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操作规程

    作者:唐育民;尹志礼;任光国

    根据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的子课题之一--"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的结果,特制订出下列技术操作规程.

  •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筱凌;周雯娟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商品名为百利卡,由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盐酸利多卡因与碳酸氧钠在二氧化碳饱和条件下制成的碳酸利多卡因灭菌水溶液,常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为泽荣,由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具有麻醉和镇痛的双重作用,高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低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常用于外科硬膜外阻滞麻醉和急性疼痛控制.笔者在使用两种药物时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肃;戴体俊;李茂琴

    镇痛镇静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中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控制焦虑、躁动和谵妄,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提高机械通气的协调性,减轻医疗护理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性刺激,使危重患者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理想水平。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陈永权;孟炜;金孝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全麻诱导前先行患侧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B组直接行全麻诱导。术中根据BIS、血压及心率调节全麻药的泵注速度,手术结束时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全麻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患者的术后镇痛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B组应用静脉泵术后镇痛,观察术后2h、4h、8h、12h、24h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以及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12 h、24 h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的镇静评分与B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仅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未发生皮肤瘙痒、穿刺部位血肿、气胸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B组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6例发生皮肤瘙痒,与A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全麻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效。

  •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玉梅;冉燃;缪国莉;马良建;陈发勇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与咪达唑仑(Midazolam)合并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年龄在17~60岁ASAⅠ~Ⅱ级欲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和M&S组,两组均在臂丛麻醉效果确定满意后开始给药,D组静脉泵注Dex 0.8μg/kg的诱导负荷量(即公斤体重ml/h,Dex 4μg/ml,泵注12.5 min)后,再以0.4μg·kg-1·h-1速度持续泵注维持给药(即公斤体重数÷10 ml/h);M&S组从莫菲滴管滴注0.04 mg/kg的咪达唑仑和0.2μg/kg的舒芬太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注药后5 min(T2)、10 min(T3)、12.5 min(T4)、30 min(T5)、60 min(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T3~T7时D组 HR、MAP 明显低于 T1时(P<0.05),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 T1时(P<0.05),T2、T3时 SpO2两组比较D组高于M&S组(P<0.05),呼吸抑制的例数,在循环和呼吸方面D组优于M&S组。结论持续泵注Dex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确切、循环稳定、不易发生呼吸抑制(易唤醒),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镇静效果的比较

    作者:黄辉;刘陕岭;王世端;孙健;张田田;夏长所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D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4μg/kg泵注10 min后以0.3~0.6 μg·kg-1·h-1维持;P组:1%异丙酚2 ms/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1·h-1维持,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于手术开始时Ramsay评分均达3~4分,但D组BIS明显低于P组.P组RR较术前和D组明显减慢,PETrCO2升高(P<0.05),且因呼吸抑制需要处理的例数明显多于D组(P<0.05).D组HR明显低于P组及术前(P<0.05),而血压维持较P组平稳(P<0.05).P组发生多语躁动例数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 与异丙酚相比较,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提供更加理想的镇静效果,呼吸循环更稳定,不良反应少.

  • 早期无镇静方案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进宝;兰长青;李红艳;陈磊;潘建光;陈璐璐;翁恒;曾奕明

