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MP-DNA载量及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红霞;李青曌;刘巧突;滕文友;江杨华;李琦;代国知;陈虹亮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 MP-DNA载量,及其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4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28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症指标变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BALF MP-DNA载量,镜检并计算各类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 MPP患儿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18.30±14.29) mg/L、(32.18±19.85)mm/h,均高于对照组(10.28±12.20)mg/L、(12.67±6.31) mm/h(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P患儿组血清MP抗体阳性率79.2%(19/24),高于对照组14.28%(4/28)(P<0.05);MPP组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正相关(r=0.477,P=0.018),巨噬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负相关(r=-0.457,P=0.024).结论 MPP患儿BALF MP-DNA与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提示MP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G试验对AE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分析

    作者:王蕾;毛毅敏;张剑青;孙瑜霞;张英民;戴路明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 E‐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IF)患者诊断及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AECOPD患者110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检测为阳性患者定为IPFI组,给予单纯抗真菌治疗;其余患者定为非IPIF组,给予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 d疗效。结果110例患者经真菌培养检验,共确诊IPFI患者64例,以真菌培养为金标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高于血清G试验(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阳性患者含量高于血清G试验(P<0.05);经15 d治疗,IPFI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非IPFI组92.31%(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对COPD合并IPFI早期具有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高特点,依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治疗疗效满意等特点,但应注重侵入性操作肺部真菌定植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

    作者:葛晓敏;鲁毅;王中领;潘昌杰;张浩;刘炜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真菌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普通细菌感染患者和无肺部感染患者各40例,分别设为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和记录患者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疾病及相关感染因素和详细记录检测到的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真菌培养后其真菌阳性率为100.00%,共分离真菌128株,其中白假丝酵母86株占67.19%,光滑假丝酵母19株占14.84%;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主要以慢性心血管疾病为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真菌感染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589.23±312.42) ng/L和(356.45±231.24)ng/L均高于细菌感染组(121.36±57.39)ng/L、(74.23±43.28)ng/L和无感染组(P<0.001);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69.53%,利用肺泡灌洗液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87.50%,而结合两组方法则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高达96.88%,结合两组方法优于单独方法(P<0.001).结论 引起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呈现多种多样,而利用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非典型病原体与病毒检测

    作者:周一平;陆学东;陈小可;夏利萍;杨来智;张国良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7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和21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多重PCR技术与Luminex xMAP多重分析技术平台相结合,以荧光微球为载体检测非典型病原体与多种病毒.结果 10种(14个亚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0.00%,其中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3.69%,以流感病毒A 为主,其占病毒阳性检出的67.74%;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6.30%,以肺炎支原体(MP)为多,其占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检出的73.33%;MP、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率为13.04%.结论 多重荧光微球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价格便宜的优点,可实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流感病毒A和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重要的病原体,并有相互混合感染或与细菌混合感染,临床应予重视.

  • 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王国戗;娄婷叶;裴利宏

    目的 研究生物膜形成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进而导致感染部位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出的菌株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将生物膜形成能力分为弱、中、强3档;对培养出上述细菌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白介素-4和r-干扰素细胞因子的检测,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白介素-4和r-干扰素的水平.结果 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4株菌具有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21株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差,感染24株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介素-4水平(28.85±7.67)pg/ml,显著高于感染21株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4水平(20.75±7.63 pg/ml)(P<0.05),感染强生物膜形成菌和弱生物膜形成菌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r-干扰素水平分别为(12.78±3.75)pg/ml和(14.01±3.63)pg/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24株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和21株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的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4水平分别为(18.06±7.12) pg/ml和(20.74±6.45)pg/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干扰素水平分别为(13.84±6.26)pg/ml和(15.14±5.77)pg/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份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介素-4与血清中白介素-4检测结果分别为(27.43±12.82) pg/ml和(20.45±7.18) pg/ml,两者比较相关系数r=-0.146,P>0.05,r-干扰素水平分别为(13.41±4.09)pg/ml和(15.107±5.80)pg/ml,两者比较相关系数r=-0.103,P>0.05.结论 强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产生的白介素-4水平显著高于弱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产生的白介素-4水平,而r-干扰素水平无显著的差异,这种细胞因子差异可为临床治疗肺部因该类细菌感染,特别是强生物膜形成菌造成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真菌葡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

