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藻毒素免疫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赵晓联;孙蔚榕;孙秀兰;汤坚

    目的为建立藻毒素(MC-LR)免疫学检测方法,制备具免疫功能的MC-LR完全抗原.方法根据MC-LR分子中的羧基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利用"活泼酯法"和"碳二亚胺法"分别制备MC-LR-KLH(匙孔血蓝蛋白)免疫抗原和MC-LR-BSA(牛血清白蛋白)检测抗原.结果用紫外光谱法(UV)和Bradford蛋白含量测定法鉴定,结合物中MC-LR与KLH、BSA的结合摩尔比为9.1∶1和9.4∶1.采用"皮下注射法"用MC-LR-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15周,取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d-ELISA)鉴定抗MC-LR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25600.结论证明制备的MC-LR-KLH具有免疫性.

  • 饮用水中的9种农药残留及微囊藻毒素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作者:郭娟;赵研;张晶;陈红兵;邵兵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9种农药残留和微囊藻毒素LR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online SPE 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技术,水样经HRP SPE柱富集,HSS T3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乙腈和甲酸水梯度洗脱,分别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检测,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 10种目标化合物的定量限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其中飞行时间质谱法的LOQ为0.08 ~ 0.40 μg/L,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的LOQ为0.01 ~0.19 μg/L.3个加标水平下(0.1、0.2、1倍的标准限量),10种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66.5%~ 130.3%,相对标准偏差为0.8% ~14.5%.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饮用水中有关农药残留和藻毒素的同时检测.

  • 赤潮藻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杰;李春盛;曹雅明;刘宁;潘国伟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腥臭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含有毒素的藻类(主要是单细胞微藻)将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中毒主要有5类:①麻痹性贝毒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②腹泻性贝毒中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③神经性贝毒中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④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⑤西加鱼毒中毒(ciguatera)。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无论是赤潮或是人类食用海洋贝类中毒患病事件在发生次数上和规模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为此,各国政府对赤潮及海洋贝毒素的危害越来越重视,许多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海产品贝毒素的监测体系,并对赤潮藻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1]。现将对目前各国贝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露;王礼;徐梦瑶;王倩霞;王永京;白淼;张灿

    蓝藻水华事件的频发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引发重要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藻毒素的产生、污染现状以及混凝沉淀、O3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处理、氯化和UV辐照等给水处理工艺对微囊藻毒素(MC)、鱼腥藻毒素-a(ANTX)等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影响去除效果的有关因素,总结了不同给水处理工艺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去除藻毒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淮河河南段生活饮用水藻类污染状况研究

    作者:孟玉珍;张丁;王宏

    目的探讨河南省境内淮河水系生活饮用水源水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位于淮河水系的河南省X市、P市、L市、Z市自来水厂水源地设采样点,对水源水淡水藻类、藻类毒素污染情况及总氮、总磷等水质污染指标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淮河水系四市水源水藻类毒素的阳性率(>20ng/L)为56.18%,高达到1552 ng/L.总氮检出范围为0.10~5.03mg/L,总磷的检出范围为0.01~0.27mg/L,蓝藻和绿藻为淡水藻类的优势种群.结论河南省境内淮河水系水源水已广泛受到藻类和藻毒素污染.

  • 饮水中蓝绿藻毒素与肝癌研究

    作者:苏德隆

    1.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饮水污染是肝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981年开始从启东等4个县流行病学调查中表明饮沟塘水的居民肝癌死亡率大于100/10万,而饮深井水和井水居民肝癌死亡率约低于20/10万.此项经10万余人6次大规模调查,经不同作者调查进一步证实.用排除法,对不同饮用水源居民体内乙型肝炎标志物、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对比调查并无显著区别.表明饮水污染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 藻毒素致癌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金明;朱惠刚

    从3个方面综述了藻毒素致癌性的研究进展.水体藻毒素污染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而藻毒素潜在的促癌作用更是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结构效应关系研究、体外短期筛选实验以及动物诱癌试验结果均表明藻毒素具有促癌作用,提示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诱导增殖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以及细胞信号传导和分裂增殖失控是藻毒素可能的致癌机制.

  • 饮用水源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作者:陈晓东;林萍;吕永生;丁震;蔡祖根;朱惠刚

    目的分析江苏省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现状,探讨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方法对近期江苏省水源水质评价的监测资料和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分析.理化指标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藻类数量种群和叶绿素分级评价按<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进行.藻类毒素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水源水中藻类种属主要为蓝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太湖、骆马湖、北山水库、如东内河和运河,低是长江(贫营养).不同饮用水源类型中藻毒素含量阳性率高低顺序是:太湖水源水、沟塘水、河水、浅井,而深井水为0,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其出厂水有阳性.饮用不同水源的肝癌死亡率高低顺序为沟塘水、河水和浅井水,这与藻毒素污染程度一致.全省9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县均为太湖、洪泽湖流域和水网地区,而低发地区为非水网地区或多山地区.结论江苏省饮用水源藻类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水源水质普遍恶化的重要因素.藻类污染的优势种群突出,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藻类及藻毒素污染与人群消化道肿瘤有联系.

