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白吉伟;郑仕奇;桂松柏;王帅;李储忠;杜江;赵澎;曹磊;张亚卓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专业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123例斜坡脊索瘤患者,共行内镜手术160例次.对可能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行160例次手术,斜坡脊索瘤在神经内镜下全切除46例次,全切率为28.8%.在所分析的因素中,肿瘤所在斜坡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肿瘤钙化程度、肿瘤体积、质地、导航的应用、手术治疗史、放射治疗史以及治疗年代等对全切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切除斜坡脊索瘤安全、有效.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包括肿瘤位于斜坡的部位、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钙化程度、体积、质地以及手术和放射治疗史等.全切率随着导航等新设备的应用和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显著提高.

  • 不同方法颅底重建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

    作者:严玉金;李江;王新东;余建军;励勇;管敏武;王慧晓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颅底重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46例颅底重建患者的资料,按照颅底重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术中行“三明治法”修补,对照组术中仅用人工脑膜或肌腱膜直接缝合硬膜破口重建.观察两组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3 ~ 36个月,平均18.5个月.21例观察组患者仅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无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8%(1/21).对照组25例发生脑脊液漏8例,其中5例合并颅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脑膜脑膨出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10/2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急诊术中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可有效控制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 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曾宪海;汤文龙;李娟娟;赵海亮;邱书奇

    目的 对颅底斜坡区周围的重要解剖标志进行观察,为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临床手术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具湿性头颅标本,分别进行显微和内镜解剖学研究.结果 ①通过模拟经鼻扩大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确定了内镜下磨除斜坡区域骨质可以暴露自脚间窝至枕骨大孔的脑干腹侧面及三对血管神经复合体.②骨性斜坡区由蝶骨体及枕骨斜坡部共同构成,该区域的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岩斜裂位于斜坡区的外缘,将枕骨与颞骨岩部分隔开.结论 ①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可根据斜坡区及其邻近的后颅窝病变的具体位置通过磨除局部斜坡区骨质后到达并切除病变组织;②理解和掌握斜坡区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术者对该区域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内镜下经鼻中颅底肿瘤活检术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倪富强;李红艳;伊海金;刘丕楠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颅底肿瘤活检术应用的临床意义、适应证、手术经验以及并发症.方法 局麻或全麻鼻内镜下经鼻对48例中颅底肿瘤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结果 成功率95.8%,2例因术中出血多,无法辨认活检部位而失败.鼻内镜下一次活检确诊者42例,两次活检确诊者4例.瘤周活检样本阳性率为82.6%,瘤体深部活检样本阳性率为97.8%,配对X<'2>检验,两个活检部位病理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2).85.4%患者术中出血少于50 ml,仅1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 鼻内镜下中颅底肿瘤活检术可明确颅底病变性质,损伤小,方法 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后续手术方案及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的依据.病理阳性率与活检部位有关,系列活检可增加诊断阳性率.

  • 内镜经鼻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秋航;孔锋;严波;倪志立;吕海丽

    目的 总结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外科治疗斜坡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24例斜坡病变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脊索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鳞状细胞癌6例,脊索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结果 24例患者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12~51个月,有3例死亡.完全切除的22例中,术后5例复发,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43个月行第2次内镜经鼻手术,前者于第2次手术后26个月死亡,后者至今生存.1例于术后18个月行经颅手术;2例分别于术后38个月和术后12个月复发,未行治疗,带瘤生存.次全切除的2例中,1例脊索肉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另1例术前曾行经颅手术,颅内中脑前方有瘤组织残留,于术后5个月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 内镜经鼻治疗斜坡肿瘤不仅微创,而且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暴露和处理病变的范围大.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内镜经鼻对于斜坡病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 后颅窝神经根疾病再手术

