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点按承山防治小腿抽筋

    作者:梁兆松

    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之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只要伸直小腿,或者将脚跟向上提,在腓肠肌的肌腹下面会出现一个尖角的凹陷,这里就是承山穴所在之处.承山穴,顾名思义,能承担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够舒筋活络,自古就是腰痛、转筋的有效大穴.《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说它治"霍乱转筋",《针灸大成》中说其主治"脚气湿肿,胫痰脚跟痛".

  • 《黄帝内经》和《针灸大成》针灸时间禁忌评析

    作者:刘耀岽

    概括《黄帝内经》与《针灸大成》针灸时间禁忌的思想内容,提出后世医家对针灸时间禁忌的质疑,并对二书针灸时间禁忌进行评析.

  • 针灸“气至病所”方法探析

    作者:岳樊林

    “气至病所”出于《针经指南》,指下针得气后,医者通过一定手法使得气感达到病变部位,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手段,也是针灸疗法的精髓。
      1针刺气至病所的前提
      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很重要,好除医生与患者外,没有其他人参与。让患者放松、集中精力,用心体会针刺感应,专心注意于病所,使之“神定则气行”。医生施术时应全神贯注,“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专一其神,令志在针”。针刺过程中是否得气,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是气至病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1]。进针后施以行针手法,使针下产生酸、麻、胀、重等感应,即是得气。在得气基础上,运用一些运针手法或辅助方法,使经气感传至病所。能否气至病所,还受患者身体素质的影响。对于年老或体弱患者,可用药物或针灸补益其气血,使气血相对旺盛,从而有利于得气并使之更快传至病变部位。正如杨继洲《针灸大成》所说:“令脉气?满,而得疾行至于病所也”。

  • 针刺四缝穴疗法的古代文献研究

    作者:何媛;林洁

    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穴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穴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 又丰富了四缝穴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针灸运用

    作者:孙美君;谢煜;徐振华

    《针灸大成》为明朝杨继洲原著,本书除了广辑前人针灸文献外,更有杨继洲家传及个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其中,尤能反映杨继洲针灸临床水平的当为书中的"杨氏医案".卷末"杨氏医案"以人名为分别,共计33案,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科病症.本文通过对此33则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杨继洲在临床上的针灸运用经验,期能对现在针灸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 《针灸大成》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作者:揭丽桦;谢煜;徐振华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足三里穴的文献,探讨足三里穴的应用规律,发现足三里应在膝下三寸揣摩至两筋肉之间取穴,与现今"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定位稍有不同;足三里单穴应用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在回阳救逆、保健方面应用多,腧穴配伍方面主要与足三阳经及任脉腧穴配伍,其中以与合谷、曲池等穴配伍多,主要治疗痹证、腹胀等脾胃疾病及肢体经络疾病;刺灸法方面,足三里以针刺为主,可针灸并用或单用针法.

  • 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述要

    作者:戴铭;林怡;李成文

    杨继洲溯源穷流,集针灸诸家之大成,师古而不泥;临证重视经络理论,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总结和创新针刺手法,建立了比较规范和实用的针刺手法体系;倡导针灸药物并重,强调针灸药物综合运用,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火针临床应用的体会

    作者:黄建军

    火针属于特殊针法中的一种,其既有针的机械刺激,又有火的温热刺激,对某些疾病具有独到的治疗作用.火针是从古代九针中的大针衍化而来.火针疗法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书中将其称为"燔针”、"焠刺”;<伤寒论>中称:"烧针”、"温针”;<针灸资生经>称:"白针”;而<针灸大成>、<针灸聚英>、<名医类案>、<针灸集成>等书均称为"火针”;<医宗金鉴>称"烙针”;四川民间则被称为"煨针”.

  •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

    作者:胡玲香;赖龙胜;唐勇;魏莹

    1 对神阙穴调气的认识(1)从穴位命名来看:神阙,首见于<内经>,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当脐之中,神阙穴也";<针灸甲乙经>称"脐中";在<针灸铜人>名"气合";<针灸大成>名"气舍",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 针灸药并用临床刍议

    作者:王凌曦

    扁鹊日:"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针、灸、中药三者历来被视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三大法宝,虽方法各异,然治病之理却同.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中说:"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

  • 龙虎交战针法探源

    作者:王家涛;卢泳

    "龙虎交战"作为针刺手法之一,首见于<金针赋>(明@徐凤):"龙虎交战,左撚九而右撚六,是亦住痛之针"其止痛特色一目了然.<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明@杨继洲):"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

  • “龙虎交战”与“子午补泻”针法的操作和综合应用

    作者:薛宏升

    秉持溯源穷流精神,深入掌握“龙虎交战”针法,以发挥其住痛移疼即时效果.结合《针灸大成》提到的《内经》《难经》内容以及《针灸大成》所提各家论述,深入研究杨继洲对“龙虎交战”提出的“阴阳交贯之道”“消息阴阳九六中”“返复玄机随法取”等想法,以探究“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结合“子午补泻”“提气法”与“九六补泻”法的观念来操作,则能让经气内外相通,进而使经气上下相接.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的“龙虎交战”“子午补泻”与“提气法”三者的深层次精神综合运用,并参考张缙教授对“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提示,则较能在临床实作中充分发挥出“龙虎交战”针法之住痛移疼即时效果.