    作者:马原;韩利红;郑有光

    目的:探讨真菌葡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意义及其临床价值,以期能为IPFI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拟诊断为IPFI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IPFI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分别检测肺泡灌洗及血浆(1,3)β‐D葡聚糖,收集患者痰液进行真菌培养。结果有3例患者手术送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54例痰液培养确诊、3例排除真菌感染为细菌感染,IPFI确诊者占拟诊的95.00%,感染真菌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属、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分别占36.84%、17.54%、14.04%;观察组血浆及肺炎灌洗液检测(1,3)β‐D葡聚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PFI组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明显高于血浆检测值(P<0.05);感染真菌中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值高。结论真菌葡聚糖试验对IPFI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如检测值较高可高度怀疑侵袭性肺曲霉病感染,但对其他真菌感染无法进行准确鉴别。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罗珊;傅锦芳;刘清霞;简子娟;李虹玲;晏群;刘文恩

    目的:了解医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送检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离26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65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共74株占27.93%;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神经内科;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30%、51.78%;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6.15%、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的检出率为75.00%。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开展广泛、系统、连续的病原菌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意义。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玲;张黎明;王晶;马迎民

    目的 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4例ABPA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例ABPA合并IPA患者其IPA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入院前均有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史;BAlF的GM检测均>1 μg/L为阳性,血GM检测结果均>0.5 μg/L,其中1例>1 μg/L;影像表现为结节影伴晕征、空洞、肿块影等典型曲霉菌感染征象;BALF涂片可见大量菌丝,培养结果为曲霉菌属;4例患者均给予抗真菌治疗,3例患者临床好转,1例死亡.结论 ABPA合并侵袭型肺曲霉菌患者,其病情相对复杂和严重,BALF的GM检测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采取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 高氧暴露对新生 SD 大鼠肺泡内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芳芳;魏学功;王霞;韩素灿;张传厚;张先娟;李莉

    目的:探讨新生 SD 大鼠高氧暴露后肺泡内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00只生后24 h 的足月、健康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氧组(n=50)及空气组(n=50)。高氧组大鼠持续吸入浓度≥95%的氧气,空气组大鼠置于空气中,并于给氧后第1、3、6、10、14天,每组每次各取10只大鼠进行肺泡灌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 IL-8及 TNF-α含量。统计学比较两组新生 SD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IL-8及 TNF-α含量差异,以及高氧组大鼠上述不同时间点 IL-8及 TNF-α含量差异。两组大鼠性别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高氧组大鼠在高氧暴露第14天出现生长迟缓,呆滞,体重不增,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等不良表现。②高氧组新生 SD 大鼠第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 IL-8含量较空气组高[(262.4±12.5)×10-15 g/L vs (94.0±12.5)×10-15 g/L,(374.1±14.8)×10-15 g/L vs (94.8±7.2)×10-15 g/L,(345.7±17.5)×10-15 g/L vs (94.5±4.3)×10-15 g/L,(295.5±26.6)×10-15 g/L vs (95.6±7.5)×10-1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909、58.033、43.981、22.878, P <0.05);高氧组新生 SD 大鼠第1、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 TNF-α含量较空气组高[(43.0±4.5)×10-15 g/L vs (29.9±1.7)×10-15 g/L,(59.3±7.0)×10-15 g/L vs (33.3±4.1)×10-15 g/L,(55.1±7.7)×10-15 g/L vs (31.1±2.5)×10-15 g/L,(43.2±5.1)×10-15 g/L vs (31.2±3.4)×10-15 g/L,(34.4±3.8)×10-15 g/L vs (30.7±2.8)×10-1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7、-10.190、-7.358、-2.508、-4.516,P <0.05)。③高氧组新生 SD 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IL-8含量于第6天均分别较第1、3、10、14天高(t=-50.812、-18.265、-3.910、-8.170,P <0.05),第10天较第14天高(t=-4.987,P <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氧组新生 SD 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于第3天均分别较第1、6、10、14天高(t =-6.209、-3.719、-5.900、-9.974,P <0.05),第6天及第10天分别较第14天高(t=-4.416、4.732,P <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8和 TNF-α可能参与新生 SD 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早期炎症反应。

  •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俊;徐英美;郭燕;孙晓丽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在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对47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ee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血清TNF-α、IL-8检测;同时将MAS患儿随机分成固尔苏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检测TNF-α、IL-8水平,并进行比较.TNF-α、IL-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 MAS患儿血清TNF-α、IL-8水平分别为(25.97±6.72)ng/L和(18.82±4.8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94±2.83)ng/L和(10.38±2.28)ng/L(P均<0.01);MAS患儿BALF中TNF-α、IL-8水平为(66.46±12.67)ng/L和(31.17±5.67)ng/L,明显高于其血清水平(25.97±6.72)ng/L和(18.82±4.89)ng/L(P均<0.01);固尔苏治疗组24 h后TNF-α、IL-8水平为(36.97±5.88)ng/L和(21.06±3.99)ng/L,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44.38±9.10)ng/L和(26.46±5.01)ng/L(P均<0.01).结论 TNF-α、IL-8在MA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BALF中TNF-α、IL-8水平比血清更加敏感;固尔苏应用能减少MAS患儿TNF-α、IL-8水平,减轻肺损伤.

