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戊型肝炎(HE)的诊断及其病原体相关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金涛

    目的:通过对HEV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诊断技术进一步探究,对HEV检测方法、原理及结果在临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测定法、PCR、WB等.结果:戊型肝炎的诊断要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HEV特异性免疫学检测等指标作出综合判定.结论:HEV仍是危害公众健康的致病因子之一,因多数受染者特别足疾病早期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特异性血清方法及必要的病理学方法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艾滋病病毒感染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检测静脉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反应强度影响的探讨

    作者:赵金仙;李顺祥;蔡英;陈黎跃;许杰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对ELISA试剂检测静脉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影响,为HIV、HCV混合感染检测策略的提出和修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是否感染HIV分组对两种抗-HCVELISA试剂检测反应强度(S/CO)≥1的分布进行对比,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样本经两种试剂检测反应强度(S/CO)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组HCV抗体检测低反应强度的构成高于HIV阴性组(P<0.05).对科华试剂检测为低反应强度的标本,与用Ortho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是否感染HIV对科华HCV抗体ELISA试剂及Ortho HCV 3.0 ELISA试剂反应强度均有影响.HIV感染者可能出现HCV抗体ELISA检测不确定或假阴性反应,弱阳性反应标本可增加假阳性可能.

  •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闫玉香;张延吉

    北京市门头沟区于2005年7月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打破了该区无报告病例的记录,为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2005年底建立了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艾滋病监测哨点,标志着该区艾滋病监测工作正式开始,现将4年来的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2006~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基层综合医院抗HIV检测

    作者:程金山;李文华;安梅;杨峥

    北京市东城区是较早开展HIV检测的地区之一.区属综合医院承担着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任务,其患者来源、疾病种类与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有着较大差异.现总结了4年来东城区3家开展HIV检测的基层综合医院的检测结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梅毒血清学检查在输血及手术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清兰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学检查在输血及手术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 641例输血、手术患者及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梅毒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检查方法有化学发光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试验、梅毒螺旋体胶体金快速法试验以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 在24 641例中,梅毒抗体阳性反应498例,发生率为2.02%,其中年龄20 ~ 60岁的患者阳性率较高,同时,男性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查应用于输血及手术前患者中,可检测患者是否为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有关系.

  • 对31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评价

    作者:辜文洁;黄维金;周诚;吴星;蓝海云;姚昕;林京香;李河民;梁争论;庄辉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EIA)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申报批批检验的31种HBsAg EIA试剂盒,应用国家参考品进行检测,并用国家参考品中的灵敏度标准品,建立浓度和吸光度(A)值双对数曲线,将各试剂盒的Cut-off值代入曲线方程,计算其分析灵敏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 对27个国内厂家(351批)和4个国外厂家(27批)HBsAg EIA试剂盒进行分析,其中2个批次国产试剂盒的灵敏度低于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总符合率为99.43%(349/351).国产试剂盒对adr、adw、ay血清型的分析灵敏度均值分别为0.307、0.419、0.51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30,P<0.01);进口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均值分别为0.054、0.066、0.05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P>0.05).进口试剂盒各血清型分析灵敏度均高于国产试剂盒(P<0.01).部分国产试剂盒与进口试剂盒对相同血清型的分析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厂家试剂盒加酶后孵育30min和60min,其血清型分析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厂家生产的试剂盒显色10 min和15 min,其血清型分析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试剂盒应提高分析灵敏度,特别是对adw和ay血清型.

  • 用于HIV感染早期监测及发病率调查的实验室检测技术--STARHS检测法

    作者:肖瑶;冯基刚;蒋岩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可预防[1].HIV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美国发展了一种对HIV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试验(EIA)加以改良的方法--serologictesting algorithm for recent HIV seroconversion(STARHS),该方法可以判断HIV感染者是否为早期感染,进而可以进行发病率的测算,为艾滋病的防治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 肝吸虫抗体的检测

    作者:谭奕洲;陈伟烈;李穗芬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敏感、特异的肝吸虫检验方法.方法以成虫粗蛋白为抗原,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肝吸虫患者血清中的肝吸虫抗体.肝吸虫患者均为大便检出虫卵.设健康人及其他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肝吸虫患者血清31例,ELISA法阳性30例;ICT阳性15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清102例,ELISA法阳性10例;ICT阳性2例.健康人血清65例,ELISA法阳性5例;ICT阳性1例.ELISA法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0.2%;诊断准确度为91.7%.ICT敏感性为48.4%;特异性为98.0%;诊断准确度为86.5%.结论 ELISA法敏感性高,操作比较简便,可作为肝吸虫病的初诊及普查筛选方法.

