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应激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文涛;杨来启;王晓峰;张红宾;李淑艳;胡淑芳;吴兴曲;刘光雄

    为探讨急性应激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我们对强迫游泳应激方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于下.对象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应激后1 h、3 h组(简称1 h组、3 h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三组大鼠均在安静的室温下适应性饲养1周,自由饮食,自然昼夜节律光照.

  • 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健鹰;汪贺媛;孙长春;黄健;张湘华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惟一对因治疗的手段.尘螨是一种世界性的过敏原,在我国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发作的主要致敏原之一.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螨变应原疫苗--阿罗格(Allergovit)进行免疫治疗,观察1年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5)的变化,以了解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探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琳;贺郎秋;方志雄;贾晖

    目的 探讨在手足口患儿的治疗中,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对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此次选取的9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儿科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按照抛硬币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两组患儿均通过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添加炎唬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细胞因子以及总有效率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用药后,治疗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指标IgA、IgG、IgM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炎唬宁联合干扰素可以有效提升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细胞因子,其临床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秀聪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7 d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中,能够促进脑细胞修复,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对改善患儿预后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探讨

    作者:罗雪莲

    目的 分析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方便选取的该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病情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血清细胞因子、心损伤标志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6.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448);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2.7±4.0)分vs(16.0±4.5)分](t=3.002,P=0.004)、hs-CRP[(53.4±6.6)mg/L vs(69.2±8.0)mg/L](t=8.344,P=0.000)、BNP[(519.4±136.7)pg/mL vs(638.4±150.6)pg/mL](t=3.205,P=0.002)、cTnl[(1.0±0.3)μg/L vs(1.7±0.5)μg/L](t=6.575,P=0.000)、CK-MB[(96.8±33.1)IU/L vs(151.0±40.9)IU/L](t=3.560,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BP[(63.3±5.2)mmHg vs(53.8±4.9)mmHg](t=7.283,P=0.000)、SBP[(97.0±9.8)mmHg vs(82.4±9.0)mmHg](t=6.010,P=0.000)、MAP[(79.5±8.4)mmHg vs(68.4±7.8)mmHg](t=5.304,P=0.000)、CVP[(7.2±1.9)mmHg vs(5.6±1.6)mmHg](t=6.528,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血必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建议将这一治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晓萍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治疗及血清细胞因子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能在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并且效果满意.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付姬宇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细胞因子造成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选取12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为观察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TNF-α、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百草枯中毒患者细胞因子变化与临床治疗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洪英;王梓凌;宋津晓;董琦;斯重阳;齐惠军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为A组观察组(n=20),同时并另设B组对照组(健康人,n =20),将两组进行静脉血和动脉血的采集检测及比较对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细胞因子PDGF、IGF-1、TNF-α和IL-10等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IL-6相比较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对百草枯中毒造成的肺、肝和肾的损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干扰素联合炎唬宁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佳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唬宁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涉县医院儿科接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干扰素治疗(按照8万 U/kg用量选用α-2 b干扰素,进行肌内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按照10 mg/kg的用量加入到浓度为5%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5d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6、IL-10]、免疫球蛋白水平( IgM、IgG、IgA)的变化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均有所降低,观察组 TNF-α、IL-1β、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35±8) ng/L 比(40±9) ng/L,(12±5) ng/L 比(16±5) ng/L,(15±3) ng/L 比(17±3) ng/L,(25±7) ng/L比(29±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M、IgG、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0.3) g/L 比(1.2±0.3) g/L,(9.4±0.4) g/L 比(9.2±0.4) g/L,(1.4±0.3) g/L比(1.2±0.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43/45)比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唬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抗炎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焦虑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磊;赵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情况及与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依据肺功能进行分级,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测定患者血清IL-8、TNF-α.结果 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COPD患者HA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IL-8、TNF-α 水平与COPD患者HAD评分呈正相关(P<0.01),中重度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中细胞因子IL-8、TNF-α 高于轻度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876.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与炎症因子IL-8及TNF-α 相关.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宋雨阳

    目的:分析丁苯酞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用药策略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和试验组(n=49).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 reaction protein,hs-CRP)、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s-CRP、IL-6水平、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为(5.71±1.05)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的(17.78±3.73)、(9.23±2.56)分,GCS评分为(12.51±1.73)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的(8.76±1.49)、(10.20±1.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强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恢复.

