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潘岩

    目的 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77 例预告知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8 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或EICU 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8.6%,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43.4%.结论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刨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教的护理质量,也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 14例危重创伤急诊手术中心搏骤停的心肺脑复苏

    作者:武钢;桑显富

    危重症的急诊手术要求快速有效的外科处理,如果此类手术术中发生心搏骤停则死亡率极高.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危重创伤急诊手术中遇到心搏骤停14例,报告如下.

  • 加强急诊外科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杨瑞和

    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以来,各地二、三级医院先后组建了急诊(急救)科,使医院急诊救治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许多医院的急诊科,依然是以急诊内科派生和发展起来的,急诊外科的设施和技术力量的配备仍比较薄弱.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交通及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比七、八十年代大幅度上升,仅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即造成78067人死亡,222721人受伤(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948起,死214人),(经济日报,1999-2-15).在急诊室常会遇到伤情复杂、危重而急需立即抢救的伤员.尤其是灾难事故造成的危重创伤或群体伤,往往也是社会为关注和敏感的问题.

  • 严重创伤救治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建;杨瑞和

    近年来,急诊外科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日显突出,尤其在抢救危重创伤、多发伤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们广泛认识。面对21世纪,如何丰富及充实学科内容,使急诊外科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 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危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绪东;张春龙;李德忠;王齐兵;邓艳斌;谭金波

    目的 探讨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危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8月-2015年10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危重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抢救,观察组给予一体化创伤救治系统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为(42.55±6.8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62.35±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1,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率分别为5.0%和2.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与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可降低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缩短抢救时间,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开滦创伤急救模式对危重创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茹;张俊录;高景利;王爱田;李晓岚;张建军;邵东风;梁静涛

    目的:观察开滦创伤急救模式对危重创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危重创伤患者425例,256例采用开滦创伤急救模式,开滦创伤急救模式组伤后立即进入危重创伤绿色通道,不经过急诊科直接入手术室,从院外到院内救治均由创伤抢救小组完成。169例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组。比较两组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记录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和确定性手术时间。结果开滦创伤急救模式组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14.84%,显著低于常规救治模式组(35.5%,P<0.001);院外平均反应时间(12.5±2.6)min,显著短于常规救治模式组[(25.1±3.9)min,P<0.001];确定性手术时间[(34±9)min比常规救治模式组(46±12)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滦创伤急救模式”对降低危重创伤合并AKI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 216例危重创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作者:马卫民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的诊救极治的有效手段。方法:对我院216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45例)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诊断检查。同时进行复苏,抗休克和原发创伤的对症处理。结果:216例收治的患者中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共123例,伴有休克现象的有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共185例,脉搏、呼吸、心跳微弱或是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有3例。结论:提示早期进行急诊诊断检查,处理多发伤首要保全患者的生命,减少残疾,防止伤情恶化。

  •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方美华;舒艳芳;熊锦萍

    目的 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3.77%,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39.45%.结论 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 436例危重创伤的急诊救治

    作者:张自立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7年12月急救手术的436例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436例中男292例,女144例;年龄3~82岁,平均35.5岁;19~39岁305例,占69.95%.交通事故伤151例(34.63%),刀伤130例(29.82%),高空坠落伤64例(14.68%),钝器伤48例(11.01%),枪伤15例(3.44%),其他伤28例(6.42%).

  • 极危重创伤病人麻醉前及术中术后处理

    作者:石建华

    极危重创伤病人指病情濒死,按ASA分类属第5类E级的病人,发生于严重复合创伤后,循环、呼吸、重要脏器功能已出现严重损害,多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予有效处理,将在24h内死亡.对此类病人施行手术和麻醉,有不可避免的危险性.

