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升袋营养液的配制及临床护理

    作者:周肃梅;牛鸣

    目的:总结三升袋营养液配制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外科肠外营养患者应用三升袋临床治疗126例,分别采用周围和外周静脉途径给予三升袋营养,观察三升袋配制的基本原则、组分、注意事项.结果:126例中,其中1例出现发热、寒颤,3例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6例出现面色潮红、皮疹、恶心,停止输注即缓解,其余应用反应良好.结论:三升袋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支持

    作者:刘娜娜

    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及产科监护治疗手段日益发展,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出生率逐年上升,很多早产儿不能耐受喂养,表现为开奶后不能完成预计奶量或者出现呕吐、腹胀、加奶困难以及鼻饲时发现胃潴留等情况.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会影响胃肠道喂养,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早产儿存活率[1].因此,制定早产儿能量及营养支持的佳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96例妊娠剧吐患者肠外营养处方分析

    作者:史英钦;余小平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的疗效. 方法 结合疗效评定标准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妊娠剧吐患者处方的设计进行分析. 结果 96例妊娠剧吐患者行肠外营养共351张处方,处方基本合理,但存有液体量、能量偏少等问题;治疗孕吐有效率为100.0%,静脉炎发生率为5.2%. 结论 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效果好,值得推广.同时,临床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性,处方要因人而异,及时调整,达到满足每一患者治疗和营养的需要.

  •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防治进展

    作者:侯林;刘捷;曾超美

    早产儿胆汁淤积的发生率比足月儿明显升高,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生率可达18%~24%,其中绝大多数为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PNAC的预防有个体因素的预防和静脉营养相关的危险因素的预防两大方面.治疗主要包括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胆囊收缩素和外科治疗.PNAC如未早期干预,可进一步进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因此,PNAC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对于早产儿来说极为重要.

  • 早期胃癌术后联合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疗效研究

    作者:杨毅;姜习新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黄玲玲

    本文分析了营养不良与COPD的相关性,介绍了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的体测量评定指标,介绍了COPD缓解期及急性期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支持及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提出肠内营养支持是优选选择.

  • 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凯;唐欢;江治强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0例)和EN联合PN组(40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营养指标、应激指标、免疫指标、术后并发症、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3组患者术后,在营养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PA、ALB和TF值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在应激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CRP值低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中CRP值低于PN组(P<0.05);在免疫指标上,EN联合PN组中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中CD3、CD4和CD4/CD8百分比均高于PN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EN联合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要显著低于PN组(20.0%)(P<0.05);在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EN联合PN组均短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短于PN组(P<0.05);在治疗费用上,EN联合PN组少于EN组和PN组(P<0.05),EN组少于PN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后单纯EN效果好于PN,而EN联合PN营养支持较EN或PN能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 ICU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英

    目的:总结并归纳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疗时,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具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治疗的64例ICU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肠外营养,治疗组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30d,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患者体重,血清蛋白(A L B)、血清前蛋白(PA)和血红蛋白(H b)水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治疗组体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等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14/32),治疗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满意率为96.88%(31/32),对照组满意率为78.13%(25/32),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相差较大,满足P<0.05,数据在统计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疗时,给予患者早期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 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仲英雄

    目的:观察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观察2017年1月~2018年1月此段期间经本院治疗的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150例,根据肠外营养注入使用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n=88)和对照组(静脉置留针,n=6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使用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要远远低于静脉置留针使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其他的注入方式效果更佳,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被极大的降低,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 营养支持治疗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

    作者:吕俊;张军;朱家蔷;蔡昂;胡佳

    目的 探讨近年肿瘤内科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 分别论述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肿瘤内科的应用情况及其利弊.结果 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道功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肠外营养能补充肠内营养的不足,并可通过选择营养成分起到支持机体正常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是肿瘤内科适宜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春平;彭任辉

    目的:针对普通外科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展开分析,了解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旨在优化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普通外科手术病人共7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另进行肠外营养方式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因肠道问题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氮平衡状态更优,生命体征状态更优。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痛苦程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我院肠内、肠外营养药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李锋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营养剂使用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一季度住院病人病历1000份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应用营养剂科室分布的情况较广,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都应用营养药,应用及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结论营养药支持被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生无目的,无适应症的应用营养支持,使病人费用增加.

