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

    作者:田秋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3例中低危MD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对照组予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学缓解率56%,总有效率89%;对照组缓解率40%,总有效率67%.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MDS比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的疗效好.

  • 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涂传清;黄绵清;徐波;张学文

    目的:观察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与单用司坦唑醇治疗CAA的疗效.结果: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单用司坦唑醇对照组的58.1%,P<0.01;治疗组中,CD4/CD8<1者与CD4/CD8>1者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优于单用司坦唑醇治疗,CD4/CD8比值可作为联合用药的一个指标.该方案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

  • 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

    作者:刘陕西;刘义国;王朋辉;祁茂飞;罗萌

    目的:研究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至2015年,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对收住的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生血合剂200 ml,口服,2/d;司坦唑醇2 mg,3/d;吗替麦考酚酯成人1.0g,2/d;骨髓腔输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0000 U、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450μg、重组人白介素-11 4.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骨髓腔注射,1周1次,共4次.治疗1月,观察血象和骨髓.出院后巩固治疗3-6个月,观察疗效,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疗1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Hb、WBC及Plt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好转(P<0.01),有效率90.57%(48例);骨髓增生活跃者46例(86.79%),与治疗前9例(16.98%)相比,有好转(P<0.05);治疗3-6个月,基本治愈40例(75.47%),缓解8例(15.09%),明显进步3例(5.66%)、无效2例(3.77%),基本治愈率和缓解率90.57%(48/53例),明显进步率5.66%,总有效率96.23(51/53例),治疗后检查无明显毒副作用.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司坦唑醇对体外培养雌激素受抑的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朱顺叶;余振华;马华梅;杜敏联

    目的 探讨司坦唑醇(stanozolol,ST)对离体培养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onad0-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处理后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Ⅱ、X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6只经GnRHa处理后的雌鼠原代软骨细胞分为时效组(观察ST干预时限的影响)、量效组(观察ST干预剂量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对软骨细胞Ⅱ、X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ST作用3 d后胶原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至第5天却表达下降;而3 d内胶原X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天起显著递增(P=0.000).ST各个浓度的软骨细胞胶原Ⅱ表达较基值均明显增加(P<0.01),并以10-9显;10-11 M~10-8 M的ST不增加胶原X表达,至10-7 M始随剂量增加而增,10-5 M时达高值(P<0.01).结论 ST对Ⅱ、X胶原的量效和时效影响存在"错峰"改变,时效影响的差异较量效差异为显著.对保持细胞生长/成熟正平衡,时效影响更需关注.

  • 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静文

    目的:观察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A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59/65),远高于对照组的76.9%(50/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骨髓增生活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生减低和增生极度减低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效果.

  • 联合采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淑秋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司坦唑醇治疗再障,研讨组联合应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10.5%,缓解率26.3%,好转率42.1%,无效率26.3%,治疗总有效率为73.6%;研讨组治疗后:治愈率26.3%,缓解率31.6%,好转率36.8%,无效率5.3%,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经2种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2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障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司坦唑醇预防维甲酸致大鼠骨损害的作用

    作者:陈秋生;陈文双;张雪梅;张新乐;吴铁;崔燎;吴科锋;许碧莲

    目的:利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探讨司坦唑醇对维甲酸致骨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4月龄的SPF级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维甲酸组、司坦唑醇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维甲酸组给予维甲酸70 mg · kg-1· d-1,司坦唑醇组给予维甲酸70 mg · kg-1· d-1和司坦唑醇0.5 mg · kg -1· d-1。大鼠每次均按5 ml· kg -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天。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股骨进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测量,取右侧胫骨上段和中段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甲酸组大鼠股骨骨密度降低10.2%(P<0.01),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弯曲能量分别降低39.1%、32.9%、36.4%、40.2%、38.0%( P<0.01),胫骨上段松质骨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分别降低31.6%、40.0%、36.2%(P<0.01),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L.Pm)、骨形成率(BFR/TV、BFR/BS、BFR/BV)分别降低57.1%、69.9%、62.0%、65.8%(P<0.01)。胫骨中段皮质骨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皮质骨面积)和骨外膜动态参数均降低,而骨内膜动态参数增强。与维甲酸组比较,司坦唑醇组股骨弹性载荷、刚性系数、弯曲能量分别增加22.2%、22.9%、17.7%(P<0.05),而骨密度、胫骨上段松质骨和中段骨皮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司坦唑醇可部分改善维甲酸所致大鼠骨损害。

