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健食品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探讨

    作者:李雅慧;董诗源;余超;姜雨

    微囊藻毒素为富营养化淡水中常见的藻类毒素.对微囊藻毒素的性质、毒理学、危害、在保健食品中的污染情况、限量标准等进行综述,并对是否在保健食品中制定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提出几点意见.

  • 富营养化水体藻毒素污染与食品安全

    作者:张萍;钟儒刚;郑大威;崔海信

    围绕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暴发现状、蓝藻毒素的主要种类和特征及其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展开阐述,以期为制定藻毒素对食品污染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 宁波市织纹螺毒素检测与毒性消长

    作者:徐景野;陈衡平;闫鹏;于梅;杨元斌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分析其毒性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测试法对市场样品、中毒样品、新产螺点和监测点等来源的257份织纹螺样品进行PSP测定,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判断,以100g织纹螺肉中PSP≥400 MU判为有毒,反之则无毒,以此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的强弱.结果从25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织纹螺100份,占总数的38.9%,除象山外,其余织纹螺栖息地均能检出有毒织纹螺,其毒性的高低分别为中毒样品高,监测点样品其次,市场样品低.长期观察结果显示织纹螺毒性具有消长性,其产生的消除是动态性的,消长曲线呈锯齿状,毒素的产生有高峰年份,也有回落的情况,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检测发现本市的织纹螺毒性较强,分布地域广泛,毒性强弱与织纹螺的来源、品种和地域有关,应充分认识其对人们的危害,提示我们本市的织纹螺不能食用.

    关键词: 毒素类 检测 消长
  • 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心肌细胞Ca2+通道的阻滞作用

    作者:彭双清;杨进生

    目的观察镰刀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培养心肌细胞Ca2+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2日龄Wistar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培养基为80%DMEM与20%小牛血清,于37℃,在含5%CO2与95%空气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于培养24~48h期间进行实验记录.采用贴附式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B、L、T三型Ca2+通道单通道电活动为加入毒素前对照,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1 mg·ml-1DON,以观察DON对心肌细胞Ca2+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结果DON浓度为1 mg·ml-1时,心肌细胞B,L,T三型Ca2+通道均受到明显的阻滞.其阻滞作用表现在使B、L、T三型Ca2+通道的开放时间分别缩短47.3%,42.1%和17.1%,关闭时间分别延长283.3%,92.8%和40.7%,使通道的开放概率分别下降77.8%,71.1%和42.8%.而对流过B,L,T三型Ca2+通道的Ba2+流幅值均无明显影响.结论DON能抑制大鼠培养心肌细胞的Ca2+通道.

  • 2005年厦门市三起雪卡毒素中毒情况分析

    作者:骆和东;白艳艳;周娜

    目的 分析引发2005年厦门3起雪卡毒素中毒的原因及引发中毒的鱼种.方法 采集3起中毒案例中剩余的棕点石斑鱼及市场上其他深海鱼共7份,采用小鼠生物法、雪卡毒素免疫膜试剂盒测定雪卡毒素,同时提取中毒鱼肉组织中的mtDNA,采用PCR技术扩增细胞色素6(Cry b)部分序列片段并直接测序,将结果与Cen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 引发中毒的鱼肉中雪卡毒素检测呈阳性,小鼠生物实验毒性为0.11小鼠单位(MU)/g,提取的mtDNA扩增出475 bp大小的Cty b基因片段,与棕点石斑鱼(登录号 AY950695)的Cry b基因相似性达99%.其余6份样品均未检出雪卡毒素.结论 这3起中毒事件均是由于食用了含有雪卡毒素的棕点石斑鱼而引发的食物中毒.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作者:李怡;徐建国

    目的 开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溶血素(hemolysin, hly)基因和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SLT)基因为靶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SLT1-hly组合能够检测出产生SLT1毒素的EHEC菌株,SLT2-hly组合能够检测出产生SLT2的EHEC菌株,SLTs-hly组合能够检测出所有产生SLT1和SLT2的EHEC菌株.结论 实验证明,把这3种多重PCR方法结合使用,能够快速地检测和鉴定EHEC菌株,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所检测菌株产生志贺样毒素的情况,为EHEC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易行的技术.

  • 利用生物条形码技术对相思子毒素进行微量检测

    作者:张立营;冯玉奎;孙英姿;孙宇;高波

    目的 建立相思子毒素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相思子毒素的多抗及特异DNA链标记的金纳米颗粒NP探针和相思子毒素单抗标记的磁性微球MMP探针,形成MMP-相思子毒素-NP三明治复合物后再利用去杂交将NP探针上标记的DNA链释放出来,通过PCR方法或芯片检测方法鉴定这些释放的DNA链就可确定相思子毒素的存在.结果 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生物条形码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可达1 fg/ml.和临床上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ELISA的106倍.结论 本资料为发展高灵敏度的相思子毒素的生物条形码检测试剂盒鉴定了基础.

