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药复合麻醉颅后窝手术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

    作者:杨庆国;陈锡明;杭燕南;许灿然;孙大金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病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颅后窝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针药复合麻醉(GAE)组,测定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针麻组儿茶酚胺水平从手术开始至术后3 h均显著高于全麻组和GAE组,术后第1~4天3组间无明显差异.全麻组和GAE组术中儿茶酚胺水平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明显升高.结论:从应激角度进行评价,与全麻比较,针麻用于颅后窝手术术中儿茶酚胺反应显著,并无突出优点.而GAE可明显抑制颅后窝手术病人术中儿茶酚胺反应.

  • 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方向远外侧入路手术路径的虚拟现实解剖研究比较

    作者:钱增辉;汤可;刘爱华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 Fx 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 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中均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均不包含脑干、小脑、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枕髁方向路径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突方向手术路径包含部分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体积[(3236.20±228.01) mm3 vs (3306.00±248.23) mm3]及路径中舌下神经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枕髁方向路径中包含的骨性结构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大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而包含的静脉的体积小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324、56.526、140.580, P值均<0.01)。结论远外侧入路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均有效显露舌下神经。经枕髁方向有助于显露小脑前下动脉;经颈静脉突方向有助于避开后组颅神经,但存在损伤颅内静脉的风险。

  • 颅脑斜坡区具有软骨黏液样特征肿瘤八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冯尚恩;聂宝;李纳;赵瑞皎

    目的 探讨颅脑斜坡区具有软骨黏液样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的斜坡区具有软骨黏液样特征肿瘤,复查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应肿瘤的免疫表型.结果 斜坡区具有软骨黏液样特征肿瘤共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20~48岁,脊索样脑膜瘤1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马弗西(Maffucci)综合征患者软骨瘤1例,软骨样脊索瘤4例.结论 斜坡区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软骨瘤、黏液样软骨肉瘤可具有软骨黏液样特征,其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 后颅窝手术术毕心跳骤停成功复苏2例分析

    作者:郎堡;朱艳艳;邱建磊;王绍明

    颅脑后颅窝是呼吸和循环中枢所在,手术刺激、体位变动等很多因素可引起循环的剧烈变动,甚至引起心跳骤停.现将我院后颅窝手术心跳骤停成功复苏2例分析如下.

  • 小儿后颅窝肿瘤42例MRI特点及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李保全

    小儿后颅窝肿瘤为小儿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而MRI检查是诊断后颅窝肿瘤的重要方法.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MRI表现特点,并对临床误诊患儿的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月龄~14岁,平均7.4岁.头痛头晕25例,走路不稳15例,恶心、呕吐17例,抽搐2例,神志淡漠1例,阵发性腹痛1例.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病史,平均误诊时间78 d(14 d~3 a).1.2 MRI表现(1)星形细胞瘤:17例,位于小脑半球8例,脑干5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其中10例其内见囊变区,增强扫14例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囊变区不强化,其中不规则块状强化7例,结节状强化4例,环形强化3例.

  • 后颅窝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张越;赵志莲;卢洁

    患儿男,11岁,因“头晕、恶心、呕吐11月余并加重,伴左侧视力下降、听力下降3月余”就诊.查体:神志清醒,精神弱,左侧视力和听力下降,中枢性面瘫,伸舌偏左,吞咽困难,言语不能,病理性反射未引出.MRI:中、后颅窝见巨大不规则占位性病变,TIWI呈等信号,内见纡曲条状高信号(图1A),T2WI/FLAIR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多发高及稍高信号(图1B);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图1C),病灶大层面约8.8 cm×5.6 cm×4.9 cm,侵及蝶窦、左侧枕骨及斜坡、左侧颞骨岩部,充满鼻咽部、蝶窦腔,阻塞后鼻道,并向鞍区及鞍上池生长,局部包绕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脑干、双侧小脑半球及左颞叶受压,第四脑室受压明显变小,幕上脑室显著扩张,中线结构尚居中.颅底CT:中、后颅窝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寰椎左侧、蝶鞍、左侧枕骨及斜坡、左侧颞骨岩部骨质破坏,部分骨质消失(图2).行后颅窝病变活检术,术中见近枕骨大孔处骨质破坏,病灶位于硬膜外,呈暗红色,质软,血供丰富.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中见短梭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其中可见多量巨细胞;免疫组化:CD34、CD68及Vimentin(波形纤维蛋白)阳性.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giant cel[tumor,GCT).术后患者未接受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前中颅窝恶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患儿男,4岁,因“左侧头痛20天,左眼失明3天”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增高(20.68 mg/L),血小板增高(600×109/L).CT:前中颅窝底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邻近骨质呈溶骨样破坏,累及斜坡(图1A).MRI:前中颅窝病变呈等T1稍短T2信号(图1B、1C),呈“尖刀”样向前延伸,约40 mm×22 mm×20mm,信号尚均匀,边缘不规则,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后部及管内段受压、移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累及双侧后组筛窦(图1D).考虑为鼻咽部及前中颅窝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 前中颅窝恶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栋学;王荣品;张著学