    作者:樊兆民;韩月臣;李建峰;樊忠;徐磊;王海波

    目的 探讨后颅窝神经根疾病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再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0至2007年临床收治的术后复发的后颅窝神经根疾病病例14例,包括三叉神经痛5例,面肌痉挛5例,舌咽神经痛4例,总结其临床和再手术术中发现特点.结果 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复发者,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2例,疼痛复发部位与术前相同,3例三叉神经感觉根第2、3支切断术后患者均为同侧第一支复发,其中4例接受再次感觉根部分切断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2~11年未复发.5例而肌痉挛患者,4例再次梳理术后症状部分改善,1例没有改善.4例舌咽神经痛术后复发患者,2例发现舌咽神经再生吻合,1例发现舌咽神经近侧断端和迷走神经粘连,还有1例术中未发现舌咽神经再生及粘连情况,再次手术探查,切断再生神经及相邻2支迷走神经纤维根丝,随访2~5年无复发.术区一般病理改变包括:小脑与岩骨脑膜粘连严重;新生血管丰富,极易出血;行MVD患者的神经与周围相关血管和术中放置的涤纶布等减压材料粘连紧密,无法分离,初次手术部位局部瘢痕粘连,失去正常解剖结构,明显增加再次手术操作风险.结论 三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术后复发病因不明,舌咽神经痛复发可能的原因为神经纤维再生吻合、粘连及临近迷走神经纤维交通支引起.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术后复发再次行神经纤维切断疗效确切.面肌痉挛复发再次面神经梳理手术效果较差.

  • 前颅窝底小脑组织异位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李松涛;汪文胜;成丽娜;黄泽春

    病史:患者,男,6岁11个月。发现易疲倦6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家人发现活动相对较少,容易疲倦。上幼儿园时会不定时出现上课易睡着现象,但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等症状。查体:神志清楚,语言留利,智力正常。左眼睑略有下垂,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良好。嗅觉正常。心肺及腹部均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各项检查未见异常。

  • 前颅窝脑膜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杨淑辉;杨家斐;邢新博;胡明艳

    患者,女,15岁,我院住院病人,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当时摔倒在地,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抽搐发作,持续约半小时,无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后曾再次发作2次,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发作后可自行缓解。曾在厦门莲花医院做过头颅CT平扫检查,福建省立医院做过MR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入我院后未做相关影像检查。

  • 经鼻入路处理斜坡病变的虚拟影像解剖研究

    作者:李俊峰;王守森;荆俊杰;王如密

    目的 在虚拟现实(VR)环境下观察经鼻入路虚拟解剖,并建立斜坡区虚拟解剖模型,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例无鞍区及斜坡区病变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 ~ 70(43.0±0.3)岁,行16排螺旋CT头部薄层扫描血管造影及MRI薄层扫描检查,数据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进行斜坡区三维重建及经鼻人路虚拟解剖观察.结果 20例均成功实现了斜坡区相关结构的虚拟重建,并进行了相关解剖数据的测量.同时应用VR系统模拟经鼻人路,明确经鼻人路斜坡骨质磨除界限,斜坡骨质开窗侧方的扩展受到斜坡旁颈内动脉的限制,上方受到鞍底的限制,下方受到上颌骨及硬腭的限制而无法完全显露下斜坡.结论 VR技术可精确重建斜坡区解剖模型,并可模拟手术入路,为经鼻人路处理斜坡病变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 跨颅窝的高密度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吕发金;罗天友;方维东;李咏梅

    患者女,31岁.因恶心、呕吐6个月,头痛伴多饮、多尿、月经紊乱3个月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理解力、记忆力正常;右侧嗅觉丧失;双侧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光反射(++),右侧角膜反射(+),眼底见双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动、静脉比(A∶V)为1∶3;右耳听力减退;右额部触觉减退;颈阻抗试验(-);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Chiari Ⅰ型畸形并发脊髓空洞症的MRI颅脑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振福;李振芝;李振敏;王晓华;王黎明;吴伟

    目的运用MRI对Chiari I型畸形患者进行颅脑形态学测量,探讨Chiari I型畸形患者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正常国人和24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26例不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 I型畸形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和神经结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畸形组与正常组枕大孔平面延前池前后径分别为(4.2±1.8)mm和(6.6±1.4)mm,前者明显小于后者(t=7.30,P<0.01),畸形组脑颅比明显大于正常组(t=7.33,P<0.01),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28,P>0.05)。Chiari I型畸形脊髓空洞组和无空洞组枕大孔平面的延前池前后径分别为(2.9±1.4)mm和(5.5±1.1)mm,前者明显小于后者(t=7.26,P<0.01),脊髓空洞组枕大孔平面延髓前后径大于无空洞组(t=2.16,P<0.05),小脑扁桃体前后径大于无空洞组(t=3.97,P<0.01),小脑扁桃体后脑脊液间隙的前后径小于无空洞组(t=5.77,P<0.01);脊髓空洞组的脑颅比大于无空洞组(t=2.68,P<0.05),延髓下移程度大于无空洞组(t=3.25,P<0.01);后颅窝颅腔形态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hiari I型畸形患者的后颅窝及枕大孔区过度拥挤导致第4脑室出口受阻,以及因颈延髓联合部受压,影响脊髓中央管的通畅性,使搏动性的脑脊液不断冲击具有活瓣效应的脊髓中央管,进而引发脊髓中央管扩张,这可能是Chiari I型畸形并发脊髓空洞症的主要原因。后颅窝MRI测量对Chiari I型畸形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CT测量成人骨性后颅凹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解中福;田超;靳松;韩彤;崔世民

