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

    作者:卢丽明;丘福保;黄诚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方法.方法 贝类样品用0.1 mol/L乙酸超声提取,经亲水亲脂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目标物以乙腈(含0.1%甲酸)和乙酸铵(含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色谱柱HILIC 150 mm×2.1 mm,3μm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各种麻痹性贝类毒素与杂质能良好分离,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方法检测限为10.0 μg/kg ~ 31.0 μg/kg,在不同浓度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n=6)为81.0% ~ 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7%~6.9%.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方法简单,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满足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和定量分析要求.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壳类水产品麻痹性贝类毒素

    作者:岳亚军;张律;曾丽兰

    目的 采用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双壳类水产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双壳类水产品中的PSP,为水产品中的PSP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用色谱柱TSK-GEL Amide-80(2.0 mm×250 mm,5μm),以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水和95%乙腈水(含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溶液进行提取,上清液加入氨水后(pH=4.0)经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将洗脱液抽干收集,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 PSP的线性范围为8.1~705.0 μg/kg,检出限为10 ~ 35 μg/kg,回收率在47.0% ~91.3%之间.结论 本方法提取效果好、基质效应小,适用于双壳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痕量检测.

  • 连云港海州湾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分析

    作者:林祥田;张明生;王志坚;张元瑛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特征,对连云港海州湾织纹螺进行形态鉴定,收集近年麻痹性贝类中毒资料,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连云港海州湾存有4种织纹螺,其中以半褶织纹螺含麻痹性贝类毒素量高(1.6×103μg/100g螺肉),并导致连云港地区10起、银川1起麻痹性贝类中毒;1992年还发生一起由泥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中毒者均表现为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重者致死.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洋贝类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等安全指标的监测.

  • 深圳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分析

    作者:王舟;肖士燕;黄薇;潘柳波;万劼;郭清芳;李思果;罗贤如;杨淋清;肖革新

    目的 掌握广东省深圳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重点污染海域,为实现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5年深圳市海域3个监测点(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监测数据进行径向基函数插值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掌握监测点周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大体分布状况和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由径向基函数插值结果可知,斜吓湾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东涌和珍珠岛海域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海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分布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时空扫描发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聚集性.2015年1~6月斜吓湾海域是可能聚集海域(LLR=7.72,RR =5.59,P =0.000 83 <0.001).结论 通过径向基函数插值和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可以获得麻痹性贝类毒素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时空聚集特征.

  • 一起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

    作者:陈锦钟;洪舒萍;蔡茂荣;陈莉;张添林

    目的 分析一起因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调查处置经验,为指导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该起事件调查处置过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防控效果评价.结果 本次事件是由于海域发生赤潮导致贝类食品染毒,中毒病例164名,50岁以上人群占病例总数的57.9% (95/164),主要临床表现为唇舌肢端麻木(100.0%,164/164)、乏力(75.0%,123/164),患者短潜伏期为10 min,长潜伏期为24 h,平均潜伏期为3h,可疑致病食物为淡菜、海蛎等贝类食品,在10份食物样品中有8份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事件得到控制.结论 相关部门应加大赤潮危害宣传力度,扩大赤潮监视监测范围,及时发布危害预警,减少贝类毒素中毒风险.

  •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选石房蛤毒素毒性分子学研究

    作者:任晓虎;胡盼盼;孙烨;黄海燕;陈效;钟佳成;刘建军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筛选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STX)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以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为受试对象,使用浓度分别为10-8 mol/L和10-9 mol/L的STX标准品和阳性对照NSP(10-10 mol/L)进行染毒.提取细胞蛋白、定量和酶解.iTRAQ标记后(其中114标记空白组、115标记浓度组1 (STX10-8 mol/L)、116标记浓度组2(STX10-9 mol/L)、117标记阳性对照组(NSP10-10 mol/L)),进行LC-MS/MS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共筛选出184个差异表达蛋白.与PSP相关的蛋白共有22个.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10种生物学过程、4种分子类型.结论 通过iTRAQ技术分析得到STX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ABCB6、TLR8、TES、TIAM2可能是与STX毒素相关的蛋白分子.

