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微量蛋白对单纯性血尿来源的鉴别

    作者:陈剑兰;张松照

    单纯的无症状血尿很多是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首发的早期症状,以往用尿红细胞形态变化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或非肾小球血尿有很大的局限性[1,2].目前已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是肾小球早期病变的标志,本文试以检测尿白蛋白(AIb)、尿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量球蛋白(α1-MG)含量来鉴别单纯性血尿的来源.报告如下.

  • 中药治疗儿童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30例

    作者:曾章超;郑健;董飞侠

    目的:探讨中药虫草茅根汤治疗儿童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儿童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虫草茅根汤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药治疗,观察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中药虫草茅根汤是治疗儿童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的有效方法.

  • 白芍总苷对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富乐;杨红萍

    目前IgA肾病(IgAN)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存在许多未明之处[1];同时既往认为,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IgXN患者预后多较好,但目前多项研究已发现,此类患者也可发展至终末期肾病[2],而现代医学对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白芍总苷(TGP)已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同内外尚无关于TGP治疗IgAN的临床报道.近年来笔者采用TGP制剂治疗IgAN单纯性血尿患者,并观察其对本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刘晓鹰教授治疗小儿单纯性血尿经验

    作者:张雪荣;李云海

    刘晓鹰教授从事肾脏病研究近20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倪珠英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特,尤其对小儿单纯性血尿治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验方金水清的应用,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作一简述:

  • 62例小儿单纯性血尿病因诊断探讨

    作者:刘素云;蒋华;朱劲松

    小儿时期单纯性血尿较常见,本文对近10年(1989.7~1999.6)就诊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共62例进行临床因诊断探讨与分析,报告如下.

  • 特发性高尿钙症一例报告

    作者:徐颖

    特发性高尿钙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是小儿单纯性血尿重要原因之一.血尿是本症常见的症状,通常为无症状镜下血尿,也可有一过性肉眼血尿,偶可持续数日.本院在1998年曾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及肾小管CD40的表达

    作者: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王兴东;朱雪明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CD40的表达,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单纯性血尿患儿32例.全部患儿肾活检后,取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进行常规病用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CD40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数字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5.02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各处理组肾小管CD40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漫性增生分别占全部患儿的37.50%和46.88%,伴局灶/阶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者5例(占15.63%),末见膜性肾病和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不同临床类型、病量类型的患儿均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全部患儿的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单纯表现为IgA沉积者仅1例.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全部患儿的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全部患儿的28.13%,伴IgG沉积者3例(占9.37%).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弥漫性系膜增生(Ⅲ级)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率略高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Ⅱ级改变的患儿肾小管CD40阳件表达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均显著增高(Pa<0.05);Ⅱ a级单纯性血尿组肾小管CD40表达率高于Ⅲb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部分患儿可伴IgG等沉积.不同病理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朱雪明;王兴东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意义

    作者: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王兴东;朱雪明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全部患儿行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行快速冷冻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肾小管TGF-β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数字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5.02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各处理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对照组为1例外伤致肾破裂患儿.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5例,占15.63%).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病例均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为主者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3例,占9.38%).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者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患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Ⅱ级病理改变的Ⅲb级患儿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和Ⅲb级患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TGF-β表达率均显著增加,提示其在本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其促纤维化作用引起或加重肾损伤,从而对本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小儿病理性血尿24例分析

    作者:魏健

    血尿为儿科常见临床症状,病因复杂。现将我科1995年4月至2000年4月住院的24例血尿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1个月~14岁,病程20~40d。伴水肿(包括眼睑、脚踝)者6例,微量蛋白尿者5例。24例均无高血压、氮质血症或其他系统疾病。既往无肾脏病史,未经激素治疗,无家族史。尿中红细胞>3个/HPF,即可诊断为病理性血尿[1]。1.2 病因 24例中急性肾炎6例,泌尿系感染2例,胡桃夹现象3例,单纯性血尿8例(包括呼吸道感染4例、剧烈体力活动4例),药物性血尿3例,高钙尿症1例,泌尿系畸形1例。1.3 治疗及结果 24例均采用对症处理,无特殊治疗,未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随访1年以上,血尿均消失。2 讨论 血尿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可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所致。24例血尿中经做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后确定肾小球血尿14例,非肾小球性血尿10例。诱因有呼吸道感染,剧烈体力活动及药物所致等。发病情况,各地报道不一,我国1986年对2~14岁儿童224291名进行尿过筛检查,终诊断为无症状血尿者942例占0.42%[2];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到40岁男性,国内报告年龄范围在5~14岁,本组发病年龄为11个月至14岁,均表现无症状发作性肉眼血尿。也有常规体检尿化验发现镜下血尿、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标准各家报道不一。小板桥等测定左肾静脉狭窄部小直径和扩张部大直径之比小于0.33作为诊断标准[3]。

  • 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单纯性血尿

    作者:吴海峰;何素红;崔杏成

    单纯性血尿,又称隐匿性肾炎血尿型,是一组以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常规异常,但肾功能正常.少数患者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本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可分为四型(肾气亏虚型、脾不统血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辨证施治.笔者于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佐加活血化瘀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毒副作用观察及护理