    患儿男,4岁,因“左侧头痛20天,左眼失明3天”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增高(20.68 mg/L),血小板增高(600×109/L).CT:前中颅窝底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邻近骨质呈溶骨样破坏,累及斜坡(图1A).MRI:前中颅窝病变呈等T1稍短T2信号(图1B、1C),呈“尖刀”样向前延伸,约40 mm×22 mm×20mm,信号尚均匀,边缘不规则,左侧视神经眶内段后部及管内段受压、移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累及双侧后组筛窦(图1D).考虑为鼻咽部及前中颅窝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 前颅窝巨大囊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刘远成;曾宪春

    患者男,34岁,因“头晕、头痛1月余,加重1周”就诊.专科查体无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示右侧前颅窝底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约91 mm×60 mm×57 mm,CT值约15 HU,基底部紧贴于右侧筛窦顶壁(图1A).MRI:平扫示右侧前颅窝底类圆形囊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图1B),其内信号均匀,边界清晰,相邻额叶脑实质受压、移位、变薄,FLAIR序列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内部无明显异常强化,囊壁厚薄不均,其前部及底部见结节状均匀强化(图1C).影像学诊断:前颅窝底蛛网膜囊肿可能性大.遂行右侧翼点入路右额颞部巨大囊性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壁呈灰白色、鱼肉样,质韧、不易吸除,未见右侧嗅神经及嗅沟,引流出约35 ml黄色清亮液体,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 频率编码方向变换消除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初步研究

    作者:赵术强;何蕾;陈志晔;刘梦琦

    横轴位增强 T1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1-FLAIR)序列可以有效抑制脑脊液及正常背景脑组织信号,而使脑结构对比度突出,病变凸显,容易区分血管和细小转移灶[1-3],在临床上已成为常规扫描序列.然而,FLAIR成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后颅窝经常会看到脑血流搏动伪影存在[3],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脑转移瘤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采用频率编码方向变换的方法减少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以提高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斜坡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李齐英;刘屹

    1 病例简介男,50 岁,主诉:无明显诱因阵发性右侧头痛15 d,加重伴右眼复视7d.影像学检查(图1A~G):CT见鞍区扩大,分叶状略高密度团块影突入蝶窦,鞍底下陷、鞍背变薄,蝶骨、枕骨斜坡骨质变薄,局部不连续;MRI提示斜坡、双侧蝶窦见团块状等、低混杂T1、T2信号影,边界不清,大小约3.6 cm×3.6 cm×4.7 cm,左半病灶见斑片状稍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斜坡破坏,向后膨隆,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略受压.病理镜下图片见图 1H.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激素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P53 (++),CD68(多核细胞+),P63(基质细胞+), Ki-67(局部15%+),CD34(血管+V0),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诊断:(斜坡)巨细胞瘤,细胞增生活跃.

  • 4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徐玲丽;缪建平;钱小红

    报告了4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有无颅压增高危象和脑干功能障碍.术后严格控制体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和心律不齐、皮下积液和切口脑脊液漏、后组颅神经损伤、后颅窝综合征、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导进行综合治疗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除1例脑干巨大肿瘤切除患儿术后死亡外,其余患儿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

  • Chiari畸形0型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8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效宝;陈胜利;胡涛;闫晓鹏;张轩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探讨Chiari 0型患者经有限后颅窝减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Chiari0型患者8例,患者均采用有限后颅窝减压术给予治疗,采用Tator标准评价,分为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明显变化,以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8例Chiari0型患者行后颅窝有限减压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MRI回报脊髓空洞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3个月、1年门诊随访复查MRI示脊髓空洞较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症状未见恶化.结论 有限后颅窝减压术对Chiari 0型伴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可能是合理、有效的术式之一.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后窝积液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晶;夏雅仙;应伟雯;梁峰冰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后窝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20周以上的5 400 例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颅后窝积液超过5 mm 者纳入研究对象,共110例.每2~3周动态观察这110例胎儿颅后窝积液的变化及其他异常情况,直至足月分娩,并对新生儿行出生后随访.结果胎儿颅后窝积液的发生率为2.0%,首次发现颅后窝积液的孕周早为22周,迟为41周,平均(31±4)周;颅后窝积液以妊娠29~32周多见(42例,占38.2%),积液量多也在孕29~32周(39例,占35.5%);颅后窝积液量6~26 mm,平均(11±3) mm,其中10~14 mm者多(79例,占71.8%);颅后窝积液在<10 mm,10~14 mm和≥15 mm 3种情况时,其不良围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0%、7.6%和83.3%.结论 (1)胎儿颅后窝积液于孕29~32周易发现,且积液量多.(2)积液量越多,不良围产儿的发生率越高.建议对胎儿颅后窝积液量大于10 mm者严密随访,凡大于15 mm者,胎儿异常的可能性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肿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树明;刘建庭;蔡金华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低级别及高级别肿瘤的MRI特征的临床资料,测量肿瘤总体积、实性成分所占比例、周围脑实质水肿率及肿瘤囊变率等,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级.结果 病变发生部位:低级别组小脑5例,四脑室4例;高级别组四脑室6例,小脑蚓部4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液:低级别组8例(8/9),高级别组10例(10/10);肿瘤总体积:低级别组(51.1±3.2)mm3,高级别组(31.9±1.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9);实性成分所占比例:低级别组41.7%,高级别组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5);合并周围脑实质水肿:低级别组4例(4/9),高级别组4例(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1,P=0.274);肿瘤囊变率:低级别组9例(9/9),高级别组4例(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结论 mRI对于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经不同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张鹏;张鸿祺;支兴龙;李萌;宋庆斌;凌锋