  • 司坦唑醇激活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交联对话

    作者:朱顺叶;李燕虹;马华梅;潘思年;陈红珊;杜敏联

    目的 探讨司坦唑醇(ST)对离体培养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处理后青春期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层面机制.方法设计并处理后获得胫骨原代软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处理后软骨细胞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ST作用后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ERα)、雄激素受体(A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改变.结果 (1)ST处理后,PCNA呈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加,与0 d组(0.05%)比较,1 d、2 d、3 d组的阳性率差值显著增加(分别为11.0%,24.0%,14.0%).(2)延长ST作用时间和增加ST浓度,AR均未能被激活.ST作用后磷酸化(P)-ERα、p-IGF-1R、p-ERK1/2表达上调,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ERα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K)被阻断后,ST所致的p-ERα表达较未阻断时减弱(1.18±0.07、2.35±0.05;1.45±0.17、2.77±0.39,P均<0.05);ERα或IGF-1R阻断后的p-IGF-1R较ST组显著减弱(4.42±0.42、8.00±0.30;0.77±0.17、11.37±0.97,P均<0.05);MAPKK或IGF-1R被阻断后p-ERK1/2较未阻断组显著减弱(0.61±0.14、9.26±0.92;4.27±0.76、8.59±0.52,P均<0.05).结论 ST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其作用主要经ERα介导,包括了经典的与ERα以配体结合方式和以非配体激活的MAPK途径,并同时激活IGF-1R,实现其促长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生长和成熟的生物效应.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继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周瑾瑕;李国良;夏健;刘鼎;陈婵娟;肖波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农民,49岁,因"头痛1年,加重伴左侧肢体乏力,抽搐4 d"于2006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排"酱油样小便",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减少(具体不详),酸溶血(Hams)试验(+),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给予"司坦唑醇、泼尼松、再造升血片、氨肽素"治疗后,小便颜色转为黄色.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马尿中司坦唑醇代谢产物

    作者:曹玉萍;徐友宣

    目的:分析司坦唑醇在马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并描述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为马尿中检测司坦唑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服药前和单次口服司坦唑醇片剂后的马尿样本,经酶解和液液萃取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分析司坦唑醇在马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对服用司坦唑醇后的马尿进行分析,检出了药物原型和5种代谢产物;建立了司坦唑醇的4种代谢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结论:本实验对服用司坦唑醇马尿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但由于药物浓度低和杂质问题的影响,使得代谢产物的分析不够完善;4种代谢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对于马尿中检测司坦唑醇的代谢物的选择、检测窗口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辛伐他汀合用环孢素引起横纹肌溶解1例分析

    作者:刘秀英

    1 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3年前诊断为"重型再障",应用环孢素、司坦唑醇、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近日,因"脑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冠心病"入院,入院查体:总胆固醇7.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6.76mmol/L,载脂蛋白AI0.94g/L,载脂蛋白B1.77g/L.ALT(谷丙转氨酶)27.9U/L,AST(谷草转氨酶)34.5U/L,GGT(谷氨酰转移酶)47.3U/L.给以辛伐他汀片20mg,每日一次口服.

  • 再障复髓汤联合雄激素、一叶萩碱、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王好朗

    目的:探讨再障复髓汤联合雄激素、一叶萩碱、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再障复髓汤组36例慢性再障患者,男性21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37岁.在SSC方案(司坦唑醇2 mg,po,tid;一叶蔌碱16 mg,im,qd;环孢霉素A 50 mg,po,tid)基础上,加用再障复髓汤(自拟方),300 ml,po,bid,连续用28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再重复1个疗程,用3个疗程;对照组30例,是从SSC方案治疗的66例慢性再障中随机抽样而得.结果:再障复髓汤组基本治愈11例,缓解10例,明显进步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11例,尢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复髓汤联合SSC方案对慢性再障有较好的疗效.

