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玉娟;李为民;周立君;刘丕栋;杨树森;李悦;陈彦东;宋丽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血运重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方法之一.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是在Mustang支架上涂有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抗血小板聚集药西洛他唑(cir-ogtazol)以及控制药物释放的聚合物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国产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对减少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Firebird术中、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ACS患者,研究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 替罗非班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流程及病例分析

    作者:华倚虹

    1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生率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能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然而,来自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替罗非班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根据对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不同,其发病率略有差异.如果把血小板<9×109~1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则发生率为1.1%~1.3%;如果把血小板<5×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则发生率在0.4% ~0.5%[-3].

  • 国产替罗非班对兔髂动脉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作者:朱建中;惠杰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实验前8~12 h予阿司匹林12 mg/kg、氯吡格雷16 mg/kg灌胃后禁食.分成替罗非班预处理组(灌胃后即予替罗非班微泵维持至实验结束,Pre-T组)、替罗非班处理组(T组)和安慰剂组(C组).动物麻醉后用球囊损伤右髂动脉,经静脉输注替罗非班或安慰剂至实验结束.术前、术后取血送检血小板聚集率,可溶性P选择素、6-酮-前列素F1α等血液指标.术中监测损伤处血压变化,部分行髂动脉造影,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及性质.结果 共30只兔完成实验,其中Pre-T组11只,T组13只,C组6只.(1)血液指标:①可溶性P选择素:协方差分析表明,Pre-T组(术前58.1±26.2 μg/L,术后53.2±40.2 μg/L)与C组(术前29.7±13.7 μg/L,术后62.7±22.4 μg/L)或与T组(术前24.8±14.3 μg/L,术后53.5±27.7 μg/L)间手术前后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6-酮-前列素F1α: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re-T组(术前116.2±11.0 ng/L,术后104.8±13.5 ng/L)与C组(术前109.1±14.6 ng/L,术后70.7±20.5 ng/L)或与T组(术前117.0±24.5 ng/L,术后86.0±17.2 ng/L)间手术前后6-酮-前列素F1α水平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血小板聚集率:Pre-T组(术前87.0%±11.6%,术后48.4%±7.7%)与C组(术前42.7%±15.3%,术后37.5%±28.8%)手术前后的变化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与其他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2)局部血压变化:Pre-T组兔子右髂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C组、T组则较术前均大幅度下降,但T组两者相等所需的时间有延长趋势.(3) 血管造影及病理学:Pre-T组造影示血管通畅;虽也有血管壁损伤,但管腔内未见血栓形成.而T组、C组术中造影均可见血栓影;受损髂动脉均可见内皮细胞破坏和内弹性膜的撕裂,管腔内均形成巨大的"白色血栓".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栓前状态,充分预处理获益更大.

  • 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武维恒;祁春梅;刁军;冯建启;甘军民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 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2~3级血流的患者为97.1%(33/34),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91.2%(31/34);用普通肝素组达到2~3级血流的患者为76.7%(23/30),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70.0%(2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产替罗非班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美;卢竞前;李易;杨锋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临床热点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玉清;周忠江;黎建勇;贾满盈;吴平生;刘伊丽;滕中华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n=32)和对照组(n=30).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试验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3%比20.0%,P<0.05),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严金川;马根山;冯毅;沈成兴;戴启明;朱建

    目的 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 h.结果 替罗非班组24 h及30 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2.7%比15.1%;30 d:5.4%比24.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47±0.58μg/L)及24 h平均水平(1.19±0.54μg/L)均明显较对照组(2.42±0.49μg/L和1.82±0.42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9%,二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二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 国产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忠;马根山;冯毅;罗丹;沈成兴;戴启明;丁建东;沈吉梅

    目的 评价高龄(≥70岁)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108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42例)和非高龄组(70岁,66例),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观察住院和随访30天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结果 高龄组甘油三酯、脂蛋白a高于非高龄组,体重指数和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P均0.05);高龄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非高龄组(71%比39%,P0.01);两组PCI即刻成功率均为100%.高龄组发生小出血5例、血小板减少6例;非高龄组小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2例;两组均无大出血发生.高龄组血小板减少及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小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住院和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5例、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2例、猝死0例;非高龄组再发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1例,无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组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 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叶飞;陈绍良;朱中生;张俊杰;林松;周陵;刘玲玲;阚静;段宝祥

    目的 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 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 h的CK-MB分别为16.2 ±3.9 mmol/L、13.4±3.9 mmol/L和18.4±4.8 mmol/L、15.5±5.1 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婧;刘玲玲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共47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共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标志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血小板计数组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T,CRP,CK-M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龄患者,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 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宋启京;刘青青;修振顺;李中昕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杨晓明;朱金源;李胜玲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53例,行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照年龄≥655和<65岁将其分为老年组25例和非老年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均可减轻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LDH、CK-MB、cTn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安全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I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 替罗非班不同应用时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效果差异

    作者:刘强;刘磊;安庆文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于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两组用法和剂量相同.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90分钟ST段回落程度,以及术后24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统计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术后LVEF以及血清CK-MB和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更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也有利于心肌再灌注,但在心脏泵血和心肌损伤恢复以及安全性方面与术中给药并无显著差异.

