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世拥;于波;安萍;陈钢;蔡惠云;郭文华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染和CD/5-FC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CD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通过检测腺病毒的转导效率、CD基因表达,以及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裸鼠移植癌治疗实验,观察分析CD/5-F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在癌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CD/5-FC系统对转染含CD重组腺病毒HR-8348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无CD基因转染癌细胞无影响.在转染和未转染CD基因的HR-8348混合体系中,CD/5-FC除了杀伤转染CD基因的癌细胞外,对周围的无CD转染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表现出很强的"旁观者效应".裸鼠皮下移植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CD/5-FC对HR-8348实体癌生长抑制率为71.5%.结论 CD/5-FC对腺病毒介导CD基因转染的直肠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和显著的"旁观者效应".

  • 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的构建及对肝癌细胞抑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段纪成;钱其军;岳海燕;沈丽;刘凯;杨家和;吴孟超

    目的 研究携带p53基因的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的导入是否增加肝癌细胞株PLC/PRF5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法,观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MMC)和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单独及与CNHK600-p53联合对肝癌细胞株PLC/PRF5的杀伤效应.结果 PLC/PRF5在5-Fu浓度为40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4.2)%,MMC浓度为1μg/ml细胞抑制率为(41±1.9)%,EPI浓度为10μg/ml细胞抑制率为(65±1.8)%.转入CNHK600-p53(MOI=0.625)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9±5.3)%、(60±2.3)%和(75±1.5)%.当MOI值为0.3125,0.625,1.25时,CNHK600-p53组和Ad-p53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7±2.5)%、(30±3.7)%、(61±4.3)%和(4±2.7)%、(5±3.5)%、(16±4.5)%.结论 单用CNHK600-p53效果优于Ad-p53,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PLC/PRF5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β-葡萄糖神经酰胺与HBsAg-DC瘤苗协同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强生;李鹤平;龙健婷;曾睿芳;张冰;周波;幸思忠;曾志荣;陈伟;杨建勇

    目的探讨β-葡萄糖神经酰胺(β-GC)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瘤苗治疗肝癌的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构建HBsAg-DC瘤苗。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A-F,6只/组),其中A、B、C组接种PBS液2次,D、E、F组接种HBsAg-DC瘤苗2次。皮下注入HepG222.1.5肝癌细胞当天始, B、E组接受β-GC(1.5μg)腹腔注射,C、F组接受β-GC(15μg)灌胃给药,A、D组为安慰剂对照,比较不同组间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B、C组移植瘤生长较之A组明显受抑(P<0.05),E、F组移植瘤生长较之D组明显受抑(P<0.05)。A-F组移植瘤大小(mm3)分别为364.2±3.06,236.5±8.96,251.0±5.76,75.0±5.9,35.3±4.46,38.5±5.47。经腹腔注射给药与灌胃给药相比在抗瘤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GC经腹腔或灌胃给药均具有提高HBsAg-DC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NKT细胞。

  • 甲胎蛋白启动子驱动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治疗裸鼠肝癌的机制研究

    作者:华赟鹏;赖佳明;李绍强;汪勇;王瑛;李宝金;朱宝益

    目的 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的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其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种植瘤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种植瘤上无表达,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抑瘤效果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未受影响.HepG2细胞种植瘤治疗后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 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 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对裸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

    作者:赵广峰;朱易凡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染治疗裸鼠乳腺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 在乳腺癌细胞株MD231和BT474中转染pORF-hIL-2质粒,检测对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制作裸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30只,随机分为pORF-hIL-2质粒转染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瘤内注射的方式将脂质体和pORF-hIL-2质粒混合液注射入皮下瘤体内,观察肿瘤体积变化以及肺部转移病灶.结果 pORF-hIL-2质粒转入乳腺癌细胞株后,两组细胞均出现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下降;经治疗后对比,实验组模型的皮下结节肿瘤体积增长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4,P<0.001);两组观察期实验后肺部转移灶的数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854,P=0.007).结论 应用IL-2基因质粒瘤内注射方法治疗乳腺癌伴肺转移的裸鼠模型可以产生抗瘤效应,而且能有效抑制肺部的转移病灶.

