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叶升麻苷通过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作者:王洪权;王玉敏;崔其福;赵伟丽;成龙

    目的 探讨类叶升麻苷(AS)是否在PC12细胞中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进而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方法 类叶升麻苷(1、20和30 μmol/L)处理PC12细胞12 h,利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1mmol/L MPP+单独或与AS处理细胞,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细胞1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AS诱导的HO-1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浆内.HO-1抑制剂ZnPP减弱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 AS可在PC12细胞中诱导HO-1的表达,可能参与AS对MPP+诱导损伤的抑制作用.

  • 热休克蛋白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

    作者:范国华;陈生弟;戚辰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热休克诱导HSP的表达以及转染的HDJ-1基因在细胞内的过表达.通过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丙咪唑羰花青碘化物(JC-1)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观察MPP+对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和活性氧族(ROS)的影响以及HSP的保护作用.结果热休克后4 h即有Hsp70(7.37±1.17)和HDJ-1(2.32±0.37)增加,并至少持续到72 h;同样,转染24h后HDJ-1基因在细胞内过表达(1.26±0.06),并至少持续到72h.MPP+能引起线粒体膜电势降低(60.77±3.68),同时细胞内ROS上升(483.18±16.98).热休克和HDJ-1基因过表达不仅能维持线粒体膜电势(热休克组68.32±3.42,转HDJ-1组66.13±3.31),而且还能抑制ROS的产生(热休克组449.45±18.80,转HDJ-1组470.56±23.53),其中热休克的作用更强.结论 HSP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应激来减轻MPP+毒性,从而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

  • 莱菔硫烷拮抗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作者:鲍兵;陈志颖;柴竞艳;周君;吴丹;殷小平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对体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MPP+损伤PC12细胞制备氧化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莱菔硫烷加入培养基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后续实验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莱菔硫烷组(B)、MPP+损伤组(C)、莱菔硫烷预处理+MPP+损伤组(D).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不同浓度莱菔硫烷预处理PC12细胞活力变化及不同分组PC12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组PC12细胞中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分组PC12细胞内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醌还原氧化酶1(NQ0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组细胞存活率(98.70%)与MPP+(500μmol/L)组(58.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83,P<0.05),D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C组细胞凋亡率升高,D组细胞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莱菔硫烷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减低.C组Nrf2、HO-1、NQ01蛋白表达下降,D组Nrf2、HO-1、NQ0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莱菔硫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莱菔硫烷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途径实现.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嗜铬细胞瘤细胞自噬应激并导致α-突触核蛋白的自噬性清除障碍

    作者:石际俊;蔡增林;张萍;杨亚萍;王芬;毛成洁;孙雪;刘春风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所诱导的自噬应激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MPP+导致α-突触核蛋白自噬性清除障碍及其异常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MPP+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盐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用MDC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自噬水平的变化及α-突触核蛋白、LC3-Ⅱ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在细胞内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MPP+处理后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与未处理组相比(PC12组:0.20±0.08;A30P组:0.76±0.09),PC12+MPP+组(0.66±0.07,t=5.7271,P=0.0023)和A30P+MPP+组(1.71 4±0.40,t=8.6100,P=0.0005)α-突触核蛋白表达增加;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自噬泡的平均数目均增高.另外,MPP+处理后,α-突触核蛋白和LC3-Ⅱ的荧光信号及其共定位增加,尽管LAMP-1标记的溶酶体荧光信号增加,但与LC3-Ⅱ标记的自噬体共定位程度却减小.结论 MPP+导致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出现障碍,引起α-突触核蛋白的自噬性清除障碍与自噬应激的出现,终导致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

