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体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谭德明;潘鹏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仍采用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1976年,Piehl等[1]首次报道将俯卧位通气用于ARDS的治疗.除俯卧位通气之外,人们还在尝试采用其他体位通气用于ARDS的治疗.现就俯卧位通气和侧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不同体位骨科手术应用喉罩的体会

    作者:何崎

    麻醉医生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在围手术期必须始终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良好,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借助各种麻醉器械施行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持气道通畅.面罩由于有可引起误吸且不易被发现,麻醉气体渗漏量大,同时还束缚麻醉医师的双手等弊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通气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比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对呼吸道的损伤、刺激小,并发症少,能维持有效、可靠的通气而逐渐推广.

  • 不同体位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布比卡因阻滞平面的影响

    作者:蔡昀夏;曾葵;倪娟;黄蔚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中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及麻醉平面.方法 择期剖官产孕妇180例,按麻醉时不同体位随机分为3组进行CSE麻醉.Ⅰ组孕妇水平卧位,Ⅱ组孕妇头低足高5°,Ⅲ组孕妇头低足高10°.分组调整床角度后,于L3~4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 mL后孕妇恢复仰卧位.观察麻醉成功指标:麻醉平面到达T6、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2分或3分、麻醉效果分级Ⅲ级以上.比较观察各组孕妇入室时、注药后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以及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胸闷等不良反应的情况,3组孕妇10 min内(时)麻醉平面达到T6的例数及成功率.结果 3组孕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10 min温度觉及痛觉阻滞平面高于Ⅰ组(P均<0.05);Ⅱ组和Ⅲ组的麻醉成功率均高于Ⅰ组(P均<0.05),Ⅲ组的成功率与Ⅱ组相当(P>0.05).3组孕妇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低血压、心动过缓、胸闷等不良事件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低足高5°可更快满足及时手术要求,没有过高麻醉平面现象.

  •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作者:杨前美;方丹;罗秀萍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其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5~30°,术后2h主动帮助患者翻身的改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监测两组患者ICp,头痛程度,颈肌、腰肌酸痛,呕吐窒息发生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头痛,颈肌、腰肌酸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舒适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睡枕头,抬高床头15~ 30°、2h主动翻身较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能降低患者ICp,减轻头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 不同体位对下颈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吕仁锋;吕亚囡;王拓;谭晓天

    下颈部CT扫描范围内组织厚度及密度不均等,甲状腺及部分下颈部组织位于肩关节上平面,由于肩部骨质较多,体厚不均匀,双侧肩关节和上段胸椎处于同一水平,射线在X轴上衰减明显[1-2],常形成容积效应,这种容积伪影降低了图像的质量.本研究主要是改变患者的体位姿势,尽量避免图像伪影,提供高质量诊断图像的可行性.

  • 不同体位对截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超声雾化吸入时的影响

    作者:毕琳莉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造成躯干、脏器及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一下神经支配的缺失引起肢体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运动、反射完全或部分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消失.

  •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贺亚楠

    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要想提升早产儿身体质量,保证早产儿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早产儿的体位护理,通过体位护理,改善新生儿的身心舒适程度,降低新生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只有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体位护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早产儿身体舒适度。本文主要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 三种不同体位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马世尧

    在剖宫产麻醉选择方面,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等优势,但产妇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程度严重,临床上通常采用向左推移子宫、改变体位、容量补充以及预防和治疗性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等措施进行处理.但快速补液或使用升压药存在一定顾虑.为此笔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采用左倾斜中凹体位,探讨其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入麻醉恢复室期间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

    作者:陈培炎

    目的::通过对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入麻醉恢复室(PACU)取不同体位的护理及观察,探讨在 PACU 期间患者的适宜体位。方法:通过对腹部手术后入 PACU 患者900例随机分成三组进行观察研究。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观察组1有枕平卧,观察组2有枕并将床头抬高10~15°,分别观察患者从带气管插管入恢复室到清醒拔管可出室的全部过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呛咳反应、恶心、肩背疼痛的发生情况,患者出恢复室前询问患者自我舒适度。[1]结果:3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恶心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颈肩腰背疼痛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舒适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舒适。结论:在PACU 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头下垫软枕,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具体疾病等因素给予平卧或床头抬高10~15°的体位,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反应,更好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患者舒适度。

  •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配合肛肠病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静

    为观察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配合肛肠病手术的效果,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病手术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结合侧卧位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结合截石位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2% 和926.8%,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0.5% 和731.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整体护理结合侧卧位应用于肛肠病手术中,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加以应用.

