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杂谈

    作者:周仲瑛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发时喉中有水鸡(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不能平卧.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古代文献称“伏饮”、“呷嗽”、“哮吼”、“齁”“齁喘”,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此后医家鉴于哮必兼喘,而称哮喘,简名哮证、哮病,以示与喘证有别.据其临床表现,当含现今之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等.

  • 丹溪擅用黄柏龙胆治痹症

    作者:张丰强

    金元名医朱丹溪擅治痹症,犹擅用黄柏龙胆草治疗痹症,本文从寒湿郁久化热、机体相火偏旺、给邪出路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其用药原理;并对其用量、汤剂速效、丸剂缓图等作一扼要介绍,以期对临床治疗痹症有所裨益.

  • 丹溪主气论浅析

    作者:高占明;李艳波

    本文对丹溪为主气论者的观点做进一步探讨.研究分析了丹溪主气论的理由和依据.认为史书对丹溪"滋阴派"的结论.理由不够充分.根据其思想、学术主张,丹溪实为地道的主气论者.

  • "丹溪学说"在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作者:严余明;竹剑平

    "丹溪学说"对朝鲜、日本影响深远.在朝鲜,<医方类聚>和<东医宝鉴>编撰时参考了朱丹溪及其门人的医学著作,崇尚丹溪"气血痰郁四伤"理论,还引用了大量方药;在日本,田代三喜来华跟随朱丹溪私淑弟子虞天民的门人月湖学医归日后收徒行医,大力倡导"丹溪学说",并根据朱丹溪的"气血痰郁四伤"理论,把疾病分为血病、气病、痰(水毒)病三类.其学生曲直濑道三建立"丹溪学社",在日本传播"丹溪学说",逐渐形成了独自的医学体系--"后世学派".其亲传弟子曲直濑玄朔及再传冈本玄冶、长泽道寿、古林见宜等施术传学,使"丹溪学说"发扬光大,盛行日本医坛200余年.可证实"丹溪学说"对朝鲜和日本等海外传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渗透.

  • 轩岐精言(8)

    作者:吴沫梴

    用古方疗今疾,譬之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民之手,其可用乎.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专门论述“古今元气不同”之说:“古人有言,‘用古方疗今病,譬之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是有察于古今元气之不同也.……天地初开,气化密浓,则受气常强;及其久也,气化渐薄,则受气常弱.故东汉之世,仲景处方,辙以两计;宋元而后,东垣、丹溪不过钱计而已.岂非深明造化,与时皆行者欤?今去朱李之世,又五百年,元气转薄,乃必然之理,所以抵挡承气,日就减削,补中归脾,日就增多.临证施治,多事调养,专防攻伐;多事温补,痛戒寒凉,此今时治法之变通也.”古今疾病没有完全相同者,气候、生活环境、人的体质多有变迁.即是同一种疾病,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古方治疗今病.

  • 梧桐叶治难产

    作者:济世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家乡义乌赤岸镇(今属浙江),又名丹溪,所以被称为"丹溪翁".他处方多奇效,常不复诊,民间被称他为"朱一贴"、 "朱半仙".

  • 丹溪治疗水肿的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王艳;杨晓梅;许勇

    朱丹溪,名震亨,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水肿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本文将朱丹溪<金匮钩玄>、<丹溪心法>著作中对水肿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认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为主要病因,治疗上主张补中行湿利小便,慎用攻下,治法上以健脾、渗水、利小便,治疗上阐述了阴水、阳水主证及其随证加减的方药,并涉及到饮食、生活调理及水肿中不良预后.其中朱丹溪学术思想中对水肿的分类及治疗对后世水肿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丹溪 水肿
  • "读经典、学名著"大型读书活动专题辅导——《针灸大成》学习辅导题(三)

    作者:纪军;谭琳蓥;赵天平

    一.填空题1.《针灸大成·艾叶》载"丹溪日:艾性至热,入火灸则__,人药服则__."2.《针灸大成·艾灸补泻》载:以火补者,__.以火泻者,__.3.进气法用于治疗__,留气法用于治疗__.

  • 朱震亨的房中养生思想

    作者:楼益圣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因家居丹溪,故世称丹溪先生.青年时,研读儒家经典,36岁时,听到许谦承朱熹四传之学,就投拜为徒,学道德性命的学问.许谦年迈时患病,医药不见效,就劝朱震亨学医.震亨遵师命,于武林名医罗知悌门下受业,得到金代名医刘完素之再传,成为中国医药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震亨创滋阴派,且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故超出诸家.朱震亨在他的著作《格致余论》中,也论述了房中养生,集中在《格致余论》中的《色欲箴》、《阳有余阴不足论》、《房中补益论》三篇文章中.朱氏的房中养生思想,批判了古代房中养生的一些谬论,并提了一些独特的见解,至今仍有生命力.为此,整理成文供参考.

