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痛平"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35例临床观察

    作者: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抑痛平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用抑痛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痛经评分、B超子宫大小、血清CA125检测值.结果35例患者经抑痛平治疗后,痛经平均积分下降164.5分( P<0.001),总有效率68.7%;子宫大小和血清CA125改变不明显( P>0.05).结论对于不接受手术和激素治疗并以痛经为主诉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选择中药抑痛平改善痛经.

  • 催乳素对子宫腺肌症发病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建庭;蒋庆春

    目的 探讨催乳素(PRL)在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63例AM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RL水平和血清CA125水平.同时,随机抽取63例同期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M组患者术前血清PRL和CA125均值分别为(53.17±15.62)ns/ml和(49.67±12.84)U/L,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的(14.23±3.76)ng/ml和(10.34±2.98)U/L,各组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AM组患者血清PRL和CAl25均值分别降为(14.78±4.77)ng/ml和(9.13±1.91)U/L,较术前明显下降,各组均数手术前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其手术前、后PRL和CA125均值变化较小,各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Al25相比,PRL在AM发病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PRL和CAl25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AM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凤英;王艳香;宋敏

    目的:探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安宫黄体酮20 mg/d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缓解情况,随访一年记录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一年,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安宫黄体酮治疗效果.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

    作者:曲凤丽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多属于无排卵性功血,无排卵性功血是由于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所致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雌激素突破出血有低水平雌激素或高水平雌激素两种类型.围绝经期妇女多合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以往采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225例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分析及诊治探索

    作者:金莹;郭红燕;韩劲松;贺豪杰;朱馥丽;孔东丽;梁华茂

    目的:分析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探索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方法:225例患者填写《慢性盆腔痛评估表》,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分析疼痛的病因、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阴部神经痛、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各占36.4%、27.6%、5.3%、4.9%.14.2%的患者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灌洗、阴部神经阻滞术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80%以上.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阴部神经痛等.诊治时全面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很重要,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临床研究

    作者:陈秋连;杨火梅;杨秋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痛经、月经量过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病因诊断将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的疾病病种进行分类,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等.在该临床试验中,将参与该试验的120例患者按病种进行分类,随访、跟踪记录各评估指标,与治疗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症中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多,明显提升血红蛋白及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具有无创、经济及可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子宫神经去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卞晓阳

    目的 研究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子宫神经去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3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者采取子宫神经去除术作为研究组,另68例患者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以及非经期盆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疼痛感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7.06%,明显比对照组满意度的85.2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子宫神经去除术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对患者伤害较小,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特征

    作者:江峰;胡竞;吴娇娇

    目的 通过CEUS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声像图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方法 将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弥漫型组(n=30)和局限型组(n=12),以1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ROI造影剂灌注声像图特点,并分析病灶区的TIC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峰值时间(TTP)、上升时间(RT)及峰值强度(IMAX),比较3组血流灌注情况和TIC参数.结果 弥漫型组、局限型组与对照组的增强均匀度及峰值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弥漫型组和局限型组与对照组TTP、RT及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CEUS的不同的灌注特征和TIC的特点,可为定量分析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宫腔息肉B超误诊2例分析

    作者:李仕兰

    例1:患者女,43岁.因小腹隐痛,月经量增多两个月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增大饱满,质度中等.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子宫增大9.1cm×8.4cm×7.5cm,包膜清楚尚规则,宫体回声不均匀,后壁略厚于前壁,宫腔内膜隆起.宫腔内见5.2cm×4.3cm的回声增高区.边界尚清楚,周围见间断低回声区包绕.双附件未见异常.超声诊断:①子宫黏膜下肌瘤;②子宫腺肌症?

  • 不全纵隔子宫人流术后宫腔粘连误诊为子宫腺肌症1例

    作者:白洁;谭莉;刘晓玲

    患者女,38岁.人流术后继发性痛经,逐渐加重12年,伴恶心,腹部下坠感.曾按“子宫腺肌症”治疗无效.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单宫颈,子宫后位,如孕6周,质韧,压痛(士),双附件(一).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大小约5.2cm×6.3cm× 3.4cm,肌层回声欠均.横切子宫偏左见内膜回声,厚1.0cm,子宫右侧壁外突,内见1.5cm×1.3cm无回声,周边见环状中强回声.单个宫颈(图1~3),诊断:①子宫增大;②不全纵隔子宫伴右侧宫腔积液?术后病理诊断:纵隔子宫伴右侧宫腔积血.

  •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20例分析)

    作者: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并评价MRI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子宫肌瘤和/或子宫腺肌瘤患者MRI表现,其中子宫肌瘤78例,子宫腺肌症32例,子宫腺肌症伴子宫肌瘤10例.结果大部子宫肌瘤患者(60/78),在T2WI中为边缘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大部(28/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T2WI中为边缘不清的低信号病灶,其中见多发斑点及小囊状高信号灶. 结论 MRI可明确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大小及部位,是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较理想方法.

