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海产品市场的麻痹性贝毒检测和分析

    作者:邬建勇;王金辉;程祥圣

    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暴发频繁.赤潮不仅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恶化海洋环境,更严重的是,有些赤潮种类能产生毒素,在海产品体内长期富集,当人们食用赤潮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现象甚至死亡.根据对人类的中度症状和机制差异可将赤潮毒素分为以下5种: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a shellfish poisoning,ASP)、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和西加鱼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1].其中,PSP和DSP是我国海洋赤潮生物中常见的2种.海产品继病原菌、弧菌和病毒之后,赤潮毒素又成为威胁海产品质量的另一问题.因此,对海产品的麻痹性贝毒进行检测对于保证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有重要意义.

  • 电压敏感荧光染料在鱼贝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高利娟;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能反映样品整体毒性的鱼贝类毒素筛查方法.方法 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bis-oxonol,根据膝沟藻毒素2,3(GTX2,3)、短裸甲藻毒素(BTX)和河豚鱼毒(TTX)的毒理特点,观察不同浓度毒素作用下细胞荧光的变化.结果 GTX2,3的浓度在2~ 200ng/ml范围内,TTX的浓度在20~600ng/ml范围内,BTX的浓度在15~400ng/ml范围内,培养体系荧光强度与毒素的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利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法可实现对GTX2,3、TTX和BTX的快速检测.

  • 双壳贝类麻痹性贝毒抗性机制的研究

    作者:崔伟民;杨维东;刘洁生

    麻痹性贝毒(PSP)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可以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某些双贝壳类对P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其抗性机制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和钠通道突变等有关,其中钠通道突变是双壳贝类对PSP毒素产生抗性的重要的分子机制.

  • 广州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杨莉;杨维东;刘洁生;江涛

    目的对广州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AOAC推荐的小鼠生物检测法进行PSP和DSP的毒力测定,采用HPLC进行PSP成分分析,根据FAO、日本和欧盟水产食品卫生要求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订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对贝类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所调查的7种贝类中,有2种染有PSP,毒素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内,毒力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春冬两季含量相对较高;7种贝类中有6种共计36个样品染有DSP,有10个样品毒素含量超出安全食用标准,春冬两季染毒率较高.结论广州市售贝类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较低;DSP检出率稍高,毒素含量也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加强DSP监测工作.

  •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聂利华;江天久;杨维东;刘洁生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MU/g肉).结果在调查的84份贝样中,染毒贝整体毒力(消化腺与肉的加权平均毒力)低于4MU/g肉,毒素高含量仅为1.84 MU/g肉,所有贝类均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染毒贝类主要为栉孔扇贝(Chlamys Mimachlamys nobilis)和嵌条扇贝(Pecten albicans).毒素在2个种9份样品的消化腺中检出,某些样品肌肉组织出现小白鼠毒性反应.一份样品消化腺中毒素含量高达14.52MU/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样品毒素成份主要为B1、GTX2/3GTX1/4及C类.结论广州市市售鲜贝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均较低;贝中消化腺毒素含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肌肉,个别腺体毒素含量超出标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毒素比较强,夏秋季检出率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 赤潮藻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杰;李春盛;曹雅明;刘宁;潘国伟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腥臭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含有毒素的藻类(主要是单细胞微藻)将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中毒主要有5类:①麻痹性贝毒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②腹泻性贝毒中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③神经性贝毒中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④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⑤西加鱼毒中毒(ciguatera)。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无论是赤潮或是人类食用海洋贝类中毒患病事件在发生次数上和规模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为此,各国政府对赤潮及海洋贝毒素的危害越来越重视,许多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海产品贝毒素的监测体系,并对赤潮藻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1]。现将对目前各国贝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赤潮藻毒素种类与化学结构研究进展

    作者:柳俊秀;何培民

    由于海洋微藻毒素的发现多起源于贝类或鱼类,故又称为贝毒或鱼毒.有毒藻毒素的结构差别很大,既有复杂的多(聚)醚类化合物也有简单的氨基酸.根据毒素对人类引发的中毒症状和藻源来进行分类,常见的藻毒素可分为: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记忆丧失性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及西加鱼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现从这些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毒性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 不同生长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破壁条件和产毒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勇;刘洁生;罗瑛;杨维东;黄海山

    目的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的生长曲线及其在不同生长期分泌的麻痹性贝毒素(paralytic shelfish poisoning,PSP)的毒性大小,定量分析和比较冻融和超声波两种方法的破壁率及其优劣,为麻痹性贝毒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抽滤方法收集细胞,冻融和超声波两种方法进行破壁,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和对比研究.结果塔玛亚力山大藻的生长经历了延滞期(0~9 d)、指数期(10~18 d)和稳定期(19~22 d)3个生长阶段.指数期细胞生长速度快,然而,毒力强的细胞是在培养时间为21 d的稳定期,即9.43×10-6鼠单位/细胞(MU/cell).经两种不同方法破碎后,延滞期细胞的毒性有很大差异,冻融后的细胞毒力比超声波破碎后的毒力大.此外,采用过滤方法收集细胞的回收率并不高(平均为69.0%).结论(1)在同一时期内,超声波破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具有降低细胞毒性的缺点;在相同生长条件和破壁条件下,延滞期细胞容易破碎.(2)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逐渐增大,延滞期细胞的毒性已很高,随后的指数期和稳定期细胞的毒性只有少量增加.

