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影像学对比探讨

    作者:玄国庆;亓燕;袁立华;张颖颖;王庆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组)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各40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A组与B组各有9例(22.5%)和3例(7.5%)患者出现肝脏体积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A组肝脏增大患者左叶外侧段增大2例,弥漫性增大7例;B组3例均为左叶外侧段增大.A组与B组中分别有28例(70%)和8例(20%)合并胆囊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0,P<0.05).A组与B组合并胆囊结石者分别有13例(32.5%)和7例(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 周信有辨治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作者:李琼;滕龙;李永勤

    总结周信有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硬化的经验.认为外感毒邪,血络瘀阻,肝、脾、肾三脏虚损是病毒性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培补肝脾肾、理气利水是其治疗大法.通过应用“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思路,创立了消积1号方治疗病毒性肝硬化肝郁脾虚及肝郁血瘀型、消积2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及虚瘀癥积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灵活把握攻补兼施,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并且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

  • 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百岁;崔晓纯;李传波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进行治疗,共12 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磷及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以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钙、磷及1,25(OH) 2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L-10,IL-6、TNF-α、IGF-1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IL-10、IGF-1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TH及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对照组上述治疗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骨代谢及细胞因子水平.

  •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平行、对照、2年随访及预试验结果

    作者:王京峰;刘涛;周百岁;李爱群

    背景:慢性肝病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慢性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常需口服钙剂治疗,但是单独应用钙剂的治疗效果并不好.而骨质疏松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体内维生素D相对缺乏,会出现骨质软化及内分泌紊乱.降钙素作为重要的钙磷调节激素,可降低血钙和血磷,进一步促进成骨分化.目的:试验观察了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2年随访临床试验.纳入中国山东,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口服钙剂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剂进行治疗,共治疗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24个月L2-4的骨密度值与基线的变化值,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L2-4的骨密度值;治疗后6,12,24个月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的血清钙,磷,1,25(OH)2D3,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治疗后6,12,24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审批时间:2018年7月,审批号:201807160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8年3月,试验于2018年10月开始招募患者及数据收集,2019年10月完成对象招募,2022年1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2年2月完成试验;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7732),注册方案版本号1.0.结果与结论:课题组目前已经发表了64例患者的预试验结果,随访12个月发现,与对照组32例口服钙剂相比,治疗组32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剂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白细胞介素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升高(P<0.05);血清磷、甲状旁腺素及骨钙素、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旨在验证,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合适方法,临床数据可以证实其可以显著提高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改善骨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长期疗效较好.

  • 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

    作者:班凌伟;于淑清;华鑫;王卫红;邹亚娜;赵亚平;赵乾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指标,测量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 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NRS 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80%和65.00%,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40%和61.90%.两组病人的性别、Child-PughA级、ALB、PA、Hb、NRS 2002筛查等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年龄、Child-PughB级、Child-Pugh C级、BMI、SGA评估等结果则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两种类型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营养问题,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贫血程度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硬化病人.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周志敏

    目的 检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IL-10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硬化患者84例,另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Treg细胞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0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结果 对照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分别为5.14±1.82%和21.14±4.22ng/L,肝硬化组为2.56±1.02%和9.53±2.61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P<0.01).Child-Pugh评分分级A级、B级和C级患者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各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级显著高于B级(P<0.05),B级又显著高于C级(P<0.05).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在乙肝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和丙肝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均减低,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许庆;徐元宏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例慢性肝病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CB)组、酒精性肝病(ALD)组、病毒性肝硬化(VLC)组各50例,另选查体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及护肝片,必要时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情严重者予白蛋白、维生素、血浆等营养支持治疗,共治疗28 d.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hild分级评分,并检测血小板IgG、血清IgG,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与Child分级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Child分级评分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的血小板IgG、血清IgG和Child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CAH组、PCB组、ALD组和VLC组血小板IgG、血清IgG水平与Child分级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及血清IgG水平升高,对二者进行检测可用来评估慢性肝病的疗效.

  • 肝硬化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

    作者:张梦婷;李修岭;李毅;丁松泽;翟宇淼;郜宁;王田;晁帅恒;车寒蕊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患者106例为肝硬化组,其中酒精性肝硬化31例,病毒性肝硬化7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SIBO,比较SIBO发生率.结果 肝硬化组SIBO发生率(34.9%)高于对照组(3.9%)(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者SIBO发生率(8.1%、35.5%、62.9%)依次升高(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者SIBO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B、C级者SIBO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38.7%)与病毒性肝硬化(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者SIBO发生率(10.0%、40.0%、63.6%)与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者(7.4%、33.3%、62.5%)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SIBO发生率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增高,肝硬化病因对SIBO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作者:孙小敏;高莉莉

    目的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所有诊断为病毒性肝硬化且首次输注血浆的86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er prote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结果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PT值显著降低,APTT延长,D-D和FDP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0,4.46,7.07,8.27,均P<0.05),以年龄段、性别分组均有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前TT、FIB和输注血浆后相比无显著性变化(t=0.78,1.16,均P>0.05),以年龄段、性别分组均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