  • 14-3-3蛋白过表达减轻MPP+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

    作者:陈小武;孙圣刚;程道宾;田有勇;何静

    目的 探讨14-3-3蛋白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pcDNA3.1(+)-14-3-3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C12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14-3-3蛋白细胞株;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酶标仪分别检测14-3-3蛋白过表达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力、凋亡率和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 14-3-3蛋白过表达显著增加PC12细胞SOD活性[质粒转染组(9.13±0.41)U/mg,MPP+组(6.45±0.52)U/mg]和GSH-Px活性[质粒转染组(89.66±3.42)μmol/mg,MPP+组(82.73±4.15)μmol/mg]、增强细胞活力[吸光度(A570):质粒转染组0.78±0.06,MPP+组0.54±0.07]、抑制细胞的凋亡(质粒转染组11.87%±3.26%,MPP+组36.30%±2.39%).结论 14-3-3蛋白过表达对MPP+的毒性有保护作用,这是通过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实现的.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激活核因子相关因子2保护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叶钦勇;徐先结;叶林峰;张晓东;黄碧霞;朱元贵;陈晓春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MPP+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MPP+诱导的PC12细胞,选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120作为干预药物,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表达量及核内外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成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01)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MPP+明显降低细胞生存率,具有浓度依赖效应,而EGCG预处理能明显抑制MPP+对细胞的损伤作用;Westem blot结果显示MPP+模型组NRF2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8%±5% (t=6.102,P<0.01),EGCG预处理组NRF2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88%±6%(t=11.172,P<0.01),U120则能抑制EGCG诱导NRF2表达增加的效应,为对照组的148%±15%(t=6.118,P<0.01);EGCG预处理组NRF2核内蛋白量的增加更加明显,为对照组的258%±2%(t=21.995,P<0.01),U120+ EGCG+ MPP+组核内NRF2蛋白量较EGCG预处理组明显减低,为对照组的158%±1%(f=8.058,P<0.01).与NRF2的变化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EGCG预处理组抗氧化酶HO-1、NQO1 mRNA水平较其余各组明显增高,U120也可抑制EGCG对HO-1和NQO1 mRNA的诱导效应.结论 EGCG能保护MP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激活ERK-NRF2途径,诱导下游HO-1、NQO1等抗氧化酶表达有关.

  • Notch信号通路在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巴黎;丁雪冰;王雪晶;马明明;何攀;张杰文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活性变化及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对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1)体外培养的SHSY5Y与不同浓度(0、0.5、1、1.5、2 mmol/L)的MPP+共同孵育0、24、48、72 h.Annexin V-FITC/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及Hes-1的表达.(2)将10 μmol/L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预处理15 min后的SH-SY5Y细胞与1.5 mmol/LMPP+共同孵育48 h,Annexin V-FITC/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PP+以剂量(3.20%±0.19%、10.00%±1.72%、20.60%±3.76%、32.80%±5.12%、46.00%±5.06%,均P< 0.05)和时间(2.80%±0.21%、12.30%±1.82%、19.60%±2.89%、35.00%±4.78%,均P< 0.05)依赖方式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并显著上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DAPT可显著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3.10% ±0.21%比35.50%±4.98%、19.20%±2.98%,均P< 0.05)以及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结论 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中Notch信号通路活化,DAPT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激活,减少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 MnCl2和MPP+诱导SK-N-SH细胞氧化应激及自噬的比较

    作者:刘文丽;窦长松;王裕;赵鹏;傅娟玲;姚碧云;周宗灿

    目的 研究锰和1-甲基-4-苯基吡啶(MPP+)引起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异同,进一步探讨锰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以0.0625、0.125、0.25、0.5、1.0和2.0 mmol/L MnCl2和MPP+分别处理SK-N-SH细胞24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0.125、0.25、0.5 mmol/L MnCl2和MPP+分别处理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体,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Ⅱ/LC3-Ⅰ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0625~2.0 mmol/L MnCl2和0.125~2.0 mmol/L MPP+处理组SK-N-SH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且0.25~2.0 mmol/L MnCl2处理组SK-N-SH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同剂量MPP+处理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0.125~0.25 mmol/L MnCl2和0.125~0.5 mmol/L MPP+处理组SK-N-SH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增加,0.25~0.5 mmol/L MPP+处理组细胞内ROS含量明显高于相同剂量MnCl2处理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0.25~0.5 mmol/L MnCl2和MPP+处理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值均明显增加,P62表达均明显下降,且0.125~0.5 mmol/L MPP+处理组LC3-Ⅱ/LC3-Ⅰ值明显高于相同剂量MnCl2处理组,0.125和0.25 mmol/L MPP+处理组P6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同剂量MnCl2处理组(均P<0.05).结论 MnCl2和MPP+均可引起SK-N-SH细胞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且MPP+对SK-N-SH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明显高于MnCl2.