  • 肺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在诊断早产儿慢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常立文;容志惠;张晓慧;陈晔

    目的研究肺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β和IL-6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中的意义. 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1月在本院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的29例患儿每日行肺灌洗,并检测灌洗液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蛋白、TNF-α、IL-8、IL-1β和IL-6水平.回顾性研究将本组病例分为四组:肺炎组10例;肺透明膜病(HMD)组6例;CLD组7例;对照组6例(无肺部疾病者). 结果 CLD组患儿肺灌洗液中各项指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至生后第5天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7.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TNF-α(13.88 pmol/L)、IL-8(376.92 mg/L) 、IL-1β(2.96 μg/L)和IL-6(1.72 μg/L),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肺炎组和HMD组肺灌洗液中各项指标均在生后第2~4天达峰值,第5天下降.对照组于生后5 d内肺灌洗液中上述各参数始终维持在低水平. 结论生后第5天肺灌洗液中TNF-α、IL-8、 IL-1β和IL-6水平增高可作为CLD的早期诊断指标.上述因子在CLD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细胞外基质降解在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刘雪雁;薛辛东

    肺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xtnx,ECM)成分主要包括胶原、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及黏连糖蛋白等.尸检研究发现,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hroniclung disease,CLD)患儿肺组织病灶内胶原蛋白沉积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胶原、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透明质酸等ECM的含量也明显增加,其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1-3].ECM异常积聚是其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以往人们对ECM合成增加在CLD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多,近年来则对ECM的降解较为关注.降解ECM的酶类主要有丝氨酸蛋白酶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下面就两大酶类在早产儿CLD中的作用和机制加以概述.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气道分泌物细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晓虹;杨杰;邓文喻;罗瑞桦;赵路宁;郑璇儿;杨浩鸣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诊断为VA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每例患儿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2份,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加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细胞培养基,共培育6h后采用平板计数法对2组共培育后的细菌进行菌落数(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及人β-防御素-2(human β-defensin-2,HBD-2)的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athelicidin/LL-37及HBD-2的特异性蛋白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对菌落数及抗菌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6例(各占19.3%),溶血葡萄球菌5例(16.1%),大肠埃希菌、脑膜败血伊丽沙白金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3例(各占9.7%),恶臭假单胞菌2例(6.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各占3.2%).研究组菌落数目低于对照组_分别为(2.60±0.67)×104 CFU/ml与(1.18±0.32)×105 CFU/ml,t=-20.19,P<0.01].研究组共培育液中Cathelicidin/LL-37和HBD-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Cathelicidin/LL-37:(8.98±3.22) ng/ml与(3.18±1.57) ng/ml,t=17.79;HBD-2:(379.87±11.74) pg/ml与(39.89±2.86) pg/ml,t=37.62;P均<0.01].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Cathelicidin/LL-37的特异性蛋白表达,并发现研究组中的Cathelicidin/LL-37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抗菌肽Cathelicidin/LL-37及HBD-2抑制VA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菌生长.

  • 奥曲肽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焕卿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治疗影响.方法 选日龄21 d SD大鼠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n=6)、治疗组(T组,n=6)和对照组(C组,n=6).采用十二指肠结扎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E组在胰管中注入5%牛磺胆酸钠,C组注入生理盐水,T组在注入5%牛磺胆酸钠前1 h静脉注入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0、2、4、6 h分别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取静脉血作淀粉酶测定,6 h后取右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做中性粒细胞计数、分类和白蛋白含量分析.然后取左肺做肺湿重和肺干重称重,计算两者比值.结果 注射5%牛磺胆酸钠2 h后,E组动物PaO2升高,4 h开始下降,6 h下降更明显,C组各时段变化无显著性,而T组变化规律与E组相似,但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血淀粉酶都表现出相似的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分类,E组与C、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与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能明显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肺损伤大鼠的肺泡炎性渗出,从而减轻肺损伤.

