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藻铅超标保健品不可靠

    作者:宋颖

    作为保健食品的螺旋藻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而近期新闻报道,有些品牌螺旋藻铅含量超标.这让长期服用螺旋藻的人有些无所适从.为什么螺旋藻会含铅?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品还能不能吃?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原始生物,又名蓝藻.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35亿年,是现存古老的植物之一.

  • 142 三种蓝藻毒素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红

    为进一步研究蓝藻毒素的神经毒性,本文分别对类毒素-a、类毒素-a(s)、麻痹贝类毒素的理化性质,产毒藻类及其分布,神经毒性作了简要概括.由于国外报道这些神经毒素已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大量中毒死亡,故建议今后应开展此类研究.

  • 淀山湖地区藻类细胞计数及微囊藻毒素污染现况调查

    作者:郁晞;姚新民;黎桂福;王霞;高红梅

    目的 了解淀山湖水体中的藻类毒素随季节和地点变化规律.方法 于2013年3-9月在淀山湖环湖5个监测点开展每月一次的连续监测,高效液相—质谱联合检测微囊藻毒素-LR,了解淀山湖藻细胞计数和藻毒素浓度变化规律.结果 淀山湖水中藻类细胞计数从3月起逐步升高,6月湖中心细胞计数高,为49.20×105个/L;7月明显下降,8月湖中心监测值为1.65×105个/L,监测期均值为2.51×105 个/L.6月淀山湖中蓝藻计数达到峰值.微囊藻毒素-LR 3月在湖中心监测不到,而在7月水上运动场监测点达到峰值72.0 ng/L,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夏秋季淀山湖水体中优势藻类为蓝藻,有游离微囊藻毒素存在,峰值在藻细胞计数峰值后1个月.湖中心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

  •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监测

    作者:班海群;巴月;程学敏;王广州;张敬清;崔留欣

    目的 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 μg/L之间,夏季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 西流湖水体藻类污染现状和产毒蓝藻的全细胞PCR检测

    作者:班海群;庄东刚;朱静媛;巴月;程学敏;张慧珍;崔留欣

    目的了解西流湖水体浮游藻类尤其是产毒蓝藻的污染现状,并建立全细胞PCR检测产毒蓝藻的方法.方法从2004年3月开始,采集西流湖水体表层水样,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藻细胞;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全细胞PCR方法检测水样中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和微囊藻毒素多肽合成酶基因mcyB,并对mcyB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西流湖水体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和裸藻,夏秋季蓝藻为优势藻门;2004年7月7日~9月27日水样PC-IGS序列PCR检测阳性,7月29日~9月27日水样mcyB基因PCR检测阳性,扩增片断mcyB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铜绿微囊藻mcyB同源性大于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4%.结论西流湖夏秋季有产毒蓝藻出现,全细胞PCR法可以检测水体中产毒蓝藻.

  • 淮河流域某县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底泥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作者:田大军;郑唯韡;韦霄;张皓;陈涵一;何民富;孙新;郑玉新;张二鹏;蒋颂辉;庞磊;杨功焕;屈卫东

    目的 研究淮河流域某县不同水体中富营养化状态和藻类及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分别于平水期(5 月)和丰水期(8 月),采集淮河流域某县 S 河、Y 河和代表性池塘的水和底泥,国标方法测定水中总氮、总磷、叶绿素 a、化学耗氧量、藻细胞密度;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性、藻细胞内和底泥中微囊藻毒素 MC-LF/LR/LW/RR/YR.结果该县水污染严重,氮磷严重超标,多数检测指标处于Ⅲ类~劣 V 类水质.干流 S 河以总氮污染为严重(4.78mg/L),丰水期水质显著好于平水期(P<0.05).内河 Y 河和池塘水则是丰水期水质劣于平水期,池塘水中叶绿素 a 浓度高达 648.4mg/m3.不同水体平水期蓝藻比例低于 10%,丰水期急剧增高至 40%,成为优势藻,池塘水蓝藻占 44%.水中溶解性、藻细胞内、底泥中的主要微囊藻毒素为 MC-RR,水中 MC-RR 浓度高达 17.731μg/L,底泥中 MC-RR 浓度高达0.802μg/g,而多数样品中 MC-LR/LF/LR/YR 检出率和浓度均较低.结论 该县水体处于中度和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丰水期底泥中的 MC-RR 含量显著高于平水期(P<0.05).

  • 微囊藻毒素与食品安全

    作者:陈艳;刘秀梅

    由于人类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已知有60余种异构体(图1)[1].

  • 生物多样性--关于中国种质资源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刘旭

    根据化石考证,地球上早出现的低级形式的生命(例如细胞和蓝藻)起源于40亿年以前.经过40亿年的缓慢进化与分化,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生命形式,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换句话讲,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1].

  • 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现场防治蚊虫的研究

    作者:闫歌;刘相萍;甄天民;王怀位;王新国;赵玉强;孙传红

    目的 观察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现场杀灭蚊幼虫的效果. 方法 大量培养转基因工程藻,显微镜下计数,在济宁市郊区选择不同孳生地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杀蚊幼效果. 结果 工程藻浓度≥106 cells/ml时,在无污染的水体中2d杀死99%以上的蚊幼虫,在轻度污染的水体中3d杀死99%以上的蚊幼虫.连续观察3个月工程藻仍有杀灭蚊幼虫的效果,实验组蚊幼虫密度多16条/勺,对照组平均为80条/勺. 结论 工程藻在水质较好或轻度污染的水体中均有较强的杀蚊幼作用,且持续时间长,有望用于蚊虫防治.