    [目的] 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 ~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 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

    作者:钱若兵;魏祥品;傅先明;魏建军;凌士营;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苇建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重建术治疗37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手术中先行后颅窝充分减压,咬除部分枕骨鳞部、枕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膜完整的前提下将下疝至颈椎管内的小脑扁桃体作软膜下吸除;再将四脑室正中孔处的粘连松解,并将脊髓中央管开口处的隔膜剪开;后用人工硬膜修补材料减张缝合硬膜.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32例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4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手术后定期复查头颅MRI,6个月后有11例脊髓空洞完全消失,22例脊髓空洞较术前明显缩小,4例脊髓空洞较术前无变化.结论 利用显微神经手术在软膜下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及后颅窝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创伤小的方法.

  • 后颅窝空间大小与面肌痉挛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梁韡斌;毛珂;韦可聪;张高炼

    目的 定量研究面肌痉挛患者及健康人后颅窝有效空间大小,探索后颅窝容积缩小与面肌痉挛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的60例诊断明确的面肌痉挛患者,60名对照为性别、年龄配对的健康人.两组均行头部三维薄层磁共振检查,利用容积测量软件3 D-slicer分别测量两组后颅窝脑组织和骨性空间大小.结果 面肌痉挛患者组后颅窝拥挤指数为83.7%±0.6%;健康对照组后颅窝拥挤指数为79.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后颅窝拥挤指数与较小的年龄(r=-0.61,P=0.02)、女性(r=0.76,P=0.003)及面肌痉挛患者(r=-0.43,P=0.01)相关.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后颅窝较健康对照组更加拥挤,后颅窝空间狭小可能与"神经血管冲突"的发生相关,进而更容易导致面肌痉挛.女性较男性的后颅窝更加拥挤,这可能部分解释了面肌痉挛中女性高发的原因.

  • 经中颅窝入路显露颌内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玉和;冯学泉;郭睿;马光铄;李牧;ArnauBenet;MichaelLawton

    目的 探讨经中颅窝入路显露颌内动脉的新方法.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0具,翼点入路开颅,暴露中颅窝底,采取“两步法”磨除中颅窝骨质.首先,沿棘孔的前外侧成一个三角形骨窗,分离翼外肌,循脑膜中动脉或颞深动脉向近心端显露即可定位位于颞下窝的颌内动脉;然后,从后向前沿翼外肌走形方向成一骨槽,分离翼外肌继续暴露颌内动脉至翼腭窝.观察本方法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中颅窝骨窗磨除范围、颌内动脉与中颅窝的距离、显露的颌内动脉长度.结果 采取“两步法”磨除中颅窝骨质,解剖标识清晰,可以迅速定位颌内动脉,同时可清晰显露颌内动脉与三叉神经各分支的关系.10具尸头中,6具颌内动脉位于翼外肌内侧面,4具位于翼外肌的外侧面.中颅窝底磨除骨窗的前后径为(27.8 ±4.2) mm,内外侧径为(13.3±1.5)mm.颌内动脉与中颅窝的距离为(16.8 ±3.2)mm,显露的颌内动脉长度为(17.6 ±3.3)mm.结论“两步法”磨除中颅窝骨质的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暴露颌内动脉,减少术中邻近神经损伤的概率.

    关键词: 颅窝 颌内动脉 解剖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附21例报告)

    作者:马全锋;王宏;王金环;王修玉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共21例.于术前72 h内,对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供血动脉位于肿瘤腹侧者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21例中,肿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昏迷2例(1例术后9d死亡),呼吸功能障碍1例,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5例,听力减退2例,面瘫1例,脑积水3例.4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者,均未出现栓塞相关的并发症.17例获得3个月至8年的随访,平均(43.6±8.7)个月.随访期15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1例部分切除者于术后6个月肿瘤增大,后死于心肌梗死;1例延髓合并胸椎椎管内多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未见肿瘤进展.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安全、有效;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

14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