    目的 探讨早期无镇静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入住福州肺科医院RICU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实施早期无镇静方案;对照组35例,实施每日中断镇静方案.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RICU病死率和医院内病死率、镇静剂和镇痛剂用量、医疗费用、各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48 h重要器官损害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d]、住RICU时间[(9±7)d]、总住院时间[(17±14)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99±104)mg]、医疗费用[住RICU费用5.3(8.4)元和总住院费用7.2(19.5)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3%,8/35)、气管切开率(14%,5/35)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7%,5/35)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9)d、住RICU时间(18±9)d、总住院时间(29±22)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482±337)mg、住RICU费用8.8(17.3)万元、总住院费用15.4(23.4)万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6%(16/35)、气管切开率37%(13/3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4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ICU病死率、医院内病死率、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机械通气48 h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及乳酸、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无镇静策略可以缩短R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且未增加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不同镇痛方式在应用低分子肝素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严美娟;楼小侃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在应用低分子肝素老年人髋关节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方法 选择94例择期行髋关节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患者,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单次推注吗啡2 mg行术后镇痛,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在前述硬膜外单次吗啡推注后拔除导管,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肌注曲马朵;自控硬膜外组34例,在硬膜外单次吗啡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自控静脉组30例,在硬膜外单次吗啡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术中输液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及48 h 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入院检查时(基础值)、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48 h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出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术前及术后第7天由同一名B超医师行双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自控硬膜外组和自控静脉组(P<0.01),因疼痛而拒绝下床活动的患者多于其他两组;术后24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自控静脉组高于对照组和自控硬膜外组,对照组和自控硬膜外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和自控静脉组高于自控硬膜外组(P<0.05),因恶心呕吐而拒绝下床活动者比例高于自控硬膜外组(P<0.01);术后B超血栓检出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单次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欠佳,患者多因疼痛拒绝康复训练,且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复合应用PCIA可提高镇痛效果,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仍较高;PCEA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在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情况下,预防深静脉血栓作用并无优势.

  • B超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与功能锻炼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石云峰;王特;李晓生

    目的 评价经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功能锻炼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68例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照组做常规处理.记录术后患者12 h、24 h、48 h、1周内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功能锻炼人次.结果 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对照组术后12 h(3.9±0.6)分、24 h(3.9±0.4)分、 48 h(3.8±0.4)分高于观察组术后12 h(3.5±0.3)分、24 h(3.6±0.3)分、48 h(3.6±0.4),(P<0.05).活动时VAS评分,对照组术后12 h(6.2±1.0)分、24 h(6.0±0.9)分、48 h(6.1±1.1)分高于观察组术后12 h(5.4±1.2)分、24 h(5.5±1.2)分、48 h(5.6±1.2)分,(P<0.05).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17例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7例,嗜睡2例,皮肤瘙痒2例,肢体麻木6例);观察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嗜睡1例,皮肤瘙痒3例,肢体麻木2例),(P<0.05).术后参加功能锻炼人次,对照组术后12 h以内为0%,术后24 h为20.6%,术后48 h为50.0%,术后1周76.5% 低于观察组术后12 h以内为12.5%,术后24 h为47.1%,术后48 h为73.5%,术后1周94.1%(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耐受效果显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术后镇痛调查分析

    作者:李铭;崔旭;潘楚雄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行中耳手术(E组)、鼻内镜手术(N组)、喉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T组)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统一的术后镇痛配方.术后24 h调查高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追加舒芬太尼的次数、睡眠、情绪、恶心呕吐、眩晕等.结果 三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无追加舒芬太尼.N组夜间醒来的患者明显增多(x2=281.798,P<0.01),而N组和T组情绪改变的患者明显增多(x2=123.408,P<0.01).E组恶心(x2=144.895,P<0.01)和眩晕(x2=175.709,P<0.01)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呕吐发生率高于N组(x2=7.524,P=0.023).结论 舒芬太尼1μg/kg+凯纷3 mg/kg能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不同的手术患者术后睡眠、情绪、不良反应不同,应采取个体化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 苯二氮(艹卓)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