  • 浅谈玉屏风散的使用剂量

    作者:沈红仙

    玉屏风散早见于《丹溪新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功能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为玄府御风关键之方,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似桂枝汤而不燥。本方以黄芪补三焦而实卫,抵御风邪乘虚而入;白术补气健脾,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防风走表祛邪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诚风药首屈一指。 玉屏风散药虽仅三味,但随历代载录药籍之不同,以及后人在原有基础上时有创新,其组方所用剂量存有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种情况。 1.重用黄芪《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玉屏风散用黄芪 300g、防风与白术各 100g,其比例为 3: 1: 1;乃重用黄芪治疗神经性皮炎。《证治准绳》中有白术黄芪汤,以黄芪三钱,白术、防风各一钱半水煎治疗自汗者。《吉林中医药》 1994年刘利鸣报告,玉屏风散临床用生、炙黄芪各 60g,白术、防风各 10g治疗气虚心悸获得良效。 2.重用黄芪与白术《岭南卫生方》、《东医宝鉴》、《永类钤方》所载玉屏风散为黄芪 60g、白术 60g、防风 30g。清·张璐《张氏医通》玉屏风散用量为黄芪 180g、白术 120g、防风 60g,皆重用黄芪与白术。广州《新中医》 1990年何其宽,玉屏风散加味临床运用新验中用黄芪 60g,白术 60g,防风 10g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过敏性性鼻炎竟收奇效。 3.重用白术《丹溪必法》载玉屏风散为白术 60g、黄芪、防风各 30g,按三药用量比例为 2: 1: 1;皆重用白术。明《景岳全书》、《证治准绳》;清《成方切用》、《良朋汇集》等均取此药用剂量。 1983年高等医药院校《方剂学》中亦载此剂量。

  • 国际丹溪中医药论坛首次会议征文

    作者:

    关键词: 丹溪 中医药
  • 论诸痛不可补气

    作者:

    《灵枢》云:病痛者,阴也。又云: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夫阳者,气也,是痛病当先治气。顾气有虚有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邪实者,以手按之而痛,痛则宜通。正虚者,以手按之则止,止则宜补。丹溪云:诸痛不宜补气。夫实者,固不宜补,岂有虚者而亦不宜补乎?故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痛而喜寒者多实热,喜热者多虚寒;饱而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弦大,痛在脏者脉沉微,兼脉症以参之,而虚实自辨。是以治表虚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荣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肾温补命门不可。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有曰“通则不痛”,又曰“痛随利减”。人皆以为不易之法,不知此为治实痛者言也。故王海藏解“痛利”二字,不可以“利”为“下”,宜作“通”字训。此说甚善。明哲如丹溪徒曰:“诸痛不可补气”,则失矣。

  • 东垣丹溪治病方论

    作者:

    东垣、丹溪治病,多自制方,盖二公深明本草药性,洞究《内经》处方要法,故能自制。自宋以来,《局方》盛行,人皆遵用,不敢轻率自为。《局方》论症治病,虽多差谬,丹溪曾辨论之,然方皆名医所制,其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多寡之法则不瘥也。近见东垣、丹溪之书大行,世医见其不用古方,也率皆效颦,治病辄自制方,然药性不明,处方之法莫究,卤莽乱杂,反致生无甚有变症多端,遂难识治耳!且夫药之气味不同,如五味子之味浓,故东垣方少者五、六粒,多者十数粒,今世医或用二、三钱;石膏味淡薄,故白虎汤用半两,今世医不敢多用;补上治上剂宜轻小,今不论上下,率用大剂;丸散汤液各有攸宜,今不论缓急,率用汤煎。如此类者多矣。今之医者,若不熟读《本草》,深究《内经》,而轻自制方,鲜不误人也!

  • 论肥胖病治疗之"三关"

    作者:王艳敏;杜非洲

    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肥胖病之"三关",并详细的介绍了其形成的基础、主要内涵、运用及临床指导意义.

  • 丹溪臌胀证治心法

    作者:刘时觉

    通过<格致余论>和<金匮钩玄>及<丹溪心法>等书探讨丹溪臌胀证治心法.认为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是臌胀的基本病机,治疗须注意顾护正气,补脾益气,兼顾攻邪泻下,还总结了用药用方和病后调养的治疗经验.

  • 《格致余论》论治痰证

    作者:罗贤通;冯麟;冯济风

    朱丹溪论痰治痰,立意独特,其倡百病多有兼痰,为临床治痰大家.本文就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论痰治痰思想进行了阐述,主要从痰证的病机、病证,以及对热痰证的治疗三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 格致余论 丹溪 痰证
  • 慢性胃炎诊治体会

    作者:马明弦;鱼涛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古代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包括在"心下痛"、"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

  • 试谈中风急性期与气血逆乱

    作者:李衍滨;李春红

    1 气血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基本病机 在中风病因病机认识上,因受<金匮要略>络脉空虚,风邪人中病机的影响,唐宋之前多主外风论.金元以后对其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内风致中之说.河间主火,丹溪主痰,东垣主气.

  • 丹溪治杂病遣方用药特色浅探

    作者:林雪;李华

    丹溪学术虽以养阴为特色,但在临床上擅长于治疗气、血、痰、郁等杂病,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其治疗病遣方用药颇具特色,对后人启发很大,现探讨如下.

  • 五子衍宗丸治疗慢性肾炎12例

    作者:金伟民;包晓星

    我们近年来用丹溪五子衍宗丸为主治疗慢性肾炎1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