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作者:吴娟;丁雪鹰;高静;高申

    目的:制备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对包衣材料种类、配比及用量进行选择,建立HPLC法测定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度.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5 μm,200 mm×4.6 mm);流动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冰乙酸(40:55: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R))比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R) NE30D)更适合作为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的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5%, HPMC加入量为6%时包衣微丸在不同释放介质(水、pH 1.2盐酸溶液及pH 4.0、pH 6.5、pH 6.8、pH 7.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均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成功地制备了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持续、平稳.

  •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差热分析鉴定

    作者:林锦明;潘学工;林德昌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 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皮肤病.由于该药不稳定,半衰期短且副作用较大,如引起高脂血症[1]、高颅压综合征[2]、高白细胞综合征[3]、维甲酸综合征[4]等.因此,我们将其做成缓释制剂,以减少副作用,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为判断维甲酸在载体中的分散情况,我们应用差热分析法(DTA)对其进行研究,获得了简便、快速的鉴定效果.

  • 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剂和无水乙醇的肝癌瘤内注射疗效比较

    作者:陈喆;翟笑枫;蒋栋;凌昌全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 泊洛沙姆407(NCTD-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癌灶大直径为6~12 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NCTD-P407缓释剂和对照组(27例)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研究.结果:在生活质量、实体瘤变化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方面,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方面,12个月生存率治疗组为31.0%,对照组为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NCTD-P407缓释剂局部瘤内注射治疗可高浓度长时间作用于瘤体,对较大的中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且综合疗效优于无水乙醇瘤内注射.

  • 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注射减毒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凌昌全;黄雪强;刘岭;王勇姿;张亚妮

    目的:观察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注射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以低、中、高3种剂量(0.16、0.32和1.6 mg/kg)的蜂毒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剂对H22荷瘤小鼠施瘤内注射后,以小鼠生存期、血细胞、肝功能及其肿瘤病理形态变化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1)蜂毒素缓释制剂的毒性明显低于单纯蜂毒素(P<0.05);(2)蜂毒素缓释剂型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低、中、高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20.7%、36.5%、53.3%;肿瘤组织广泛坏死,治疗后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蜂毒素组. 结论: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局部注射能够通过延缓蜂毒素的释放速度,增加其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的时间等途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的工艺研究

    作者:柴佩华;高申

    目的 丙烯酸树脂包衣制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方法 以EUDRAGIT(R) NE 30 D作为主要缓释材料,配以EUDRAGIT(R)L 30 D-55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Methocel(R) E3作为释放调节剂,用流化床底喷先载药空白糖丸,而后进行该单层缓释包衣,制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采用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优化缓释层组方中影响微丸释放的3个非线性影响因素:Methocel@E3在聚合物中的百分比、EUDRAGIT(R)L 30 D-55干聚物在聚合物中的百分比和聚合物总增重,以小丸在2、3和5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并以2h释放在12%~39%、3h释放在44%~70%和5h释放>70%为优化范围.结果 优化后确定了丙烯酸树脂为主的三种材料协同控制药物释放的单层缓释包衣处方中三因素水平为聚合物总增重为12%,其中EUDRAGIT(R)L 30 D-55和Methocel(R) E3分别为总干聚物的7%和2%(均以干聚物计).通过优化配方制得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实际值接近预测值,并通过相似因子f2法比较,与市售制剂(Harnal(R))缓释胶囊微丸体外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3批样品的f2分别为71、73、80).结论 本研究处方工艺简便、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良好.