  • 替罗非班致老年患者反复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伴冠脉再闭塞1例

    作者:王冠;张敬群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岁. 因"反复胸前区疼痛2日"于2016年11月23日17时38分入住我院心内科.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和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及烟酒等不良嗜好. 查体:体温36.2℃,心率76bpm,呼吸20次/分,血压108/63mmHg. 入院辅助检查:Ⅰ,aVL导联T波倒置,V1 ~V4 导联呈QS型,ST段弓背抬高0.1 ~0.5mv;cTnI 4.8mg/L,NT-proBNP:1680ng/L. 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及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既往无使用拜阿司匹林、替格瑞诺、肝素及替罗非班等抗凝抗栓药物历史. 入院后辅助检查示:PLT206 × 109/L,血红蛋白、凝血四项等均为正常. 床边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EF值35%).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春望;程勇;张荣林;丁浩;张志勇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诊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PCI中血栓抽吸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常规PCI及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较低(P<0.05).术后30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低(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谢晓春;刘胜林;杨军珂;李元风;赵贵峰;胡丽华;白玉蓉;丁力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4例AMI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替罗非班)52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和心肌Blush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分别于发病后早期(<24小时即基线)、1、2、3周末连续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TIMI 3级血流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组中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Blush分级获得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左心室形态和构型变化比治疗组显著加重(P<0.05),且1周末到3周末呈进行性加重,3周末明显.结论: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对左心室重构有显著抑制作用.

  •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作者:徐会圃;刘长梅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 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

    作者:沈杰;张瑞岩;张奇;张建盛;胡健;杨震坤;张宪;郑爱芳;沈卫峰

    目的:前瞻性评价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ST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4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抬高总和(∑ST)回落、术后9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胸痛复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急诊PCI术前∑ST及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ST回落明显增加[(6.39±3.43)mm比(4.49±2.43)mm,P<0.01],术后9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9.9%比25.7%,P<0.05)和胸痛复发率(7%比20%,P<0.05)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59±0.06比0.52±0.06,P<0.01)显著增高.其中替罗非班组心力衰竭发生率(8.5%比22.9%,P<0.05)显著降低,但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ST回落和替罗非班治疗(r=0.361,P<0.01)及术后9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r=0.613,P<0.01)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替罗非班治疗是∑ST回落的唯一独立决定因素(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并显著加速ST段回落,显著改善术后9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功能.

  • 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的比较研究

    作者:邱晓娜;马洪山;张萍

    目的: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探讨静脉给予替罗非班和冠脉内替罗非班对于心肌组织灌注的差异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接受急诊PCI且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79例,在血栓抽吸的基础上,随机给予静脉替罗非班(A组,39例)和冠脉内替罗非班(B组,40例)治疗.冠脉内替罗非班给药方法是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均以维持量0.15μg/(kg·min)维持24~48 h.主要终点是急诊PCI术后2 h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结果:冠脉内替罗非班比静脉替罗非班可取得较高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67.9%vs 35.5%,P=0.019);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比例也较高(87.5%vs 64.1%,P=0.015);B组患者术后12 h血清人可溶性CD40L(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较A组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在血栓抽吸后经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较静脉内给药取得较高的组织灌注水平,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简立国;刘士超;王鹏飞;丁同斌;赵江涛;程栋;任新伟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39±10.37(3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53例患者为A组,单独使用替罗非班而行PCI的5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功能。
      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92.45%vs 55.77%,P<0.001),A组TIMI2级、TIMI0~1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7.55%vs 26.92%, P=0.008;0 vs 17.31%,P=0.002);A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B组[(27.26±5.50)帧vs(38.98±5.42)帧,P<0.001];术后6个月A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0.55±0.06)vs(0.47±0.0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B组[(50.77±5.45)mm vs(54.76±5.34)mm,P<0.001];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心绞痛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B组(16.98%vs 40.38%,P=0.008;9.43%vs 17.31%,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非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PCI术后近期的心功能,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743 条记录 7/88 页 « 12...45678910...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