    作者:吴钢;李惠萍;裴世成;陈丽;冯艺萍;陈君;戴体俊

    目的 探讨苯二氮(艹卓)受体与吸入麻醉药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 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除热板试验仅用雌鼠外,其余雌雄兼用,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n=10)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第一部分为镇痛实验,包括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和福尔马林试验.每种试验用小鼠80只,分为乙醚组、恩氟烷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四大组,各组再分为生理盐水和氟马西尼两个亚组(n=10).在各组分别注射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后,氟马西尼亚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生理盐水亚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扭体试验采用皮下注射乙醚(1.0ml/kg)、恩氟烷(0.8ml/kg)、异氟烷(0.6ml/kg)及七氟烷(3ml/kg)外,热板和福尔马林试验均采取腹腔注射上述药物.热板试验中观察记录各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即热板法痛阈(HPPT);扭体试验观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后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福尔马林试验将2%福尔马林20μl注射于小鼠左侧后肢足底皮下,观察记录Ⅰ相(10min)、Ⅱ相(10~60min)舔足时间(PLT)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催眠实验,小鼠80只,分组同上,分别腹腔注射催眠剂量的乙醚(2.0ml/kg)、恩氟烷(1.5ml/kg)、异氟烷(1.0ml/kg)和七氟烷(7.0mi/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按所分亚组分别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ST).结果 镇痛实验中,各吸入麻醉药在热板、扭体和福尔马林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但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HPPT、扭体次数和各时相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催眠实验中,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马西尼不能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催眠作用.苯二氮(艹卓)受体并非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 国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进口静脉输注装置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李智飞;修典荣;吴问汉;雷玉涛;李宗燕

    目的 比较国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进口静脉输注装置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设计为两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08年1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实施腹腔内或腹壁手术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使用国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经伤口局部输注利多卡因,对照组使用进口静脉输注装置输注吗啡.观察2组术后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系统或装置的满意程度、是否使用镇痛药、使用镇痛系统或装置时是否出现不适感、是否影响活动、是否出现炎性反应或液体渗漏以及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0.3±14.6)岁;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5±12 7)岁.2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类型及镇痛初始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48 h 2组患者VAS评分、使用镇痛系统或装置的满意程度、不适感、影响活动程度、炎性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出现局部渗液者(10例,12.5%)明显多于对照组(2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局部渗液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输液导管放置部位不合适.结论 国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进口静脉输注装置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安全性.

  •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阻滞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岩;王辉;邓莹;姚瑶;李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肩关节镜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组(对照组)、D1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D2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 μg/(kg· h)],每组30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入0.375%(体积分数)罗哌卡因10 mL,评价臂丛阻滞效果后进行全身麻醉.D1组和1D2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后分别以0.2 μg/(kg·h)、0.7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药.记录各组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4h内补救镇痛次数,同时记录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T0)、给药后10 min(T1)、给药后30 min(T2)、停药时(T3)、术毕时(T4)及气管拔管时(T5)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与R组相比,D1组和D2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O1),但D1和D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的T1 ~T5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延长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为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安全性更高,临床效应更佳.

  • 硬膜外麻醉镇痛泵联合吲哚美辛栓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彦;王秀卿;王增粉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泵联合吲哚美辛栓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选择性二次剖宫产术2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0例.A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接用一次性镇痛泵,术毕6~9h用吲哚美辛栓0.1g肛塞.B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毕留置导管接镇痛泵50 h.C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毕去导管,术毕6~9h用吲哚美辛栓0.1g肛塞.结果 A组术后92.50%(74/80)处于无痛或轻痛,睡眠质量好,与B、C组[10.00%(8/80)、13.75%(1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量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镇痛泵联合吲哚美辛栓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睡眠质量好,值得临床应用.

  • 股神经导管位置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胡焱;朱丰;张伟;何锡强;李世忠

    选择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患者评级Ⅰ~Ⅱ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股神经导管,根据术后造影结果将导管位置分为腰肌组(18例)、髂肌组(19例)和局部组(23例)。记录术后4、24和48 h患者的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术后24h患者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术后3组股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闭孔神经阻滞腰肌组明显高于髂肌组和局部组,局部组高于髂肌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腰肌组、髂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局部组;术后4h腰肌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运动VA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 h腰肌组静止、运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胃镜检查中丙泊酚对患者佳镇静深度的影响

    作者:张晔;田鸣;李树人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佳镇静深度及适宜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同时检验BIS作为控制变量在丙泊酚输注过程调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方法 160例胃镜患者,根据丙泊酚注入后患者BIS的不同改变,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BIS降至80~75时;B组BIS降至65~74时;C组BIS降至55~64时;D组BIS降至<55时停止首次给药.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值、BIS值及进镜顺利率.结果 A、B、C、D各组丙泊酚的首次用量分别为:(1.15±0.34)mg/kg;(1.43±0.27)mg/kg;(1.78±0.31)mg/kg;(2.15±0.27)mg/kg,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镜顺利率分别为17.5%、47.5%、92.5%、97.5%,C、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心率、血压下降明显(P<0.05).结论 应用BIS监测患者的麻醉镇静深度和调控丙泊酚的用量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消化胃镜检查的佳BIS区间为55~64.