  • 乳腺癌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孔恒;黄宗海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近年来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杀基因系统的发现和改进,靶向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自杀基因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本文在这几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 腺病毒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治疗对同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宫念樵;杜敦峰;董冲;陈曦林;郭晖;肖建生;张伟杰;林正斌;陈知水;叶启发;夏穗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AdHO-1)基因治疗对同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血管移植和肾脏移植两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同种血管移植物和肾脏移植物进行体外AdHO-1基因转染,分析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应反应.结果 AdHO-1基因治疗缓解了慢性排斥反应对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但弱于对血管移植物的保护效应;空载病毒加剧了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AdHO-1基因治疗可减少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内巨噬细胞和CD4+细胞的浸润.结论 AdHO-1基因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移植物、下调免疫反应、诱导免疫偏移等作用减轻同种移植物的慢性排斥反应损伤.

  • 脂质体介导的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郭旭峰;徐中华;陈勇兵;徐忠恒;杨文涛;钱永跃;胡国强

    目的 观察脂质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裸鼠皮下原位种植瘤模型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皮下肺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对照组(SODN组)和反义寡核苷酸干预组(AODN组).接种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后24 h内,用PBS、SODN及AODN分别行皮下注射,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建模4周后,处死动物,留取瘤体标本,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种植瘤中VEGF-C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种植瘤内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量AODN组低于对照组 (P<0.05),种植瘤内微淋巴管密度AODN组亦较对照组减少(P<0.01).种植瘤内微血管密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VEGF-C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显著降低肺癌裸鼠皮下原位种植瘤模型VEGF-C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微淋巴管生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Survivin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富含亮氨酸重复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基因治疗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严泽军;程跃;蒋军辉;胡嘉盛;施小东

    目的 探讨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Ad-Surp-LRIG1和Ad-LRIG1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根据报告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不同计算病毒的细胞转染率.MTT法评估Ad-Surp-LRIG1和Ad-LRIG1对BI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1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1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Ad-LRIG1上清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BS),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RT-PCR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LRIG1和EGFR mRNA的表达.结果 当感染复数(MOI) =25时,Ad-Surp-LRIG1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74.56%,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640,P=0.000);Ad-LRIG1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68.27%,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7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5,P=0.784).Ad-Surp-LRIG1和Ad-LRIG1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6,P=0.898).与PBS液对照组比较,Ad-Surp-LRIG1和Ad-LRIGI均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转染4d后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60,P=0.000),而Ad-Surp-LRIG1组和Ad-LR1G1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Ad-Surp-LRIG1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2组,治疗结束后Ad-Surp-LRIG1组肿瘤质量小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60,P =0.000),Ad-LRIG1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 =0.06).与其他2组比较,Ad-Surp-LRIG1组LRIG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851.343,P=0.000),而EGFR 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F=591.205,P=0.000).结论 Ad-Surp-LRIG1能选择性转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在体内外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部分与LRIG1能下调EGFR的表达有关.

  • 肺转移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陈克能;顾振东;徐光炜

    肺是继肝脏之后易发生癌转移的器官,约20%~54%的癌症患者在自然病程中会发生肺转移癌(PM),其中近25%为播散性疾病的肺部表现.无论原发肿瘤为何种病理类型只要无胸腔外转移,患者能耐受手术切除,单一手术或联合化疗均可提高PM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甚至可使一些患者得到治愈.孤立性PM是PM的独特生物亚群,切除后生存好于多发PM,5年生存率可达20%~40%.决定生存的因素包括:是否可完全切除,无瘤生存期长短,肿瘤倍增时间长短,PM数目及原发癌组织学类型等.但手术是用机械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并未改变肿瘤固有的生物学行为及转移进程,因而受到一定限制.提高PM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尚需其他疗法.目前认为,切除临床转移灶的同时应针对微转移灶进行治疗,其中包括诱导化疗、辅助化疗、单侧隔离肺灌洗、生物疗法以及有潜力的分子或基因疗法等.

