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羚茅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昏迷疗效观察

    作者:李艺;王双玲;李柏;王宝玉

    目的 观察自拟方羚茅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风中脏腑痰火闭窍证的67例脑卒中昏迷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和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自拟方羚茅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清醒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羚茅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协同之功效,能够缩短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大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降低死亡率.

  • 通腑化痰活血醒脑汤治疗痰热腑实证中风病中脏腑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长聪

    目的 观察通腑化痰活血醒脑汤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中脏腑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通腑化痰活血醒脑汤鼻饲,观察两组5天的Glasgow昏迷评分和2周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昏迷评分(29.50±4.20)分,对照组(23.33±3.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通腑化痰活血醒脑汤配合西医对症治疗对痰热腑实证中风病中脏腑有较好疗效.

  • 中风中脏腑的辨证施护

    作者:王子蓉;董晓瑜;周淑华

    中风又名脑卒中,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其中中脏腑者病情凶险,病人出现神志昏蒙,半身不遂等,因此临床上对中脏腑者除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外,还尤应给予辨证施护,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减少病人和家属的负担和痛苦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中风 中脏腑 辨证 护理
  • 大蒜素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燕明宗;李君梅;霍青;刘德山

    观察大蒜素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8例分为两组,观察大蒜素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从而评价大蒜素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大蒜素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显著.

  • 脑心综合征与中脏腑的临床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李岚生

    脑心综合征是由于各种颅内疾患引起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继发的心脏功能、心电活动改变甚至形态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征属于脑-内脏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对病程及预后影响较大.中脏腑是中医中风急症的严重阶段,其"肝阳暴亢,阳升风动”、"上蒙清窍”、"风火相煽,痰热内闭”、"风夹湿痰之邪上壅清窍”、"痰气内阻”、"阳虚于内,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似与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本文即就二者在临床上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

  • 专病笔谈--中风病(3)

    作者:徐丽华;张平;张进成;张耕田

    笔者认为,对出血性中风的患者同样也可以在急性期内即开始进行针刺治疗.<针灸大成>卷九日:"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复刺后穴:哑门、大敦."所描述的就是古代医家以针刺来急救中风中脏腑之初起病者.而医学研究表明,中风之中脏腑者多以出血性改变为主.

  •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作者:谢颖桢;邹忆怀;马洪明;程平荣;徐俊峰;李焕芹;赵振武;金贺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 化痰通腑法治疗217例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任丽娜;任晋婷;陈婷婷;贺忠延;孙畅;王冬慧;孙明广;谢颖桢

    目的:通过化痰通腑法对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关证候影响的分析,研究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病势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检索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1975年至2005年中风病案号从病案室获取原始病案,严格遵照中风病和痰热腑实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遵循双人双录交叉核对原则,将纸质病案转化为结构化电子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和t检验分析通腑前后患者在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及火热证、痰证的改变情况.结果:共得到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病案217例72.81%的患者,其证候在发病72 h内出现,化痰通腑法可使83.41%的患者腑气通畅,58.5%的患者神志转清,同时促进了意识恢复的速度,缩短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降低了火热证、痰证程度,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痰热腑实证出现与中风病严重程度相关,化痰通腑法促使腑气通畅、降浊解毒,减轻痰热、痰火证的同时,对改善中风病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病情有积极作用.腑气通畅在中风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使腑气通畅对中风病预后转归有重要作用,提示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脑与肠存在密切关联.

  • 葛根汤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5例

    作者:唐立朋

    目的 研究葛根汤加减方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葛根汤加减方组)55例,和对照组(西药组)28例,进行一个疗程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葛根汤加减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良好疗效,临床应重视经方的应用.