    关键词: 胃镜 麻醉和镇痛
  • 无痛导尿管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

    作者:孙建良;陆雅萍;黄冰;屠海林;周煦燕;陈巧妹;郭淑敏;宗酉明

    目的 观察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例全麻下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00)在全麻诱导后用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行导尿术,对照组(n=100)则用普通气囊导尿管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因导尿管所致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及导管脱出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后者导尿管源性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 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可显著增加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新型一次性无痛导尿管能有效预防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

  • 戳孔局部浸润镇痛在高龄患者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正接;谢永进;尤俊;许林;陈跃达;陈百胜;魏斌;罗琪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戳孔局部浸润对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高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中心胃肠外科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5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毕抽取双盲实验分组卡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罗哌卡因组(0.5%的罗哌卡因40ml行戳孔局部浸润,n=22);氯化钠组(0.9%的氯化钠注射液40 ml行戳孔局部浸润,n=20);空白对照组(不行戳孔局部浸润,n=19).所有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 >4分的患者,予以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肌注补救镇痛.术后6h开始测定并记录双盲NRS、补救镇痛的例数及不良反应,比较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结果 术后6、12、24、48 h,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的NRS均高于罗哌卡因组(5.47±0.12和5.63±0.27比2.65±0.25、5.82±0.63和5.67±0.49比2.42±0.34、3.95±0.51和3.84±0.60比2.27±0.83、3.75±0.72和3.74±0.56比2.05±0.90,均P<0.05);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例数多于罗哌卡因组(均P <0.05);术后48 h未见明显罗哌卡因不良反应.罗哌卡因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53±9)比(91±11)和(93±11)h,均P< 0.05],肠功能恢复时间则快[(80±6)比(105±9)和(109±10)h,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短[(10.2±1.3)比(12.6±1.3)和(12.9±1.6)d,均P<0.05],医疗费用少[(5.7±0.5)万比(6.3±0.6)万和(6.5±0.6)万元,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10%(2/22)比25.00%(5/20)和21.05% (4/19),均P<0.05].结论 罗哌卡因戳孔局部浸润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促进术后康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镇痛方法.

  • 输注红细胞储存期和再次心脏手术后患病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马洪明

    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的代谢耗尽,离体的血液不能永远储存.20世纪80年代新型储存剂的应用,使血液保存期延长到初的2倍,接近42 d.但是在储存过程中,红细胞经历了无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变得僵硬,通过毛细血管网的时间延长,不能有效地释放所携带的氧.这种变化或者说储存伤害的临床关联性还不清楚.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医学研究所负责围手术期临床研究的Elliott Bennett-Guerrero等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在2006年6月22日出版的<麻醉和镇痛>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 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重症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

    作者:毛烨;赵晶;高玉凤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老年髋部骨折术后ICU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61例)和右美托咪啶组(B组:61例).A组:首先静脉注射1 mg/kg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根据不同镇静效果维持丙泊酚剂量为0.5 ~4.0 mg·kg-1·h-1.B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1 ·h-1经静脉注射20 min,根据不同镇静程度持续经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0.3~2.5 μg·kg-1·h-1.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深度、ICU入住时间、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等.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提供治疗所需镇静效果相似镇静需要评分(RamSay,均>3);镇静治疗期间,右美托咪啶组需追加镇痛药的人数少于丙泊酚组;与丙泊酚组相比,右美托咪啶显著减少患者ICU入住时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ICU内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进行镇静均是安全和有效的,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

174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