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叶升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任佳;高莉;谭雪;闫明

    目的 观察类叶升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慢性缺血再灌注痴呆大鼠模型,通过跳台、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海马及皮层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其他臂进入次数增加,新异臂潜伏期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新异臂进入次数增加,其他臂进入次数减少,新异臂潜伏期减少(P<0.05,P<0.01).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测试期潜伏期减少,犯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测试期潜伏期增加,犯错误次数减少(P<0.05,P<0.01);流式细胞仪及ELISA试剂盒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海马和皮层IL-1α、IL-2、TNF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IFN-γ 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海马和皮层IL-1α、TNF含量明显降低,血清、海马IL-2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IFN-γ 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类叶升麻苷可提高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可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其对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类叶升麻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林娟;高莉;霍仕霞;彭晓明;吴培培;蔡良谟;闫明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连续灌服类叶升麻苷10d后,以东莨菪碱建立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采用行为学实验(跳台法)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进行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TChE)以及脑组织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预先给予小鼠类叶升麻苷10 d可以改善东莨菪碱导致的记忆获得性障碍,与模型组比较,类叶升麻苷可显著延长小鼠跳台潜伏期,减少跳台错误次数;类叶升麻苷可使小鼠脑组织中T-SOD,GSH-Px,TChE活性、脑组织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类叶升麻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获得性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小鼠体内自由基生成以及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 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吴培培;霍仕霞;高莉;李建梅;林娟;蔡良谟;闫明;黄毅;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目的:建立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SD大鼠6只,灌胃类叶升麻苷150 mg· 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变化,并用DAS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3.5098X-0.0968,r=0.9968,在0.125~2.5mg·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5%,日间及日内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给药150 mg·kg-1的类叶升麻苷后,血浆中的类叶升麻苷的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α,t1/2β,AUC0-1,AUC0-∞,CL/F,V/F,Ka分别为0.361 h,1.126 mg·L-1,0.759,4.842h,3.134,3.766 mg·h·L-1,87.089 L·h-1·kg-1,207.704 L·kg-1,6.345 h-1.结论:建立了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该药的体内定量分析.

  • 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类叶升麻苷代谢的研究

    作者:张文秀;杨彪;胡玉梅;孟兆青;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人类叶升麻苷进行厌氧孵育.采用HPLC监测类叶升麻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同时运用HPLC-Q-TOF-MS鉴定类叶升麻苷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对类叶升麻苷进行代谢,代谢产物分别是3,4-二羟基苯乙醇、咖啡酸和3-(3'-羟苯基)丙酸.

  • 类叶升麻苷对冈田酸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白鹏;彭晓明;高莉;霍仕霞;赵萍萍;闫明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acteoside)对冈田酸(0A)诱导的SK-N-SH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20 nmol·L-1的冈田酸处理SK-N-SH神经细胞,建立AD样细胞模型,并以5,10,20 mg·L-1的类叶升麻苷拮抗其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标法试剂盒测定LDH渗漏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细胞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类叶升麻苷可明显改善SK-N-SH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LDH的漏出率,下调磷酸化tau蛋白在p-Ser 199/202,p-Ser 404位点的表达,上调非磷酸化tau蛋白在Ser 202,Ser 404位点的表达.结论:类叶升麻苷对冈田酸诱导的SK-N-SH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类叶升麻苷通过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作者:王洪权;王玉敏;崔其福;赵伟丽;成龙

    目的 探讨类叶升麻苷(AS)是否在PC12细胞中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进而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方法 类叶升麻苷(1、20和30 μmol/L)处理PC12细胞12 h,利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1mmol/L MPP+单独或与AS处理细胞,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细胞1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AS诱导的HO-1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浆内.HO-1抑制剂ZnPP减弱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 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的表达,可能参与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

  • 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在狗胃肠道内的生物转化

    作者:雷厉;宋志宏;李寅增;屠鹏飞;吴立军;陈发奎

    目的研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狗胃肠道内的代谢规律.探讨中药有效部位体内转化的研究方法.方法用反相HPLC,对ig苯乙醇总苷的狗粪便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以含量高的3个化合物为标准,比较不同时间胃肠容物及粪便中的含量.结果从粪便中分离得到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松果菊苷(echinacoside, I)、类叶升麻苷(acteoside, II)、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 III)和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2′-acetylacteoside, IV);经HPLC分析发现,各成分在胃及小肠运行期间相对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粪便中变化很大,其中松果菊苷由总苷中的48.0%降低到16.0%,而类叶升麻苷由11.0%升高为34.7%.结论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代谢主要发生在大肠,其中松果菊苷经脱糖反应转化成类叶升麻苷.