  • 《针灸大成》医案用穴特点浅析

    作者:王振国;陈泽林;郭义

    《针灸大成》卷末针灸医案29则,是珍贵的临床范例.用穴有选穴少巧,配伍精当;辨证选穴,详审病机;循经取穴,认清病位;守正出奇,善用特定穴;重视后天,顾护脾胃之特点.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专病笔谈--中风病(3)

    作者:徐丽华;张平;张进成;张耕田

    笔者认为,对出血性中风的患者同样也可以在急性期内即开始进行针刺治疗.<针灸大成>卷九日:"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复刺后穴:哑门、大敦."所描述的就是古代医家以针刺来急救中风中脏腑之初起病者.而医学研究表明,中风之中脏腑者多以出血性改变为主.

  • 从《针灸大成》探析灸法调护

    作者:黄瑞

    灸法由于操作简便、疗效良好,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逐渐成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一个重要项目.但目前对于灸法后的调护仍缺乏重视,未能突出护理技术在这种传统疗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针灸大成》为基础,分析其中与灸法相关的论述及医案记载,探讨古人灸法的调护特点,以期丰富现代艾灸疗法的内涵,并为中医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阴陵泉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晓燕;王文彬;娄琦

    《针灸大威》为明代杨继洲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博采诸家,补辑重编而成.书中有关阴陵泉穴的条文共计55处,包括其定位归经、穴性特点、刺法灸法以及临床应用,其临床应用涉及积聚、腹痛腹胀、心脾胃病、伤寒、霍乱、阴疝小便及手足腰腋病等多个病症.本文具体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阴陵泉穴的临床应用,为针灸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 《针灸大成》针刺处方用穴归经及方剂计量学分析

    作者:王苗;周铭心

    目的 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的归经情况.方法 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经被用腧穴之频次、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结果 共应用十四条经脉218穴,3 598穴次;奇穴19穴,112穴次;经外穴33穴,73穴次;膀胱经穴位数多,被用穴数及总穴次高,穴位运用强度亦高(1.0);督脉用穴比率高(0.79),其次心和心包经(0.78);穴均强度脾经高(0.31),次为大肠经(0.28),胃经低(0.09);就各经单穴运用而言,以合谷运用次高(187),次为三阴交(105)、曲池(89)、委中(82)、百会(72).结论 以方剂计量学方法分析《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能客观总结古代诸多医家经验,为学习经络腧穴理论与针灸临床运用提供有效参考.

  • 导读》解读">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针灸大成>导读》解读

    作者:陈波;陈泽林;温景荣;潘兴芳;李中正;郭义

    介绍了《<针灸大成>导读》的编写背景,《<针灸大成>导读》的编写特点与指导思想:精选底本,还原《针灸大成》原貌;以对校形式同时展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尊重教材编写原则,保持原书内容但重构篇章.还介绍了《<针灸大成>导读》的编写框架与篇章概要,并简单介绍了分章理由.《<针灸大成>导读》着重在"读""学""识""思""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突出针灸理、法、方、学、穴、术的完整.在提高针灸理论修养的同时,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

  • 作者:孙璇;李学武

    Fengchi (GB 20) is a point of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It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ngchi (GB 20) can be used to treat many diseases, especially for the disorders caused by pathogenic wind. The indications include common cold, headache, cervical spondylosis, trigeminal neuralgia, hypertension, apoplexy, neurasthenia, epilepsy, optic atrophy, tinnitus, myopia, and painful heel etc. The viewpoints of different schools varies on the needling angle and depth at Fengchi (GB 20). Perpendicularly puncturing 0.3-0.7cun deep is recorded in most of the ancient books. Puncturing to a depth of 1.2 cun is mentioned in Fundamental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资生经) and Compendiu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大成). Jiang Yijun, a modern famous acupuncturist, holds that th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at Fengchi (GB 20) should be varied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different diseases. In general, deep puncture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disease in deep location, shallow puncture for the disease in shallow area, and tapping with plum-blossom needle for the disease on the skin. These will be introduced below.

  • 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浅析

    作者:杨旭光;陈媛;王琼芬

    1四关及四关穴的历史源流"四关"一词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标幽赋》注云:"四关者,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一太冲、合谷是也."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日:"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可见,徐、杨均认为四关即太冲、合谷.杨氏《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进一步明确:"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穴即双侧合谷与太冲.目前大多学者认同此说,虽然有人对四关定义仍有疑义[1],但太冲、合谷配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