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宁俊霞;蔡尚郎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STEM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3级比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MI血流1级及2级比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菁;苟建军;胡大一;俞晓军;何飞;丁荣晶;郭继鸿;李学斌;张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130)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2h心电图ST段50%回落情况,术后7d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大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6±10.53)min比(59.94±9.78)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即刻治疗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增多(94.62%比85.00%,P<0.05),CTFC明显减少[(27.68±6.97)帧/s比(38.98±5.42)帧/s,P<0.05].两组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50%的回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62%比63.33%,P>0.05).术后7d,治疗组血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09.0±70.1)μg/L比(298.0±69.4) μg/L,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48.97±6.74)%比(39.42±9.56)%,P<0.05],LVEDd减少[(47.58±5.94) mm比(50.46±6.78) mm,P<0.05],LVESd减少[(24.76±3.21) mm比(26.84±3.67)mm,P<0.05].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7%比3.33%,P<0.05).结论 AMI恢复期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明显.

  • 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辉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例,为血栓抽吸+PCI组;另48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造影结果、临床预后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血管抽吸+PCI组血栓即刻消失25例,血栓减少7例.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PCI组ST段回落>70%者较多(75%:94%).血栓积分显著下降[(1.5±1.0)分:(0.1±0.2)分],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0±0.6)级:(2.8±0.4)级],P均<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 两种不同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丛海霞

    目的 本研究是通过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血栓抽吸作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血栓抽吸导管分为EXPORT XT组和DIVER CE组,对比观察两种导管血栓抽吸的成功率及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所有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 328例,EXPORT XT组198例,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EXPORT XT组血栓抽吸成功率略高于DIVER CE组,为96.9%对95.4%(P>0.05); TIMIⅢ级血流率和BlushⅢ级血流率也略高,分别为96.9%和50.0%对94.6%和47.7%,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1~2周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2.9±4.9) mm和(53.5±5.4) mm(P=0.67);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1±0.15)和(0.49±0.13)(P=0.58).结论 本研究显示AMI患者PCI术中使用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及近期临床效果.

  • 超选择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良秋;张晓静;陈云宪;徐新;马绍椿;陈宝峰;陈锦峰;梁家荣;孙维倩

    目的 比较经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罪犯血管病变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与经指引导管于罪犯血管开口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靶血管肉眼可见(两位手术医师同时判断)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经指引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开口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B组56例,经抽吸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A组又分A1组26例、A2组30例,B组又分B1组31例、B2组25例,A1、B1指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或回旋支,A2、B2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为分叉前闭塞.比较各组患者血栓抽吸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出血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病变血管支数和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1组行血栓抽吸1 min后[19例(73.1%)比27例(87.1%),P=0.04]和支架释放后即刻[22例(84.6%)比30例(96.8%),P<0.01]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Ⅲ级占比高于A1组.A2组和B2组给药前、血栓抽吸1 min后、支架释放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中度出血和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住院期间[4例(15.4%)比2例(6.5%),P=0.03]及术后3个月[3例(11.5%)比1例(3.2%),P<0.01]的MACE发生率高于B1组,而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和B2组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的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病变闭塞处前给药对预防慢血流/无复流及减少患者短期(3个月内)MACE发生率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对于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为分叉前闭塞的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或经指引导管给药,效果可能无明显差异.