  • 志贺毒素2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重组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岳瑛;于晓伟;岳玉环;冯书章;朱平;李荷莲;乐杰

    目的构建一种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志贺毒素2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Stx2A-LHRH)重组毒素,以探索其成为新型靶向药物的可能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Stx2A-LHRH DNA片段,克隆至pET-20b(+)质粒中,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毒素表达质粒pET-Stx2A-LHRH,将其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后,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及凝胶薄层扫描分析Stx2A-LHRH重组毒素的表达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tx2A-LHRH对HeLa细胞的作用.结果 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在实验上清液中,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8 000的融合蛋白,说明该载体表达了Stx2A-LHRH重组毒素,且其表达量占上清液中总蛋白的10.32%.加入Stx2A-LHRH重组毒素后,宫颈癌HeLa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结论成功构建了Stx2A-LHRH重组毒素,为研制治疗子宫颈癌的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细菌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建军;邱景富;杨瑞馥

    与哺乳动物细胞相同,细菌也存在着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对细菌中存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引发细菌造成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组成、分类、意义以及影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因素进行了介绍.

  •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累积

    作者:刘洁生;杨莉;杨维东;吴敏仪

    目的 检测低剂量摄入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后,多种毒素在大鼠内脏器官中的分布和累积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贝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毒的安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按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麻痹性贝毒小鼠测定法从自然毒化的海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中提取PSP粗毒素,分别给大鼠灌胃51.2, 25.6和10.2小鼠单位·kg-1,每天1次,连续28 d.同时设溶剂(未毒化贝组织的盐酸提取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停毒后的d 1, d 3和d 14心脏取血,处死大鼠,收集肝、肾、脾和脑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织中PSP的种类和含量.结果 在所检测的4个内脏组织中,3个剂量的肝和肾脏组织中均检测出PSP,并且在停毒d 14时仍有毒素存留,在脑和脾脏组织未检测出PSP.肝和肾组织中累积的PSP种类不同,所检测的各类PSP中,膝沟藻毒素4易在大鼠肝和肾脏中累积.结论 低剂量经口染毒的PSP可分布于大鼠的肝和肾脏,且在肝和肾脏中累积.

  • B细胞靶向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

    作者:李坤鹏;张江林

    B细胞被认为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也成为SLE治疗的一个焦点.本文针对B细胞靶向治疗的不同方法,如B细胞清除、阻断联合刺激信号、B细胞耐受、抗细胞因子等做一简要综述.

  • 微囊藻毒素LR对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

    作者:张占英;连民;刘颖;卫国荣;俞顺章;康苏亚;张幼辰;陈传炜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SD孕鼠及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方法 6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MCLR 4、16、62 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0 d.20 d后处死孕鼠,观察脏器的畸形及组织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体内,影响胚胎的形成和发育,导致胎鼠发育畸形或脏器发育不良及损伤.当给孕鼠剂量为62 μg/kg的MCLR时,畸胎率为11.70‰(2/172);同时胎鼠肝脏呈点状出血及重度水样变性;肾脏皮质和髓质发育不良,肾小球未发育,呈肾芽胚状结构.当MCLR剂量为16 μg/kg时,仍可出现胚胎外形畸形,畸胎率为6.76‰(1/155);肝脏呈重度水样变性,且肾小球发育欠佳.结论 MCLR可透过胎盘屏障造成肝、肾等脏器损伤,可能在胚胎期就已形成肝癌高发基础.

  • 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作者:李凯;李丽庆

    近年来世界各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1998年的发病即已超过 60万人[1].由于就诊时 90%的病例有肿瘤播散,化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但因其药物敏感性较低,疗效并不显著.90年代以前,初治有效率达15%的药物即可选用,故顺铂(DDP)、(异)环磷酰胺(CTX,IFO)、长春碱类(VLB,VDS)、鬼臼毒素类(VP-16,VM-26)和丝裂霉素(MMC)等药物一直占主导地位[2].以DDP 为主的化疗可将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约5%、也可延长Ⅲ~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不良反应较重[1].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药物的问世或作用再开发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分别介绍如下.

  • 华蟾素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梁朝晖;张维彬;汪波

    近年来, 肿瘤的化学治疗发展迅速, 化疗药物层出不穷, 人们注重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品等在肿瘤治疗中作用的同时, 也将目光投向天然中草药及其有效提取成分. 华蟾素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抗癌药物之一, 是从天然中药材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抗癌成分是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由蟾毒配基及蟾毒素类物质组成[1], 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二类新药, 由于其有低毒、高效和抗癌谱广等诸多优点, 预示着华蟾素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