  • 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

    作者:付金花;沈和定;何培民;陈桃英;冉福;吴杨平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下,用MBA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测定PSP含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0.1 mol/L盐酸是佳的PSP萃取剂.温度为29~30℃时,MBA测得的PSP浓度(y)和实际PSP浓度(x)呈正相关,y=0.507x+0.151(R2=0.937 7,P<01);温度为32~33℃时,两者也呈正相关,y=1.046 9x+0.054 5(R2=0.980 7,P<01),MBA测定的PSP浓度与实际PSP浓度的差值在29~30℃时随浓度下降而增大;在32~33℃时,差值较恒定,结果提示温度对PSP的MBA测定法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 麻痹性贝毒对学习记忆及肌肉运动耐力影响

    作者:刘洁生;聂利华;杨维东;张萍

    目的 探讨低水平摄入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肌肉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从市售污染贝类海产品中提取麻痹性贝毒.大鼠随机分为5组,设3个染毒组,2个对照组.高、中、低剂量染毒组灌胃用PSP溶液浓度分别为18.4,9.2和4.6μg STX/kg.空白对照组为自由饮用水,溶剂对照组为经小鼠检测无毒的贝组织盐酸提取液(0.1 mol/L).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染毒剂量每周按体重调整1次.第28,29d进行跳台实验,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第31~34 d进行游泳实验,测试肌肉运动耐力情况.结果 高剂量雄性大鼠学习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衡量记忆能力的各项指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雌性大鼠不仅学习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且衡记忆能力的潜伏期也显著缩短.高剂量雄性大鼠的游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水平长期摄入PSP毒素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肌肉运动耐力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 麻痹性贝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许道艳;刘磊;刘仁沿;梁玉波

    目的: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麻痹性贝毒(PSP)的单克隆抗体,以便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甲醛法将半抗原石房蛤毒素(STX)与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成完全抗原STX-KLH,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HAT选择培养杂交瘤细胞,利用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抗STX-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小鼠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共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麻痹性贝毒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建立了分析检测麻痹性贝毒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对PSP中STX组分的检出限为20 ng/ml,IC50为220 ng/ml;对GTX2/3的检出限为10 ng/ml,IC5o为50 ng/ml.结论:所制备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研制高质量的国产快速检测麻痹性贝毒ELISA试剂盒.

  • 食用织纹螺中毒15例调查

    作者:徐立江;胡正和

    [目的]调查15例食用织纹螺中毒个案及影响因素.[方法]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发现15例病人所食用的织纹螺均为同一来源,加工处理和食用方法相同,潜伏期为0.5~9 h,症状轻重不一,也有食用后未发病者,剩余织纹螺毒力检测为每100 g含28000鼠单位.[结论]有毒织纹螺分布有很强的区域性.食用前处理方法和食用量多少对中毒无直接影响.但酒精可加重麻痹性贝毒中毒的临床症状.预防织纹螺中毒应加强卫生宣传,禁止食用织纹螺.加大卫生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力检测在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膝沟藻毒素2和3

    作者:陈晓燕;张允奇;张银辉

    目的:建立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2和3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和定量GTX免疫原.方法: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运行缓冲液的区带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对GTX2和3进行检测.结果:GTX2在0.5~118.0 μmol/L,GTX3在0.5~39.0 μmol/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GTX2低检测限为0.38 μmol/L,GTX3低检测限为0.36 μmol/L(S/N≥3).日内精密度为:GTX2是2.5%,GTX3是2.6%;日间精密度是:GTX2为5.6%,GTX3为6.3%.用该法定量GTX 2&3免疫原中GTX2的浓度为325.8±32.8 μmol/L,GTX3的浓度为287.6±15.1 μmol/L.结论: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为运行缓冲液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对GTX2&3相关样品进行快速而又灵敏的分析和定量.

  • 免疫亲和色谱分离纯化PSP贝毒GTX2,3的研究

    作者:于广磊;刘磊;于姬;刘仁沿;梁玉波

    目的:分离纯化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中麻痹性贝毒GTX2,3组分.方法:采用免疫亲和色谱方法,对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分离纯化.结果:通过HPLC检测,免疫亲和柱有效的将麻痹性贝毒的GTX2,3与GTX1,4分离,获得了一定数量但具有高纯度的麻痹性贝毒GTX2,3.结论:初步建立了免疫亲和色谱技术对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分离纯化的方法.

  • 织纹螺毒性与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徐景野;许国章

    织纹螺是沿海潮间带和潮下带常见的螺种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织纹螺科[1],以藻类为食物链.一般认为织纹螺带毒与"赤潮"某些藻类毒素有关,通过摄入有毒藻类,滤过性蓄积,产生了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简称PSP).

  • 脑维敏治疗38例"麦螺"中毒疗效评估

    作者:黄锋庆;陈凯声;王明生

    2002年春夏之交,福建沿海发生多起吃"麦螺"中毒事件.经专家鉴定:贝类毒素为麻痹性贝毒和神经性毒.主要临床表现:眩晕和口、面部及全身麻木.随机分A、B二组,A组中大剂量使用脑维敏;B组:不用脑维敏,仅用VitB1、VitB12等.结果两组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脑维敏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抢救贝类中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

    作者:冷科明;吴霓;杜克梅;吴峰;江天久

    为了弄清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污染状况,为监管海产品安全提供参考,本实验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海域的17个采样点采集的19个贝类品种共181份样品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贝类的PSP阳性检出率为20.4%,无超标,其中2009春季采自澳头和霞涌的华贵栉孔扇贝的检出值高,为215 Mu/100 g软组织.PSP检出率呈明显季节特征,冬季高,夏季次之,秋季低.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均有检出.主要染毒贝类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