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乳糖发酵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表型和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杨兰萍;曹晓伟;黄峥;石维敏;陶燕;金汇明;许学斌

    目的 研究首次发现的乳糖发酵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耐药型和分子型特征,优化网络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网络参比实验室分别使用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鉴定、纸片扩散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对菌株进行生化特征和血清型、耐药表型和分子型的复核鉴定.结果 菌株符合乳糖发酵的鼠伤寒沙门菌表型特征,耐药型为多重耐药株,PFGE图谱经本地数据库比对属于新的分子型,其遗传特征归属于本地的流行大克隆.结论 乳糖发酵的非伤寒沙门菌病例菌株的发现过程和鉴定对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优化实验室检测流程、提升网络实验室的能力、阐述肠道菌遗传进化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

  • 保护种质资源关乎中国粮食安全

    作者:黄伟伟

    “中国传统种植的15000多种大豆品种中,有90%已经弃种,如果得不到保护,这些大豆品种就可能永远消失。国家应当重视和支持农民的种子权益和农民育种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丰富保存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关乎我国整体粮食安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今年“两会”的一个提案。

  • 长航前后密闭舱室微生物气溶胶定量定性监测分析及评价

    作者:梁冰;边存文;姜美娟;刘玉琳;辛磊;王丹丹;李露嘉

    目的 调查在开放状态及长时间封闭状态下,作业舱室空气微生物的浓度及组成,评价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物风险.方法 采用固体撞击式采样进行微生物气溶胶的富集,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评价标准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3-2002).结果 航行后较航行前作业舱室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有明显升高(P<0.05);同一区域中不同的微环境空气微生物菌种构成不同;航行前可培养微生物鉴定分类为21个属56个种,航行后为37个属,80个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调查结果描述了该环境空气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基本组成.结论 长时间封闭使作业舱室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明显增高,但未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3-2002)限值;微环境因影响因素不同其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及构成不同;舱室长时间封闭后,空气中微生物的构成发生明 显变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向于受人体皮肤及肠道等部位定植菌的影响及存放有机腐物的影响.革兰阴性杆菌的增加是封舱以后的显著特点,这类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 传统知识再不能"拿来主义"--专家谈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作者:陈宁

    1980年以来,日本以我国中医药古籍上记载的200多个古方为基础开发新药,由于已经我国历代无数"人体试验",甚至省略了新药审批必不可少的实验研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汉方制药工业的发展,1994年,其国内销售额达到1500亿日元,其中仿我国六神丸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即超过1亿美元;韩国对我国牛黄清心丸进行品种仿制,年产值已超过了0.7亿美元;2001年媒体披露的我国中药金龙胶囊被国外制药企业剽窃事件,在招致一场国际官司的同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极大忧虑--面对全球化进程对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建立有效的手段保护我国长期以来"任人宰割"的传统医药,已经迫在眉睫.

  • 保护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探讨

    作者:曾真;常峰;邵蓉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药资源法律体系和法律框架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药资源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时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 间套作与中药材的生态栽培

    作者: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针对目前药用植物栽培中出现的药材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本文从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种植模式-间套作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机理分析入手,对间套作在提高药用植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生物多样性--关于中国种质资源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刘旭

    根据化石考证,地球上早出现的低级形式的生命(例如细胞和蓝藻)起源于40亿年以前.经过40亿年的缓慢进化与分化,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生命形式,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换句话讲,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1].

  • 关于芍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作者:胡世林;廖福龙;周红涛;冯学峰;李文

    目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既作中药赤芍,又作白芍用,但主治病症有很大区别,本研究在探索这种区别科学性的基础上和确定芍药苷含量的可行标准.方法:直接从主要产区取样,用RAPD技术分析DNA多态性特征,用显微计数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的数量,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DNA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可以区别野生和栽培,观赏栽培和药用栽培的芍药.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得低于3.5%;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改为幅度限制,应在0.8%~3.5%之间,以区别于赤芍,证明中医临床将同一物种芍药区分为赤、白使用是科学的.结论:野生变家种并非是解决赤芍资源走向枯竭的正确途径;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药用栽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CV.Baishao经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药材的拉丁名建议为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Alba,因为同属其它种即使栽培也不作白芍用;赤芍定义为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var.1actiflora的干燥根,采用新的药材拉丁名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Fera,因为赤芍并非赤色,其本质是野生来源;观赏芍药不能作白芍和赤芍,拉丁名亦应标明观赏Paeonia lactiflora Pall. CV.Ornata.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我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艾宁;刘淑云

    本文结合中药产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综合经济学、生态学、中医中药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中药产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系统性策略.

  • 名贵药材肉苁蓉原植物形态的多样性研究

    作者:曹瑞;马虹;王迎春

    目的:通过研究其种内形态多样性,为人工栽培中优质种子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实地考察,并在实验室、标本室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肉苁蓉原植物形态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和结论:发现肉苁蓉种内具有不同形态特点的类型,造成在其药理、药效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 青海土族聚居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作者:王嗣雷;王定海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聚居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支脉达板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东西长86 km,南北宽64 km,总面积3 424 km2,有汉族、土族、藏族、回族等12个民族,土族人口约6.9万人,他们世代生活于此.互助县山川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 100~4 374 m,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4 ℃,无霜期约110 d,年平均日照时数2 521.7 h,境内有8条天然河流,总长度289.5 km,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该地区植物未见有系统的报道,为查明该地区资源的分布与储量等情况,作者于2003年7~10月间对药用植物丰富的松多藏族乡、加宝藏族乡、巴扎藏族乡等13个乡进行了实地调查.

