性调节是通过对称性的分裂来增加神经干细胞数量,包括Notch信号途径和一些生长因子等.正性调节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包括参与细胞合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途径等.④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时间窗选择在实验动物脑缺血两三周后,时间过早和过晚均不适合细胞的存活.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仪直接进行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移植后可见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和梗死中心均可长期存活,并可广泛迁移,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观察到其运动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希望.

  • 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1例

    作者:刘瑞文;陈琳;黄红云;张峰;肖娟;张秀东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的嗅球,孕妇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供、受体细胞HLA配型后行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1例72岁男性患者冈"右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疼痛8年"入院.入院后诊断:①脑出血后遗症.②原发性高血压.于入院后第4天在局麻下采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细胞植入到脑出血侧放射冠处,注射细胞数约1×1010L-1.移植前后2~4周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定标准: 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大.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患者无发热、血小板变化等血液相容性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70%,肌张力较以前有所减轻,右手活动较以前灵活.腰部肌力较以前增加.术后第2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80%,右手及脚趾活动较以前灵活.术后第5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90%,肌张力继续降低.术后3周患者病情平稳出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由12分增至14分;Barthel Index评分前后无变化为85分.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卒中后疼痛近期效果理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 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作者:陈琳;黄红云;张健;江昭;张峰;刘彦铖;郗海涛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再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①患者资料:选择2005-05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例,男性白种人,42岁,西班牙籍,四肢无力伴肌萎缩进行性加重2年,分别于2005-05-27日和2006-10-11日给予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移植方法: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 L-1.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根据两次术前MRI图片,选取双额放射冠锥体束走行部位为注射细胞靶点,局麻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胚嗅鞘细胞100万个/侧.术后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 mg,2次/d,共42 d.③功能评估:电子邮件随访5个月,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延髓和呼吸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其他功能评定,功能从完全丧失至正常为0~4分,总分40分.结果:①患者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及副反应.②术前5个月内,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33分迅速降至17分.③第1次术后2周检查,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双上肢抬举好转,书写较术前清晰,站立行走时平衡能力改善,翻身及穿衣好转,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17分增加至24分.出院后半年患者病情保持稳定.2005-10,双下肢力量较前稍下降,且坐位控制平衡能力下降.2005-12患者腕部及手部无力开始缓慢加重.至术后17个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为18分.④第2次术后1周检查,双上肢、腹部和双下肢力量有所增加,但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仍为18分.再次出院后5个月随访,分数增加至20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 胎脑黑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阴金波;张可成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增多,传统的左旋多巴疗法由于长期应用疗效下降及一系列副作用,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运用外科手段恢复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胎脑黑质移植以其疗效确切、移植方法简便、免疫排斥低等特点,今后可能会成为理想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本文就胎脑黑质移植治疗帕金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的影响

    作者:苗增利;蔺玉昌;缪亦锋;徐幸;汪景;金国华;徐慧君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后行为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24只AD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ST组)、含NGF或BDNF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NGF组)、(BDNF组)和模型对照组,移植后3月进行行为测试并比较移植区AchE细胞数和纤维密度,运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行为测试移植3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含因子组又较ST组效果好(P<0.01),两因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子组存活细胞数均高于ST组,NGF组细胞数多于BDNF组(P<0.05),纤维密度两组相似(P>0.05).结论海马内存活胆碱能神经元能代偿受损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改善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NGF、BDNF均能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增加AchE细胞数目和突起,但BDNF促进神经元突起延伸作用较好,而NGF则对神经元保护作用较强.

  • 脑内植入APA-BCC的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多巴胺D2受体功能影像察

    作者:薛毅珑;朱明伟;张锦明;王鲁宁;王振福;田磊;李新建

    目的观察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脑内移植后偏侧帕金森病(PD)样猴行为的改善及纹状体区D2受体的活性.方法1只MPTP诱发右侧PD样猴接受右侧脑纹状体区APA-BCC植入;观察移植后的行为变化;于移植后48个月时行11C-raclopride标记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PET检查.结果APA-BCC脑内移植后48个月时,偏侧PD样猴的异常行为仍得到明显纠正;脑PET三维图像显示移植侧纹状体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增高.结论APA-BCC脑内移植可长时间地纠正偏侧PD样猴的异常行为并升高移植区突触后膜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

  • 颈上交感神经节和单涎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移植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培党;晋光荣;曾水林;王鹤鸣;花菊兰

    目的: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和单涎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的抗PD效果及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方法:将用酶消化法制成的同种大鼠SCG细胞悬液和GM1立体定向植入PD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内,比较单纯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上清液组和非移植组间及移植前、后诱发旋转行为的变化.移植6个月后移植区行组织学检查(HE、TH染色).结果:两个实验组中的PD大鼠移植后的旋转行为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尤以联合移植组的旋转行为减少为明显,而两个对照组的改善不明显.脑切片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移植区内有存活良好的TH阳性细胞,联合移植组中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单纯细胞移植组.结论:1.GM1可提高SCG细胞在受体脑内的存活率;2.同种成年大鼠SCG细胞植入PD大鼠脑内可以存活,并可纠正PD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

  • 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束汉生;曾水林

    自1979年Perlow等人采用胚腹侧中脑(ventral mesencephalon,VM)组织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鼠脑内,发现移植物中的多巴胺(DA)神经元修复了损害引起的功能缺损.自此以后脑内移植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1987年Bjoklund 首先用胚VM组织治疗PD病人获得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很多患者接受该术治疗,观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1,2],但是病人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Zawada等[3]人发现移植后的神经元大多数在头三天已经发生凋亡.因此,弄清移植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以及如何阻止其凋亡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 胚胎黑质植入震颤麻痹模型鼠脑内的研究

    作者:朱道立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分两点注入SD鼠右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8周,用胚龄14-16天同种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入模型鼠尾壳核.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中脑黑质移植组(MS组),含层粘蛋白Laminin胚中脑黑质移植组(LMS组),含雪旺氏细胞胚中脑黑质移植组(SMS组).MS组、LMS组及SMS组于移植后2~4个月分别测试旋转试验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动物在存活2~4个月测试后处死.脑切片观察发现,损伤侧中脑黑质DA神经元95%以上死亡,移植组织位于尾壳核背侧并突入侧脑室,LMS组移植区>SMS组移植区>MS组移植区.三个移植区均见TH、GABA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及大小与正常对照侧中脑黑质所见相似.LMS组与SMS组多巴胺阳性细胞突起较MS组多且长.本实验证明中脑黑质移植物Laminin与雪旺氏细胞均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

  • 颈上交感神经节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红岗;曾水林;李涛;张会保;林友俊

    目的: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脑内移植物.方法:建立SD大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选取SD模型大鼠30只分成3组(移植组12只,对照组12只,空白组6只)用同种成年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制成细胞悬液,用微量注射器、立体定向仪将细胞悬液植入移植组模型鼠毁损侧尾核头部.每2周观察动物旋转行为变化.6个月后处死动物,制成脑切片,行TH免疫组化及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SCG移植后6个月,移植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减少.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区有TH样阳性细胞存活,且存活数与治疗效果成正比.结论:同种异体成年大鼠的SCG脑内移植,移植物能存活并对帕金森病模型鼠有短期治疗作用.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