  •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累积

    作者:刘洁生;杨莉;杨维东;吴敏仪

    目的 检测低剂量摄入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后,多种毒素在大鼠内脏器官中的分布和累积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贝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毒的安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按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麻痹性贝毒小鼠测定法从自然毒化的海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中提取PSP粗毒素,分别给大鼠灌胃51.2, 25.6和10.2小鼠单位·kg-1,每天1次,连续28 d.同时设溶剂(未毒化贝组织的盐酸提取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停毒后的d 1, d 3和d 14心脏取血,处死大鼠,收集肝、肾、脾和脑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织中PSP的种类和含量.结果 在所检测的4个内脏组织中,3个剂量的肝和肾脏组织中均检测出PSP,并且在停毒d 14时仍有毒素存留,在脑和脾脏组织未检测出PSP.肝和肾组织中累积的PSP种类不同,所检测的各类PSP中,膝沟藻毒素4易在大鼠肝和肾脏中累积.结论 低剂量经口染毒的PSP可分布于大鼠的肝和肾脏,且在肝和肾脏中累积.

  • 连云港地区贝类食源性中毒的调查

    作者:王烨

    目的 探讨由连云港海域的半褶织纹螺和时螺引起的贝类食源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毒素性质.方法 按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测定螺肉及其内容物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螺肉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结果 1991-2003年连云港地区发生半褶织纹螺中毒11起,2004年宁夏银川1起;时螺中毒1起,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生物测定法)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上述贝类检样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出河豚毒素TTX及其衍生物.结论 鉴于海洋环境及生物污染严重,为保障食者安全,应对贝类毒素性质进一步研究、监测.

  • 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在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作者:罗辉武;XIANG Jun-jian

    目的 利用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建立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直接竞争ELISA(dc-ELISA)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过氧化反应将GTX2,3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以兔抗小鼠IgG多抗为包被抗体,GTX2,3为竞争剂,与GTX2,3-HRP竞争结合GTX2,3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的dc-ELISA,并用该方法检测GTX2,3单克隆抗体与C2毒素之间的交叉反应.结果 直接ELISA检测证实GTX2,3与HRP偶联成功.dc-ELISA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的灵敏度为1.5 μg/ml,工作范围为1.5~40 μg/ml,GTX2,3毒素与C2毒素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dc-ELISA适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快速检测.

  • 柱前衍生HPLC-FLD法测定水产品中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

    作者:郑仁锦;林守二;杨艳;李鑫

    目的 建立水产品中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GTX2,3、dcSTX和STX)的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FLD)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用1%乙酸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2% H2O2荧光衍生,以Symmetry(R)C18柱(4.6 mm×150 mm,5 μm)为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 mol/L甲酸铵(5∶95)作为流动相,流速1.0 rn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40 nm,发射波长395 nm.结果 该法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5%~88.6%,RSD为2.8%~4.7%.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dcSTX 3μg/kg、STX 10μg/kg和GTX2,34μg/kg.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为检测水产品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

  • 麻痹性贝类毒素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闽真;黄晓宇;马群飞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型贝类毒素的快速方法.[方法]在福建沿海厦门、莆田、宁德三市的零售市场采集织纹螺68份,应用R-Biopharm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全部实验过程在1 h之内完成.检测限50μg/kg,灵敏度2.5μg/kg.[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简单、快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对于监控海产食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作者:陈剑刚;朱炳辉;梁素丹;张瑰;吴西梅

    目的 建立了贝类产品中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TX)、膝沟澡毒素(GTX1&4)、脱氨甲酰基类毒素(包括dcSTX、dcneoSTX和dc GTX2&3)8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匀浆贝组织以0.1 mol/L乙酸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10000 MW超滤离心管离心纯化.采用TSK gel Amide-80柱分离,以乙腈-2 mmol/L乙酸铵溶液(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 8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定量限为10μg/kg~50μg/kg;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0;2种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5%~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4.3%~13.2%.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多份贝类样品进行分析,均未检出目标组分.结论 方法选择性高、灵敏、准确,适用于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及定量分析.