  •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世拥;于波;安萍;陈钢;蔡惠云;郭文华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 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MTT法),检测、分析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结果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和HSV-tk自杀基因可在HR-8348细胞高效表达.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Link1 (CD+tk)、pAdCMV-Link1(-)、pAdCMV-Link1(CD)、pAdCMV-Link1(tk)重组腺病毒感染HR-8348细胞,不加5-氟胞嘧啶(5-FC)、环氧鸟苷(GCV),各组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5-FC、GCV 后,pAdCMV-Link1(CD+tk)转染组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AdCMV-Link1(-)转染组(P<0.01),也低于pAdCMV-Link1(CD)、pAdCMV-Link1(tk)转染组(P<0.05).CD和5-FC、HSV-tk和GCV 系统联合作用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对HR-8348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能力和"旁观者效应”. 结论 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联合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较单一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 53基因优化恶性胶质瘤自杀基因治疗的体内研究

    作者:黄强;浦佩玉;夏之柏;蒋元文;张云亭;王春燕;王广秀

    目的探讨p53基因优化恶性胶质瘤自杀基因治疗在动物体内的疗效. 方法以C6鼠胶质瘤细胞和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原位注射腺病毒介导p53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腹腔给以更昔洛韦(GCV,15 mg*kg-1*d-1,共14 d).观察荷瘤鼠生存期;强化MRI动态监测荷瘤鼠肿瘤大小;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评价p53基因对HSV-TK-GCV系统治疗胶质瘤的优化作用. 结果 p53基因明显增强HSV-TK-GCV的疗效,使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强化MRI显示4周肿瘤消失. 结论 p53基因联合HSV-TK-GCV可作为临床上优化自杀基因治疗方案的一种较佳选择.

  • X线联合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结肠直肠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陈纲;李世拥;于波;安萍;蔡慧芸;郭文华

    目的 提高基因疗法对结肠直肠肿瘤的疗效. 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在X线作用下GFP基因对结肠直肠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及表达时间;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X线对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染的影响;同时用细胞存活率测定试验检测X线联合CD和5-氟胞嘧啶对结肠直肠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X线提高超螺旋质粒对结肠直肠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2~4倍,可提高线性质粒转染效率30倍.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转染CD基因组LoVo细胞为85%,8348细胞为88%;剂量X线联合空载体组为10%;LD90剂量X线联合CD基因组,LoVo细胞为9%,8348细胞为11%,加上X线作用,细胞总体存活率仅为1%. 结论 X线联合自杀基因可有效地杀伤结肠直肠肿瘤细胞,可成为治疗结肠直肠肿瘤的一种全新有效的方法.

  • 鼠源性血管抑素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陶开山;吴兴安;窦科峰;吕勇刚

    目的探讨鼠源性血管抑素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影响. 方法建立鼠源性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实验动物分3组:空白对照组种植SMMC-7721细胞,空载体组种植SMMC-7721/pcDNA3.1(+)细胞,血管抑素组种植SMMC-7721/pcDNA3.1-mAST细胞.比较各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在肿瘤细胞种植35 d时裸鼠肿瘤体积:空白对照组(3 538.1±643.3) mm3,空载体组(3 128.5±546.6) mm3,血管抑素组(755.8±198.2) mm3;肿瘤重量:空白对照组(6.0±0.7) g,空载体组(5.9±0.5) g,血管抑素组(2.1±0.5) g;肿瘤MVD:空白对照组52.2±6.6,空载体组49.4±7.0,血管抑素组25.5±4.1.血管抑素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MVD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均<0.01),肿瘤的抑制率达78.6%. 结论转染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裸鼠体内的致瘤力明显降低,肿瘤的体积、重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血管抑素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 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拥军;管珩;刘昌伟;王宗立

    目的探讨反义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转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术后局部血管MCP-1 mRNA表达、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与其相关的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14只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反义MCP-1基因通过局部定位转染的方法转染至移植静脉段.RNA斑点杂交,检测反义基因转染、表达情况;病理形态学观察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以及血管壁中单核巨噬细胞粘附、浸润的情况.结果 RNA斑点杂交提示:基因治疗组中有反义MCP-1基因表达.移植静脉自身MCP-1 mRNA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降低38%,P<0.05).相应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移植静脉中的粘附、浸润明显减少(减少34%,P<0.05).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减轻49%,P<0.05). 结论反义MCP-1局部移植静脉内转基因表达,可抑制移植静脉自身MCP-1的表达,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减轻新生内膜的增殖.

