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用植物三尖杉及其同属易混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作者:黄宇航;曾卓尔;成航;邓港;骆帅宾;麦倩婷;高翰;刘霞

    目的:探索建立适用于鉴定药用植物三尖杉及其同属易混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以保障其用药安全.方法:提取三尖杉属3个物种(三尖杉、粗榧和篦子三尖杉)共22份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Codon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MEGA 5.1计算种内和种间Kimura 2-Paramter(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基于ITS2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小遗传距离;基于psbA-trnH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有重合.结论:应用ITS2序列,可以实现对三尖杉及其易混物种的鉴别,为三尖杉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 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

    作者:刘兆迪;解修超;陈文强;阮昌应;彭浩;邓百万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培养方法从野生三尖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做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分别从三尖杉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0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显示,有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靶标菌有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66.7%,其中菌株CFEF01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7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镰孢菌属Fusarium 4株,壳囊孢属Cytospora1株,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毛霉菌属Mucor 1株.结论: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良好.

  • 清远市三尖杉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苏卫中;杨振东;李蔚梅

    目的 了解三尖杉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方法 通过深入清远市连州、连南、阳山、连山、清新、佛山、清城等地多个地区对三尖杉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结果 清远市三尖杉植物资源仅分布在连州、阳山等地,且蕴藏量小,本次调查为今后合理开发和利用三尖杉植物资源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结论 亟待于采取有效措施对三尖杉植物资源进行保护.

  • 三尖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冯庆梅;陈刚;裴月湖

    目的 研究三尖杉的化学成分,以期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新天然产物.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三尖杉,萃取得到乙酸乙酯层,并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制备HPLC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NMR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1)、罗汉松甾酮(makisterone A,2)、7,8-二氢-20羟基蜕皮激素(7,8-dihydro-20-hydroxyecdysone,3)、5,4’-二羟基-7-甲氧基-8-O-β-D-葡萄糖黄酮苷(5,4’-dihydroxy-7-methoxy-8-O-β-D-glucosyl-flavone,4)、5-O-β-D-葡萄糖芹黄素(apigenin-5-O-β-D-glucoside,5)、3-O-β-L-鼠李糖槲皮素(quercetin-3-O-β-L-rhannopyranosid,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 SPE-HPLC法测定三尖杉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

    作者:吴方评;金苹;姚祖福;杨勇;刘良红

    目的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方法 三尖杉9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迪马Diamon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1%磷酸,42∶58),等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结果 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在2.48~49.60、2.51~50.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5.4%、95.1%,RSD分别为1.83%、1.91%.两种成分的含有量在茎中高,而在叶中低.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该植物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效果理想.

  • 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季节动态和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相延英;明乾良;李文超;韩婷;秦路平

    目的 研究不同季节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规律的差异.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春、夏、秋、冬4次采样的三尖杉叶片、枝条和树皮中的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分型后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从4次采样的3个组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851株.根据培养特征共划分为77个形态型,分子鉴定为70个分类单元.研究表明,季节和组织对内生真菌定殖率、分离率和种类组成均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季节的影响远大于组织的影响.结论 三尖杉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合内生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春季为获得较多种类的内生真菌的佳取样时间.

  • 黔产三尖杉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周玫;马琳;郝小江;杨小生

    目的:对黔产三尖杉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粗提物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芹菜素(Ⅰ)、β-谷甾醇(Ⅱ)、乙酰三尖杉碱(Ⅲ)、柯伊利素(Ⅳ)、桥氧三尖杉碱(Ⅴ)、正三十一烷醇(Ⅵ)、7,3',4'-三羟基黄酮(Ⅶ)、柳杉酚(Ⅷ)、三尖杉碱(Ⅸ)、台湾三尖杉碱(Ⅹ)和海南粗榧内酯hainanolide(Ⅺ);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初步阐明了黔产三尖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Ⅱ、Ⅵ~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Ⅺ)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红豆杉和三尖杉中六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作者:李青松;邓婷;彭湘君;余磊;李银保