  • 类叶升麻苷对 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功能及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王国勇;董铁立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 AS)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功能及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实验组80例,分别以150 mg? kg-1? d-10.9%NaCl及D-半乳糖处理。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类叶升麻苷组,各20只,分别给予60 mg? kg-1? d-10.9%NaCl及30,60,120 mg? kg-1? d-1类叶升麻苷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用药20 d后胸腺、脾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脑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胸腺 T 细胞 CD3+、CD3+CD45RA+、CD3+CD28+、CD3+CD25+表达下降, CD3+PD -1+表达上升;脾 T 细胞 CD3+CD45RA+、CD3+CD25+呈下降趋势,CD3+CD25+Foxp3+表达上升。中、高剂量类叶升麻苷能够有效恢复胸腺、脾T细胞表达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模型组血清、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中、高剂量类叶升麻苷能够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表达水平变化,保护神经元功能。结论中、高剂量类叶升麻苷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恢复氧自由基代谢平衡,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类叶升麻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谭雪;高莉;任佳;毛乐静;闫明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清、海马和皮层中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东莨菪碱模型组、阳性药(盐酸多奈哌齐)组、类叶升麻苷低剂量组(30 mg·kg-1)、中剂量组(60 mg·kg-1)、高剂量组(120 mg· kg-1),每组12只,连续灌胃(ig)给药10d.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 mg·kg-1)建立小鼠获得性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和被动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检测小鼠血清、海马和皮层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含量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类叶升麻苷各剂量组均能够显著延长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P<0.01),增加小鼠穿环次数,优化小鼠在水迷宫中上台的探索模式,显著延长小鼠在跳台实验中的下台潜伏期(P<0.01),减少小鼠的跳台错误次数(P<0.01),以及显著升高小鼠血清、海马和皮层中ChAT酶及ACh的含量(P<0.01),抑制脑组织中AChE酶活力.结论:类叶升麻苷能够显著改善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小鼠体内ChAT酶含量,抑制脑组织中AChE酶活力,促进ACh的生成,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

  • 肉苁蓉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安春娜;张宏宁;蒲小平

    目的 介绍肉苁蓉的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归纳内苁蓉在神经药学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 与结论肉苁蓉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保护脑组织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 黑果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的研究

    作者:古丽米热·阿力木;沈海涛;郭寒;徐文斌;葛娟;何大俊

    目的 研究黑果悬钩子Rubus caesius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的抑制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不同萃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的PTP1B抑制活性.结果 从黑果悬钩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金丝桃苷(4)、(-)-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5);从叶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类叶升麻苷(6)、鞣花酸(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果悬钩子中分离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6表现出较好的PTP1B抑制活性,IC50为(27.41±0.61)μg/mL,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叶的醋酸乙酯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

  • Acteoside中文译名的商榷

    作者:江纪武

    Acteoside另有外文异名kusagin和verbascoside.中文译名有洋丁香酚苷(<中华本草>)、洋丁香苷(<中药辞海>)、毛蕊花苷、马鞭草苷、阿克苷[1]、臭梧桐酚酯苷、类叶升麻苷[2]、麦角甾苷[3]等.一个化合物有这么多中文译名,哪一种作正名(其他作异名)较好?其中有没有误名?如何规范?值得商榷.

  • HPLC法测定独一味中类叶升麻苷

    作者:刘婕;许浚;张铁军

    目的 建立藏药独一味中类叶升麻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1%醋酸水溶液(10:15:7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34 nm.结果 类叶升麻苷在0.227 2~1.363 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加样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确度与重现性好,适用于独一味中类叶升麻苷的测定.