  • 不同体位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国琴

    目的 对比不同体位的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侧俯卧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为3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侧俯卧位护理干预方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便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且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

  • 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睡眠状态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比较

    作者:黎万芝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骨折部位的情况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身方式进行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位进行恢复.统计2种不同体位方式对患者睡眠状态指标(负性情绪阳性、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疼痛)、康复知识评分、肺部感染和感染恢复天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睡眠状态指标中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8.89%(4/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17.78%(8/45)、严重疼痛比例22.22%(10/45),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24.44%(11/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55.56%(25/45)、严重疼痛比例51.55%(23/4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44%(2/45)、康复知识评分为(92.14±4.47)分,感染恢复时间(3.1±1.1)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4.2±1.3)分;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7.78%(8/45)、康复知识评分为(78.51±5.02)分,感染恢复时间(7.0±3.0)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8.3±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适位进行康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肺部感染比例降低,感染恢复时间缩短,是临床上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体位的佳选择.

  • 不同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学颖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观察组患者采取低半卧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肩部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低半卧位可以有效降低肩部疼痛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

  •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作者:胡艳艳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对我院15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查证分析,对早产儿应用不同的体位,俯卧位(A)、侧卧位(B)、仰卧位(C)三种方式,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早产儿的预后生活质量(身高发育情况、体重增长情况、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A组早产儿在身高发育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上明显优于B组和C组;在黄疸消退时间上.明显短于B组和C组,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作为一项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体位干预,能明显增加早产儿身高和体重,能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在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广为采用.

  • 不同体位对新生儿肺炎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丽荣;梁坚梅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体位对于新生肺炎患儿氧合功能产生的临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随机把新生儿肺炎患儿98例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仰卧的方式配合治疗,观察组使用俯卧位的方式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情况和临床的指标情况,其中临床指标包括:RR、PaO2/PAO2、A-aDO2、PaO2/FiO2、PaO2、PaCO2,重点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不同体位进行治疗之后,PaO2/PAO2、A-aDO2、PaO2/FiO2、PaO2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好转现象(P<0.05),并且采取俯卧位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状况明显好于采取仰卧位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的PaCO2和RR指标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俯卧位能够有效提高其氧合指数,并且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新生儿肺氧合功能,以此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不同体位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钧泉;刘晓程

    目的:本文对不同体位对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低卧位进行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半卧位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现象等结果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肺功能变化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现象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低卧位对心脏体外循环患者实施手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心肺功能,同时促进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的术后恢复,降低患者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在临床上具备相当重要的推广与使用价值.

  •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作者:赵秀芹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后,身体各项体征的变化情况.方法:A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2度,行半卧位,B组则采用传统体位,即云枕平卧位.两组患者均为返回病室六小时内行不同体位方法安置.结果:本院改良后体位,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2度,行半卧位明显各项指标优于传统体位组,根据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情况比较来看,A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2度,行半卧位后明显不良病症(每分钟大于100次心率1、每分钟大于20次呼吸频率1、I期压疮2、呕吐2、头晕1、腰肌酸痛2)低于B组(每分钟大于100次心率3、每分钟大于20次呼吸频率5、I期压疮6、呕吐6、头晕8、腰肌酸痛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2度,行半卧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以及全身麻醉行手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相关治疗领域可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左潮民

    目的:分析在对于胸腹部位的肿瘤疾病的放疗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固定的方法不同,对于放疗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位在本院接受放疗并且肿瘤部位都是胸腹部的病人来接受此项调查研究,将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来确定位置,而另一组则采用热塑膜的方法来帮助患者确定体位,然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误差都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小.结论:后者这种方法与前者相比,对于病人的定位指导更加准确,对病人造成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损害程度更小,更适合在放万过程中应用.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方芳

    目的:在进行胸腔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过程中,研究体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和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技术这两种治疗方法存在的不同.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胸腔腹部肿瘤患者共84例,并对其随机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察组;另一类是对照组.两组分别有病患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技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另一种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然后对这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摆位误差要明显大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来说,真空垫固定技术应用在胸腹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性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要比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的摆位误差大3~6m m左右.因此,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更加适合作为胸腹部肿瘤放疗质量的固定技术[1].

79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