  • 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间接与直接竞争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罗辉武;向军俭;唐勇;杨红宇

    目的:初步比较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间接竞争酶免疫学检测方法(idc-ELJSA)与直接竞争酶免疫学检测方法(dc-ELISA).方法:用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GTX2,3-HRP偶联物并用直接ELISA对其进行鉴定.分别用GTX2,3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偶联物GTX2,3-GOX和兔抗小鼠IgG多抗做为包被抗原,用GTX2,3标准毒素作为抑制剂,做间接及直接竞争ELISA,确定并比较两种ELISA的特异性、灵敏度、检测限、工作范围.结果:成功制备出GTX2,3-HRP偶联物,间接和直接竞争ELISA灵敏度分别为10μg/ml和4μg/ml,检测限为6.25μg/ml和0.5μg/ml,工作范围为6~50μg/ml和0.5~50μg/ml.结论:两种竞争ELISA都能应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快速检测,但dc-ELISA比idc-ELISA更加灵敏,更适合于进一步的研究.

  • 两起疑似织纹螺中毒事件的实验室调查

    作者:吴蕙岭;章荣华;宋燕华;蔡德雷;孟真;严峻

    目的:对浙江省乐清市两起疑似织纹螺食物中毒样品进行实验研究.测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方法:根据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织纹螺麻痹性贝类肉质提取液,测定鼠单位.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判断.部分新鲜度不良的织纹螺在下半段的消化腺部分发生了液化现象,我们尝试收集了取螺肉过程中流出的黏稠液体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两份引起食物中毒的剩余的织纹螺肉,毒力分别为259.2 MU/g和265.6 MU/g,分别为国际七规定的安全限值的64.8和66.4倍.黏液毒力试验结果显示有毒性作用,但试验数据变异较大.结论:这两起食物中毒均由食用了毒力较强的织纹螺所致.由于黏液样品量较少,未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其毒性作用有可能是贝类毒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结果(如微生物污染等).

  • 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中位数法与均数法差异性比较

    作者:黄宗锈;林健;陈冠敏;林蔚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F)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海洋生物毒素,也是目前危害大的贝类毒素.

  •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

    作者: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刘建军

    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作用大小,并同步利用小鼠生物法进行验证,通过精确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比较各毒素的毒作用大小.结果:麻痹性贝类毒素能明显降低藜芦定和乌本苷的细胞毒性,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毒素各成分毒性大小为:neoSTX>STX>dcSTX>GTX1,4>GTX2,3>dcGTX2,3;小鼠生物法的毒作用平均死亡时间为:neoSTX组(6.5 min),GTX1,4组(8.0 min),STX组(9.0 min),dcSTX组(15 min);GTX2,3组和deGTX2,3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细胞检测与小鼠生物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检测法可行,且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低检出限值可达到10-9 mol/L剂量水平,其中浓度在10-6~10-8 mol/L间具有较好的线性.

  • 织纹螺引起麻痹性中毒25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国伟;段发淼;陈文恭;林军;华丽;林瑛

    本次在我市4 d内发生数十例食用织纹螺中毒的患者,经对部分患者食剩的织纹螺作小白鼠的毒理学试验,证明中毒系麻痹性贝类毒素所致.现报告如下.

  •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LIU Hong-he;刘桂华;MAO Li-sire

    目的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 采用0.1 mol/L HAc提取海洋贝类或鱼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在Atlantis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上,采用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及定量测定试样巾的上述全部毒素组分.结果 11种PSP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变异系数在1.2%~9.3%之间,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9%~119.8%之间.定量检出限5μg/kg,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 本方法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 C57BL小鼠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方法的建立

    作者:周颖;朱伟;张全新

    目的 采用标准近交系小鼠C57BL建立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方法.为贝类食品中该毒素的检测提供可使用的实验动物品系资料.方法 对近5年广州及深圳发生疑似PSP中毒的样品同时采用C57BL小鼠单位法和免疫学试剂盒法进行检测,分析二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57BL小鼠单位法与免疫学试剂盒检测法这一欧盟的标准的检测方法相比,结果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关联系数r=0.86.结论 C57BL小鼠单位法可用于确定贝类食品是否污染PSP的检测.

  • 各国贝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标准的比对

    作者:刘智勇;计融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制订的PSP限量标准进行分析和比对,找出我国在制订PSP国家卫生标准方面与国际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我国的PSP限量标准建议值,完善我国PSP法规标准体系. 方法国际、国内各项现行PSP法规标准及其相关文件文献分析比对. 结果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贝类水产品中PSP的大限量是80μg STX eq/100g贝肉,因此,建议我国贝类水产品中PSP的国家限量标准为80μg STX eq/100g. 结论贝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限量标准的确定,对减少水产品国际贸易磨擦,解决贸易争端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