  • 类叶升麻苷对缺糖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莉;彭晓明;霍仕霞;何燕;闫明

    目的 观察类叶升麻苷对连二亚硫酸钠致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诱导PC12细胞建立缺糖缺氧损伤模型,然后以0.1、1、10、100 μmol/L的类叶升麻苷拮抗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乙酰胆碱(Ach)水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TChE)活性.结果 采用缺糖缺氧损伤PC12细胞后,Ach水平、ChAT活力均降低;与不同浓度的类叶升麻苷(0.1、1、10、100 μmol/L)共孵育24 h后,各类叶升麻苷给药组均可提高Ach水平及ChAT活力,而TChE活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类叶升麻苷对连二亚硫酸钠联合无糖培养液造成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hAT活性进而增加Ach水平有关.

  • 独一味胶囊中2种成分的同时测定及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特征

    作者:雷旭伟;王双虎;周云芳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独一味胶囊(独一味)中胡麻属苷和类叶升麻苷,并研究其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mm×2.1 mm,1.7 μm)分析;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结果 类叶升麻苷的线性范围为1~250 ng/mL(r=0.998 9),低定量限为0.2 ng/mL;胡麻属苷的线性范围为0.5~100 ng/mL(r=0.998 6),低定量限为0.1 ng/mL;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8.84%,类叶升麻苷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5.33±8.64)%、(101.55±1.22)%和(96.89±5.42)%,而胡麻属苷分别为(103.89 ±9.18)%、(99.34±6.63)%和(95.88±3.69)%.大鼠静脉注射胡麻属苷和类叶升麻苷后,两者的t1/2分别为(1.45±0.28)h和(0.7±0.25)h,AUC(0-t)分别为(128.79±30.52) ng/(h·mL)和(98.39±16.52) ng/(h·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适用于这两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甘萍;霍仕霞;白鹏;高莉;彭晓明;何燕;闫明

    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acteosid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予300 mg·kg-1的类叶升麻苷后,采用HPLC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鼠灌胃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曲线下面积AUC、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2.37 h、2.916 h、1.031 μg·L-1·h、306.241 L·h-1.结论 类叶升麻苷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主要分布在肠、肺脏、脾脏组织中,在所研究的组织中未见特殊蓄积现象.

  • 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高莉;林娟;张富春;霍仕霞;彭晓明;闫明

    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造模,连续90 d.从第71天开始石杉碱甲组和类叶升麻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20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类叶升麻苷和石杉碱甲后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类叶升麻苷组在给药后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内SOD和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和脑组织内MDA含量(P<0.0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血清和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相关(P<0.01).结论 类叶升麻苷能够改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血清和脑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

  • 类叶升麻苷抗鱼藤酮致SH-SY5Y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高燕;蒲小平

    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抗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损伤,对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类叶升麻苷抗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rkin、α-Sy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细胞α-Syn分布.结果 ①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可明显降低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②0.5 μmol·L-1的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48 h能引起Parkin蛋白的明显降解及α-Syn蛋白二聚体增加;③预先用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处理细胞,能够有效减少鱼藤酮诱导的Parkin蛋白的降解,呈浓度依赖性;并能够抑制鱼藤酮诱导的α-Syn蛋白二聚体增加及α-Syn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 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SH-SY5Y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arkin蛋白的降解和抑制α-Syn蛋白的二聚体形成有关.

  • 类叶升麻苷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磊;蒲小平

    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在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滚筒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脑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通过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并对黑质纹状体进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免疫印迹分析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结果 ①经MPTP诱导的C57小鼠,其自主活动次数、滚筒运动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P<0.01);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黑质纹状体α-synuclein蛋白水平下降.②经类叶升麻苷(10、30 mg·kg-1)预处理后能明显改善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增加脑内多巴胺递质的含量,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黑质纹状体α-synuclein蛋白水平.结论 类叶升麻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C57小鼠PD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α-synuclein蛋白水平有关.

  • 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芳艳;蒲小平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染色分析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峰,以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 (DCFH-DA)为标记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①0.5 μmol·L-1的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48 h能引起细胞存活率的显著下降;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47.39%;大部分细胞胞体皱缩,突起缩短消失或断裂;染色质皱缩、浓缩、断裂及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上升.②预先用盐生肉苁蓉提取物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处理细胞6 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改善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25.87%, 23.97%, 10.45%;以DCFH-DA为标记探针检测到20 mg·L-1类叶升麻苷可明显抑制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产生. 结论类叶升麻苷能抑制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