    目的 探讨成人骨性后颅凹(PCF)狭窄的MSCT诊断标准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SCT及M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100名(男、女各5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和经MSCT检查及临床、手术证实的52例枕大孔区骨畸形患者(异常组)的PCF容积(PCFV)、PCF高径(PCFH)、斜坡长度(CL)、斜坡倾斜角(CG)、枕骨鳞部长度(SL)、枕大孔前后径(FMD),对其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PCFV、PCFH、CL、SL、FMD、CG测量结果,对照组男性分别为(168.2±12.3)cm~3、(38.2±1.2)、(47.1±2.8)、(41.1±1.8)、(36.6±4.9)mm、(51.5±3.6)°,女性分别为(157.5±10.2)cm~3、(36.5±1.4)、(46.2±2.2)、(39.7±1.3)、(35.2 ±3.8)mm、(49.6±3.1)°;异常组分别为(128.7 ±11.7)cm~3、(30.6±1.9)、(36.2 ±1.4)、(37.3 ±0.9)、(33.9 ±3.5)mm、(44.5±2.8)°.对照组内不同性别之间PCFV、PCFH、CL、SL、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0、6.44、4.84、4.43、2.81,P值均<0.01),各组间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对照组男性与异常组PCFV、PCFH、CL、SL、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2、24.04、25.01、14.17、10.99,P值均<0.01);对照组女性与异常组PCFV、PCFH、CL、SL、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3、17.80、27.50、11.67、8.73,P值均<0.01);对照组男、女FMD与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2.07,P值均>0.05).结论 MSCT可对PCF进行定量测量,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PCF的应用解剖及其病理特征的研究.

  • Chiari畸形后颅窝的形态学研究及手术选择

    作者:马长城;王振宇;袁慧书

    1890年,有研究首先对Chiari畸形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但人们对该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一直没有一致意见.目前国外主要的观点是:枕骨发育异常导致后颅窝狭小,与正常发育的后脑不相适应,从而引起小脑扁桃体下疝[1,2].目前国内在此方面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鲍圣德;王象昌;张建国;尤玉才;霍惟扬;张彦芳;葛为勇

    目的: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7月~1998年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16/30),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24/30),良4例,差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涂明;郑伟明;苏志鹏;叶盛

    目的 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PFS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术前确诊为PFSHs.肿瘤全切除22例,开颅后肿瘤未全切除1例.23例患者术后随访0.33~9.00(2.96±2.73)年,其中20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能生活自理,死亡2例.结论 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术前诊断PFSHs的主要方法.PFSHs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术中应用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并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 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罗永春;秦家振;张洪钿;戴宜武;徐如祥;李运军

    目的 针对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原因进行防治研究,为减少后颅窝开颅术后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对28例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并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大池外引流,并给予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 28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术,可见脑脊液压力均增高,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17例,阴性11例.治疗后27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治愈,占96.4%.1例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布以及人工材料的放置,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正确应用抗生素,腰椎穿刺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关键词: 颅窝 感染 治疗
  • Chiari畸形Ⅰ型家系中后颅窝形态的遗传性分析