  • 危重创伤病人手术室的急救护理

    作者:何淑华;霍燕萍;张婷婷;陶宁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骨专科医院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岳春娥;张晔;高士辉;马燕燕;肖玉红;陈洁;张志燕;汪琦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在两家骨科医院急诊抢救并手术的病人使用普通抢救台(对照组)和危重创伤抢救平台(实验组),观察抢救过程中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及病人的疼痛度.[结果] 实验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8.35 min±4.28 min,对照组为34.05 min±3.6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5).对照组搬动前疼痛评分6.96分±1.81分,搬动后疼痛评分8.24分±1.72分,搬动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5);而创伤抢救平台的使用,避免搬动病人,减轻了病人的疼痛度.[结论]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可缩短术前准备所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

  • 危重创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

    作者:陈仕俊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严重创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因此,早期预防、诊断及处理对伤员的救治有着重要意义,现将作者1998~2004年参与救治的20例创伤致急性肾衰患者报告如下.

  • 浅论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琴美;王菊美

    目的:探究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危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乙组患者采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急救的时间、等待手术的时间、痊愈率、残疾率和死亡率.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进行急救的时间和等待手术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痊愈率更高,其残疾率和死亡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到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能有效地缩短其进行急救的时间和等待手术的时间,提高其痊愈率,降低其残疾率和死亡率.

  • 浅谈手术室抢救危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余美钦

    目的:总结危重创伤患者在手术室抢救过程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手术室50例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创伤的50例患者均获得了有效抢救,无任何患者于手术室内死亡.结论:手术室内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判断,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术前的充分准备都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准确及时的观察病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熟练以及及时有效的处理伤情是成功抢救危重创伤患者的关键.

  • 危重创伤病人的263例急诊救治分析

    作者:林春;孙艳

    目的:提高危重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63例危重创伤病人抢救过程及伤情、急诊处理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210例,死亡53例,抢救成功率70.6%.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以及有效的抢救方案,可以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 危重创伤 急诊救治
  • 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李林;王树英;廖文峰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与重症监护室(ICU)危重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入住ICU病房的危重创伤患者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van den Berghe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在4.0-6.1 mmol/L.对照组用常规葡萄糖液1:3加入胰岛素控制清晨空腹血糖在6.9-11.1 mmol/L.比较2组患者每13及出ICU时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APACAEII评分均逐日下降,2组出ICU时APACHEI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对危重创伤患者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0-6.1 mmol/L水平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以相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同时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 每日唤醒对危重创伤老年病人血糖波动和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海燕;程凤琴;黄明礼;肖平

    目的研究每日唤醒对老年危重创伤病人血糖波动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入ICU的96例危重创伤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病人均在进行常规手术、初始治疗的同时加用咪唑安定镇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实施1次唤醒计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指标均数( MEAN),血糖波动指标标准差( SD)、血糖变异系数( CV)、血糖不稳定指数( GLI)、日大血糖波动值( 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组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30 d病死率为2?1%,对照组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ECH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每日唤醒计划能够减少病人血糖波动,改善病人预后和生存状况。

  • 北京市2004~2008年道路交通创伤危重患者120急救特点分析

    作者:张振军;王天兵;王艳华;彭建平;王静;姜保国

    目的: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危重病例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数据库中诊为交通伤且病情初步判定为危重667例资料.结果:危重交通伤患者667例中,男477例,平均年龄35.8岁,女190例,平均年龄37.8岁.急救人员到场时已死亡195例(29.2%).急救人员从接到来电至到达现场时间间隔11.4分钟,致伤部位多为头部外伤470例(70.5%),碰撞类型多的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315例(47.2%),受伤至报告时间长的为交通伤后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组年龄大,碰撞类型、受伤部位对于患者是否已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的交通创伤具有致伤过程复杂、多发伤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可预防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减少或避免交通创伤,降低其危害,提高其救治率.

  • 损伤控制技术在危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朱东波;龚辉;沈丛林;王建;江振华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危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均给予控制性液体复苏,早期处理凝血异常,尽快在短期内行简单有效手术控制损伤对生命的威胁.然后转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处理低体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继续治疗凝血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一期或分期手术.结果:痊愈73例(89.02%),死于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10.98%).结论:危重多发伤的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损伤控制”原则是先控制出血后控制性液体复苏.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