  • 子宫腺肌症的MRI与经阴道超声影像学分析及评价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江丽;杨帆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与经阴道超声影像学特点以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6例MRI/经阴道超声(TVS)诊断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特点和两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MRI T2WI与脂肪抑制成像示所有患者子宫结合带厚度均大于12.0mm,平均16.4mm;子宫肌层内信号减低区斑点状高信号(14例).经阴道超声二维显像示子宫肌层回声减低区内更低回声的小腔隙以及彩色多谱勒示病变区血流丰富(10例);MR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经阴道超声分别为100%、62.5%及62.5%.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MRI与经阴道超声有相应的影像特征及较高的特异性,但MRI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经阴道超声.

  • 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低场MRI研究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李华良;叶敏华;郭文彬;杨帆;陈金弟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的低场MRI表现,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诊断.材料和方法:采用OUTLOOK PROVIEW 0.23T MR对17例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行采用矢状位T1WI、T2WI及irT2WI平扫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结合带增厚,厚度为10.4~28.6mm,平均15.2mm.病变主要位于子宫后壁肌层14例和前壁3例.所有标本,T2WI与irT2WI示子宫肌层内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影,TIWI示子宫肌层内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6例标本肌层内少许斑点状高信号.T2WI/irT2WI呈高信号而T1WI呈低信号的病理上为异位的内膜岛,在T2WI与TIWI均呈高信号的为异位内膜出血灶.结论: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其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病变的病理特征,T2WI与irT2WI是病灶显示的敏感序列.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标本 MRI
  • 不同大小聚乙烯醇颗粒在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兵;余金妹;王亚光;徐文翠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聚乙烯醇(PVA)颗粒在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PVA颗粒的大小随机分为A(350~500μm)、B(500~710μm)两组,每组病例76例,比较两组病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在痛经减轻、子宫体积变化方面两组比较,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痛经减轻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子宫体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两组病例完全缓解率均达到80%以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 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而两组在月经期及月经量改变、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组临床效果半年后即达到相似,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更为严重,故从中长期效果及安全性来看,B组似乎更占优势。

  • 子宫腺肌病的宫腔内治疗

    作者:马雪莲;冯力民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痛经、月经过多、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其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呈岛状分布,病灶常与子宫内膜基底层相连,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但局部区域有分泌期改变;妇科检查时子宫增大,但多数不超过12孕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肌瘤.局限性病灶使局部肌层肥厚,在子宫肌壁间形成腺肌瘤,与子宫肌瘤不易区分.特殊类型子宫腺肌病如囊性子宫腺肌病病灶随卵巢激素变化,周期性脱落,临床也表现为月经量多及痛经.子宫腺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MRI、血清CA125水平测定、子宫腔造影、宫腔镜检查及腹腔镜检查等.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应具体根据患者症状、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GnRH-a)以及宫内缓释系统:含达那唑节育器、曼月乐;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的子宫切除术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子宫动脉栓塞、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内膜去除术[1].

  • 新疆地区265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玛依努尔;李丽;孙海燕;黄淑华;王伟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及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对新疆地区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265例患者行HIFU治疗,其中汉族206例,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59例.于治疗后1、3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及超声复查;疗效评价以治疗后患者子宫消融灶体积缩小或明显缩小、消融灶内血流减少或消失、月经量减少或月经正常、痛经、贫血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明显改善、无或轻微副反应发生为治疗显效和有效.结果 HIFU治疗后1、3和6个月,分别随访患者264例、244例、182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3.4%(141/264)、75.0%(183/244)、64.3%(117/182),临床及超声复查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疗效较显著,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140±30)mL和(70±40)mL],腹痛、贫血、痛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子宫消融灶明显缩小,治疗前后分别为(37.9±5.9)mm3和(18.9±1.3)mm3,治疗有效率为86.9%(212/244),子宫消融灶内血流减少;而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与治疗后3个月相近.45例HIFU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副反应17.0%(45/265);65例(35.7%,65/182)治疗无效;93例患者治疗后失随访.结论 在新疆地区采用HIFU技术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微创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副反应小,有利于疗效观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云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人数均等为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分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效果显著.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雪霞;骆岚岚;杨海玲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子宫腺肌症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服用药物治疗,比较2组痛经程度、经期、经量、经间期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放置6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经期、经量、经间期和子宫大小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利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丽霞;金延泽

    子宫腺肌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良性病变,却又有恶性行为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临床因素、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免疫因素、激素与受体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海扶刀对比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症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振华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腺肌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与海扶刀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62例子宫肌瘤/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海扶刀治疗,研究组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子宫体积(237.82±49.51)cm3、PBAC评分(51.73±14.12)分、痛经评分(1.36±0.53)分与治疗后12个月PBAC评分(45.24±10.76)分、子宫体积(197.41±67.13)cm3、痛经评分(0.53±0.2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H(8.42±1.53)U/L、FSH(6.73±0.91)U/L、E2(240.72±52.63)pmo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和海扶刀均能对子宫肌瘤/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但子宫动脉栓塞缓解程度更佳,远期效果更好.

906 条记录 5/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