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病毒感染与血液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谷敏

    目的:研究临床上乙肝病毒(HBV)感染与血液性疾病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六年间因为发生血液性疾病病而入院治疗的490例患者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其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并进行总结归纳.并选取300例来自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部分血液病患者发病前有乙肝病毒感染史,大部分患者既往史不详,两病几乎同时发现.讨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可以提高血液病的发病率,乙肝病毒感染是血液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亦或是在病变的某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分子学机制的研究是我们继续探索和证实的课题.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

    作者:许晓芬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方法而我国人口基数大,慢性HBsAg携带者难以治愈,据估计目前有约9000万HB她阳性患者.其中2000万~3000万为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万进展为肝硬化,30 万已发展为原发性肝癌.因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 20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超;吴越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上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536例,应用Child-Pugh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记录所有患者的血肌酐并以临床常用的两种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受损(eGFR<60ml/min/1.73 m2)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为7%左右,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而C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级;年龄、血尿酸、Child-Pugh评分为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大年龄、较高血尿酸水平、Child-Pugh分级较高级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受损的几率较高,应注意监测肾功能。

  • 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研究进展

    作者:陈浩;张涛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小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其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病毒和宿主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从无症状的携带者到急慢性肝炎、肝癌等不同的预后[1].实验室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乡村中小学生HbsAg的检测分析

    作者:廖定湘;胡国庆;杨毅

    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面广,感染率高、危害性大的传染病,而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播疾病之一.为控制和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提高中小学生对乙肝的免疫水平,我站于2002.05对本市偏远山区毛田乡的40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的检测,以便开展乙肝疫苗普种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CCR5在乙肝病毒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卓晓琴;江丽君

    在人类中,乙肝病毒( HBV)是普遍也是主要导致肝病的传染性病原体。之前的调查研究确认了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不能将HBV完全从肝细胞清除。形成长期感染的主要机制尚未被阐明。然而研究者相信,和能够成功清除HBV感染的患者相比,那些患者基因和免疫参数的不同,可能是长期感染的原因。有研究证明,趋化因子在调节免疫细胞迁移和活化中有重要作用,并在抗HBV的全面免疫应答中是至关重要的。 RANTES、MIP-1a和 MIP-1b是重要的CC 趋化因子,通过 CC 趋化因子受体5( CCR5)发挥作用。几种免疫效应细胞表达这种受体,包括NK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在抗病毒(包括HBV)的免疫应答中,对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它的表达或功能的变化可能是与抗HBV免疫应答减弱有关。另外,有研究确定,外显子1中一个32碱基对缺失(Δ32)以及CCR5基因启动子区的3种多态性导致分子量的下调。之前的研究表明, CCR5的表达在乙肝中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个疾病中,变异的CCR5(Δ32)和CCR5启动子多态性的作用还有争议。本文着重描述了近期关于CCR5在免疫细胞的表达状态以及CCR5启动子多态性和感染HBV患者之间的关系。

  • 乙肝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长期效果

    作者:江丽君;陈锦荣(校)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全球性卫生问题。在试图控制感染的过程中,全球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确立下来。沙特阿拉伯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地方性流行区,在1989年就建立了HBV免疫计划,此项交叉截面式研究评估了阿甫杜拉国王大学Jeddah 医院的高危人群(临床实习医学生)初免后14~24年的HBV疫苗接种的长期保护作用。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初生时或在早期儿童时期完成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作者观察了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水平。抗HBs抗体滴度<10 mIU/mL 者表示无保护,而滴度>10 mIU/mL者被认为处于保护性免疫状态。总数238名学生参与试验,他们以女生为主,( n =182,76.5%)。平均年龄为22.2±1.1岁。自初次接种起已超过19.8±2.3年,同男生比较,女性学生似乎更能维持长期的保护(比率分别为62.1%和58.8%)。在初次接种后,有许多学生抗HBs水平明显地低,测试医学生抗HBs水平可能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他们是处于高危险状态的人群。在男性中的疫苗失效率比在女性中的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对此现象这样解释,即乙型肝炎在男性人群中其流行率较高。

  • 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发病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李保明;姚世雄;雍景云

    调查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的发病情况;了解酒钢职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现行预防接种方案的效果;为嘉峪关市乙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所有对象均查乙肝三系统、肝功、肝胆脾B超;乙肝病原标志物(HBVM)阳性者查HBV-DNA并填表登记相关内容,对乙肝病原标志物阴性者全程注射乙肝疫苗.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总感染率为9.08%,其中男性为10.56%,女性为4.5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41%,乙肝现患率为1.67%,年龄分布集中在20~39岁.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53%,接种有效率为77.3%.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及家族成员间传播为主.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总感染率及现患病率略低于我国人群总调查结果,疫苗接种率低,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

  •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仍有较高的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玉伟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作为一种临床疾病已经得到很好的认识,其特征为血清和(或)肝脏中的HBV-DNA为阳性而血中HBsAg为阴性,诊断取决于HBsAg和HBV-DNA检测的相对灵敏度。为了探讨高危儿童接受免疫预防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纳入75例儿童作为受试对象,其母亲均为HBsAg阳性,且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疫预防方案。对这75例儿童的血清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随后用敏感的标准PCR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后者带有独立的全HBV基因组引物,并且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进行分析。结果:28%(21/75)的儿童中可检测到HBV-DNA,所测值介于77~9240 copies/ml。所有样本的抗-HBs均为阳性。24%(5/21)儿童的抗-HBc为阳性,但没有发现抗-HBc单一阳性的儿童。38%(8/21)儿童没有突变。62%(13/21)的感染儿童至少含有一个突变,其所在的区域与功能性和(或)免疫性表位活性有关,10个儿童有G145R突变。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除外HBV-DNA的存在。以上发现强调了低流行地区中隐匿性HBV感染的重要性。