  •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干预

    作者:徐冰;张朝东;田国萍;王宏;赵刚;文锋;钟志红

    目的:收集体外培养、纯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检测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泌情况,并观察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PC12细胞由协和医科大学细胞培养中心提供.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Sigma,USA,批号3707312).②选取清洁级SD大鼠20只,麻醉后取股骨和胫骨,去净肌肉取骨髓,按1010 L-1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培养基中,通过弃悬浮细胞及换液后可得到较纯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第10天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当第2代细胞扩增至铺满瓶底80%时,改用含体积分数为0.05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条件培养液,48 h后收集培养液,经超滤浓缩系统(截留分子量为10 000)浓缩10倍后过滤除菌.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24孔板内,贴壁后多聚甲醛固定,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免疫荧光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消化后进行细胞计数,按1×108 L-1接种于75 cm培养瓶,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20 mL,于培养第5,10天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含量.④PC12细胞置于RPMI1640培养液中,内含体积分数为0.1的马血清和0.05的胎牛血清,汇集至80%时进行传代接种,液氮罐中贮存备用.实验前首先置换培养液,使血清浓度降至为仅含0.01马血清和0.01胎牛血清,24 h后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体系中不加入任何药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组,接种后24 h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μL;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接种后24 h分别加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使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μmol/L;联合组,接种后24 h加入200 μ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24 h后再分别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μL.⑤各组细胞于给药后24,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PC12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其表面抗原CD45呈阴性,而CD44表达阳性.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检测:第5,10天培养上清液中的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浓度为(44.57±5.96)ng/L和(45.41±6.33)n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PC12细胞凋亡情况:联合组200 μ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42.34±3.21)%;加入30,60,120 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为(31.96±2.89)%,(17.89±1.78)%,(10.08±0.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药物作用48 h与24 h情况相似.④给药后各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及mRNA的表达:联合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t=0.05~0.32,P均<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产生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有关,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和mRNA水平实现的.

  • 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晓晶;宋运好;龚守良;姜晓燕;曲雅勤;WOLF-DIETER Raush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怀孕第14天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元,采用MPP+(10μmol·L-1)在体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MPP+药物组及5个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0.01、0.10、1.00、10.00和100.00 μmol·L-1)与MPP+共同给药组.应用酪氨酸脱氢酶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对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第12天,单纯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10μmol·L-1和100.00μmol·L-1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高于单纯MPP+药物组(11.83%和21.26%) (P<0.05).0.10和100.00 μmol·L-1胞二磷胆碱加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单纯MPP+药物组(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可有效地防止MPP+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可能为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途径.

  • 松果菊苷对MPP+诱发的线粒体碎片化、自噬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敏;周密;石莹;李文伟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引起的SH SY5Y细胞线粒体碎片化、自噬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pp+诱导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并设对照组,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比较SH SY5Y细胞线粒体的形态;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及线粒体自噬;观察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Mpp+可引起SH SY5Y细胞线粒体碎片化,线粒体膜电势显著下降,线粒体自噬及细胞凋亡增加.低、中、高剂量松果菊苷都能明显抑制MPP+诱导的线粒体膜电势下降,使线粒体自噬及细胞凋亡增加(P<0.05),高、中剂量组的效应比低剂量组的更好.然而,松果菊苷三个剂量组对MPP+诱导的线粒体碎片化都没有明显效应.结论:松果菊苷可以减轻Mpp+诱发的SH 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但对线粒体形态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 丹酚酸B对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军岭;杨侠