    目的:本文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红豆杉和三尖杉中Fe、Cu、Mg、Ca、Mn、Zn6种微量元素.方法: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所测定的三尖杉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金属元素,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5.0%~110.0%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 三尖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李宏伟;冯庆梅;陈刚

    目的 研究三尖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HPLC法对三尖杉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和二氯甲烷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diphenylmethane-bis(methyl)carbamates,1]、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2)、Shonanin(3)、threo-(7R,8R)-guaiacyl-glycerol-β-O-4'-dihydroconiferylether(4)、threo-(7R,8S)-guaiacyl-glycerol-β-O-4'-dihydroconiferylether(5)、(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 白血病致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作者:于天周;王启美

    患者,女,48岁,山东省胶南市人,因发热周身起红色斑块、结节伴疼痛40天于1999年3月15日就诊.患者因贫血于1996年12月份经检验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确诊为骨髓系粒细胞性白血病2型.经反复用强的松、三尖杉旨硷、阿糖胞苷,长春新硷等化疗,治疗缓解.化疗时出现发热,用退热药时可退热,药效过去再度发热.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降至0.6×109/L,经用增白能后白细胞恢复正常,但体温持续不退,并在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块,结节伴疼痛.按抗过敏治疗无效而请本科会诊.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三尖杉中六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作者:李银保;彭湘君;余磊;李青松

    目的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三尖杉中Fe,Cu,Mg,Ca,Mn,Zn 6种微量元素.方法 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 所测定的三尖杉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6.5%~110.O%之间.结论 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 三尖杉的形态组织鉴定

    作者:齐迎春;易华林;梁学艺

    本文研究了中药材三尖杉的茎、叶生药性状、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粉末显微特征,提出了三尖杉的生药学鉴定依据:射线、叶形、石细胞层、髓心树脂道与树脂道、管胞及淀粉粒等.

  • 急性白血病长期缓解二例报告

    作者:符珍;朱育华

    两例白血病经过化疗获得长期缓解,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ANLL—M1)1例,连续化疗6年,已停药4(6)/(12)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ANLL—M2)1例,连续化疗三年,已停药3(11)/(12)年;迄今均处于缓解中,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男,37岁,1990年5月因牙龈肿痛周身乏力入院。体检: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血像:WBC1.5×109/L,NO.15,LO.15,幼稚细胞0.70,Hb58g/L,Pit38×109/L。骨髓检查示:ANLL—M1。用HOAP(三尖杉酯硷,长春新硷,阿糖胞苷,强的松)方案治疗2个疗程完全缓解,以后均用HOAP巩固治疗,第一年每个月化疗1次,第2年每二个月化疗1次,第3年每3个月化疗1次,第4年每半年化疗1次,第五年化疗1次,1996年6月停化疗。病程中查骨髓均增生低下,原+早幼粒〈0.05,为缓解髓像。

  • 抗肿瘤植物药及其半合成药的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王松芝;杨建华

    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得到很快发展,一些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具有一定活性、作用机制独特、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长春花碱类、鬼臼毒素类、喜树碱类、紫杉类、三尖杉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及其有效成分的衍生物、中草药等.本文就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三尖杉生物碱

    作者:姜华;杜琪珍;王奎武;修丽丽

    目的:利用pH区带逆流色谱法(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对三尖杉生物碱进行分离.方法:将三氟乙酸加入乙酸乙酯-石油醚-水(3:1:4)溶剂系统的上相(固定相)作为保留剂,用含10%氨水、中性和含二氟乙酸的下相(流动相)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结果:1次分离可进样500 mg,分离得到4组三尖杉生物碱,其中2组经核磁共振(NMR)分析为三尖杉碱和乙酰三尖杉碱.经HPLC分析,2种生物碱的纯度分别为95.4%和98.9%.结论:pH区带逆流色谱法是一种较好的三尖杉生物碱分离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