  • 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露;王礼;徐梦瑶;王倩霞;王永京;白淼;张灿

    蓝藻水华事件的频发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引发重要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藻毒素的产生、污染现状以及混凝沉淀、O3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处理、氯化和UV辐照等给水处理工艺对微囊藻毒素(MC)、鱼腥藻毒素-a(ANTX)等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影响去除效果的有关因素,总结了不同给水处理工艺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去除藻毒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蓝藻抗病毒活性成分10年研究进展

    作者:宁德刚;徐卫东

    目的综述近几年来蓝藻中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从蓝藻中分离出有广谱的抗有包膜病毒的多糖、糖脂、多肽等的活性物质,并对它们抗病毒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部分活性成分已进入临床前研究.结论蓝藻是极具潜力的抗病毒药物资源,已引起药学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很有希望从蓝藻中分离出特异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关键词: 蓝藻 病毒 活性成分
  • 植物的共生固氮体系

    作者:王秀云

    氮是植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能直接吸收.这些细菌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氮,就称为生物固氮作用.固氮生物之所以能催化还原N2成HN3,是由于它含有固氮酶.固氮酶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特异的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

  • 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素珍;徐东升;王庭欣

    螺旋藻是蓝藻中的一个属,其蛋白质含量为64.6%,并富含Ca、K、Zn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为开发螺旋藻的保健功能,本试验对螺旋藻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 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郭金英;杜洁;李彤辉;任国艳;王萍;张玉先;冯惠敏

    发状念珠藻( Nostoc flagelliforme)是一种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蓝藻[1],在我国发现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富含蛋白质、多糖、20多种微量元素和19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药品资源。

  • 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污染与治理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杨坚波;林玉娣

    太湖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地处长江下游、沪宁杭三角中心.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包括江苏南部(占52.5%)、浙江北部(占33.4%)和上海市(占13.5%)以及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占0.1%),总面积36 500Km2.流域内有37个大中城市及县级市,其中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城市,总人口约4 000万人.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80-1998年太湖流域GDP增加了17倍.

  • 饮用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和岩;郑力行;苏瑾;施玮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在夏秋初季节形成污染高峰,大值分别达到8.78×106个/L和2.38 μg/L;而藻类种属构成比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含较多产毒藻种的蓝藻类在夏秋季节比例高,而硅藻则在冬春季节达到大密度;另一方面,水源中微囊藻毒素-LB的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有必要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而以饮用水源中蓝藻细胞密度作为一个预警指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 一种适用于研究切应力对蓝藻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装置

    作者:任强;蒋文涛;黄学进;陈宇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进行切应力对蓝藻细胞活性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方法 针对现有流体切应力实验装置容积小、切应力不稳定、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持续性差等缺陷进行设计优化,成功设计出1个有效容积400~700 mL、误差小于13.8%、能产生定量均匀切应力场且可进行至少96 h跟踪观测的切应力发生装置.结果 通过对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证实所设计装置产生的切应力可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 设计的实验装置是进行流体切应力对蓝藻细胞活性影响相关研究的有效仪器.

  • 肝细胞肝癌中的N-糖基化相关的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天华;刘银坤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超过50万人确诊为HCC[1].我国HCC病死率占全球HCC病死率的50%,转移和复发是导致其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2].HCC的诱发涉及多种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的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饮水中蓝藻毒素污染以及吸烟、酗酒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HCC的发生、转移等过程常伴随有HCC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异常糖基化.异常糖基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GT)表达水平或活性改变引起的.对GT的研究可以为HCC的临床诊断以及抗HCC药物作用靶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多时相卫星数据的太湖蓝藻暴发的动态变化监测

    作者:彭文祥;王海银;姜庆五

    目的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的动态变化.方法 在对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与辐射校正的基础上,计算近红外与红波段的相对反射率之比,通过非监督分类处理得到分类图像,反复与假彩色图像对比分析,确定蓝藻的分类.结果 2007年3月28日太湖面积为2 302 km2,蓝藻面积为25.59km2;4月23日(部分太湖)的蓝藻面积为152.34 km2;5月20日的蓝藻面积为272 km2.结论 根据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快速地进行蓝藻的动态变化监测.

  • 蓝藻PCC7002对黄芩苷的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曹江叶;陈斌;刘永刚;王春梅

    探究蓝藻PCC7002是否可以对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通过吸光度法检测蓝藻生长能力,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转化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确认.确定蓝藻生物转化方法为:先将蓝藻培养到浓度达到A700nm值0.8,再将培养液pH调为5.5,加入0.1 mg/mL的底物,在35℃摇床培养3d后,取上清进行薄层色谱检测,结果显示薄层板上有新的点出现,经高效液相验证为新的转化产物,极性略大于黄芩苷.蓝藻PCC7002能对黄芩苷进行转化,转化效率初步推断为37.5%.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