  • 不同途径应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及丙氧鸟苷对裸鼠肝癌模型抑瘤效果的研究

    作者:黄韬;高国栋;陈思远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及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通过不同途径应用时的抑瘤效果及粗略的量效关系. 方法按瘤体内直接注射、尾静脉注射、腹腔内注射的不同途径分为4组,尾静脉注射及腹腔内注射组组内按应用剂量不同各分为3个亚组,分别注射重组腺病毒(AdrAFPTK)1×109 PFU、1×1010 PFU、1×1011 PFU,腹腔注射GCV100 mg*kg-1*d-1后观察瘤体大小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瘤体中HSV-tk基因片段. 结果瘤体内直接注射及尾静脉注射1×1011 PFU组均观察到明显抑瘤作用(t为13.1,12.4,P<0.01)及HSV-tk基因片段存在,尾静脉注射1×1010 PFU组、1×109 PFU组及腹腔内注射各亚组均未观察到明显抑瘤作用(t为1.8、1.0、2.1、1.1、0.8,P>0.05)及HSV-tk基因片段存在. 结论瘤体内直接注射及高剂量静脉注射途径应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均有明显抑瘤作用,其中静脉注射方法因方便实用及其对癌转移灶可能有的治疗作用将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肿瘤的途径.

  •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作者:蔡善保;马庆军;余希杰;党耕町;马大龙

    目的构建人VEGF121 腺病毒表达载体,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治疗骨科缺血性疾患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CDI/VEGF121质粒获得hVEGF121cDNA,经穿梭质粒pShuttle克隆到腺病毒质粒上,构成Adeno-VEGF121腺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VEGF121腺病毒,并进行电镜观察及滴度测定.用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VEGF121 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转录,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电镜显示包装细胞中有病毒存在,包装的病毒滴度为8×1010 pfu/ml,RT-PCR证实有VEGF121 mRNA的转录,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有VEGF121蛋白的表达,而对照未见VEGF121转录和表达. 结论构建的VEGF121腺病毒表达载体可在体外表达,VEGF基因治疗有可能用于骨科缺血性疾患.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疗法诱导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良万;廖崇先;陈道中;邱罕凡;郭加强;谢捷明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疗法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将pCD2-VEGF121质粒注射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缺血心肌中,应用No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对心肌血管数目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结果 Nothern印迹杂交显示:治疗组心肌的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阳性颗粒,而对照组少见;治疗组心肌血管数为(273±97)条/mm2,对照组为(114±45)条/mm2,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梗死面积治疗组为(25.3±3.1)%,对照组为(34.8±3.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疗法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体内外旁观者效应的观察

    作者:高国栋;黄韬;陈思远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的体外、体内接触及体内远端旁观者效应. 方法采用向体外培养的tk阴性人肝癌BEL-7402细胞中加入不同比例tk阳性同种细胞;向荷tk阴性BEL-7402瘤小鼠瘤体内注射不同数量tk阳性同种细胞;向双侧荷瘤小鼠一侧瘤体内注射重组腺病毒,GCV作用后用不同方法来观察不同情况下的旁观者效应. 结果体外组中观察到明显旁观者效应,当tk阳性细胞占10%时,混合细胞存活率为36.6%;体内接触组中也观察到旁观者效应,实验组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体内远端组中,未观察到旁观者效应(P>0.05). 结论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外及体内接触时均存在旁观者效应.

  • 胸苷激酶基因系统联合大蒜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丘少鹏;毛晓鹏;曹开源;陈贤景;袁广卿;徐霖;黄小荣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系统联合大蒜素对膀胱癌细胞的协同杀伤效应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胸苷激酶(TK)基因转入膀胱癌BIU87细胞构建BIU87TK细胞,观察GCV(1 mg/L)、大蒜素(5 mg/L)及GCV+大蒜素(浓度同前)共同作用对BIU87TK细胞形态学、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检测bcl-2、bax、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及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药物作用72 h,GCV+大蒜素对BIU87TK细胞的抑制率为72.50%,高于GCV作用后的35.00%和大蒜素作用后的37.00%,二者可发挥协同抑瘤作用;(F=6.46,P<0.05).GCV+大蒜素联合作用前期凋亡率高于单独作用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与单独作用比较阻滞时效提前;二者可抑制bcl-2表达并可促进caspase-3表达及活化.结论 HSV-TK/GCV系统联合大蒜素可通过共同诱导凋亡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阻滞,相关凋亡基因表达及活性的变化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449 条记录 7/73 页 « 12...45678910...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