  • 临床免疫实验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作者:吴晓岩;徐彤

    临床免疫实验室是检测传染性肝炎、性病、风湿病等多项检验的实验室,其检测结果直接为临床提供确诊依据,但由于多种原因致实验结果误差,给临床工程带来很多麻烦,是造成临床误诊误治和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比较试验和临床调查,总结一下引起误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常用的临床免疫实验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金标检测技术和免疫渗滤等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仪器设备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大都参加全国或全省质量控制评比,相对误差比较小。但大多的中、小型医院很少注重质量质控工作或只是走走形式,没有严格控制临床实际标本误差的允许范围,致使误差增大,引起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临床免疫应用广泛的试验方法。尽管目前试剂大都是由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生产的,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由于试验方法不当也会造成误差,为了查找误差原因,我们作了一些对比试验:①对比自动化仪器操作和正确的手工操作;②对比正确的手工操作和非正确的手工操作。结果发现:自动化仪器结果误差小;正确的手工操作误差较自动化仪器大一些,但是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而非正确的手工操作,其误差非常大,明显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是引起错误结果的主要原因。酶联免疫试验与其他试验所不同的是它有洗板过程:包括冲板力度、浸泡时间、孵育温度等等。那么冲力过大会造成本底丢失,引起假阴性结果,浸泡时间过短,洗脱不充分或冲力过大致洗液外溢,造成交叉污染,则会引起假阳性结果。另外试剂的质量、试剂中反应物质的含量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如果试剂反应物质配比不合适,敏感度不同也可以引起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我们曾作过不同试剂的对比:同一批号的质控血清两种不同试剂,其吸光度值相差10倍。因此在试剂选择上也要认真对待,选择有批准文号,临床标本具有一定梯度,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试剂。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试验S/CO比值与补充试验阳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任芙蓉;庄辉

    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1989年被发现的,1990年美国第一代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I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1],目前第三代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很大提高.我国的抗-HCV诊断试剂自1993年面世以来,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单位努力,经过国家"八五"、"九五"攻关,其质量也不断改进[2].

  • 2007年亚太肝病学会有关丙型肝炎诊断、处理和治疗的共识

    作者:罗生强;吉英杰

    1 HCV感染与实验室检测1.1 抗HCV检测应由获准的第三代或第四代酶联免疫试验(EIA)进行(Ⅱ-2).1.2 标本经获准EIA方法检测阴性者可报告为抗HCV阴性,但须注意,血液透析或重叠感染HIV的患者可出现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Ⅱ-2).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庞艳华;郝建宇;关玉盘;郑长青;张文杰

    目的: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通过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UC 30例,正常对照者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12 mRNA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FN-γ的水平.结果:UC组(轻、中、重度)IL-1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0.51±0.09,0.59±0.07,0.66±0.06 vs 0.25±0.03,P<0.05),而IFN-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UC组和正常对照组IL-12的血清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IFN-γ未达到可检测浓度.结论:IL-12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酶联免疫试验和放射免疫检测的比较

    作者:陈文思;彭晓谋;张宇峰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替代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ELISA法和RIA法检测住院肝病患者87例的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并比较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定量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能反映患者从急性肝炎到肝硬化的肝纤维化逐渐加重的趋势.但与RIA法比较,ELISA法的敏感性较低,以检测Ⅲ型前胶原(76.5%)和层粘蛋白(65.1%)时更为明显,主要表现漏检早期患者.在特异性方面,ELISA法的特异性均在80%以上;在定量能力方面,ELISA法的数值范围较窄,数值偏小,低估严重患者的病情.结论:ELISA法敏感性较RIA法低,但特异性较好.