  • 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现状与未来

    作者:刘帅超;韩修恒;段书霞;陈圣杰;敖宁建

    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5%~15%患者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其远端心肌组织仍不能获得有效灌注,甚至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达5%~25%[1-2].而无复流会使住院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5~10倍[3].目前,防止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的方法有两种[4]:(1)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对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流有一定作用,但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仍较高.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简立国;刘士超;王鹏飞;丁同斌;赵江涛;程栋;任新伟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39±10.37(3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53例患者为A组,单独使用替罗非班而行PCI的5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功能。
      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92.45%vs 55.77%,P<0.001),A组TIMI2级、TIMI0~1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7.55%vs 26.92%, P=0.008;0 vs 17.31%,P=0.002);A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B组[(27.26±5.50)帧vs(38.98±5.42)帧,P<0.001];术后6个月A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0.55±0.06)vs(0.47±0.0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B组[(50.77±5.45)mm vs(54.76±5.34)mm,P<0.001];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心绞痛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B组(16.98%vs 40.38%,P=0.008;9.43%vs 17.31%,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非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PCI术后近期的心功能,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潘港;徐细平;冯小坚;龙胜春;罗琼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 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 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田乃亮;李晓波;许田;王蓉;常芸;陈绍良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为治疗组(n=62),未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为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 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随访2年时的LVEF及期间的MACE.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时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及MACE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时治疗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MAC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TIMI血流、TMPG分级及心功能,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2年后仍可持续获益.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白晓平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观察组采取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8.2%;观察组梗死血管TIMI3级血流为96.9%,对照组为78.8%;观察组酶峰值时间、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组MACE以及TLR、TV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快速促进患者康复.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伟民;李绍波;向定成;欧文森;钟耀彬;柴锐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汤克虎;高俊峰;莫华;任进平;吴玉国

    目的 探讨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80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直接PCI治疗组和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组各40例,分别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特征、化验检查、心电图、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后的心肌酶学峰值变化及心电图ST段回落的差异.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前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明显升高(P<0.05).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组心肌酶CK-MB峰值明显低于直接PCI组(P=0.038).结论 直接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更大程度的达到心肌再灌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

  • 单纯导管血栓抽吸快速恢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的临床观察

    作者: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王贺;邱承杰;王鹏飞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导管抽吸血栓方法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并恢复“再灌注”治疗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共60例,其中18例为导管抽吸组,患者单纯通过反复抽吸血栓IRA血流已达到TIMI 3级,待10~14 d后再做冠脉造影以确定是否进行PCI治疗;另42例为强化介入组,除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外,一次性完成IRA的支架置入手术.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TIMI分级,以及两组术前、术后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记录两组从穿刺进针至手术结束的时间;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周的心脏超声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观察术中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结果 单纯导管抽吸组经反复抽吸后,17例(94%)达TIMI 3级血流程度,而强化介入组终30例(71%)达TIMI 3级血流程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抽吸组发生“无再流(no-flow)”相对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从进针至手术结束时间均较强化介入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STR、术中心肌酶及其他生化指标、术后白细胞计数、心脏超声LVEF及LVEDD等指标,单纯抽吸组均优于强化介入组(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术中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1例出现心绞痛发作;强化介入组术中有2例、术后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3例出现心绞痛发作,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纯使用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可使部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恢复正常冠脉血流,在强化抗栓治疗保护下,即刻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

  • 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和对照组(直接给予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血流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术后TnI、CK-MB酶峰值分别为11h和10 h,对照组为17 h和16 h,治疗组心肌酶酶峰较对照组提前.TIMI分级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 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作用和安全性对比

    作者:孙漾丽;罗方;王平;郭攀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尤家聪;孙彤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有血栓负荷,随机分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治疗组(30例),同期应用替罗非班未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血管血流变化(TIMI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即刻(TIMI)血流、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命性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安全和有效。

  • 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庆

    目的 研究评价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平均分为两组(血栓抽吸组与单纯介入组),血栓抽吸组在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单纯介入组实施常规PCI治疗.通过术后TIMI血流分级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 PCI术后抽吸组TIMI血流3级患者共18例,占90.0%,TIMI血流2级患者2例,占10.0%;对照组TIMI血流3级患者9例,占45.0%,TIMI血流2级患者6例,占30.0%.两组相比,术后TIMI血流3级血流患者抽吸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IMI血流2级血流患者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适宜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改善IRA的TIMI血流分级.

  • 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入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作者:李劲松;张玉梅;张登庆

    目的 研究并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入硝普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对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管抽吸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抽吸导管内注射硝普钠.结果 术后,研究组患者TIMI分级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89%)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入硝普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可以有效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0例

    作者:李忠强

    目的 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治疗措施时选择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方式,分析其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抽取80例,其中40例选择替罗非班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选择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将两组患者心肌梗死血管改善情况以及不良情况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血管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的好,且研究组出现的不良情况要比对照组少,针对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别P< 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选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方式展开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血流情况,不会造成过多的不良情况.

  • 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对远端血管抽吸处理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永忠;杨宝平;于妍;崔文建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