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捻转针法起源考

    作者:叶明柱;冯禾昌

    捻转针法为毫针的基本行针手法之一."捻"又作"撚",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大指、食指、中指尖夹持针柄做前后转动.许多针灸专著以为此法出自<内经>,此说值得商榷.

  • 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作者:户玫琳;张润萍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探讨针刺手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选穴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委中,温通针法组肾俞、腰阳关采用温通针法,余穴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所取的穴位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65.6%(21/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40.6%(13/32)(P<0.05).结论:温通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适当运用手法具有疗效上的优势.

  • 温通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XB2、6-K-PGF1a及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严兴科;逄紫千;郑魁山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手法对前脑缺血后TXB2、6-K-PGF1a与脑组织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更能显著降低前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血浆TXB2含量(P<0.01),升高血浆6-K-PGF1a含量(P<0.01),并能纠正TXB2/6-K-PGF1a值的异常状态(P<0.05);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提示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有更好的减轻再灌注对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 热补针法对关节炎兔的镇痛后效应及其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的影响

    作者:杜小正;方晓丽;东贵荣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的镇痛后效应,以探讨其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6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6)、捻转组(n=24)和热补组(n=24),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0 h),针后0.5 h、1 h、2 h亚组,每组各6只.以卵蛋白诱导建立关节炎疼痛模型.针刺双侧合谷和足三里1次,留针30 min,捻转组用捻转针法,热补组用热补针法.以K+导入法引起家兔腿收缩的小电流强度作为痛阈;抽取脑脊液1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结果:模型组痛阈和CCK-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转组和热补组针后各时刻痛阈和CCK-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热补组即时痛阈和即时、0.5 h时CCK-8含量与捻转组同一时刻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补组针后0.5 h、1 h、2 h的痛阈显著高于捻转组(P<0.01或P<0.05).模型组β-EP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针组和热补组各时刻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热补组即时β-EP含量与捻转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β-EP含量热补组均明显高于捻转组(P<0.05或P<0.01).结论: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优于捻转针法,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变化与两种针法后效应不同有明显相关性.

  • 扬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肢体麻木临床研究

    作者:李媛媛;杨白燕

    目的:观察扬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致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扬刺法和捻转针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扬刺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捻转针法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肢体麻木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温通针法对脑梗塞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影响

    作者:杨波;高洋;严兴科;郑魁山

    目的 探讨温通针法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梗塞大鼠血浆CD62P和CD63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脑梗塞组血浆CD62P,CD63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血浆CD62P,CD63均较梗塞组显著降低,且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降幅更为显著.结论 针刺可以通过降低脑梗塞大鼠血浆糖蛋白含量,从而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达到防治脑梗的目的 ,而温通针法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

  • 温通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AA及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严兴科;杜小正;秦晓光;郑魁山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HE染色法,观察不同手法对前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更能显著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中Glu的含量(P<0.01);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表明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有更好的减轻再灌注对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