  • 肺出血新生儿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蔡栩栩;高飞;高红;毛健;韩玉昆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n=15),肺出血存活极期组(存活组,n=14),肺出血恢复期组(恢复组,n=14)和肺出血死亡组(死亡组,n=6)新生儿BALF中SP-A水平.结果肺出血组BALF中S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SP-A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存活极期组(P<0.05);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明显恢复,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肺出血新生儿BALF中SP-A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肺出血高危新生儿预警和预后指标.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作者:栾海丽;张晗;尚云晓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及T 细胞亚群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6例肺炎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组(18例)和MPP组(18例),及同期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测定3组患儿BALF中的IL-6、MCP-1、IFN-γ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 MPP组及RMPP组急性期患儿的BALF中,CD3 +、CD8 +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急性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RMPP 组急性期 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RMPP 组及MPP组急性期IL-6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3)RMPP组急性期及 MPP组急性期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MPP组急性期较MPP组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RMPP组恢复期高于MPP组恢复期.(4)RMPP组急性期及MPP组急性期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RMPP组急性期高于MPP组急性期,RMPP组恢复期高于MPP组恢复期,RMPP组急性期及MPP组急性期MCP-1水平均分别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及功能的紊乱;IL-6、MCP-1及IFN-γ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MPP 的发病过程,并且IFN-γ及MCP-1可作为预测MPP难治性的重要指标.

  •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作者:王宇清;郝创利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是引起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一个常见原因.湿性咳嗽>4周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喘息,但缺乏提示其他慢性咳嗽病因的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伴有气道软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出的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2周抗感染治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常可使咳嗽缓解.目前国内的儿科医师对该病尚认识不足,笔者就其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预后作一述评.

  • 实验性胎粪吸入性肺炎一氧化氮吸入干预的研究

    作者:龙小雅;杜立中;杨灵飞;沈宏强

    目的探讨在不同氧浓度下吸入CD11b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实验性胎粪吸入性肺炎肺损伤及肺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影响,为对该病是否适宜早期NO吸入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建立胎粪吸入性肺炎模型兔,对常频机械通气下的胎粪吸入性肺炎家兔在21%或100%的氧浓度下分别给予6×10-6、10×10-6、20×10-6的NO干预12 h,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测量肺泡间隔平均距离,病理切片检查评估肺损伤程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结果在相同氧浓度下,NO吸入能显著改善氧合.病理结果表明,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均可见严重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间质,轻到中度的肺出血、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以及中性粒细胞移行到肺泡腔,各吸入NO干预组上述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相同氧浓度下10×10-6、20×10-6的NO 吸入干预组肺MPO活性分别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均<0.05);100%氧浓度下20×10-6NO干预组MPO活性显著低于21%氧浓度下同一NO干预组[(1.4±0.3) U/g vs (2.0±0.1) U/g,P<0.05].在21%或100%氧浓度下,10×10-6、20×10-6NO干预组与非干预组间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显著,表现为NO吸入后CD11b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在不同氧浓度下同一NO浓度干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各组肺泡间隔距离及肺湿/干重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意义,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 结论 NO吸入可以通过抑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而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的扣留及MPO的活性,起到潜在的抗炎作用.对胎粪吸入性肺炎,早期吸入NO进行干预可望减轻肺损伤,其合适的NO吸入浓度可能是(10~20)×10-6.

  • 慢性咳嗽和喘息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分析

    作者:焦安夏;刘玺诚;江沁波;赵顺英;姜英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及喘息性疾病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对哮喘(13例)、慢性咳嗽(10例)、婴幼儿喘鸣(8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共39例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学分析及上清液IL-5浓度测定.结果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为3.0%(0.7%~8.8%),上皮细胞为3.0%(0.7%~12.0%),IL-5 为1.6 ng/L(0~16.0 ng/L),与慢性咳嗽组及婴幼儿喘鸣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例慢性咳嗽及3例婴幼喘鸣儿嗜酸性粒细胞亦有异常增多,与组内其他患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婴幼儿喘鸣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明显增多为其特征性改变;慢性咳嗽患儿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者,应注意与哮喘鉴别;婴幼儿喘鸣者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著,抗哮喘治疗应慎重.

  •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

    作者:迟繁繁;王宇清;郝创利;孙惠泉;范丽萍;黄莉;于兴梅;杨晓蕴;陆燕红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咳嗽>4周、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阳性和(或)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PBB入选标准患儿28例,其中男26例(93%),女2例(7%);年龄中位数为8.5个月.咳嗽病程中位数为4.2周.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3±3.9)d.主要临床特征为湿性咳嗽28例,其中湿性咳嗽+喘息21例;湿性咳嗽时相分布特征为昼夜无规律14例.肺部体征主要为哮鸣音+湿哕音21例.外周血中CD3-CD16+ 56+比例升高.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管腔黏膜充血水肿,同时11例患儿合并气道软化.BALF的中性粒细胞中位数0.2;BALF培养细菌阳性率为36%,检出的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50%)和流感嗜血杆菌(30%).治疗主要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二代头孢抗感染,平均疗程为(17.3 ±3.2)d,预后较好.结论 儿童PBB以男性儿童多见,临床特征为湿性咳嗽,多伴有喘息,感染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可伴有气道软化.

795 条记录 8/40 页 « 12...567891011...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