  •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于地尔硫(卓)缓释粘附材料的研究

    作者:李云春;付劼;张志荣;杨晓川

    目的筛选口服缓释地尔硫的生物粘附材料.方法通过测定可用于制药的粘附聚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类、卡波姆(Cb)类、聚维酮(PVP)K30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大鼠胃和肠黏膜的大粘附力及其在大鼠胃和肠道的排空速度,筛选出佳粘附材料,再用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验证其在犬胃、肠的粘附能力.结果 Cb与大鼠肠黏膜的粘附力为19.6~31.0 g,显著大于其他材料(4.0~24.3 g).Cb934在大鼠胃内的排空半衰期为7.4 h,大于其他材料.含50%Cb934的粘附颗粒能将其在犬胃内的排空半衰期延长1倍;8 h时犬小肠含Cb934 50%和100%的粘附颗粒滞留量分别为29.6%和55.1%,而不含Cb934的粘附颗粒6 h时即为0.结论 Cb934可作为口服缓释剂生物粘附材料.

  • 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的安全性评价—Meta分析

    作者:袁殿宝;文西年;王云海;许新才;李涛

    目的 评价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在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利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的文献.终符合选入标准的文献11篇,共1 079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植入5-FU缓释剂分为治疗组578例,对照组501例.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指标:术后并发症,1、3、5年生存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 CI:0.97~ 1.12,P=0.30);治疗组3年生存率(RR=1.37,95% CI:1.19 ~1.57)、5年生存率(RR =2.92,95% CI:1.93~4.41)及3年无瘤生存率(RR =2.39,95% CI:1.43 ~4.0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5-FU缓释剂能够取得较好的远期预后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观察

    作者:左丽;李安琪;江联萍;陶莉;郑鸿;王妹兴;李纲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达60%~90%,全面影响生存质量.目前对癌痛的控制在晚期癌症综合治疗中备受重视[1].本院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癌痛,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食管癌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

    作者:江洪;周星明;严福来;陈奇勋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82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同时设对照组80例,予单纯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白细胞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88%(4/82),对照组为1.25%(1/80),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食管癌是比较安全的.

  • 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作者:章亚妮;邬珊维;徐佳瑶;陈伟;吕媛媛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载体,丹参素钠(SAS)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电纺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纤维膜含药量,绘制药物释放曲线.结果: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纤维直径均在280 ~ 390 nm之间,纤维膜含药量高,并能较好地实现丹参素钠的缓控释放.结论:研究制备成功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制备工艺简单,载药均匀,有明显的缓释性,可为皮肤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策略.

  • 植入式抗生素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勇;林斌;李春艳

    Bucholz et al于1970年首次将抗生素复合的骨水泥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全髋成形术后感染;Klaus et al(1972年)在Bucholz工作的基础上将聚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制成珠状以扩大释放面,并固定于不锈钢丝上制成珠链.

  • 骨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尤瑞金;王爱民

    创伤或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科疾患中,在病变部位常常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改变,如骨缺损合并感染、骨不连伴感染、骨肿瘤伴骨缺损.因此,骨科工作者总是希望应用一种材料与药物混合制成药物缓释系统植入骨的病变部位,这样既能修复骨缺损,又能治疗感染或肿瘤.受1937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两位医生Kevlcmt和Dansby将压缩生长激素片植入家畜皮下能够持续释放3个月、并能促进家畜生长的启发,许多骨科工作者投入大量精力从事这方面研究;但是,由于机体排斥反应和材料研究限制,这一方面研究进展较缓慢[1].直到1970年Buchholz将庆大霉素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中预防人工关节感染,取得良好效果,以及随后一系列新的生物相容性好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发展,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及研究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 三类降血压药物联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春富;曹秉振;沈君;常高峰;尚明谦;曹霞;金善;吕伟

    目的: 对比观察三类降血压迟效制剂和三类普通制剂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方法: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迟效制剂组33例与普通制剂组33例.分别口服迟效和普通剂型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连续口服用药10 wk.动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评估治疗前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程度. 结果:迟效制剂组与普通制剂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 93.9%和 87.9%(P>0.05).迟效制剂对昼夜血压具有平稳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迟效制剂组和普通制剂组分别为 15.2%和 42.4%(P<0.05).迟效制剂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且一过性,对心率无明显影响.2组治疗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程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降血压迟效制剂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疗效好,耐受性好.