  • 藻毒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金明;蒋颂辉;朱惠刚

    目的研究藻毒素在实验性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N)为启动剂,藻毒素为促进剂,构建大鼠肿瘤促进模型(Solt-Farber模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改变,分别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细胞中GSTPi蛋白和GSTPi 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动物肝脏产生结节性增生灶,藻毒素单独作用不能诱导GSTPi mRNA及蛋白表达,但能够促进DEN诱导产生的GSTPi mRNA及蛋白表达,使其表达增加,并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藻毒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提示具有促癌活性.

  • 二氧化钛光降解饮用水中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隋少峰;刘志艳;张红;江媛媛

    近年来随着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进入水体,藻类获取了丰富的营养物而大量繁殖.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很多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湖泊在内的水体有大量蓝藻水华(water bloom)形成.水华的爆发,不仅造成水体的感官性状恶化,而且由于某些藻类能分泌藻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抗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论述TiO2在降解饮用水中藻毒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 我国西加鱼毒流行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吕颂辉;李英

    西加鱼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又称雪卡毒素,是一种危害性较为严重的赤潮藻毒素.西加鱼毒初由生活于珊瑚礁附近的底栖微藻分泌产生,在经由食物链"底栖微藻-草食性鱼-肉食性鱼"的传递过程中,毒素结构不断变化,毒性逐渐加强,当人进食相关染毒鱼后就会导致西加鱼毒中毒.

  • 饮用水藻毒素对健康的影响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作者:丁震;陈晓东;林萍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体,此类毒素具有水溶性,我国目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本文就国内外目前饮用水藻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和控制与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 让家人安心喝好水

    作者:肖川娇

    现实:生活饮用水不给力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饮用水水源地都遭受到污染,传统自来水工艺不断受到环境变化的挑战.据我国环保部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不达标水量占23.5%.目前自来水依然沿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对降低浑浊度、去除一般微生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无法彻底去除有机污染、耐氯性强的微生物、藻毒素、铅和汞等.

  • 上海市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及常见水生生物体内微囊藻毒素水平

    作者:郁晞;高红梅;王霞;黎桂福;姚新民

    [目的]对上海市青浦区2013年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和微囊藻毒素(MC)污染进行评估. [方法]于2013年3-9月间在环淀山湖周边依据地理位置和功能区分布特点设立5个水质监测点,进行水质和生物采样检测,每月监测1次,涵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地表水Ⅲ类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质浊度监测均值为10.73 NTU.pH和化学耗氧量、氨氮的监测均值分别为8.38和4.98、0.82 mg/L,达到标准;总氮、总磷监测均值分别为2.98、0.17 mg/L,超过标准限值;各指标大值均超过标准限值.不同月份间水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湖区水生生物体内MC-LR、MC-RR监测期均值为7.02、10.14 μg/kg; 3-7月以MC-RR为主,8-9月以MC-LR为主;河蚌和螺蛳检出频率较高,鲢鱼和鲫鱼蓄积毒素浓度高,分别为25.1、21.4 μg/kg. [结论]淀山湖水质为中度富营养化,湖区生物体内有一定藻类毒素蓄积.

  • 藻毒素污染与供水安全

    作者:李耕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毒素污染威胁供水安全,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见的藻毒素的基本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对藻毒素的检测与受到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做了对比.

  • ELISA法与HPLC法检测太湖水中藻毒素的比较研究

    作者:蔡正森;王海勇;孙蔚榕;李晖;赵晓联

    目的:比较ELISA法与HPLC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异同.方法:利用基于抗MC-LR多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和HPLC法分别检测太湖中不同检测点、不同时期采集的大量水样中的MC-LR含量.结果:ELISA法和HPLC法相对误差平均值为8.62%,相关性检验t值为0.9996.在加标浓度为0.5~12.5 ppb时,ELISA法回收率为94.84%~116.51%,HPLC法回收率为86.14%~92.18%.结论: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ELISA法比HPLC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回收率较好,更适合基层检测部门使用.

    关键词: 检测 藻毒素 ELISA HPLC
  • 黄河水源水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污染状况动态研究

    作者:孟玉珍;张丁;王兴国;张红茹;朱宝玉;王宏

    目的: 探讨黄河水源水浮游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1998年5~ 12月在河南省S市、Z市、P市水源水设采样点,对水源水浮游藻类、藻类毒素污染情况及总氮、总磷、COD等指标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 河南省黄河水源水总氮检出范围为2.57~6.79 mg/L,总磷的检出范围为0.01~0.32 mg/L,蓝藻和绿藻为浮游藻类的优势种群.MC的阳性率(>20 ng/L)为82.61%,高达到957.9 ng/L.结论: 按照Carlson提出的富营养化指数TSI(TP)判定标准,结合TN、 TP、COD及藻类密度等指标,认为河南省境内黄河水源水已呈现富营养化特征.磷是黄河水源水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黄河水源水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 饮用水藻类和藻毒素污染控制与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丁震;陈晓东;林萍

    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饮用水藻类和毒素污染控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近况;藻毒素的理化特性和控制标准;提出了一些今后在藻毒素污染控制及处理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藻类 藻毒素 控制 处理
  • 饮水与癌症

    作者:许良中

    据报道,在全世界的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已有2221种之多,在美国测出的化学污染物计有767种,其中20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26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英国Packham等人在英国河水中也检出324种有机化合物.近年来,由于水质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现水中存在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动物实验中已证实饮用水中加入以下化合物可引起肝癌:六六六、四氯化碳、氯仿、三氯和四氯乙烯、三氯乙烷等.此外,还发现一些淡水藻毒素,如蓝绿藻等有明显的促肝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