  • 通腑法在治疗中风各阶段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玲;潘怡宏;唐思

    腑气不通常存在于大多数中风患者的各个病程中,并进一步加重中风患者的气机逆乱,将通腑法运用在中风的治疗过程中,贯穿在各个环节,有利于截断病势,改善预后.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通腑法在治疗中风过程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压脑出血浅议

    作者:潘晓峰

    高血压脑出血一旦发病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自CT、MRI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简化了对该疾病的诊断并可以做到准确定位定量诊断,为临床选择多种治疗方案奠定了技术保障.目前各级各家医院报道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其疗效也参差不齐,对于出血量较大病例,多倾向于手术干预,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各家报道不一.基于CT检查能够对血肿做到精确定位、定量,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倾向于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该疾病.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作者:程艳丽;温连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已经成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在我国,缺血性卒中占整个卒中发病率的70%~75%,是卒中的主要类型.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应该成为卒中防治的重点.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浅议

    作者:朱延滨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卒中死亡率排第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43%~65%,甚至达80%,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较高,约有20%~40%可复发.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

  • 脑出血从瘀论治的探讨

    作者:李文浩

    1脑出血存在血瘀证血瘀证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滞留,或离经之血蓄于体内.无论是按照中医经典的"蓄血"、"恶血"、"浊血"、"死血"等,还是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所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判断,脑出血存在血瘀证.再从其证候看,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表现,如嗜睡、朦胧、昏迷、麻木、疼痛、偏瘫等等.实质上两者与血瘀的程度呈正相关,即与脑受压及脑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从脑出血的病理方面和临床证候分析,血瘀既是致病的原因又是病理变化的结果.

  • 中风心悟

    作者:陈荣钟;陈淑慧;陈耀龙

    1 识病因,风、火、痰、瘀外风真中,多有六经形证,然属少见;内风类中,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多责之于肝,根源在肾,水不涵木.<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然有肝阳化风之镇肝息风汤证,有热极生风之羚角钩藤汤证,还有虚风内动之大定风珠证,故治有平肝息风,清肝息风,滋阴息风之别.

  • 试论活血化瘀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李奎生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药冶疗此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活血化瘀祛是根本治疗大法,不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不论是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都适用此法,应用愈早愈好,并且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 中风急性期中经络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作者:陈婷婷;任晋婷;任丽娜;贺忠延;孙畅;王冬慧;孙明广;王芳;谢颖桢

    目的 探索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点中医证候分布、腑实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研究的分析方法,对204例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经络组)与217例中脏腑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脏腑组)的基本信息、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腑气通畅与否及腑实持续时间、不同时段(发病1~3d、发病4~7d、发病8~14d)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数据结构化录入,对数据所得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中脏腑组患者NIHSS评分中除意识状态以外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中经络组(P<0.01);中脏腑组患者平均腑气通畅时间明显长于中经络组(P<0.01),且急性期内中脏腑组腑气始终未通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经络组;中经络组中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14 d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中脏腑组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7 d呈现递增趋势,发病8~14 d呈现递减趋势;中经络组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在4~14 d的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中脏腑组阴虚风动、痰热瘀血、风痰瘀血在8~14 d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结论 痰热腑实证的持续时间与中风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神经功能缺损重、持续时间长.

  •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诗鹰;王振海;金章安;张志民;王玉来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 化痰通腑法影响中风病患者意识状况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王振矗;王永炎

    目的 观察化痰通腑法对中风病中脏腑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析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意识状况与腑气通畅的关系,比较腑气通畅前后火热、痰浊证的轻重程度与意识障碍的时间,以及对中脏腑患者意识状况的影响.结果 运用化痰通腑法后,腑气通畅有助于意识改善,明显减轻了火热痰浊证的病情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化痰通腑法可促进中风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

  • 老年人脑梗塞的中西医护理

    作者:孙淑芳;姜孔英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围,主要包括中经络、中脏腑,是老年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中经络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及肢体麻木,活动功能障碍,但神志清醒;中脏腑的主要表现为神志改变.在目前对脑梗塞的尚无特效治疗时,细致的中医辩证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