  • 激光和5-Fu缓释剂联合作用对兔颊部Vx-2肿瘤的抑制和PCNA的表达

    作者:朱坤鹍;王世亮;陈殿良;张娟;何志良;王元银

    目的 探讨激光和5-Fu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对兔颊部Vx-2肿瘤抑制和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种兔100只,于颊部植入Vx-2肿瘤组织,随机分为5组(n=20),激光和5-Fu缓释剂单独和联合治疗,通过抑瘤率和Pc-NA的表达对化疗效果初步评价.结果 5周后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有较明显缩小,PC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激光和5-Fu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肿瘤可能优于单独治疗.

  • 换液杯法 --一种新的长效制剂体外释放方法

    作者:储成顶;姬艳丽;张海燕;俞敏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长效药物的体外释放新方法. 方法依据"杯法"原理,以断续浸出的方式进行长效制剂的体外释放试验(换液杯法)并予数学证明.结果 "换液杯法"与"杯法"的数学模型相吻合,对比实验也揭示两法的试验结果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换液杯法实用,是一种较好的长效药物的体外释放新方法.

    关键词: 迟效制剂
  •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筛选及体外释放评价

    作者:卢会芬;任军乐;王瑞强;温占勇

    目的:筛选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的处方及缓释层包衣增重。方法分别以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片芯的物理参数及缓释片的释放曲线为考察指标,通过调整片芯处方中填充剂、润滑剂、助流剂及缓释层包衣增重,确定了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的处方。结果当片芯处方中采用微晶纤维素 KG802、山嵛酸甘油酯和胶体二氧化硅时可获得片面较好的片芯,当处方中缓释层增重为4.0%时制得的缓释片分别在0.1 mol·L -1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和 pH 6.8磷酸盐溶出介质中的释放曲线与原研制剂释放行为相似。结论筛选的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合理。

  • 熔融法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工艺研究

    作者:傅行弟

    目的:采用熔融法固体分散体技术代替微丸技术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方法将主药与辅料熔融制备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以进口品为对照,按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条件考查其释放。结果两者体外释放基本一致。结论熔融法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非诺贝特缓释胶囊较微丸技术简单方便,适合工业生产。

  • 双组分信号系统抑制剂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力的影响

    作者:徐西光;张子平;程波;蒋晓虹

    目的 研究双组分信号系统抑制剂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力的影响.方法 测定双组分信号系统抑制剂乳酸依沙吖啶和氯氰碘柳胺在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白念珠菌生长浓度;检测在不同浓度2种药物作用下,白念珠菌对口腔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 乳酸依沙吖啶和氯氰碘柳胺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P<0.05);2种药物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白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的黏附(P<0.01).结论 双组分信号系统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及黏附力.

  •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艳平;肖衍宇;平其能;包全英;李江然

    目的 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对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建立相关性.结果 缓释组合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方程为MRTin vivo=3.855 9MDTin vitro-1.421,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 9(n=3).结论 统计矩原理适用于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壳聚糖凝胶的温敏性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作者:林友文;方圆圆;孟晓丹

    目的 研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GPS)水凝胶的温敏性及载药凝胶缓释性能.方法 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对CS/GPS体系凝胶化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CS/GPS复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温敏凝胶相变动力学曲线,并测定载药凝胶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56% GPS与2% CS体积配比从0.2增到0.8(混合液pH 6.5),在37 ℃下凝胶化时间(GT)从10 min缩短到1.5 min;56% GPS/2% CS体积比为0.4的混合液,pH 6.5升至7.0,37 ℃下GT从120 s减少到90 s;56% GPS与 2% CS以体积配比为0.2时(混合液pH 6.9),在25 ℃时维持液相,温度从30 ℃升至45 ℃,GT从9 min降至1 min,在37℃时,可快速凝胶化(GT为130 s).依诺沙星为模型药物,载药凝胶12 h累积释放度为62%,依诺沙星原药3 h累积释放度达到97%.结论 一定配比CS/GPS体系在37 ℃具有快速凝胶化特性,温敏性载药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

250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