    作者:赵海鸣

    喜络明(盐酸青藤碱片)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药物[1]。近年来我科用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毒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如何及时观察这些毒副作用并作好相应护理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03~2000-03接受喜络明治疗的住院肾脏病患儿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3.9岁(小4岁3个月,大13岁);紫癜性肾炎35例,单纯性血尿和/或蛋白尿32例,肾病综合征9例,急性肾炎8例,慢性肾炎2例。

  • 中医膳食干预单纯性血尿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邓丽丽;唐芳;邱露;苏国彬;邓特伟;刘旭生;吴一帆;傅立哲

    目的 观察基于慢病照护"5A模式"的中医膳食干预肾性单纯性血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慢病门诊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共62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慢病照护"5A模式"指导患者利用中医膳食干预为治疗措施.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尿红细胞镜检、尿畸形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血肌酐指标,并采用.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其结果.研究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基于慢病照护"5A模式"的中医膳食干预3个月后,所有数据采用ITT分析,尿液红细胞镜检变化率67.69%,其中尿检(+++)的患者减少了8例(12.9%),尿检(++)患者减少了13例(20.98%),尿检(+)的患者增加了5例(8.07%),尿检转为阴性的患者16例(25.81%);尿畸形红细胞、24h尿蛋白、血肌酐等实验室指标较前有所改善;中医膳食干预对单纯性血尿患者的头晕、乏力、口干、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畏寒肢冷、纳呆等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干预前和干预后血尿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机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慢病照护"5A模式"的中医膳食疗法对于治疗原发性肾性单纯性血尿有一定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38例儿童特发性IgM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魏雪梅;吴衡生;周建华;刘铜林;唐锦辉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同济医院38例IgM肾病患儿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IgM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7例),其次为单纯性血尿(13例),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伴蛋白尿.38例均可见IgM弥漫性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31例(81.58%)可见电子致密物的沉积,20例(52.63%)存在球囊粘连,9例(23.68%)伴有间质炎性细胞浸润.17例肾病综合征者经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均可完全缓解.13例单纯性血尿者经中药及对症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镜下血尿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持续存在.随访25例,21例复发(84%)但无患儿发生肾功能不全,其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儿童IgM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单纯性血尿52例病因分析

    作者:王惠君

      小儿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血尿,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约占肾病患儿的20%,发病年龄多为2~12岁,多由幼儿园、学校普查或其他疾病就医查尿而发现。现将临床工作10年来收治的5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35例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临床分析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

    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是一种与小儿单纯性血尿,尿路结石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肾炎康复片对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及对尿IL-6的影响

    作者:易红

    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炎,是导致儿童期慢性肾病(CKD)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差异大,从单纯性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甚至急进性肾炎,严重程度不等.前期研究发现[2],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紊乱,细胞因子分泌失衡,IL-6在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下降,提示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肾炎康复片是多年在临床上使用的经典组方,有助于各种肾小球疾患,包括紫癜性肾炎恢复,可以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3],但是确切机制不是很清楚.我院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紫癜性肾炎60例,现报道如下.

  • 更昔洛韦治疗单纯性血尿患儿CMV感染(附3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燕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血尿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关系,并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联结法,检测55例血CMV-IgM以及CMV-EA均为阳性的血尿患儿尿CMV-EA,并对35例阳性患儿分组进行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治疗.结果单纯性血尿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60%.更昔洛韦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有效4例.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单纯性血尿关系密切,可能是其主要病因.更昔洛韦治疗单纯性血尿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 单纯性血尿IgA肾病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作者:廖莹;万启军;胡豪飞;齐东丽

    目的:分析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一步了解该类IgAN,为指导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2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过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494例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脏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单纯性血尿的IgAN患者中男9例,女12例,男女比例0.75:1,年龄17 ~ 46岁,平均年龄(30.2±6.7)岁.伴发高血压2例(9.5%),高尿酸血症4例(19.0%),高脂血症6例(28.6%),CKD分期为1~2期.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为Ⅰ~Ⅲ级,以Ⅱ级为主(66.6%);牛津分类法以M1S0E0T0为主(85.7%).(2)按照肾脏病理Lee氏分级分为Ⅰ、Ⅱ级组和Ⅲ级组,两组之间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尿酸、血脂4项均无统计学差异.(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r、Alb及Hb是肾脏病理损伤较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51、0.639和0.948,P<0.05).结论:相对于所有的IgAN人群,在单纯性血尿IgAN患者中,肾脏病理和肾功能损伤均较轻,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均较低.

  • 丹芍汤治疗阴虚湿热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新林;李俊彪;莫穗林;沈维增

    目的:探讨丹芍汤对阴虚湿热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的作用.方法:60例中医辨证为阴虚湿热型,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原发性隐匿性肾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以丹芍汤加西药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对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尿、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71%,明显优于对照组36%(P<0.01);治疗组在降低血尿、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芍汤能有效治疗阴虚湿热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

71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