  • 妥洛特罗贴剂在喘息性疾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炎症的影响

    作者:杨志华;彭秀英

    目的 分析妥洛特罗贴剂在喘息性疾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肺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炎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12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妥洛特罗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好转(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F%(86.0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4.96)(t=11.569,P=0.000).观察组患者的喘鸣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后IL-5、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5、IL-6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更低(P<0.05).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喘息性疾病患儿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龚宗炼;陈静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两组,每组各26例。单一组采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1、4、7、10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内毒素、IL-6及IL-8水平。结果①单一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5.9±2.7)天和(5.8±3.0)天,明显高于联合组的(4.0±1.1)天和(4.1±2.5)天,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4)天、(6.7±2.4)天和(23.2±1.9)天,明显低于单一组的(6.9±2.7)天、(9.1±3.3)天和(31.6±4.1)天,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第一天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联合组TNF-α、内毒素、IL-6及IL-8水平分别为(30.02±11.43)ng?L-1、(0.26±0.09)ng?L-1、(92.43±12.04)ng?L-1和(32.94±17.62)ng?L-1,均低于单一组的(48.53±16.16) ng?L-1、(0.49±0.16)ng?L-1、(110.38±15.72)ng?L-1和(43.33±18.58)ng?L-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方案能有效抑制血清内IL-6及TNF-α合成,起到保护肠粘膜、降低患者肠道内毒素移位的作用,能减少因肠道粘膜损伤导致的胰腺炎症介质升高,有效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存率。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意义

    作者:王冬;温兆华;吴燕晓;王增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与白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表达水平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者病情将患儿分成普通组与重症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被检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3组被检者免疫蛋白水平.结果 重症组患儿IL-1β、TNF-α、IL-6与IL-10表达情况均高于普通组与对照组(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儿与重症组患儿IgM、IgG、Ig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普通组患儿IgM、IgG、IgA的表达水平与重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中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升高,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是反应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可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 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补体成分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惠学志;黄红莹;尹学亮;许国强;王葆芳

    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是由于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因素损害产生的过度炎症性纤维增殖性反应。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血小板、平滑肌细胞通过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血管调节因子相互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研究表明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通过粘附分子介导与内皮细胞粘附,其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3〕。为探讨AS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我们检测了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C5b~9(sC5b~9)等指标,报告如下。

  • 总细胞因子免疫检测——一种更准确的细胞因子测定方法

    作者:

    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能反映机体各器官内的炎症反应与修复过程。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与器官功能障碍有关,但目前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变化常不一致。近,美国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新的竞争性结合免疫分析技术,研究了创伤患者早期血液中游离型与结合型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并与目前常用的标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抽取了创伤患者入院时的外周血液, 但将转院、妊娠、24小时内死亡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化疗、器官移植以及其他慢性免疫疾病患者除外。采用竞争性结合免疫分析和ELISA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总细胞因子和游离型细胞因子的含量,包括白介素1(IL1)、IL6和IL10。结果发现,竞争免疫法测出的总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高于ELISA方法的测值,约10~500倍,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缺乏相关性(r2=0.193)。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与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浓度无显著差异(IL1为56 ng/L vs.37 ng/L,IL6为16 ng/L vs.25 ng/L,IL10为14 ng/L vs.26 ng/L),而用竞争免疫法检测,创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为3 320 ng/L vs.1 470 ng/L,P<0.05;IL6为2 415 ng/L vs.1 048 ng/L,P<0.05;IL10为2 307 ng/L vs. 1 480 ng/L,P< 0.05)。研究者认为,采用竞争性结合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和体液中结合与游离的细胞因子总水平,对于反映机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因子表达紊乱更为准确和客观。胡 森编译自《Journal of Trauma》2001,50:821825

  • 心肺复苏成功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观察

    作者:罗显荣;伍伟玲;叶小群;王琳;周训森

    我们观察心肺复苏成功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旨在探讨心肺复苏后机体炎症反应状况.报告如下.

  • 川芎嗪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炳炜;刘长文;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P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TM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TMP 120 mg,每日1次,疗程为10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10d测定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共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计算两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NT-proBN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5d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NT-proBNP(ng/L):334.25±36.46比577.72±60.34,TNF-α(ng/L):388.48 +43.38比507.74±31.63,均P<0.05],TMP治疗组从治疗后1d开始即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NT-proBNP(ng/L):387.44±36.39比571.67±56.34,TNF-α(ng/L):403.79±23.20比505.82±31.31,P<0.05];且TMP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1).两组治疗后LVIDs逐渐缩短,FS、LVEF逐渐升高,于治疗10d达低或高水平,且TMP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TM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LVIDs、LVEF于治疗5d表现出统计学差异[LVIDs (mm):43.23±5.57比48.21±2.29,LVEF:0.47±0.02比0.41±0.02,均P<0.05],FS于治疗1d起表现出统计学差异[FS:(23.92±1.81)%比(22.84±1.79)%,P< 0.05].TMP治疗组ICU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d:13.16±2.67比16.48±3.08,P< 0.05),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20% (5/25)比36% (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拮抗TNF-α可以改善预后;中药TMP对脓毒症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 心脑康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军;邓伟;张进;曹立明;陈川

    目的:探讨心脑康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心脑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清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减少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 CRP、IL-6、sICAM-1、sVCAM-1、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VEGF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的更明显(P<0.05)。两组WBV、PV和FIB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康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伟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L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和GC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89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