  • HBV感染者血清DNA含量与免疫学标志及血清ALT的检测分析

    作者:张秀岭;王建春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及血清ALT变化的关系.[方法]HBVM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HBeAg(+)患者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与HBeAg(-)/HBeAb(+)患者或HBeAg(-)/HBeAb(-)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与HBVDNA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HBeAb并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HBV感染者的肝损害与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

  •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其病毒携带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闫金菊;唐开兰;锁丙荣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妇女儿童医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及病毒携带者住院分娩的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对母儿预后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胎、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均以乙肝组为高,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肝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次之,应重视产前检查及孕期肝功能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血清腺苷脱氨酶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光明;冯宁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与不同类型的乙肝两对半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11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ADA测定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乙肝两对半按阳性标志物的不同分组,HbsAb、HbcAb阳性组与HbsAb阳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显著高于HbsAb、HbcAb阳性组与HbsAb阳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结论:不同类型的乙肝两对半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血清ADA水平存在差异,检测血清中ADA的活性,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对指导临床进行诊治有重要意义.

  • Caroli 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1例

    作者:刘舒舒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乏力、纳差、腹胀2月”入院。患者近2月反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外院查肝功:血清总胆红素(TBIL)95.4U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72.4U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1 U/L ,白蛋白(ALB)34.7g/L,球蛋白(GLB)43.2g/L,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体(Anti-HBe)、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均为阳性,甲、戊肝抗体阴性,腹部 B 超:门静脉增宽,内径1.5cm,腹腔积液5.2cm,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04×109/L,红细胞(RBC)4.51×109/L,血小板(PLT)60×109/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6秒,乙肝病毒 DNA定量:9.242E+03拷贝/毫升,初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给予抗乙肝病毒、退黄、护肝等综合治疗1周后,患者腹胀无明显缓解,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甲胎蛋白正常,胃镜下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查上腹部彩超:肝内查见多个囊性暗区,壁薄,内清晰,门静脉内径1.1cm,脾厚2.1cm。综上所述,患者虽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诊断不成立,应考虑其他原因所致反复乏力、腹胀。进一步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MRCP)提示:Caroli 病 I 型(图1、图2),修正诊断:(1)Caroli 病 I 型,(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患管相通,肝外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

    作者:刘雪燕

    1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性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30%~50%的感染者是通过[1]母婴传播感染的.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出的孩子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将有60%以上会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是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宫内感染者儿乎10%发展为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为90%,<2岁使感染为70~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为3%~5%,这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25%以上将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 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效果

    作者:周焕凤

    目的:研究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研究措施处理本次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分析的185名儿童涉及的数据信息,均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处理,依据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儿童表面抗体指标进行相关测定.结果:7岁儿童、6岁儿童的医院出生率、首针及时接种率、无应答率对比6个月至1岁儿童,P<0.05,统计学具备组间数据意义.结论: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疗效比较,但对于6至7岁儿童存在有限的预防作用,需要临床上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并且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力度.

  • 浅谈乙肝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措施

    作者:戴倩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大国,慢性HBV感染者在我国约有1.2亿余人,全国约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sAg阳性率约9.75%,患者约3000万,其中25%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1].目前由于对慢性HBV缺乏特效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者必须面对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多方面压力,使许多乙肝患毒,因疾病痛苦、精神压力等影响,产生自卑、孤独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2].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机体的内环境,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心理状态和干预措施,对改善乙肝病毒感染者生存状态,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比较和分析

    作者:李宗永

    目的 笔者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正确认识乙肝及肝功能检测结果,科学防治肝脏疾病.方法 将乙肝感染情况即二对半检验结果分为乙肝感染大三阳型、小三阳型、免疫抗体型及正常全阴型四类,并将四种类型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随机抽样四种类型各66份检测标本的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值的均值相比较,并经t检验,发现大三阳型乙肝感染者与乙肝抗体型、全阴型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均值比较,有明显差别;小三阳型与乙肝抗体型,正常全阴型的谷丙转氨酶均值比较,有较明显差别;其谷草转氨酶的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别;大三阳型与小三阳型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均值经t检验虽无明显差别,但大三阳型其以上两项均值均比小三阳型较高,特别是大三阳型谷丙转氨酶均值为55.9U/T,高出人体该项参考值上限41U/T达13.2U.结论 肝功能损害程度其乙肝病毒感染大三阳型相对严重于小三阳型.

  • 乙肝病毒感染与婚前保健

    作者:张桂英;张艳梅

    笔者对2002年8月~2006年8月婚检中HBsAg阳性者进行了HBV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佳;李晓茹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时采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比分析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2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组).结果:A组HBsAg、HBeAb、HBe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A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2组HBsAb、HBcAb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效果显著.

  •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刘光霞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7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保肝+抗结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保肝+抗结核+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以及肝功能疗效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4.59%VS78.3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有差异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保肝加抗结核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疗效会更加突出,于患者临床治疗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341 条记录 17/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