  • 临床营养治疗的费用控制与相关问题

    作者:宋燕;徐芳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营养治疗费用控制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内临床营养治疗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结果:使用EN治疗的病患比PN治疗的要多出很多,且临床营养治疗费用报销的政策过于笼统,不够细化,缺乏具体支付指标等.结论:支付政策必须与具体临床技术相对应,同时加强医保部门和临床医师彼此相互之间的沟通,以保证临床营养治疗能够有效合理的开展,医疗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为病患服务.

  • 1.27营养支持与胃肠动力

    作者:于康

    1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依据目前的分类习惯,营养支持和治疗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口服膳食;(2)肠内营养(EN)和(3)肠外营养(PN).对FGIDs和DGIM患者,常用口服膳食,但在相当多情况下,需依赖EN和/或PN的补充.

  • 颅脑重症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康平;张可飞;林景泰;陈晓辉

    目的探讨颅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EF)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摄入同等热能、同等氮量的条件下的优劣. 方法颅脑重症病人40例随机分成EEF组和TPN组,予摄入同等热能、同等氮量,于入院后第1天、14天检测体重、 24 h排出氮、血清总蛋白,评估胃肠道功能(上消化道出血、返流、腹泻、拒食、淤胆等)及意识状态(GCS评分)的变化. 结果 EEF组的返流并无增加,腹泻、苏醒后拒食、淤胆、便秘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EEF组24 h排出氮明显少于 TPN组,血清总蛋白等营养指标优于TPN组. 入院后第14天,EEF组体重丢失[(-1.1±2.0) kg]显著少于TPN组[(-5.2±3.2) kg],GCS评分较TPN组显著改善(14.2±0.9 Vs 12.7±1.3). 结论颅脑重症病人在摄入同等热能、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颜强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疗效及肠内营养的优缺点.方法将28例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两组,每组14例.每例病人于术后2~3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均为10天.结果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有较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与PN均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血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EN早于PN,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并且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的疗效明显,而EN具有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安全、有效、简便、易护理、费用低并可减少住院日等优点.

  • 肠内外营养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朴顺梅;周绮莹;柳莹;于洪博;王盛楠;朱丽影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94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在肠外营养基础上给予内肠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得分、白蛋白与总蛋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营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值明显均增加(P<0.01),但干预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

  •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作者:陈德昌;杨兴易;景炳文;赵良;林兆奋;严鸣;单红卫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1 090例ICU患者,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急腹症、化学和物理因素损伤等所致脓毒症.637例患者列入大黄预防治疗组,非大黄预防治疗组453例.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大黄预防组637例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57例,中毒性肠麻痹43例,MODS 58例;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86例,中毒性肠麻痹91例,MODS 95例,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05);大黄预防组中337例进行肠内营养,并发MODS 15例;而非大黄预防组中178例进行肠内营养,并发MODS 23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179例,并发MODS 10例、肠外营养98例,并发MODS 15例;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127例,并发MODS 19例、肠外营养117例,并发MODS 32例,大黄预防组和非预防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肠外营养患者MODS的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配合肠外营养的患者(P<0.05);无营养支持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高.治疗研究显示累及四个以上脏器MODS患者中,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经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达52.6%,显著高于非大黄治疗组(17.4%)(P<0.025).结论大黄对MODS有显著的预防治疗作用,同时能明显提高累及四个以上脏器MODS的存活率,其药理作用可能通过胃肠道机制实现.

  • 早期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患者热休克蛋白70、白介素-6及D-乳酸的影响

    作者:吴海荣;张铮

    危重病患者因外科大手术、严重复合创伤、严重感染等应激因素导致体内谷氨酰胺(Glutamine,Cln)消耗急剧增加[1].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血Gln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健康人空腹血浓度(500~700 μmol/L)[2-3].而危重病患者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早期无法通过胃肠道途径补充Gln.本研究旨在评估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外补充Gln对体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70,HSP70)、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D-乳酸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Gln对危重病患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患者的应用

    作者:单红卫;林军;杨兴易;赵良;林兆奋

    目的探讨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营养,强化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按1.5 ml/kg补充L-丙氨酰-L-谷氨酰胺.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的前1 d、治疗后第4、7、14 d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患者耐受性指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但强化组增高更明显;患者耐受性指标中,强化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则出现血葡萄糖和总胆红素升高.结论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比单纯的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2552 条记录 4/128 页 « 12345678...1271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