    目的 探讨丹酚酸B (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PP+处理PC12细胞建立线粒体损伤模型,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合成,PCR检测线粒体DNA及PGC-1、NRF-1、TFAM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SalB能减轻MPP+所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线粒体ATP合成减少(P<0.05);SalB能增加MPP+处理后线粒体DNA及PGC-1、NRF-1、TFAM基因表达(P<0.05);SalB增加MPP+处理后Opa-1和Mfn-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Drp-1和Fis-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alB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对MPP+所致线粒体损伤PC1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丹皮酚抑制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浩;耿赵铭;胡智伟;王舒燕;赵冰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l/L丹皮酚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以赫斯特荧光染剂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生成,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凋亡细胞增多,活性氧生成增加,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活性上调、Bax/Bcl-2比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丹皮酚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并抑制活性氧生成,降低Bax/Bcl-2的比值及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帕金森病模型PC12细胞凋亡,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caspase-3活化有关。

  • MP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方芳;陈晓春;朱元贵

    目的探讨1-methyl-4-phenylpyridium iodide(MP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通过TUNEL染色、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DNA倍体分析检测MP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 MPP+可明显地抑制SHSY5Y细胞的生长,并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主要表现为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增多,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在DNA周期中的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 结论 MPP+通过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方式发挥毒性作用.

  • 人参首乌提取物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亚东;罗展远;蔡志达;徐玮;黄亿健;余江锋;贝伟剑

    目的 研究人参首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联用丙磺舒(MPT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使用不同剂量人参首乌提取物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致密区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变化;1-甲基-4-苯基吡啶(MPP+)刺激损伤不同浓度人参首乌提取物预处理的SH-SY5Y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荧光探针2',7 '-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H-DA)进行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 人参首乌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帕金森病小鼠大脑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神经元的丢失,抑制Mpp+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论 结合前期药效学的研究结果,人参首乌提取物可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帕金森病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 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锦华;黄其林;张可成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PP+加入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培养液中,分别测定[3H]多巴胺和[3H]胆碱摄取能力及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3H]多巴胺摄取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但对[3H]胆碱摄取力无抑制作用(P>0.05);这种抑制作用在未抑制胶质细胞组明显强于抑制胶质细胞组(P<0.05);加用MPP+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P<0.05),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MPP+对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中药肉苁蓉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田季雨;陈建宗;陈晓莉;杨浩

    目的:观察中药肉苁蓉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建立PC12细胞凋亡模型,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结合光镜荧光染色核形分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检测,研究中药兔血清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结果:含1/2和2倍等效剂量组中药兔血清(ig剂量为肉苁蓉生药1.6, 3.2和6.4 g/kg)处理的PC12细胞经MPP+作用后,凋亡率分别为16.0%, 10.2%和2.8%,与空白组(18.6%)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肉苁蓉具有拮抗MPP+导致的细胞凋亡作用.

  • 银杏叶提取物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所致帕金森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素芬;杨正钦;吴芹;孙安盛;黄燮南;石京山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及其离子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帕金森症(PD)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脑立体定位仪向黑质(AP-5.4 mm,-2.2mm,H 8.3 mm)内注射MPTP诱导大鼠旋转.在注射MPTP 24 h后将大鼠处死,硫代巴比妥法测定黑质中丙二醛(MDA),羟胺法(即改进的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波长310 nm,发射波长390 nm)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HE染色,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记数凋亡细胞,观察不同浓度EGb(25,50,100 mg/L)在6 h,12 h,24h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EGb 100 mg/kg组可减少模型鼠的旋转次数及旋转持续时间(n=10,P<0.05);与MPTP组比较,EGb50mg/kg和100mg/kg组MDA相对降低,SOD及DA相对增高(n=10,P<0.05和P<0.01).MPP+10μmol/L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EGb50和100 mg/L组在6 h,12h,24 h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和P<0.01,n=3).结论:EGb对MPTP诱导的PD动物模型及其离子MPP+诱导的PD细胞模型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 迷迭香酸对MPP+导致MES 23.5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杜婷婷;宋宁;谢俊霞;姜宏

    目的 观察迷迭香酸对1-甲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MPP+)所致MES 23.5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迷迭香酸对MPP+处理的MES 23.5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10-9~10-6 mol/L的迷迭香酸对MES 23.5细胞无毒性作用(F=0.581,P>0.05).200 μmol/L的MPP+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F=44.863,P<0.01),而应用10-9~10-6 mol/L的迷迭香酸预孵育细胞后,能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P<0.01).结论 迷迭香酸能拮抗MPP+对MES 23.5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