    作者:李彩霞;侯一平;廉会娟;任银祥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是否存在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的时效特点与胆碱能M受体抑制剂作用的异同,BTX-A是否可抑制外源性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增强的十二指肠收缩,BTX-A预处理平滑肌后外原性ACh是否可增强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旨在为临床应用BTX-A治疗小肠收缩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实验时击头部致昏后,距幽门0.5 cm处取1.0~1.5 cm的肠管,置于37℃Krebs液的恒温平滑肌槽中,肌条的一端固定在肌槽底部的塑料弯钩上,另一端固定在张力传感器上.肌条在1 g的前负荷下孵育,随机分为BTX-A组(n=12),阿托品组(n=12),ACh+ BTX-A素组(n=12),ACh+阿托品组(n=12),BTX-A+ ACh组(n=12).在自发性收缩平稳20分钟后,根据研究方案,分别加入BTX-A( 10 U/ml)或阿托品(1μmol/L)、ACh(100 μmol/L).Biolap 420 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十二指肠纵形平滑肌条在不同给药条件下的收缩变化.结果 BTX-A抑制了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0.01),这种抑制作用持续>1小时.阿托品抑制了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 <0.01),但用药5分钟后,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开始恢复,用药10分钟后,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已基本恢复;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增强了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0.01),BTX-A抑制了ACh增强的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 <0.01).ACh增强了十二指肠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0.01),阿托品抑制了ACh增强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P<0.01).BTX-A抑制了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张力(P<0.01)及振幅(P <0.05),加入外源性ACh后不能增强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张力及振幅.结论 BTX-A抑制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BTX-A的抑制作用与阿托品不同,表现出不完全抑制十二指肠的收缩频率、张力和收缩幅度,这种作用为逐渐而持续性抑制.BTX-A抑制了外源性ACh增强的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BTX-A抑制了十二指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后,外源性ACh不能增强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提示BTX-A可作用于突触后膜M受体,从而抑制了ACh与M受体结合,具有类似“阿托品样效应”.

  • 藻类食品中的微囊藻毒素

    作者:李雅慧;姜雨;林升清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为富营养化淡水中常见的藻类毒素.本文就MCYSTs的性质、毒性作用、对机体的危害、在保健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国内外限量标准等进行综述,并对是否在保健食品中制订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提出建议.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宣世英;李宁;战淑慧;强新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的28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为实验组,22例非肝癌肝病患者肝组织和2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幽门螺杆菌相关功能基因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16S rRNA的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确认,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结果 28例HCC标本中有17例检出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阳性率为60.7%;25例胃癌标本有18例检出螺杆菌16S rRNA,阳性率为72.0%;其他肝病组未扩增出16SrRNA基因.16S rRNA PCR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为幽门螺杆菌.序列测定表明,肝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螺杆菌16S rRNA序列与幽门螺杆菌序列有97.8%的同源性.肝癌组相关功能基因有3例cagA基因阳性,胃癌组有2例cagA基因阳性,均未扩增出vacA基因.提示,幽门螺杆菌菌株的基因型多为Ⅱ型,而少数为Ⅰ型.结论 HCC患者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且感染率较高.螺杆菌感染与HCC可能存在相关性.

  • 天然蛋白毒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詹金彪;郑树

    天然蛋白毒素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植物、细菌和真菌蛋白毒素等家族.其中,植物蛋白毒素包括有双链结构的毒素和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一般具有N-糖苷酶的活性,可催化核糖体28S RNA的保守位点脱嘌呤,从而失活核糖体60S亚基.细菌蛋白毒素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可以失活延长因子2(EF-2)或激活G蛋白,引起细胞功能障碍.毒素一般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逆分泌途径进行运输和转位.天然蛋白毒素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赤潮所致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作者:杨盛旭;魏晶娇;何凡

    目的:构建赤潮所致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的公共卫生影响、人群脆弱性和应对能力四个方面,利用文献复习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梳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将权重与TOPSIS法相结合,计算相对风险指数(风险综合指数);制订统一的赋值标准,根据指标实际值重新赋值后,计算绝对风险分值.结果:共确定了赤潮所致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风险的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中权重值较大的是赤潮毒素相关信息人群知晓率(0.0876)、就医可及性(0.0840)、可能波及人数(0.0716)、当地实验室检测能力(0.0703)、海产品食用习惯(0.0644),这5个指标约占总权重的38%.专家评分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统计量CR值均小于0.1.以温州市苍南县开展应用性研究,麻痹性、腹泻性、神经性和记忆缺失性四种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相对风险指数分别为0.4526、0.7116、0.1657、0.2884,绝对风险分值分别为0.2542、0.2668、0.1907、0.2184,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风险顺位一致.结论:建立了赤潮所致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为防范和降低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提供了科学手段.

  • 蚌埠铅笔厂成品车间苯系毒物危害综合治理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荣;张克梅;朱业仙

    蚌埠铅笔厂建于1958年,是轻工部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也是省内唯一的铅笔生产厂.成品车间属混苯作业,工人除接触苯外,尚接触甲苯、二甲苯.生产工艺为:铅笔油漆→印花(或沾头)→切光→皮头→打印→包装.其中油漆、印花(或沾头)工序为苯作业,主要生产设备为自动油漆机和自动打印机.该车间苯系毒物在综合治理前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造成作业工人多人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或观察对象.在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和该厂领导的重视与积极配合下,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苯或其同系物浓度均降至国家卫生标准以下.1990年以来未发现新的职业病人.现将治理情况报道如下.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