  •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研究

    作者: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石武祥

    目的 探讨云南省恙螨的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方法 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收集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常规分类、鉴定.恙螨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特征分别用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丰富性指数和优势指数分析. 结果 捕获小兽6888只,属5目10科26属,在双耳部检获恙螨共87416只,属3亚科21属192种,存在9种优势恙螨.宿主动物寄生恙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指数依次为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各生境群落中,丰富性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山区森林灌丛>山区耕地室内>坝区草甸耕地>坝区室内房周.优势指数均较低.9种优势恙螨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寒冬纤恙螨0.81,乡野纤恙螨0.57,小板纤恙螨0.52,绒鼠纤恙螨0.51,中华纤恙螨0.42,西盟合轮恙螨0.39,枪棒爬虫恙螨0.39,树鼩纤恙螨0.27,副须纤恙螨0.04,其中任意两螨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54间.群落内主要恙螨种类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型. 结论 云南省恙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内主要恙螨种类呈聚集型分布,优势恙螨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差异均明显.

  • 云南玉溪市4个重要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臧颖惠;边长玲;连宏宇;龚正达;李六九;苏谦;何学元;段宝才

    目的 调查云南省玉溪市的杞麓湖、星云湖、抚仙湖、阳宗海4个重要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 方法 于2008年7月中旬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在4个湖泊高原湖泊湿地临水域夜间捕蚊,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对极低种类数(%)、种间相遇几率(PIE)、大优势种及密度,并进行分析. 结果 共捕获蚊类2亚科5属12种94 469只.蚊类物种丰富度杞麓湖和阳宗海相对较高,星云湖和抚仙湖较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几率阳宗海和抚仙湖高,星云湖和杞麓湖的较低;蚊类群落的优势度指数杞麓湖高,抚仙湖和星云湖次之,阳宗海低. 结论 玉溪市4个重要高原湖泊湿地蚊种丰富,其多样性与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因素有关.

  • 我国蚊类多样性研究概况

    作者:岳仁苹;龚正达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人类,还是多种严重虫媒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为昆虫纲中研究广和深的昆虫类别之一.本文就我国蚊类多样性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上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 云南省大理州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岳仁苹;龚正达;张丽云;臧颖惠;张敏;张灿钟;李文鹃

    目的 对云南省大理州的洱海、西湖、茈碧湖、剑湖、草海、青海湖6个主要高原湖?白湿地的蚊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 于2007年和2008年8月中旬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各湖泊中或两岸临水域村舍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多样性调查取样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类215 707只,隶属2亚科5属19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5.54%;中华按蚊较为常见,占10.95%;其他蚊类数量均较少.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以茈碧湖和剑湖较为丰富,西湖和草海次之,洱海和青海湖较低,由南向北,各湖泊湿地蚊类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2)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以茈碧湖和草海高,西湖和剑湖次之,洱海和青海湖低,各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呈升高的趋势,而其密度呈降低的趋势,显示两者分布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结论 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与蚊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当地蚊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此外,各湖泊蚊类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及密度的高低,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为干扰因素对各湖泊湿地的影响和环境条件的优劣及差异.

  • 云南省蚊类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作者:董学书;周红宁;龚正达

    目的 掌握云南省蚊类的属、种及其生物多样性,了解蚊类的地理区划、生态习性及与疾病的关系,为生物生态学研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技术资料.方法 采用重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自1979年以来,先后在全省12个州(市)45个县境内的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地区进行全面系统的蚊类标本采集,以及与其相关的生态生物学调查.结果 在长期的调查采集中,采获大量的蚊类标本,获得丰富的生态生物学资料,所获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云南省蚊类为3亚科21属32亚属299种,其中新种53种,中国新纪录28种.结论 云南省蚊类属、种繁多,生态习性复杂,在地理区划、生态生物学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

  • 我国螨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莉;李朝品

    螨类为蛛形纲(Arachinida)蜱螨亚纲(Acari)中的一大类节肢动物.蜱螨亚纲包括蜱类和螨类,是蛛形纲中数量多的,也是生物多样性为复杂的类群.螨类生态学为蜱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纵观我国螨类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可知,20世纪50-60年代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恙螨、革螨等重要医学螨类的一般生态习性及生活史研究;而农业螨类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综合治理、天敌利用等则成为70-80年代研究的重点内容;90年代以来,以研究可作为环境监控指标的甲螨和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水螨为主.

  • 海洋生物活性药物对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控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齐相薇;张湘宁;黄培春

    作为生命的发源地,海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数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海绵类)不具有天然抵抗力,即内在免疫系统,需要合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以获得相应的功能.这些代谢产物在保护宿主的生存和适应极端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

  • 从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认识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基因改变的异质性

    作者:吕有勇

    0 引言细胞发生癌变到肿瘤的快速生长、浸润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累积的复杂病变过程[1].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基因水平的改变远比我们在解剖学、细胞学水平看到的变化要复杂[2].

  • 外暴露组与呼吸道、 皮肤过敏性疾病

    作者:Lorenzo Cecchi;Gennaro D'Amato;Isabella Annesi-Maesano;高楠楠;王俊;刘鹏

    变态反应是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然而,过去几十年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增加是由同期的环境变化所致.目前,研究者认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恶化都可通过暴露组学加以解释,即从妊娠开始个体所接受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外部环境的暴露总量(外暴露组)及其对器官和细胞水平的影响(内暴露组).在研究深入的外暴露环境因素中,室内和室外空气变应原和空气污染物在变应原的炎性反应发病机制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发挥关键作用.气候变化、 城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主要的空气变应原和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排放和浓度造成影响,这将是现今和未来数十年变态反应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雷暴相关性哮喘是一个由多种环境因素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的生动例子,也可作为了解呼吸道过敏发病机制的体内模型.环境或生活方式引起的肠道和皮肤微生物组异常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键介质.更好地了解外暴露组对变态反应发展的影响对于敦促患者、 卫生专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以减轻环境变化的影响,并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