    作者:袁鑫鑫;李洋;沙士甫;孙伟翔;邱勇;刘臻;朱卫国;朱泽章

    目的 探究Chiari畸形Ⅰ型(CMI)患者与其父母是否存在相似的后颅窝结构异常,进而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家系中后颅窝形态的遗传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6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集的符合人选标准的47例CMI家系资料,均包含患者及其父母的颈枕部MRI.所有入选者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破坏、后颅窝手术史及获得性Chiari畸形.另选取50例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各研究对象的MRI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后颅窝面积、后颅窝脑组织面积及后颅窝拥挤度(后颅窝脑组织面积/后颅窝面积×100%).通过比较分析CMI患者及其父母与对照组后颅窝影像学参数的比较及CMI患者与其父母后颅窝结构的异常并分析二者的共性.结果 CMI患者(CMI组)共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16.4±2.7)岁;CMI患者父母(CMI-P组)共94例,年龄(39.2±4.4)岁;对照组共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2.3±2.5)岁.CMI组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后颅窝面积、后颅窝脑组织面积及后颅窝拥挤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P组小脑扁桃体下疝(1.5 ±2.2) mm,显著大于对照组(-0.9±1.1)mm(P <0.05),且其中有7例达到Chiari畸形的诊断标准(≥5 mm),1例伴有脊髓空洞;与对照组相比,CMI-P组后颅窝面积显著减小,后颅窝拥挤度显著增大(P<0.05),其后颅窝拥挤度平均90.0%,介于对照组(85.3%)与CMI组(93.6%)之间.结论 在CMI家系中,CMI患者及其父母后颅窝形态类似,均存在明显的后颅窝狭小、拥挤;其父母的后颅窝拥挤度介于正常人与CMI患者之间,小脑扁桃体较正常人明显低位,甚至部分父母亦是CMI患者,提示CMI的发病有遗传因素参与.

  • 扩大经蝶窦人路内镜下的解剖特点

    作者:李学军;袁贤瑞;刘景平;姜维喜;HUANG Chun-hai;黄军;JIANG Xing-jun

    目的 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择经10%甲醛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及椎动脉的中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标本20例行内镜入路相关数据测量;另选5例头颅标本,运用内镜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对其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照相.结果 扩大经蝶窦入路可清晰显示鞍上、海绵窦、斜坡等区域的解剖结构.(1)内镜下鼻腔的标志有上中下鼻甲、蝶腭动脉等.蝶窦内有鞍底、斜坡凹陷及视神经、颈内动脉隆突等解剖标志.(2)内镜下蝶骨平板、鞍结节、鞍底、斜坡为中线区,内1/3视神经管及颈内动脉隆突为中线旁区,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隆突为外侧区.(3)内镜下颈内动脉分为鞍旁段及斜坡旁段,前者细分为隐匿段、下水平段、前垂直段及上水平段,下水平段较实际长度明显变短.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可以清晰暴露邻近蝶窦的颅内及海绵窦内结构,提供从前方角度处理该区域病变的新途径.

  •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方法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

    作者:王任直;任祖渊;苏长保;杨义;陶蔚;马文斌;尹剑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7~67岁,平均47.8岁;病程1~14年,平均6.2年.其中,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13例,脊索瘤10例,骨巨细胞瘤2例,垂体转移癌2例,垂体内分泌癌1例.肿瘤直径为3.0~5.5 cm;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2例,向侧方生长侵入海绵窦7例,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19例.28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结果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19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随诊6个月至4年,2例垂体转移癌和1例脊索瘤的残留肿瘤增大,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巨大肿瘤,显露满意,切除较彻底,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后颅窝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兰青;钱志远;陈坚;刘士海;陆朝晖;黄强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入路应用于后颅窝肿瘤手术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后颅窝肿瘤患者43例,其中CP角肿瘤20例(听神经瘤18例、脑膜瘤、室管膜瘤各1例)、岩斜区脑膜瘤8例、桥脑肿瘤6例(胶质瘤3例、转移癌2例、胶质增生1例)、四脑室肿瘤4例(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各2例)、小脑半球肿瘤3例(转移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天幕缘脑膜瘤、枕大孔-鞍区-CP角胆脂瘤各1例.根据肿瘤解剖位置及其特性,选择颞下、乳突后或枕下正中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43例肿瘤全切除37例(86.0%),次全切除5例(11.6%),大部分切除1例(2.3%).无与锁孔入路相关并发症出现.18例听神经瘤患者均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83.3%),其中1例患者手术后第2天因脑干水肿死亡.8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5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后遗有轻度偏瘫,1例有轻度面瘫.6例桥脑肿瘤患者,3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其他患者肿瘤均全切除,除1例巨大胆脂瘤患者复视在术后无明显好转外,无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锁孔入路进行后颅窝肿瘤手术具有安全、简捷、微创的效果,是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144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