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气至病所”方法探析

    作者:岳樊林

    “气至病所”出于《针经指南》,指下针得气后,医者通过一定手法使得气感达到病变部位,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手段,也是针灸疗法的精髓。
      1针刺气至病所的前提
      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很重要,好除医生与患者外,没有其他人参与。让患者放松、集中精力,用心体会针刺感应,专心注意于病所,使之“神定则气行”。医生施术时应全神贯注,“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专一其神,令志在针”。针刺过程中是否得气,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是气至病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1]。进针后施以行针手法,使针下产生酸、麻、胀、重等感应,即是得气。在得气基础上,运用一些运针手法或辅助方法,使经气感传至病所。能否气至病所,还受患者身体素质的影响。对于年老或体弱患者,可用药物或针灸补益其气血,使气血相对旺盛,从而有利于得气并使之更快传至病变部位。正如杨继洲《针灸大成》所说:“令脉气?满,而得疾行至于病所也”。

  • 捻转针法起源考

    作者:叶明柱;冯禾昌

    捻转针法为毫针的基本行针手法之一."捻"又作"撚",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大指、食指、中指尖夹持针柄做前后转动.许多针灸专著以为此法出自<内经>,此说值得商榷.

  • 缓慢进针手法浅析

    作者:黄燕彬;吴加利;孙铄

    探讨缓慢进针手法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原因.从缓慢进针的基础因素入手,进而分析缓慢进针时的手法要求、“正、压、捻、虚”四步要领、操作关键点以及意义所在.缓慢进针不仅利于在医患两神合一的过程中治神、调神、引气,而且可在天地人三部之间累积针感,加强疗效.

  •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概况

    作者:马书丽

    中医文献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选穴提供了审因与治疗依据;现代医学证明针刺可激活机体自愈机制,恢复自身稳态;在不同角度上针刺可以改变视觉的电生理变化而影响眼部周围血管血流量及房水循环状态;临床有选取单选患侧穴位及患侧检测同时选择,快速针刺、直刺、斜刺等,得气后不留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等手法;多为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一般治疗2~6个疗程不等.

  • 风池穴阻滞加推拿治疗肌紧张性头痛28例

    作者:王荣金;胡汝云

    本院自1989年起采用经风池穴阻滞加推拿治疗肌紧张性头痛患者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方法介绍(1)定位针灸:取5号口腔针头于风池穴定点处先向鼻尖方向缓慢捻入3.0~4.0cm,此时病人会出现局部酸、麻、重、胀之感,有的可放射至头顶部,否则针不到位,并可采用捻转等行针手法,留针3min.(2)神经阻滞:药物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确炎舒松A10mg,维生素B120.5mg加0.9氯化钠液至15ml.①针刺到位后退针2m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时,可注入总药液的1/3量;②提针向对侧眼眶下缘方向缓慢捻针深入约2.0~3.0c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再注入药液1/3量;③提针至皮下,斜向前下方进针约3cm时,可触及骨质,并确定为第2颈椎横突后,将针回退2mm,回抽无血注入余药.隔周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如需双侧阻滞,则应间隔1h以上,且无意外情况方可阻滞.(3)推拿治疗:病人取坐位,充分暴露后颈,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以双手拇指抵住肩胛内上方边缘,用力向脊柱方向弹拨100次,然后用双手拇指作十字样交叉疏理颈部肌肉处100次,再用点揉或滚法按摩颈部10min,后用拇指从上至下用力按压C1~7棘突2遍完毕.术后患者静坐或静卧30min,1次/d,3疗程后统计疗效.

  • 腕踝针进针点及行针手法创新

    作者:李芳琴;张卫华;赵阳

    确定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腕踝针进针点,为一区内一个点,且在留针过程中不施行任何行针手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摸索出一区多针法,同时在腕踝针留针过程中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右旋转等行针手法,据此可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浅谈内经针刺气至观

    作者:吴新忠

    气至意同得气,即在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针刺必须在气至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足见气至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历代针灸医家均十分重视气至,在现存医学古籍中<内经>早提出气至概念.

  • 针刺感应即机体语言浅析

    作者:刘东明

    针刺感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或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这种经气感应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得气",现代简称为针感.

  • 浅谈"得气"

    作者:张冰;郭沁;王娜娜;王玉琴;廉政君;樱峰

    得气,现代称为针感.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之为得气.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与针灸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标幽赋>中:"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而对于针灸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在毫针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针感的细心体会,更未达到心中有数.如何得气?使气速至.气未至时又从几方面来考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通过对学生进行毫针进针、行针及针刺补泻操作练习中的指导,谈谈关于针刺得气的体会.

  • 浅析行针手法临床运用现状

    作者:鲜浏霖;汪容羽

    行针手法是在针刺进入特定部位后为达到更好的得气效果,医者施以一定的手法操作,促进得气感的操作过程.由于多种原因,传统行针手法的临床运用已逐渐减少,更多的是被针灸辅助仪器所替代.笔者通过对行针手法、行针手法临床研究与运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浅析行针手法临床运用现状及产生原因,以期针灸疗法能得到更好的普及与运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