  • 第110例疑难病例析评乏力气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细胞增生活跃-红系病态造血

    作者:许蔚林;朱平;任劭珉;石永进;朱强

    病历摘要患者男,27岁,因间断牙龈出血1年余,加重伴乏力、气短2月余,于2005年12月19日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牙龈出血,每月约1~2次,出血量不大,无明显诱因,可自行止血,因不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未进行诊治.2个月前患者牙龈出血加重,伴有双下肢间断出现的出血点和瘀斑.牙龈出血每天均有发生,影响刷牙,但可以自行止血.同时患者自觉乏力、气短,尤其是活动后明显.40 d前患者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0.7×109/L,血红蛋白52g/L,血小板13×109/L.骨髓(髂后)涂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给予司坦唑醇(康力龙)、泼尼松、环孢素A和再造生血丸治疗,间断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进行支持治疗,病情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既往患者体健,职业教师,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 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作者:孙鸿霞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简称纯红再障,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或紊乱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我院在2002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以环孢菌素A(CsA)联合雄激素治疗4例纯红再障,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 实心核颗粒色谱分离-HPLC-MS/MS法同时测定性保健品中非法添加15种壮阳类化学成分

    作者:励炯;金朦娜;李玮;王娇斐;邱红钰

    目的 建立了性保健品中非法添加15种壮阳类化学成分的实心核颗粒色谱分离-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以高色谱性能的实心核颗粒色谱柱CORTECS-C18 (150 mm×4.6 mm,2.7 μm)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仪检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检测添加在性保健品中的甲磺酸酚妥拉明、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甲睾酮、司坦唑醇和达那唑共15种化学成分.结果 15种壮阳类化学成分质谱检测的分离度较好,线性范围宽,相关性好,r2≥0.995 4;方法精密度以6次测定值的RSD表示,为0.9%~3.3%;方法回收率用3个质量浓度进行添加实验,回收率为88.3%~109.5%,RSD为0.9~5.2%;定量限范围为0.015~0.30 μ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9%~4.2%和1.0%~4.5%;25批次性保健品中检出阳性样品20批次,检出成分均为西地那非,不合格率达80%.结论 本方法通用性强,操作简单,可作为性保健品中非法添加15种壮阳类化学成分的有效检测方法.

  • UPLC-MS/MS法测定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9种壮阳类化学药物

    作者:蒋丽萍;屠婕红;徐宏祥;傅应华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9种壮阳类化学药物(甲磺酸酚妥拉明、甲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他达拉非、枸橼酸西地那非、爱地那非、伐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MS/MS法,以Waters Acquity BEH-C18柱(100 mm×2.1 mm,1.7 μm)为色谱柱,以0.1%甲酸甲醇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0%A;5~7 min,50%~90%A;7~9 min,90%~100%A;9~10 min,100%~50%A;体积流量0.2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40℃.选择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9种临床常用的化学药物,通过比较MRM通道中样品峰与对照品峰的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峰、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确定添加的化学药物,并根据外标法以质谱峰面积计算添加药物的准确量.结果 在相应色谱及质谱条件下,9种化学药物甲磺酸酚妥拉明、甲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他达拉非、枸橼酸西地那非、爱地那非、伐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的分离度良好,方法检测限(LOD)均在0.1~0.3 ng/g,定量限(LOQ)均在0.3~0.9 ng/g,标准加样回收率均在88.4%~116.3%.68批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检出41批添加了化学药,阳性率为60.3%;样品中检出了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爱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 环孢菌素A与雄激素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顾伟仪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是以骨髓中单纯红系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血浆中存在抗幼红细胞抗体及抗红细胞生成素(EPO)抗体,细胞免疫异常如抑制性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增多,导致红系选择性免疫病理损伤.笔者应用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纯红再障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云霞;陆丽娜;崔晓萍;曲如玫;牛俊杰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应用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单用司坦唑醇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1.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52.4d短于对照组的7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可逆.结论 CsA联合司坦唑醇对CA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肖立成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医院诊断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给予司坦唑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环孢素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P<0畅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常规改善效果明显.

  • 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作者:黄坚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