  • 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习惯性流产

    作者:沈忱;孟文珍;罗军;陈水娟

    目的探讨抗β2GP1抗体与习惯性流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有习惯性流产史未妊娠妇女为流产组,选取60名未妊娠正常生育育龄妇女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2GP1抗体.结果 122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中,抗β2GP1IgA、IgG、IgM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9.0%和15.6%.这三型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分别为P=0.009、P=0.011、P=0.003).结论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作抗β2GP1抗体检测,将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跃旭;陈敏;卡丽奴尔

    目的:研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0T.TB)实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结核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确诊及疑似为结核性疾病患者40例为结核组,另选取30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使用 T-SP0T.TB 试剂盒方法检测所有入组人员的 T-SP0T.TB 阴性及阳性率,经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率差异。结果经常规结核结合T-SP0T.TB检查证实40例患者中,有36例确诊为结核性疾病,阳性率为90.0%,诊断的敏感性为97.2%(35/36),特异性为75.0%(3/4)。对照组阳性率为20.0%,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0T.TB阳性率与结核性疾病患病有明显关系,诊断结核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将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用于结核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采用金标斑点法与酶联免疫试验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赵景男

    目的 分析金标斑点法与酶联免疫试验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从业人员体检的14000例受检人员纳入此研究中,同时在输血前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查,随后所有受检人员均采用金标斑点法与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比对其两种检测效果.结果 30例HIV已经知道结果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金标斑点法和酶联免疫试验进行检测后10例结果呈现阳性,同时14000例受检人员中,酶联免疫试验初筛检测出阳性例数为9例,金标斑点法初筛检测出阳性例数为12例,经艾滋病中心实验室检测可知,共有6例为确定阳性,阳性率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分析可知,金标斑点法对急症患者和小型HIV实验室抗体筛查更为适用,而酶联免疫试验则对样本量过大检测更为适用.

  • 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及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何艳霞;刘先洲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sAg、抗-HBe、抗-HBc)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关系,探讨乙肝血清标记物及HBV-DNA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32例乙肝五项指标,利用PCR法测定不同模式血清中HBV-DNA水平,将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各种组合模式中,均能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在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标本,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模式病毒含量高,HBV-DNA阳性率为99.5%;HBsAg(+)、抗-HBe(+)、抗-HBc(+)次之,HBV-DNA阳性率为45.7%,;抗-HBc(+)、HBsAg阴性或阳性低,HBV-DNA阳性率仅1 5.0%.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两者检测结果,更能准确地判断HBV是否复制及有无传染性.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106例结核性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106例非结核性疾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结果,结核性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性。结果对照组健康者的阳性率为16.89%,实验组结核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为73.64%;实验组结核性疾病患者的敏感性为97.01%,特异性为66.67%。两组阳性率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结核性疾病患者患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且在临床诊断结核性疾病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核性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添平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同时患有PTE和DVT的诊断意识.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健康老年人)及COP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 与DVT和PTE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值为(0.45±0.17)mg/L,>0.5 mg/L者占16%,而实验组>0.5 mg/L者占36.5%,其中并发症PTE、DVT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甚至呈数十倍升高,而无其他疾病的COPD患者>0.5 mg/L者占总数的26.7%,其平均值为(0.50±0.15)mg/L.结论 对所有COPD患者D-二聚体栓测有利于提高DVT和PTE的诊断率.

  • 酶联免疫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实验动物家兔弓形虫抗体的结果比较

    作者:潘严;李彩云;陈啸天;张超;潘学营

    目的:分析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和间接血凝法(IHA)在本实验室检测实验用家兔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ELISA和IHA两种方法平行检测实验感染弓形虫的12只家兔阳性血清和未感染过弓形虫的30只正常家兔阴性血清中的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比较两种方法敏感性、特异性、检测效率及Youden指数并运用kappa值进行一致性的评价。结果 IHA法的敏感性41.67%,特异性93.33%,ELISA法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效率及Youden指数都在IHA方法之上。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是78.57%。kappa值=0.3998。结论 ELISA法与IHA法在本次平行检测中的一致性较差。ELISA方法敏感性、特异性明显优于IHA方法,更适用于实验动物家兔的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